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时间:2024-07-22 15:20:46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宽chǎng ( ) 水藻( )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 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2

  教材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又进一步从山和水具体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性自学,然后重点探讨重难点问题,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冬吟白雪诗,一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2、预习检测

  济南镶水藻澄清响晴贮蓄暖和髻儿晒太阳伦敦

  3、思考题

  1)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四、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用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段?

  五、总结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老舍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那我们下节课将来一起品味老舍的语言美。

  六、说出你的收获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和生动准确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集体利用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正音、释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学习小组内尝试朗读。

  边朗读边议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朗读建议:语速要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三)听课文录音,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四)合作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点。“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学习第二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有山有水”/“晒”“睡”“醒”“小摇篮”“安静不动”“低声”“含笑”

  3、学习第三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这一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哪个字?突出哪个字?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的'?哪些词句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怎样的印象?

  “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4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述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经过对济南冬天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述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述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应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本事,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经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经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下头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资料,还要构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经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可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明白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齐走进今日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经过初读,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资料,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资料构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概资料。让学生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调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进行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经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会经过阅读课文找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并且作者经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述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述的这时候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经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述,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异常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述。“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富裕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述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述,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得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经过描述使水富有了灵气,经过描述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3.之后,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经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学生经过读课文,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作者经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经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团体朗诵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请谈谈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最终,我的作业设计为: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述。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5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本事和审美本事尚在构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当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本事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资料,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本事: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我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述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述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景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述之中,寄寓了自我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经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到达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日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齐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日,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我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所以,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期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所以,那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包含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写作练习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品味老舍生动优美的语言。

  一、介绍老舍,直接导入

  同学介绍

  出示课件: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和读不准的字词。

  2.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3.巩固词语。请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突出它的这个特点?

  ——温晴——对比(举例)这些都是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真实感受,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2.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3.小组交流:

  ①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美得精致。

  ②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四、品味语言

  1.赏析第二自然段

  师:济南的山水如诗如画。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①这是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老舍在文章中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山水冬景之美,请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

  ①人们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②“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⑤“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写出景物的外形,饱含喜爱的心情。——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⑦“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⑧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城外的远山。——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⑨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

  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⑩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用拟人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8.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城——晒、睡、躺

  济——无风声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冬

  南天

  的与伦敦比“温晴”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的冬——无重雾(宝地)济

  天与热带比城外的远山——淡雅;南

  ——无毒日水色——绿。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8

  [教学设想]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开篇,从季节气候入手写起,以冬天的济南收束,最后落笔在济南城上,点明本课介绍的是冬天的济南,有总括全文的作用。文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来写,全文基调一致,层次井然有序。可以说,“温晴”是文眼,文中山、雪、水、城、人,无不带有温暖晴朗的色彩。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温晴”二字,并从“温晴”转化为“温情”,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味老舍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味济南冬天“温晴”之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亲切、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抓住文眼,感受作者表达的安适惬意的情感及浓浓的济南“情结”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诵读法;背景结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冬天万物萧条,没有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清冷,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却是那么的可爱。我们知道,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对济南、对山东一往情深。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的脚步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特殊的美丽,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

  (二)整体感知,引出“文眼”

  (1)从结构切入: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山、雪、水、城、(人)

  (2)从关键词切入:

  济南的冬天给你什么感觉?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温晴、暖和、舒适、宝地等)

  明确:

  ①“温晴”是本课的文眼,文中山、雪、水、城、人,无不带有温暖晴朗的色彩。

  ②“温晴”即温暖、晴朗、温和、暖和等

  板书:

  (三)研读课文,感受“温晴”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给其“温晴”感觉的句子,并让他们举例说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利用反复朗读,突出板书“暖山、暖水、暖城、暖雪”,让学生体味济南冬天“温晴”的'感觉。

