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的优秀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学习重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学习过程
一、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呖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
露台:
呖谷:
二、自主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2、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检测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3、 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4、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
八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日 、月)
教学设计之一
上课开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正文,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彩云追月》,营造抒情的气氛。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教师:今天是2005年10月25日星期一,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学生:用这堂课来悼念巴金爷爷。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巴金先生去世的?关于巴金爷爷,你能说得更多吗?
(请学生回答)
(请另一个学生到黑板书写: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
【定下这课堂基调以后,正式开展学习,了解人物和作品,体会文中情感,理解语句深邃的含义,领会青年巴金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基本设计:整节课用“读”来贯通这些环节。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很适合进行抒情朗读的散文诗,出现在人教实验本8年级下,编在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其中《雪》是鲁迅的名篇,《雷电颂》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激越澎湃的内心独白。《海燕》是高尔基的篇目。《组歌》是纪伯伦的。五篇课文的教学,都很讲究诵读。】
教师:(问一学生)对这两则散文诗,你在预习时,是默读,还是放声读了?你读时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是默读的;我体会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但是,都有人要上去。
教师:(问第二个学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学生:我体会到了巴金对着日和月产生的情思。
教师: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说出了这两首散文诗的价值。前面的同学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后面的同学还注意到了作者的状况。(问第三个学生)你预习时读了几遍,对文中语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现在让你大声来读,你觉得读第一篇和读第二篇,感情上应该有什么一致和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我读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爷爷说“生命是可爱的”,但他为什么又要赞美飞蛾和夸父?还有,月亮和太阳,到底谁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觉得它们是相反的两个事物。
教师:好,你提了很多问题,也暴露了一些认识错误,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会得到纠正的。……现在,请大家来回答我的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
学生发言后,教师投影展示:
《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这两首散文诗。先请同学简单说说,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朗读,什么是朗诵?如何才能很好地朗诵?
多学生:(回答。略。)
教师请一学生整理:朗读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大声的读。朗诵则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和表现。要想朗诵好文章,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能准确地理解原作精神。
教师引导:那你如何领会文中情感、理解语句深邃含义,领会青年巴金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你觉得朗诵前又要准备什么样的充沛情感?
【学生思考】
教师:巴金爷爷的这两篇散文诗比较舒缓,可以自由地读,大胆地处理。文中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有些名言警句要牢记在心。……现在,请每个人同学自己揣摩,放声地读一读,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该怎么读。等一会,我们请个别同学站起来,朗诵全文。
【学生活动】
(教师请单个学生起来朗读。找中等水平的同学。)
(教师请其他学生指出该同学朗读的缺陷。)
教师总结:看来朗诵还是很有讲究的,简单地说,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下面请大家看投影,为了更好地朗诵这篇课文,我提供了许多知识卡片,供你们翻查。如果你们需要什么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来点击该项目。但你要思考:你为什么要了解这个项目,它对你朗诵课文有什么帮助?
【学生活动·集体研读课文】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内容按钮:
1.巴金其人2.写作年代3.生字生词4.朗诵方法5.表现手法6.引申想像
每一按钮都链接了相关知识点。教师自由点击相关资料。
1.巴金其人
巴金于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3.生字生词
旸(yáng)、姮(héng)、皓(hào)、浸(jìn)
一撮(cuō)灰,撮,量词。
一瞬(shùn)间,一眨眼,转眼。
寂寞:孤单冷清。
倘使:假使。
长空:辽阔的天空。
皓月:明亮的月亮。
咏叹:歌咏。
舍弃:放弃。
甘愿:心甘情愿。
凭栏:依着栏杆。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灭亡。
4.朗诵方法
常用的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可给听众一个领略、思考、理解、接受的余地。重音指对某些词语进行强调。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句调又称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升调(↑),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平调(一),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5.表现手法
《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月》这篇短文,通过对寒冷月光入侵的细腻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姮蛾一样为改变清冷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的人。
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托飞蛾、夸父,借这两个形象作为追求光明、宁愿献身的象征,借姮娥奔月,作为追求光和热、创造美好未来生活的象征。中国的抗战是非常艰苦的,整个民族遭受劫难,沉入没顶的黑暗之中,在这短文里,巴金既表达了个人心声,也表达了民族情感。他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在这些精美的语句里。
6.引申想像
在文章中,“日”“飞蛾”“夸父”“月”“姮娥”,你怎么理解他们各自的意象?他们给你的想像又是什么?它们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追求?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你能说出“夸父追日”“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吗?
