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2 10:02:34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范文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范文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4.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

  难点

  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

  教学突破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想通过它来劝慰马生勤奋学习。要在学习中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书序和赠序的不同。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听说过“序”这种文体吗?

  生:(齐说)没有。

  师:“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在书的前面,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赠序用于临别,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老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预习,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生: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师:对。大家对这篇赠序的主旨理解的很正确,作者有勉励的目的。谁你将你搜集到的和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生2:明初宋濂被征招作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所以宋濂在朝迁中名气很大,官职显赫,马生拜谒他,就容易理解了。

  生3:这篇文章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当时作者已辞官应诏到应天朝见明太祖,太子学生马君则认同乡和晚辈的身份来拜见他,在他将回家探亲之前,宋濂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师:这几位同学在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把作者及写作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这种课外搜集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提高你们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我范读第一段,同学们注意不认识的字词,朗读的语气及停顿。

  (师读第一段,后指名同学朗读其它段落)

  师:你们认为这几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1:他们都注意了句中的停顿,能较好地表现出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生2:“媵人”的“媵”应读“yìng”刚才他读成“yǐng”。

  师:每位朗读的同学很注意停顿和语气的表达效果,能够很好地读出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变化,读得很有感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词,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展示幻灯片)

  (指名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嗜学、叱咄、俟其欣悦、负筐曳屣、皲、裂、食、被绮绣、烨然、温袍敝衣”)

  师: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生自由朗读再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洪亮,节奏把握也很好。现在我们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对照课文注释,复述、翻译课文,要求是: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完整,小组不能解决的请提出来。(学生分组合作,口头复述课文)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既加冠”的“加冠”怎样讲?

  生2:“加冠”指成年。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所以“加冠”表示已成年。

  生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先达”怎么解释?

  生4:“先达”指有名望的前辈。

  生5:“烨然若神人”这句怎么解释?

  生6:闪光耀眼好像神人。

  师:下面哪位同学还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没有了。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课文。

  (生翻译课文)

  师:翻译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处不够准确,谁来纠正?

  生1:“弗之怠”一句应该是“不敢放松”,他说的是“停下”。

  生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应译成“又苦于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不是“担心”。

  生3:“以中有足乐者”应译成“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以”在这里表示因果关系,这样与上文衔接得紧密。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以”在这里确实表示一种因果关系,什么事情令作者心中充满快乐?

  生:读书。

  师:对,读书使作者感到快乐。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能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再读课文,大致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同桌也可以相互讨论概括。学生自读,并口头概括每段的大概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每一段的内容,谁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生1:第一自然段着重介绍了作者早年读书的经历,及他艰苦学习的条件。

  生2: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宋濂外出求学时的学习生活,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

  师:这两位同学归纳得怎么样?

  生(齐声):概括得很准确全面。

  师:这两位同学读书很细心,能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得很好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同学互相提问,重点是关于字词的解释。(以同桌为单元,互相提问解答)

  师:好了,刚才我们共同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先请同学朗读课文,以便加深印象。

  (学生齐读)

  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作者写给马生的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

  生1:这篇序表现了作者劝慰马生勤奋学习,期望他早日成才。

  生2:这篇序还体现出作者对马生好学精神的肯定。

  师:对,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就在于劝慰马生的目的。作者通过哪些内容的讲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生: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来达到目的。

  师:你认为作者的求学经历怎样呢?

  生:非常艰难。

  师:大家概括一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艰难的学习经历?

  生1:家贫,没有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自读。

  生2:天气寒冷时,砚台结冰,手指不能伸,但都不敢停下来。

  生3:没有名师指导,只好到很远的地方请教,却受到冷遇。

  师:对“冷遇”一词,认同吗?

  生4:不认同,文中指老师对待学生很严肃,宋濂就恭敬地在旁边等待,礼节更周到,这样老师才更好地解答他的疑问。

  师:对,分析得透彻,作者还遇到哪些困难?

  生5:作者在山中求学,大雪封山,他差点冻死。

  生6:住得也不好,每天吃两顿饭,还是粗茶淡饭。

  师:文中没说他住得不好呀!

  生7:能想象得到,因为他家贫,书都买不起,肯定住的是下等房了。

  师:你很会联想,书就应该这样读。

  生9:穿得不好,都是一些旧衣服,而别的同学却是华丽的衣服,腰间还佩戴玉环,香袋,好帅气啊!(学生笑)

  师:同学们把作者遇到的困难一一找了出来,可以看到作者在生活水平上没法与其它同学相比,原因是他家很贫穷,但是,在学业上他的成绩最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学习贵在专心一致,才能有所成就。

  生2:我认为作者最可贵的的还是学习目的明确,而且意志坚定,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生3:学习条件的好坏不是决定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

  师:你们三位同学认识得很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劝诫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习条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勤奋学习精神。

  师:我们来看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展示幻灯片)

  生:对比。

  师: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通过对比,显示了作者求学时期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说明作者不追求“口体之奉”一心向学的精神。

  师:正如他所说运用对比手法,形成鲜明对比,更能显出作者的学习态度,引起人们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家贫穷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这样到底对不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学生以四小组讨论)

  生1:我不赞成这种方式,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层朋友关系,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天经地义,同时两者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

  生2:作者学习精神让我十分佩服。如果我处在那样的条件下,肯定不行,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3:作者对老师的恭敬态度是一种礼貌行为,表示对老师的敬重,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生4:学习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我以前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我要向作者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好学生。

  师:以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谈得很具体了,现代的师生关系更多是一种朋友加老师的关系,但是两方都应该相互尊重。对待学习,这一点我们大家要向作者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勤学奋进的求学精神。同学们下课后把今天上课的认识和感受整理出来,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课)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同时,强化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

  在课前没有较好地设置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做得也不够好。

  点评: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意在通过介绍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今天求学的人来说仍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紧紧抓住文章这一主题,对课堂教学做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教师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信息的搜集与交流。以教师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区别了“书序”和“赠序”,作者及文言字词句都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借助工具查阅完成,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

  其次,教学中强化阅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靠单纯的说理征服人,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读、悟结合的方式激励人,使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要想成才,必须能忍受磨难,刻苦读书。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第三,教师你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实现由文本到情境的迁移,如教学中师生对作者艰苦的学习经历的探讨,由“家贫,无以致书”“四肢僵劲不能动”等描述,激活学生想象其食宿艰难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发奋读书的共鸣。

  第四,由课内向课外引申拓展,给学生以充分的理性的思考空间。针对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提出当今的师生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11篇)11-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通用11篇)11-19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11-17

《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赏析11-23

马说的教学体会及反思03-07

《送魏万之京》教案设计08-10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马说》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通用10篇)05-10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