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

时间:2022-06-19 06:49:40

成果报告汇总

成果报告汇总

成果报告汇总

  篇一: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XXX:

  我自20XX年7月,在学校被确定为齐齐哈尔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以后,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20XX年9月开题实施。现将阶段性研究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品位,决定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是教改方案的执行者,对创新方案认识的程度,以及对改革的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怎样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教改实践中使我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根本,积极参与是关键。我的基本做法是: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着力,在教改中提高,在科研中转型。

  (一)教育观念创新

  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教育行为。因此,必须转变旧教育观,树立创新教育观。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主要转变了以下观念:

  1.转变政治课教育职能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政治课教学的最重要职能。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双基”,更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到处都充满创新的社会。社会需要大量创新人才,国家也要他的公民具有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

  2.转变政治课课堂教学观。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发现者,像一名哲学家发现真理一样参与教学过程,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观点和结论。

  3.转变课堂教学质量观。用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综合评价,而不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质量的唯一依据。

  4.转变师生地位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观。即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参与活动,形成民主友善、理解宽容、相互关心的师生观。

  5.转变教学人才观。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发展,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自己观念的创新,我积极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和专家的理论讲座;同时对当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了主动学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掌握创新教育理论的精华,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就为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育理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创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为此,我紧紧围绕学会课堂教学创新这个目标,积极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改实践中掌握创新本领,为自己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研究一个课堂教学创新专题,上好一节学科创新研究课,撰写一篇创新课堂教学论文。

  为了使教师掌握创新性教学的本领,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辅导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要素、程序、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说课活动。接着按自愿原则,不分科,不指派,每个人在组内上好一节创新汇报课,组内评选一节创新研究课,最后由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校级创新教育展示课的活动,目的是通过系列活动开展以创新思想为指导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用创新课来推动“说课——上课——评课”提高创新课的质量。想法是提高创新质量在课上,练就创新功夫在课下,上好一节课,锻炼一个人,提高一个级,影响一大片的效果。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参赛课目《人生自强少年始》获得了拜泉县首届素质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齐齐哈尔市“课题进课堂”汇报课一等奖;《世界文化之旅》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标教材办公室评选的优质课一等奖。《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获得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优质课一等奖。

  (三)向科研型转变

  当今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前天古人、无现成经验的系统工程。在科研实践中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实践那肯定是滞后的,更不可能站到时代高度去规划未来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蓝图。科研兴校,需要科研型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标致看学校开放的程度和教师成熟的状况,教师参与科研比例愈高,教育科研的层次越高,教育质量也越高。因此,我所在的学校特别重视开展教师科研活动,提出“创建教学质量一流名校,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培养科研型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思路。由于领导重视,方向明确,措施有力,为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我们教师做起来也有章可循了。学校的作法可以用“三全”来概括,即:

  1.全面规划。我校在课题研究初期制订了“规划”。提出强化教育科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并制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方案。将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纳入总课题研究,着眼于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于提高教师个体科研素质,将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专业修养,强化教学理论,参与教学科研,指导总结提高等都作全面规划,做到培训目标明确,训练分层有序。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2.积极参与。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参与科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每一位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每一个教师都作为一个实验者的身份参与实验,使每个教师参与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教师结合自己实际,根据方案的各项子课题,自选课题,进行实践不受时空限制共同研究探讨,期末写实验成果论文与案例,学校100%的教师承担了科研任务,并与考评挂钩。按照学校的要求,我选择了“创新教育理论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并积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3.全程探索研究。教育科研,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的科学研究,关键是研究。几年来,我的具体做法是:

  (1)在内容上,建立以学习理论为先导,以专题研究为依据,以具体事实分析为突破口,以总结升华为归宿的目标。

  (2)在态度上,以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实验组专题研究为重点,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风格。