  最后教师小结:如果说“温晴”是描写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那么其周围的景物,包括山、雪、水、城,在这种“温晴”天气的映照下,给人的感觉便是不冷也不热,暖和舒适,可用一个“暖”字来概括。

  [明确]

  (1)暖城——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着风把它们唤醒”

  (用“晒、睡、醒”一连串的拟人写法,写出了济南的舒适、温暖,给人以“温晴”的感觉。教师还可让学生想象会回忆自己在阳光下睡觉的经历)

  (2)暖山——

  ◆“这一圈小山庄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卧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声色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里的“小摇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济南盆地的地形,也给人以“温晴”的感觉。)

  (3)暖雪——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种粉色给了人“温晴”的感觉。除粉色外,还有银白、暗黄、白、花衣、微黄,色彩斑斓。因此,济南的雪非但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让我们犹如走进了春天,把这种“温晴”越发显露出来。)

  ◆“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两个卧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种安适、舒适、平静的气氛,感觉很温晴。)

  (4)暖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这儿的水是热的”

  (水不但不结冰,而且是绿色的,给人以温晴的感觉,而我们珠三角一带冬天的水也不结冰,但弄在手里却有刺骨的寒冷。)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儿呢!”

  (这儿“不忍得”用拟人的手法把水写得有人情味,很温晴。)

  板书:

  (四)精读选段,细品“温晴”

  重点引导学生研读第三段

  1、朗读中划分层次

  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商量后分别负责朗读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教师适时指导。

  明确: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微微露出点粉色”

  ③最后一句

  第一层概括的写一句话,第二层细腻地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命名中诗意展示

  [思考]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明确:答案不限,能诗意地概括出段意及景物特点即可。可为“小山雪景”或“秀山妙雪”

  [思考]“雪”是写的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既然为“秀山妙雪”,而第一句也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到底妙在哪儿呢?

  明确: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品析中体会语言

  [思考]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明确: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3)用词精准,如“镶”、“顶”二字:“顶”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盖着、扣着、压在上面。“镶”字用得好,写出了天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4、教师小结

  这一段文字,它的美妙之处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刚才分析了层次清晰就是妙处,用一个字作为线索贯穿全段就是妙处,再看其它的妙处:第一,多角度反复;第二,化静为动;第三,以虚写实;第四,段末点题。一段文字有那么多妙处,难怪我们要进行美段细读。

  (五)教师总结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以一位老朋友向新朋友述说故事的口吻,从山、雪、水、城这四方面对济南充满着温晴的冬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儿化”或轻声的词语

  2、思考: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3、试着背诵第三段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查生字词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儿化、轻声词

  3、提问:读完这些“儿化“、轻声的词语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明确: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去掉后就会觉得冷冰冰。可见,正是老舍对济南赋予了深厚感情,所以在语言上也运用了其特有的方言,让人倍感亲切。

  板书:

  (二)探讨交流,回味“温情”

  1、探讨交流: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品析了第三段“秀山妙雪”这一精彩段落,那么这节课就由同学们自主交流,品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语言上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暖城”、“暖山”、“暖水”的?

  [明确]

  (1)第二段:比喻、拟人手法;人们的感受

  在讲解“人们的感受”时,可插入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

  作者自述:“从民国19年(1930)7月到23年秋初,我整整地在济南住了4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记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的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2)第三段: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蓝水晶”、“水也不忍得冻上”、“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板书:

  (三)结合背景,体会“浓情”

  1、通过听教师介绍或PPT展示,让学生了解课文有关背景

  [背景资料]

  (1)此文写于1931年,济南齐鲁大学,原文是一组七篇连为《一些印象》。作者的人生信条: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到济南前后:1929年夏,作者从英国绕道欧、亚经新加坡回国。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舒乙回忆:“1930年,父亲来济南之前,在别人的介绍下,与母亲相识。母亲当时是北京师大的学生,认识后就通过书信来交流。在我父亲到山东教书后,我母亲大概是一天一封信,她说个别时候还是一天两封,两个人觉得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是满族人,都是学文学的,都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进步青年,都愿意在社会上有独立的地位。经过最后两个人也是结婚了。”

  (2)济南作家李耀曦回忆:“老舍到济南以后,他在文化上有一种认同感,她(济南)很容易和他过去的生命轨迹接轨,老舍他比较喜欢济南,再一个(方面)老舍在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很安定,就是说对他创作来讲(济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境和生活环境。”

  [思考]

  ①作者是在什么位置描写济南冬天的?

