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范文
《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学习: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随文识字,写生字词;尝试复述课文内容。此为第二课时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线
师: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故事啊?
(生汇报交流)
师:如果老师现在播放几个故事的片段,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
(播放课件《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萃》: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
师:前面七个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最后一个故事谁能简单地讲一讲?
(一名学生讲刑天舞干戚的故事)
师:看来你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的神话故事呢!瞧你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又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干戚”就是刑天手中的兵器,“干”是盾牌,“戚”是斧头。这些神话故事只是我国神话王国里极少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等待着同学们去读呢!
师: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瞰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师:他让我们看到了蔚蓝的天空,他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他的举动前所未有。面对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英雄,我真想对他说──
(生自由谈感受:神奇、伟大、了不起、佩服、感谢……师相机板书:神奇、了不起)
二、围绕主线,品读感悟
师:下面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认为文中写盘古神奇、了不起的地方,并想想原因,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尽量按文中顺序一段一段地说。
(全班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段落的理解和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抓住“一直”和“睡了十万八千年”,感悟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
师(预设学生有可能将盘古与平常人相比):我们听说过巨龙昏睡百年,但从没听过有人可以沉睡十万八千年。盘古中间醒来过吗?(生答:没有)没有醒,怎么读?(指名学生读)这才叫“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二)第二自然段:抓住一“抡”一“劈”,想象着读,配以表演,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理解和朗读
师:现在盘古睡醒了,他睁开眼睛做的头一件事情真是神奇,谁能接着往下谈?
(预设学生必然会谈到“抡”和“劈”,相机请学生来表演这一“抡”和一“劈”,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并让学生把感受带到朗读中,读出了不起的滋味来)
师:原来混沌一片的宇宙就这样被盘古分开了。那轻而清的、缓缓上升的东西是什么呢?那重而浊的、慢慢下降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作答)
师:老师把自己的想象做成了动画,愿意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出示课件并指名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的了不起)
(三)第三自然段:以学生自己想象的画面促进对本段的理解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谈。
(生谈论交流)
师:头顶青天,脚踩大地,有个成语叫什么?
(生答:顶天立地)
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
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
365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丈)地下沉了──(生:365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
盘古就是这样随着天地的升高和下沉越长越高,直到天地成形后,他累倒在地。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
(四)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用读升华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最是神奇。怎么读才能把这段的特点表达出来,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着练一练。
(生自读课文)
师:我想为同学们服务(朗读)一次,请你们欣赏。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配合画面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那最令人震撼的情境中)
1.将本段文字变换方式呈现。
师:这段文字短句整齐,节奏感很强。我们来合作,我读前一个短句,请同学们接读后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学生接读时,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依次类推完成第一次的文本建构)
师:我们的初次合作非常愉快,请留意老师又把这段文字变了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回你们先读,我来接。
(课件出示“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读后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读“是他呼出的气息”,依次类推完成第二次的文本建构,然后随屏幕移动的文字指名学生读整段话)
2.让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
师:想象得多奇妙呀!让我们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飞翔。
(请学生补充下划线处缺失的内容)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
他坚硬的牙齿和骨骼;
他高大的身躯;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
(请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可为其提供一个思路: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师: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齐读最后一段。
(五)分读全文,练习讲故事
三、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阅读神话故事片段,以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的热情)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只是片段而已,同学们快自己读一读吧。
(发拓展阅读的辅导材料)
师:同学们想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吗?那就请大家课下去读一读神话故事吧。
四、布置作业
(一)把盘古开天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二)积累书中的好词语
(三)选做题:找来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
【设计思路】
一、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然而他们的学习需求有的可以清楚地表述出来,而更多的则是内在的。因此,我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力求依照他们心中的学习愿望设计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托,以教师的只言片语相机诱导为手段,或点击要旨,或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理解,使学生经历充分自主、有效合作和适当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其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通过若干个神话故事引出课题,紧紧抓住“神奇”“了不起”解读文本。在第四自然段,采用多种手段建构文本。最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充分想象,创造文本。读与议、读与做、读与析、读与示相结合,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三、力求做到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师课上评价时不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正确与否,更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勇敢的表达,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为盘古的献身精神而震撼,为作品语言的精到而赞叹,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欣喜。
【点评】
刘颖老师执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的课。
在让学生读“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部分文字时,她是怎么处理的呢?她先让学生议,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在指导学生读“没有醒,一直睡着”这句话时,强调“一直”,让学生体会这句话说的是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是混沌的。这是读与议相结合。
我们再看,刘颖老师让学生到台上来做“抡”和“劈”的动作,是要演示这两个动作,辨析“抡”和“劈”这两个动作。这叫读与做相结合。
再看,“轻而清的、缓缓上升的东西”“重而浊的、慢慢下降的东西”,轻的东西向上,重的东西下沉。这叫读与析相结合。
最后,刘颖老师让学生观看课件。课件出示了几句话:他,变成了。正向填空阅读后,又让学生进行了逆向理解。这叫读与示相结合。
读与议、读与做、读与析、读与示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样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说,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结合”,不是“黏合”,不是“捆绑”,而是统一,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有手心必有手背。
刘老师的课有以下三个“构成”。
第一,解读文本。通过若干个神话故事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紧紧抓住“神奇”“了不起”两个词,以如何神奇、如何了不起贯穿全课。
第二,建构文本。在第四自然段,她采用多种手段去建构文本。
第三,创造文本。她让学生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进行逆向表述。
我想,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创造文本,是刘颖老师紧紧贴着课标的一种设计和思考。
最后,我还是要说:语文课要“尚简”,要用最经济的手段教语文;语文课还要“务本”,我们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语文课要“求真”,还要“有度”。
【《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