  (3)在方法上,以参加集中培训学习,个人分散研讨,期末小结,学年总结的方法检查自己的研究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教育科研为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我的教育教育学观,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学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思想素养、业务水平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真正尝到了“科研兴校”的甜头,从而更加坚信科研兴校是个人专业成长发展必由之路。

  改革实践,推动了我主动参与,自觉钻研,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成长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的信念。所撰写的课题研究教学论文也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浅谈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跟紧时代步伐。加强时事教育》、《再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浅谈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家级中文类教育核心期刊《方法》杂志上;《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案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之我见》获得市级优秀论文奖、《班级管理中的人性化教育》获得省级继续教育优秀论文奖 ;《响鼓还需重锤敲》获得市级优秀论文奖。

  二、构建“自主管理”的创新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实践能力。

  十五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什么为本呢?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国民精神的竞争。一个国家从落后到兴旺发达,乃至富裕强盛归根结底是它国民精神的振奋。所以,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当然包括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但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做人。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朱镕基也说过:“在智育与德育关系上,重在德育”。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会做人”。使他们成为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更有其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着民族未来素质的高低,还对学生一生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适用于教书,也适用于育人。教书应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育人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把认识自我的工具教给学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矛盾的斗争和行为的控制,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良好品德。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学生把社会规范内化的结果,这种内化要靠学生自悟才能实现的,而自悟是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分不开的。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用整体优化观做指导,以学会做人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以参与、竞争、合作、发展为基本特征,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模式。

  1、模式的特征:

  参与是前提。教育是育人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是师生双边互动过程,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竞争是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已成为各国国内和国际上经济活动的特点,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现实,都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争当先进,争当能人,不甘落后,拼搏进取的精神,有了它,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天天向上。合作是核心。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一个人如果不会合作,不善于与人交往,不仅无法工作,甚至难以生存。

  发展是目的。让学生在学会做人中,养成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它不仅是教育成功的条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使学生通过教育活动的自主管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得到发展。

  2、工作策略:

  自我管理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把学生当作自我教育管理主人,发展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可以做的,可以自己管理的,教师不要充当保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此,我在班级工作中提出“六变”策略。

  一变以往在学生活动中充当配角为活动主角。

  二变干部任命制为学生自我推荐民主选举制。

  三变一般号召为实行岗位责任制。

  四变老师要求为学生自我承诺制。

  五变依靠少数干部管理班级为全员参与的值周班长制。

  六变单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指导的多向评价相结合。

  3、具体措施:

  (A)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干部分工管理 ,班委会、团支部职责明确,各司其责,责任到位,自我调控,切实发挥其管理职能。

  学生自我管理全体学生做到自己的目标自己拟订,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举,自己的活动自己组织,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自己完成。

  (B)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设立一旗一岗评比制,即行为规范监督岗和小组评比循环流动红旗。开展常规竞赛活动,每天由监督岗值勤员定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活动、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量化记载、每日公布、周末小结、月终总评。

  (2)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的原则,一方面让大家反映好人、好事、好风尚,另一方面让学生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形成好事有人夸,坏事有人抓的局面。

  (3)取消干部任命制,实行干部自荐选举制,负责全班常规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从小做公仆,体验为他人,集体服务的快乐,并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学会处理问题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心中装有他人,乐于奉献的情操。

  (5)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制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不断完善自我。

  ①建立信息反馈制,及时收集反馈学生中热点问题,组织就社会上的某些事件和现象,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议论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独立性的见解能力和探求真、善、美的能力。

  几年来,自主管理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对促进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我的论文《班级管理的人性化教育》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三、形成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激励、自主、创新”

  (一)“目标、激励、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了“目标、激励、自主、创新”

  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H标导向,以激励学生内在需要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思考、归纳、评价、创新等为基本特征,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复合型教学模式。

  “目标、激励、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强调教师变继承性传递为创新性传递,学生变维持性学习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最终使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要素是“目标、激励、自主、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标是导向、激励是前提、自主是核心、创新是目的。

  目标是导向,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于师生双人们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师生双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又取决于师主双方对目标的明确和认同。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控制教学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