  明确:不是在景中,不是在高处,不是移步换景,全凭对济南的热爱,景从心出,生活印象。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满足感。归国、热恋、结婚、生子,还不温馨、温暖吗?

  ②课文标题《济南的冬天》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为何又以“冬天的济南”结尾?

  明确: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而“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

  2、教师总结,诵读全文

  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但老舍笔下,即使是在常人觉得更冷的雪后的冬天,他也觉得倍感温暖。作者以一种爱心的、温晴的心来写济南的冬天,因而我们看到,济南的山水在冬天里都是可爱的、温晴的、暖和的。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温晴的心诵读全文,来共享这温晴的世界!

  (四)结束语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从山到水,从雪到阳光,这些景物我们再也熟悉不过了。作者与常人的不同,在于他凭着自己对“第二故乡”——济南的热爱之情,向我们展示了济南那可爱的山山水水,从而让我们在亲切、自然的语言中体会到其浓浓的济南“情结”!

  (五)布置作业

  1、分别归纳整理课文运用了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2、阅读散文《济南的秋天》与《白马湖之冬》,任选其一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比较阅读,从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角度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通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2、 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对于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是呀,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看一看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板书:济南的冬天)

  作者: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37年,发表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整体感知

  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给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下面我给大家3-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可以与同学交流合作。注意:看书必动笔,抓住关键词。

  思考: 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交流探讨

  1.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明确: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通过“北平的有风”和济南的无风;伦敦的大雾和济南的响晴;热带的毒热和济南的温情三组对比来表现。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 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说一句话来概括出济南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可能回答: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等等。

  3.你觉得课文中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济南的冬天的?

  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一写济南冬天天气,二写济南冬天的山,三写济南冬天的水。

  4.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山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⑴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⑵用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⑶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⑷从人们的感受描述济南的山: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⑸文章描写雪后山景的时候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写了雪后山景的"妙"。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朗读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的是草色。词语“儿化”,不但音韵动听,还表达喜爱、亲切之情。“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一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徽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⑹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朗读第五段,要求: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是个宝地”相照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5.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1)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

  (2)。他还去过雾都伦敦,见到济南冬天的天高气爽,像个蓝水晶当然是很欢喜的。

  (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老舍先生曾在当过7年老师,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可见他对于济南是有着故乡般的热爱的。

  (4)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在北京是住惯了的,北京是很寒冷的,但济

  南的冬天又是如此温暖,可以想像他是多么的喜欢济南的冬天。

  6.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平“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

  写作特点: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后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又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些句子都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在这些优美的意境中,饱含着喜爱和赞美的深情。

  三是虚实结合,进行联想,抒发感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由水藻的“真绿”联想到“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由“清亮”和“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联想中也都饱含着感情。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词语的选用十分讲究。如写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写济南全景用“晒”“睡”“醒”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至于写雪后山景,练字造句更是匠心独具;写城外山坡连用两个“卧”;写水是“温”的用“冒着点热气”等等。读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也显得生动贴切,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教师结束语: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用是:(齐读)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灵气和神韵,如同展现一幅幅逼真的济南风光画卷,激发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读来生动、典雅、有情有感。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

  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我们家乡秋天景色的文字,写完课下交流。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11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篇12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接着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水色。从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到城外远山,对济南冬天的山景进行了描写。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相关文章:

《故乡》的导学案02-14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铁的性质导学案09-01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