……
教师:现在,我要请几位擅长朗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家也可以推荐一下。然后,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先帮助他如何更有感情、更有感受力地朗诵巴金的《日》和《月》。
【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朗诵指导】
教师:朗诵整篇课文的感情,应该如何选择?语速应如何选择?
学生回答(由教师认定):感情应该沉静、内蓄,前一篇的激情也是不过分外现的,带一点悲壮,后一则凄清,优雅。语速,前一则中速,后一则慢速。
一学生(举手):老师,第一则《日》中间的“日”,是不是代表日本侵略者?飞蛾、夸父是不是不怕死的英雄?这里是不是该读得铿锵有力?
(学生喧哗)
教师:我们不要这种太概念化、太政治化的理解,散文诗是美的,是精致的艺术,一个文人的思想情操也是细腻的。直接的、露骨的表达,不是艺术的表达。这里的“日”,还是理解为一个自然事物比较好,它和后面的“月”对应排列,文中所有的意象都是艺术化的,这就是艺术散文的特点。……大家继续研究语句的朗诵。
学生: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一句是什么句式?应该怎么进行朗诵表现?
另一学生回答(由教师认定):是反问句;应采用升调朗诵。
学生:“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这个长句应该如何停顿和强调?
教师请学生回答:应该这样──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
教师:很好,你再朗诵一下这一句。
【之后,教师请学生尝试朗诵《日》,再请朗诵者谈朗诵后的自我感受,再请别的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指导:……“飞蛾”,一种渺小而不美丽的生物,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路上,从飞蛾到夸父,他们为了光明,都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朗诵时,随着语意内容的改变,两个意象发生转变,由低级到高级,这里朗诵者的声音应该渐渐高昂起来。
【教师和一学生耳语,请他推荐一个从不敢大声朗读的同学来表演。】
(同学鼓掌)
教师:好,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课文,《日》这一篇表达的情感,重点在哪里?朗诵时,如何处理这重点?
学生回答(教师认定):应该在这里──“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所以,作者“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教师:在这里,朗诵者的情感状态,应该激情洋溢,在这里,朗诵者的声音的力度和气度,应该达到顶点。
……
【教师请同学酝酿情感,正式朗诵《日》,并配合有肢体语言。】
(同学鼓掌)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研究《月》的朗诵,这里的情感状态,应该是细腻、幽静,平稳、抒情,清幽、寂寞的。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没有了前文对日的热情礼赞,而有了对冷的别样的独特的感受。……请想像一下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情景: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孤寂、凄清,“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了落了霜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忧愁、沉重的。所以,朗诵时,语调应该平静、冷寂,把冬日夜晚的月光的意象捕捉到。要知道,它代表的是死。
(教师请同学起来尝试朗诵。)
教师:大家对她的朗诵有什么看法?如果让你来朗诵,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在《月》中,作者有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这一句,应该怎么表现?
教师:这句是写月的清寒部分的文字的收煞句,真可谓是寒意袭人,侵人骨髓!文章到这里,是一片死寂的气氛,简直没有一点生气,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尽的苦闷。这里应收束得干净、利索,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全文都是在这一种情感气氛里结束的吗?
学生:不。
教师:请回答理由。
学生回答:不;因为下文就要转折了,就说到姮娥的不怕寒冷了。
教师:很好。……接下来一句,和上面的清冷的语调完全不同,(教师示范)“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逻辑上的转折,“但是”这个词,应该有足够的停顿,加以强调。随后出现在这里的姮娥,和前面一则的飞蛾、夸父是相似的,她“妄想”改变冰冷的月球,改变冰冷的月光,她的这种精神是值得赞颂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巴金虽然用的是一些很熟的意象,但他的感情是非常纤细的。
【教师请同学朗诵《月》,并配合肢体语言。】
(同学鼓掌)
教师:我们再整体地看一下两则。关键性的词语,就是朗诵的重点。在文章中,“日”“飞蛾”“夸父”“月”“姮娥”,它们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都应该被重点表现。大家可以练习一下。
(学生活动。深入学习,深入练习。)
教师:“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怎么把关于飞蛾的语句读出赞美、崇仰的语调来?
(学生思考。练习。)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如颤音、泣诉等。也可以用你个人的方式。……等一会,我们要把两则一起来朗诵,大家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这两篇文章,是分开读好,还是一气呵成好?哪一则适合男生读,哪一则适合女生读?