  激励是前提。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的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是充满激励,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情感,这样教学就取得了成功。如果学生是消极情感,那么,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就没有效果。常见的激励形式有以下几种:

  教学目标激励、学习竞赛激励、小组评价激励、师生情感激励、参与游戏激励、展示成果激励。

  例如:“人生自强少年始”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是以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展示后,,教师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情绪高涨。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动作去夸奖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保持亢奋状态,教师始终以情感来激励学生。

  自主是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最大限度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在教学的问题提出、深入探究、辨析、释疑、归纳等过程中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学设疑2. 动手操作 3.讨论探究4. 读书分析 5.解题答疑6.练习巩固7.归纳小结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创新是目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有一定深度、一定质量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大胆设想、聚合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冲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敢想、敢说、敢做及会想、会说、会做的精神。

  我总结这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及特点是

  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分五步:

  1、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学会预习开始,学生预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问,疑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点,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教学的开端,深入探究等各环节让学生质疑问难,这样,不仅使教师教学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2、明确目标,激发动机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取决于双方目标的一致性,明确性、具体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师主导下,在了解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情趣,适时地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以此产生合作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师生互动,合作达标

  达成目标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空。凡是学生能自主达标的,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当学生提出疑难时,耍放手让他们自己探讨推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勇超自我意识和自学求知能力。

  4、教师巡回,分层指导

  教师必须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使每个学生在学生中都保持健康、自由、积极的心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我们认为:没有分层指导就没有面向全体。

  5、及时反馈,补救达标

  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状况,及时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矫正,对不全面的加以补充,对不深刻的加以升华,指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以保证学生每节课达标,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以上五个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据课型和教学任务不同而定。从以上分析,我们归纳出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学过程的自主性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教学思想的创新性

  四、我本人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1、被评为齐齐哈尔市义务教育先进个人。

  2、《浅谈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3、《跟紧时代步伐。加强时事教育》 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4、《再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5、《浅谈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家级中文类教育核心期刊《方法》杂志上。

  6. 《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案例获得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7.《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之我见》获得市级优秀论文奖

  8.《班级管理中的人性化教育》获得省级继续教育优秀论文奖

  9.《响鼓还需重锤敲》获得市级优秀论文奖 1

  10. 所执教的《人生自强少年始》获得了拜泉县首届“素质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11. 所执教的《人生自强少年始〉获得齐齐哈尔市“课题进课堂”汇报课一等奖;

  12.《世界文化之旅》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标教材办公室评选的优质课一等奖。

  1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获得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优质课一等奖。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篇二: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XXX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说”与其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既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课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大纲中多处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英语课是实践课。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说”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中学生“说”的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表现在“不敢说”,即不敢“开口”。何为“开口”?开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单的问答。“开口难即学生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不知该从何说起,也就是其不能将思维直接转化为言语,不能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说,不常说,就越怕说,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缺少说的训练,回答问题很少用英语来表达。

  其次,表现在“不愿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表现为年级越高越不爱说英语。究其原因,除了说的基础没有打好之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句子结构渐渐复杂起来,语法知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简单,再加上受旧教材的影响和高考的压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题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种应试教学使学生主观上对“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不说”对其学好英语并无多大影响,于是自然就“不愿说”了。

  第三,表现在“不会说”。即不知道如何“说”好英语,不能掌握“说”的规律和技巧。究其原因,除没有现成的“说”英语的氛围之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所掌握的惟一语言是母语,即汉语,他们用汉语思维,用汉语交际,汉语习惯根深蒂固,当要求他们说英语时,他们自然会用汉语习惯来表达自己,把“说”汉语的规律和技巧强加在“说”英语上,而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及习惯上的不同之处,如 there be 结构、定语从句的用法等,从而导致一说就有错。

