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秋歌给暖暖》的教案
总结《秋歌给暖暖》的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诗,未必是诗人。有的人却可以凭借一首或几首诗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诗人。台湾诗人痖弦就是以一首《秋歌——给暖暖》奠定了他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地位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从朗读开始走进痖弦秋的世界。
二、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个别朗读。
3、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教师学生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并通过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现。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全诗的亮色——暖暖,并通过语调高低的变化来表现“暖暖”给人情绪上带来的震动。
4、全班齐读
三、分组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意象、主题三个角度品读诗歌。
2、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分别以语言、意象、主题为重点研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三个大组再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探讨的主要结论。一个大组的三个代表发言结束后,组内成员做适当补充和强调。其他两个大组的成员可就这一组的讨论内容提问或阐述自己不同的认识。
4、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内容做简短恰当的评论或提示。
①语言: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如化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叠音词的使用),使诗歌语言别具典雅和谐之美;动词多突出景物消失的瞬间,瞬间与永恒之美达到统一,引人深思;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现诗歌语言的形象性。
②意象:所选意象都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现秋天的,但意境却不同于一般悲秋之作中的萧索凄凉,也不同于刘禹锡《秋词》之类的作品中的壮阔豪迈,而是别有一番清静高远,充满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作者还独创了一个意象“暖暖”,“暖”本是形容词,连用后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别具象征意味,“暖暖”的象征意义成为本诗的焦点。
③主题: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关键是理解“暖暖”的象征意义和体会诗的结尾“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的含义。可以有如下几种理解:
a暖暖是爱人,秋天种种美好事物的远去带有作者对往昔甜美情感的回味。暖暖就是一切,表达了作者对感情的珍爱,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决绝。
b暖暖是朋友,在冰冷的世界,暖暖人如其名,给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朋友的关爱,给人对抗寒冷的勇气和力量。
c暖暖是亲人,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当全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唯一的港湾就是母亲。
d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纯洁最令人向往的一份情怀。
e暖暖什么都不是,人们用暖暖记录季节交替变化瞬间的感受,一个暖暖对应一切,走了的秋是一个具像,留下的暖暖是一种精神。诗人用绝望留下一个暖暖,又由暖暖留下一切。瞬间亦可永恒,于秋的荒凉萧瑟中给人以温暖的慰藉。主题超越了悲秋的传统,减轻人类灵魂的不安,还人类以旷达。
最后两点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可在学生对“暖暖”具像理解的基础上,提示学生超越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幻灯片三可作为探讨诗歌主题时比较鉴赏的资料,根据学生表现,可用可不用。
四、写作练习:
1、布置写作内容
①以“我心中的暖暖”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散文
②根据探究内容,从一个方面写一篇鉴赏性的小短文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
如果课堂时间不足,作业可留在课下完成。
五、总结
秋天走了,一切走了,但有暖暖伴以晨昏,遂觉万物随身而在。走了的真的走了吗?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存在?讲过了就真的讲完了吗?诗的不尽韵味在我们的体验中不断发酵,历久弥醇。读诗使人聪慧,每一次读诗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发现,哪怕是一首很久以前读过的诗,也会因为你的经历你的参与而呈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愿同学们热爱诗歌!
【总结《秋歌给暖暖》的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献给母亲的歌》教案03-20
秋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3-20
军训拉歌感悟03-19
秋季进补要有度注意防秋燥的总结03-20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02-15
小学音乐《卖报歌》教学设计02-21
《故都的秋》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12-31
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10-12
《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范文09-21
《峨眉山月歌》精品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