教师引导并回答:这两篇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看一看写作时间,仅仅是一天之隔。将两则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感情也是一致的,并不是对立的。所以,两则的朗诵适合放在一块,中间只要作稍微的停顿,就可以了。后一则适合女生读。不过,这两则大家都可以读。
【学生深情朗诵。】
(大家鼓掌。)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尝试分角色朗诵,让个别同学的朗诵与全体齐读相配合,你能设计一下方案吗?
【活动:学生安排,大家配合。集体深情朗诵《日》《月》。达到这节课学习的高潮。】
……
【延伸学习。教师投影展示以下朗诵资料,请同学当场朗诵,教师从旁适当点评。】
朗读材料一:《星》,巴金《龙?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
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朗读材料二:消息、挽联和巴金语录
文坛巨匠,文学大师,伟大的人民作家巴金先生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先生的追悼会于24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教师点评:应语言庄重,感情沉重,表情凝重肃穆)
一幅挽联:
激流破寒夜,皆为真话
病室成憩园,亦守良知(教师点评:赞美、讴歌,短短几字,概括一生。)
巴金语录:
关于名人。“我最不高兴的是被人当作‘名人’,仿佛很了不起,其实空无所有。好像很多人尊敬,其实谁也不了解你。……”
关于写作。“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关于《随想录》。“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像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
关于冰心。“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关于人生。“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关于讲真话。“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关于萧珊。三年以后,巴金把萧珊的骨灰捧回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沉痛地说:“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率性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月一样安静的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着纤细的情感,他能艺术化地表现自己的情思,他的这两则作品,既让我们觉得有现实意义,又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日》和《月》是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是成功的。一个人,就是一本大书,关于巴金,你或许还想了解更多,那你就去更深入地了解他吧!好,再见!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散文诗优美精辟的语言。
2.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引用传说中的深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想
1.阅读优美的散文作品,要通过诵读品味来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2.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品味
2.理解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自主预习:
1.搜索有关巴金的资料。
2.会读会写并能解释加线的字。
旸谷姮娥一撮灰皓月
一、通过神话,导入新课
古代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于日、月的神话传说。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这些传说哪些深意。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生竭尽所知交流之后,师归结:
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等。
2.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正值日寇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鲜血浸没。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千百万的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人们也包括巴金都在翘首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材料(或师范读),生初步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
归结明确:《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
2.学生饱含情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教师适时指导。
4.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意,自由发言作归结。
《日》──追求光和热《月》──改变冰冷
四、合作探究,精细研讨
生分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将成果在班上交流。
1.《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
2.《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
3.《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改变这冰冷的星球)
4.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
(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
五、归结写法,迁移积累
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运用象征的手法,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那么根据你的积累和搜集列举出一些借“月”来表达思绪,抒发想象的诗句。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深意。
2、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音韵美感。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感悟力和理解力。
3、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3、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标题课件飞入日、月。大家想想如果把这两字合在一起,是个什么字呢?(“明”字)课件显示:日、月明。看到此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的作品上中是否就想要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短文两篇《日》和《月》。
二、介绍作者巴金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三、初读感知文章
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旸谷(yng):日出的地方;旸,日出。浸(jn)
一撮灰(cu)皓月(ho):明亮的月亮。
姮娥(hng):嫦娥。
2、齐读《日》,感知内容。
多媒体显示:
(1)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参考: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2)本文中写到一个传说,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
3、指名读课文,探究《月》。
(1)指名读课文
(2)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明月千里寄相思
我们可以想到许多的诗句,哪位同学能吟诵几句写月的诗句呢?(指名吟诵)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多媒体显示: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
版本一:相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版本二: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不料,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见到,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
后来,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天天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大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心里非常痛苦。她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
版本三: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共享灵药。可嫦峨过不惯清苦的生活,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那儿出奇的冷清,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
然后请同学们阅读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者,菊象征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练写字词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字词,并注音:
旸谷(yng)旸浸(jn)一撮灰(cu)皓月(ho)姮娥(hng):。
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这篇文章特定
的历史背景,说说你对本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多媒体显示:背景简介: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姮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姮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四、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五、小结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六、学了些篇文章,联系现实社会,你有有何感想呢?
七:作业: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八、板书:
《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死 轰轰烈烈 追求光明
明 夸父追日 寄托人格理想
《月》:细腻幽静 不如
姮娥奔月 生 寒冷寂寞 改变冰冷
【短文日月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日月潭的教学设计范文03-20
课文《手指》优秀教学设计02-27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03-19
《租船问题》优秀教学设计02-10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28
《铅笔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02-15
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03-20
语文乐园五优秀教学设计03-20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03-16
七年级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