  三、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培养。

  (一)就学生而言

  1. 模仿、朗读、背诵

  让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模仿,模仿的内容包括音标、单词、词组、对话、段落、文章等等,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其形式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念,一句一句地模仿,留意其语言、语调。通过模仿,学生能认识到英语是一种用来说的语言,模仿来的正确的语音、语调也为以后的开口打好了基础。

  朗读是模仿后应进行的教学形式。朗读的内容与模仿的内容相同。模仿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内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如早自修时)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对所朗读的内容会有较深的印象,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可以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或意群停顿等不正确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样,英语教学中的“说”也是如此。经常性地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基本句型和精彩的课文段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而且能形成长久记忆。这样,在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这些储存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调出来,一些基本的句子模式学生只要套出即可,就不会觉得有“开不了口”的困难了。

  2. 对话、问答

  对话可以是最基本的日常会话、句型操练,也可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需要做的引导提示的内容。据其内容,对话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与***之间进行的“师生对话”。这样的对话常有一定的目的,或作对话示范,或为强化某一句型结构的用法而进行的操练,这时假如有必要的话,***可以作一定的提示,提出诸如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形式的问题,或把对话时使用的某些词句写在黑板上。例如教师刚讲授了“ have / has been ”的用法,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使用这一用法。如:

  T: I have been to Hangzhou. Have you ben there?

  S: Yes, I have.

  T: He has been there, too. I haven't been to Beijing.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S: No, I haven't.

  T: Where else have you been?

  S: I have been to Nanjing and Guilin.

  另一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学生对话”。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个别或小组朗读句型中现成的对话,教师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对话。如:

  Make a short dialogue with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 1 ) I advise you to do / not to do …

  ( 2 ) You'd better do / not do …

  ( 3 ) I suggest ( that ) you ( should ) do / I suggest your doing …

  ( 4 ) Why not do …

  ( 5 ) Why don't you do …

  ( 6 ) How about / What about doing …

  Situation: You can't sleep well.

  Your classmate gives you the following.

  Advice: don't worry /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 not to drink tea or coffee before you go to bed / drink some milk, etc.

  问答即一问一答,无论是怎样的问题,答法只有两种:一是用“ Yes ”或“ No ”即可;二是需要有具体的内容。一般的问答实际上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这里要谈的回答形式是听一段文章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可以选定一篇有趣味性的文章,先让学生听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提问应有层次,要根据学生水平做到难易结合、灵活多变,这样才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复述、看图说话、自由发挥

  复述即听或读一则材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原文大意。最基本的复述应从让学生改变原文中的人称,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开始;进一步的复述是提供原文的关键词和主要句型结构让学生复述;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看图说话尽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说话形式,它要求达意流畅、准确,但是它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说话的方式。在训练看图说话时,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图画、表达意境的关键词句,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并鼓励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自由发挥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其方法是指定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选材,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和感受。

  4. 长久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能做到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从初一到高三始终坚持,方能有所成就。

  (二)就教师而言

  1.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愿意学,而不是为了某种任务硬着头皮去学。为培养学生“说”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因材施教。即给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多熟读、背诵,高年级的学生多复述、讨论、自由发言等等。要求说的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回答稍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说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问题。( 2 )设计多种说话机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五分钟轮流演讲,在课内讲故事、做游戏,在课外设立英语角,开展英语口语竞赛等。这里介绍一个笔者常做的游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单词接龙,接不上的同学必须谈谈课前布置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应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或与课文内容及学生生活有关的。( 3 )多鼓励学生。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犯了语法错误,不要立即纠错;学生说得不够流利时,应该及时予以提示;对说得较好的学生要多多表扬,多说几个“ good ”,这样做有助于使差生消除怕羞心理,建立自信心;有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树立自豪感,从而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

  2. 练好基本功,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自己得有好的说话能力。试想一个自己都说不好英语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学生去说好呢?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教师应先做好,教师应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另外,教师要力求用流利、准确的口语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创造英语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去说,又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语。再则,笔者认为教师口语应根据学生水平常换常新。如:

  Expressions used to dismiss the class:

  There's the bell for dismissal.

