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在地球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特点并了解其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陆地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了解我国的邻国。
3、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简要说出其优越性。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计算出我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并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能运用地图初步建立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的疆域,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通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
3、通过学习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坚持一个中国和祖国的领土不容分割、侵犯的严正立场。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空间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阅读上面内容,内容是教材35的阅读材料)
读后你有何感受?
讲述:从阅读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那么中国在地球上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国的领土范围有多大?我国与哪些国家相邻?在辽阔的国土中,我们自己又处在怎样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导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
二、中国的位置
讲述: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看教材34页的图B,找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20°W,160°E经线。
2、出示幻灯片。
找出赤道,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赤道)。那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
找出20°W,160°E经线,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20°W,160°E经线圈)。那中国位于哪个半球?(东半球)。
出示演示图
3、观察地图,找到亚洲、太平洋、中国。请说出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想一想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4、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看中国位于哪些温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这样的纬度位置有有何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讲述:我们知道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疆域。
三、中国的疆域
1、讲述:通过上课前的阅读材料,我们知道我国的领土广大,那么什么是领土呢?领土就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陆、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陆领海。
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是多少呢?(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补充第一、二位的国家)
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又是多少呢?(约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九位)
3、我国陆上边界有多长?海岸线有多长?请看演示。(对学生进行思想爱国教育)
4、看图C,说明:地图有三要素是哪在要素?我们看地图时必须注意此三要素,找地图三要素。强调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教材第22页有)。
(同座相互学习)自北向南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找到我国重要的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5、看教材第37页的图D了解我国疆域四至点的景色,并在教材36页图C中找到相应的四至点位置。
6、出示幻灯片。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①找出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算出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用尺子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距离。(我国东西两端距离约5000千米,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以上。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东端的乌苏里江时,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找出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算出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的有益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分析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不想学会看云识天气呀?那么同学们快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把字的.音读准,同时注意下面问题(出示课件),。
听后回答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云与天气的关系?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3、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有何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4、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为什么?并作分析
听后回答
三、分析学习云的形状
学生介绍,老师逐个指导。
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为:
1、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3、学会判读“气候直方图”。
4、从丰富多彩的气候和景观类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园。
5、在分析各气候的成因中,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思考、质疑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2、直方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气候直方图”判读方法。
本节课内容丰富,全球的气候类型必须面面俱到,为了吸引学生,我不断变化方法,有的.精讲,有的简讲,有的让学生讲,并且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展示常见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景观,使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获得最感性的认识,最终不仅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本节的课内容涉及人与地球环境,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在本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整节课渗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理念。
在提及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时,联系前一天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主人翁的意识。
整节课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圆满地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中国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中国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课本第十九页,地图册第十六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并且把结果整理到相应表格中。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
三、作业
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3、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4、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你去北京旅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易行,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最好什么时间举行?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学情分析
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维吾尔族
壮族
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国 民族分布图)
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
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电视台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2、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
3、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卫星云图(挂图或放大的照片),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图(可制成板图、挂图或投影片),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制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降低。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
【启发引导】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报。你能说说天气预报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由于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所以,天气预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8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 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9
【课程标准】
1.以褶皱山为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褶皱和褶皱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
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成因及地貌表现,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山地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有规律可循,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岩层分布不完整情况下:背斜,向斜的判别
【教学方法】
探究法
白板,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ppt褶皱山脉岩层的图片和世界名山,看图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
【设问】当你们看到这些自然景观是有没有产生疑惑呢?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岩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刚才看到的其中一种山地的形成原因。播放ppt “褶皱山”
【进入重点】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2.播放ppt里的动画:沉积岩形成提问:问题1
提问:问题2
追问;
3.播放ppt中的动画
讲解;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图;
4.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播放ppt中的动画进行探究,引入岩层再次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及地貌的变化;
讲解;
5 .探究1
探究2
6.小结:对一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读图
学生思考完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动画,从动画中获取地理信息
并思考问题,思考后回答
学生读图
学生认图,引起思维冲突,读图,分析岩层和岩层的变化的原因。
判断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态
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到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
内力作用——褶皱山——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判断——新老关系
向斜成山
意义——找矿,找水,工程——找矿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工业生产的含义;掌握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熟知我国的工业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工业的重要性清楚工业与生活的关系,增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难点】
我国的工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播放视频《中国制造公益广告》,引出我国工业发展的很快,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惊呼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教师PPT展示,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图中的工业都是哪些工业?
(2)图片中的工业存在哪些联系?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工业部门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工业部门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对原料的加工及再加工。
2.教师PPT展示我国工业与生活关系图片,学生读图探究。
【创设情境】讨论工业生产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从农业、城市建设、交通等方面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
(1)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如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各种各样的农用机械,大大的提高了农业水平。
(2)现代化的城乡建设离不开工业提供的建筑机械及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等。
(3)现代化的交通离不开工业提供的交通工具、设备和材料。例如汽车、飞机等。
【问题】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新中国建立前,基础薄弱。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种类齐全。制造大国,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3)21世纪以来,努力打造国产品牌,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举例说明我国工业的作用。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
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时间长、较稳定
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
5、识读天气预报图
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
1、天气、气候的区别
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作业
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
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中学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3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