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萧乾
《吆喝》萧乾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二课时:完成《基础训练》。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播放相声片段《卖布头》。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而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的各种叫卖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是,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段,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今天,我们学习《吆喝》这篇文章,了解一下旧北京人们的生活情景,品一品老北京的京腔京调儿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1)重要词语;(2)“圈点勾画”读书法;(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2、重点词语(课件)
3、学生交流感受。(自由谈,教师不干预)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大街小巷的各种吆喝声,令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北京人为了生活而叫卖的情景。这些叫卖的人,往往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他们为了生活,不停地叫卖,不停地奔波。现在,我们再读课文,指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吆喝声?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介绍了哪些吆喝声?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学生浏览,圈点勾画。
顺序:首先,从早到晚。(第5段----第9段)然后,从春到冬。(第10段)
2、根据内容,我们一起来给课文分层次。
一(1-3):由北京街头招徕客人的音响引出话题。
二(4-10):介绍吆喝声。
三(11-14):概括吆喝声特点:内容、声调变化和音韵节奏。
3、文章写了很多种吆喝,哪个片段你最喜欢?为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
自由谈。
4、作者对老北京街头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四、仔细揣摩,品味语言
1、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意味。
馄饨喂——开锅!
行好的——老爷——太(哎)太
教师: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五、课外拓展
1、老北京印象。(课件)
2、寿县是历史文化名城,你知道寿县有哪些著名的文化艺术吗?
正阳关“三阁”:抬阁、肘阁、穿心阁。
寿州锣鼓
楚文化民间故事
吆喝
六、布置作业
1、熟读。
2、完成《基础训练》。
七、板书设计
《吆喝》萧乾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吆喝》是北京作家萧乾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对旧北京街市上叫卖声的回忆。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了愉悦和怀想,能引人体味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词的读音、意义。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情感目标: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越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选点品读——迁移扩读。
2. 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法及风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提高其整体把握、概括提炼的能力,做到从语言品味中领悟内涵,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地学习语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快速阅读活动。活动目的——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围绕北京城的吆喝声介绍了些什么?
提示: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发现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概括出主要内容?
2.方法积累: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过渡句、总领句、段中心句、总结句),有助于发现文章层次结构,熟悉课文内容。
3.用此方法重点速读4——10自然段,让学生归纳商贩四季及早晚吆喝的内容。
教学板块之二:选点品读活动。活动目的——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品味语言特色
1.介绍北京口语特点。
2.北京商贩的叫卖免不了用地道的北京口语,作者描写吆喝的语句,也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富有京白特色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味其中的意味
3.重点阅读11自然段,品析吆喝的“法儿”。4.在家乡,你听到的吆喝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吆喝的内容与特色吗?
体会作者情感
1.萧乾说过:“《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作者在《吆喝》一文中怀念的不仅仅是吆喝的内容,他还怀念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也会想起点什么,怀念些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板块之三:迁移扩读活动。活动目的——体验升华。
1. 学生自读《市与城》
2.品析文中语言的特色。
3.体验作者在此文中与《吆喝》相同的情感。
五.板书
[板书设计]
吆喝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怀念往昔生活
【《吆喝》萧乾】相关文章:
《吆喝》萧乾07-04
《枣核》萧乾07-04
《枣核》萧乾说课稿09-07
课文吆喝教案06-01
吆喝-教学设计06-24
《吆喝》的教学反思09-21
吆喝教案参考06-09
吆喝的教学设计06-13
《吆喝》教案示例06-07
《吆喝》教案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