  We'll continue our class after the break.

  It's time for break.

  Let's take a break.

  Let's stop here today.

  We'll leave off here today.

  That's all for today.

  Shall we call it a day?

  With that, we conclude our class today.

  Time is up.

  Class is over.

  The lesson is over.

  Class is dismissed.

  由上面大家可以看到,“下课”的表达法有多种,所以教师可以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不同的“下课”表达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并有兴趣地学着说,从而不断提高口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和学密切配合,相互促进,长久坚持,定能使模仿力极强的中学生能开口说,并能说好。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篇三:管理创新成果报告——探索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我厂负责公司能源介质的供应。按照公司要求,提供生产及生活用水。负责水系统给排水管网的运行、维修、维护。保证公司电力供应。负责高压电气设备绝保试验、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负责天燃气供应,负责氧气产品、蒸汽、压缩空气、煤气生产及供应和产品的开发利用。负责锅炉的安装与检修,负责煤气管网的防护及煤气系统设备的安装与检修。

  在今后的发展中,厂在保持核心职能不变的同时,结合公司的最新要求运营,力求节约成本和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厂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力求达到人,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厂在生产经营中遵循持续改进,使我们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为职工和社会取得更好更多的回报。动力厂曾荣获XXX称号等多项荣誉。

  一、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背景

  公司近年来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之中,2000年以来相继建设了轧钢及炼钢生产线及相应的公辅配套工程,同时也对老轧钢及炼钢生产线进行了多次改造,钢产量大幅提升。但是2008年一场大规模的由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致使公司的各项业务都较以前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从老总到员工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厂领导班子也对对公司及厂里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发现厂里当前的管理制度只能使企业在社会整体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得到发展,缺少应对风险的机制。因此,厂决定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需找出一种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厂在认真学习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总结出了具有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本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质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强化管理整体功能,实行人本、财务、无形资产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利用人、财、物资源,努力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财富最大化,促使企业真正走上集约经营、内涵发展的良性轨道。努力做好能源介质保供工作,及氧气等产品销售工作,为公司能够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良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企业的整体素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1)、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从以上定义出发,我们可以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着眼点已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将利用人工具理性与为了人价值理性相互结合。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企业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终极目标,保证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企业里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存发展之灵魂。对如何实现人本管理,厂领导有如下5点认识:

  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企业发展以人为本,既要服务人,更要依靠人。只有统一职工思想,提升职工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会形成一种发展合力,才会产生工作热情。动力厂要建设学习型企业,不但要出业绩,更要出人才。面对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基层职工思想波动较大的状况,公司实行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强化激励三项措施,来实现职工素质的稳步提升。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人才选拔上,强化激励措施,结合公司要求推行各专业责任工程师竞聘上岗制度,依据能力和业绩提拔使用人才。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将有能力,愿做事的人吸收进来。在人才使用上,他们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德才兼备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暂缓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竟聘人员上岗后,工作热情高,深入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厂里的良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3、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要使员工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同时接受消费者的管理。这里的管理者包涵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即管理别人。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企业的管理者但每个人都潜存着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可能。因此德美斯鼓励这种管理理念的存在;人人争当先进,时时追求进步,事事争当成功,把企业当成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小社会。另一个层面是从地位上来说的,也就是尊重每个员工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权利事事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同时,还尊重每一个消费者,使消费者接受产品承认企业的地位。对厂来说,消费者就是公司主体厂。厂里充分认识到一般的员工和消费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败。因此,会定期的至主体厂了解生产情况,让客户给企业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样,可以从客户那里知道了自身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让主体厂感受到了厂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信赖。开展活动以来,客户反应良好,实现了良性保供。

