《牛郎织女》教案示例
《牛郎织女》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改写成课本剧,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夜空群星闪烁图。
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
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说看到的想到的。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 背景介绍: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学生谈自己对背景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主题。
三、 简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学生读并提炼出重要信息。
提供相关信息,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有利于学习课文,理解主题。
四、 初步感知:
1.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2.检查自读情况。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讨论线索和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下面深入学习领会。
五、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我们已经再次细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四个情节:
一、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
二、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同织女结为夫妻。
三、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四、牛郎织女一家被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
你们最喜爱哪个情节?能否把它们表演出来呢?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的情节。
同学们讨论、交流。
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理清脉络。
六、改编课本剧:
1.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
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合适的音乐配乐;展开丰富的想像。
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情节,分工编写剧本。
3.老师巡视指导。
4.组织表演。
5.对同学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和鼓励。
1.学生研究课本剧的编写方法。
2.自由结组,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3.表演。
本环节能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七、赏析评价:
讨论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对这些人物持有什么态度?
2.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结合故事的结尾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4.出示《天上的街市》比较牛郎织女在两篇文章中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
同学间展开讨论,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班内交流。
在前边表演的基础上,学生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
八、谈感受:
可以从牛郎织女的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文章的写作特点等方面谈。
学生畅所欲言。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能有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对本课有个整体把握,做到一课一得。
九、巩固:
1.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听。
有感情地朗读。
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牛郎织女》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家》教案示例06-02
《惊蛰》教案示例09-05
《将心比心》教案示例06-02
《信任》的教案示例06-10
《窗》教案示例06-15
《故乡》教案精选示例06-06
《古井》教案示例06-04
《称赞》教案示例06-08
《欢庆》教案示例06-08
《枣儿》教案示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