  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对职工来说,现在每周培训1-2次已经习以为常了。厂每月就制定《培训计划》,对在职员工每周至少安排1-2次学习,对新职工重点培训,并纳入检查项目。在培训中,采取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相互交叉授课的形式,领导讲形式任务,职业道德,技术人员讲部门专业知识,业务人员讲业务知识和自身经历及营销案例。每期学习结束后还要进行闭卷考核,对学习不认真,考试不达标的职工进行考核。定期对职工培训情况进行检查通报,鼓励大家写心得体会,从中感悟企业经营,管理和为人之道。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学习提升职工素质,使全体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稳定和生产稳定顺行。职工的思想稳定了,技能也就过硬。

  5、人的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约束。以规矩定准则。过去,对职工的管理往往涉及奖金考核,业务或部门等多项管理方法,出现一个问题往往要找出几种办法,领导与基层职工的情况各不相同,一些具体办法难以求全。对日常工作要求如会议纪律,请假流程等具体是什么,干部职工心中也都没有数。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上半年经过认真梳理,制定出台了多种管理制度,对厂领导,机关,管理,技术,操作等人员分别从素质要求,工作作风,日常言行,仪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规范,制定了全面,具体的实施细则。各车间和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很多问题在基层和部门就得到了解决。

  6、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因此德美斯首先从企业自身出发,以前德美斯是把获取利润作为最终目标,而现在把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而把人本主义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德美斯和员工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财富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员工也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充分满足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员工来说,工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更是他们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

  (2)落实生产管理“五制”,进一步强化生产及成本管理

  生产管理体制的确立,仅仅是生产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仅为搞好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要实现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进一步强化生产管理工作,还必须真正落实各项管理基本制度,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认真落实车间主任(科长)责任制

  首先,明确责任制的基本内容。车间主任(科长)受厂长的委托,代表企业通过对车间(科室)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实现厂里生产上的三大目标,即:生产产量技术目标、厂里下达的成本目标和生产现场的管理目标(包括形象宣传、安全管理、标准化现场建设等)。这三大目标是主任(科长)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其次,落实责任制的基本条件:

  一是授权。车间主任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生产中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生产的协调有序实施。

  二是机制。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配臵机制、服务机制、约束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责任制的落实。

  三是素质。包括车间科室领导的自身素质和管理团队的管理素质。高素质是管理运行的基础。

  四是组织。即建立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生产任务目标(产量、质量、安全、成本),保证各项生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2、认真落实成本核算制

  首先,使有关人员充分认识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车间主任(科长)用经济手段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才能驱动各方面利益。所以,项目成本核算既是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的动力,又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源泉。

  其次,正确制定项目成本核算的考核目标。厂对车间(科室)成本考核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下达的计划成本。依据厂有关管理制度、费用核定的内容和范围,通过下达生产经营计划,确定生产计划成本。以计划成本作为对车间成本降低和超支的考核、控制目标。

  第三,准确把握成本核算的管理重点。成本核算的管理重点是成本的过程控制:它包括车间本身为实现成本目标而进行的自我控制和厂里为监督成本目标的实施情况而进行的跟踪控制。其主要管理点有: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建章立制,使成本控制有制可依,形成成本核算的制度体系。二是进一步落实成本目标责任制,使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横向要分解到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的费用控制,纵向要分解到生产准备、生产过程、检查分析等不同阶段的费用控制。三是加大事中检查、事后审计的力度,保证成本控制落到实处。定期对成本进行跟踪分析,无论盈亏,均应做到有理有据,对亏损因素,必须找出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成本的大起大落。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核算,确保经营成果的真实可靠。

  3、健全完善检修项目及材料备件采购招标制

  项目招标制,就是生产里的所有经济活动,不论是材料采购、设备采购,还是工程分包、劳务分包等,都必须采用招标选择。项目招标可以堵塞很多漏洞,这既是效益的来源,也是保护干部的最好办法。

  首先,明确项目招标的范围。项目招标包括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设备采购、等能够用市场手段解决的项目经济活动,都必须集中采购、集中招标,用市场手段降低成本,管好项目。能够用市场手段解决的问题,统统用市场手段去解决,市场的选择比人为选择要公正,而且也好操作,避免干部受到腐蚀。

  4、严格执行资金公开通报奖惩制

  首先,科学拟定生产成本管理目标责任书。管理目标责任书是考核评价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的产量、质量、成本、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厂领导与车间主任(科长)之间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厂领导对车间(科室)进行奖惩的依据、标准和办法等。

  其次,强化考核与奖惩兑现。

  一是实行月度过程考核并以文件形式进行公开通报。月度考核根据车间当月生产情况进行,按考核结果与班子成员工资挂钩。若发生重大生产事故或设备责任事故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指工亡、重伤)时,扣罚当月班子成员相应考核工资,其后也不予补发,且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另行进行经济处罚。

  二是集中公开通报考核奖惩。厂里在相应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集中公开通报兑现项目奖惩。集中考核,公开通报奖惩,这实际上既是一种气氛的鲜染,也是对干部的一次教育、引导。获得的奖励越多,说明贡献越大。使项目管理管得好的人既得名又得利,也使管得差的人受到教育和鞭策。

  (3)、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是对无形资产资源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控制、分析和评价,使之发挥最佳效益。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形资产管理得好坏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否能保值增值,也决定着企业能否依靠无形资产有长足发展,能否靠无形资产获得经济效益。公司以前没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致使无形资产资源流失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综合素质低下,归根结底就是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

  无形资产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管理只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以前对原材料采购,储存,使用的管理,在制品的管理,产成品的管理,产品的销售管理,以及对机器设备的管理都是属于对有形资产的管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这使得每个国家都把加快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臵。根据无形资产的特征,重点抓好如下三个环节:

  一、加强无形资产的培训和开发: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的凝结。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质量。质量是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基础。今天是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和效益。二是恪守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讲信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不讲信誉等于慢性自杀,良好的信誉可以使无形资产增值。三是注重科技进步。要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从而不断追赶先进水平,实现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与质量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无形资产的转化与增值: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即是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德美斯知道要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健全转化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连接企业各个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全力整合这一特点;同时这一机制将是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扁平,将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性和创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将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互相依存,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增强转化动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的生产,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这种劳动要不断地进行,就需要相应地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通过市场使知识的商品化、货币化来实现的。无形资产的创造者、生产者或拥有者能否得到价值补偿,补偿多少,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因此,企业要根据无形资产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大小,给予其创造者相应的奖励,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以激励其创新的积极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崛起,无形资产的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团队性,集体创造的特点。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知识密集性产品的研制、生产,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创作群体加以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对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 :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隐蔽性、非独立性等特点,很容易让人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也很难让人相信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作为企业的资本。面对这种状况,首先,德美斯大力宣传普及无形资产的知识,树立现代资本观念,让全体员工意识到,不但企业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是企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还要让员工意识到一个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协调关系、与债权债务人的合作关系、稳定的营销渠道、企业所处的地理位臵、税收的优惠政策等都是企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其次,要增强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经营资源的观念。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与技术含量为特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创新管理体制的效果

  (一)扭转了生产的不利局面,完成了保供目标

  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顺利完成了生产经营目标,目前,全厂已步入良性发展道路。

  (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的构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以人本管理,成本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为厂此次管理创新的主线, 使厂在过去的一年中,从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核算制度的健全和对风险的规避能力,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等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过去的一年在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在此次管理创新中更加深刻了解到企业的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原因,而且企业的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厂里还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找到一条最适合厂生存发展的管理模式。

【成果报告】相关文章:

测绘成果保密自查报告的范文07-08

关于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开发的成果报告论文07-12

关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的工作报告07-02

校本研修成果总结范文08-01

国培网络研修成果总结06-15

学校科研成果工作小结07-05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参考06-21

中班十五课题《飞翔》成果总结范文08-07

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总结范文07-08

工厂车间三年成果总结07-0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