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语文说课教案
假如我是语文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假如我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角度)习作练习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本次习作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的。本单元还增加了“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这一习作学习要点。
要综合运用四、五年级习得的关于修改的知识,如修改的方法、修改的标准、修改的符号,如何为习作写评语,参照学过的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等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情
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要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规律,了解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特点。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第三,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四、说教法
从学生学习心理学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和指导。这也决定了教师只是习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所以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鼓励参与
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是自己,五年级学生具备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能力,他们应该自觉运用习得的如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凭借语感修改等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就是要积极引导,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修改,成为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主体。
2、体验成功
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对于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教师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同学们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也是一种发表,是一种传播。想办法让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品,比如设红榜请学生自荐佳作,汇集佳作打印成册,定期召开佳作朗诵会,家长会上每个学生向全体家长宣读自己满意的作品等。
3、尊重利用差异
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他是江河,必然波涛汹涌,他是小溪一定会静静地流淌。”何必让小溪去波涛汹涌,那会让小溪为难,让大江大河静静地流淌同样也是办不到的。学生在作文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就像江河和小溪一样,差别是很大的。在作文教学中要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每次作文可有不同标准,如最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只要达到其中的一个标准,就算符合教师的要求了。学生自己可以量力而行,较好的学生会更上一层楼,一般的学生会前进一步,稍差的也不至于没有希望。
教师应当认识到,由于学生间的差异,面对同一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所以应当尊重和利用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鼓励学生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和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
五、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课希望通过出版班级优秀习作集,向同学们征稿的形式,激发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的兴趣,满足他们发表的需求。
2、有效复习人们在着手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明确,做好的标准是什么,自己想往哪一个方向努力。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学生修改作文,应当有一个“好”的表象,有个改的标准,有个改的方向,否则只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误打误撞。所以引导学生复习“有血有肉”、“有条有理”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使用,可以把修改的标准用幻灯片呈现:按时完成、书写整洁、错别字少、语句通顺、标点规范、好词佳句。把标准和修改的符号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衡量的尺度,不仅写的时候能对自己提要求,写完了也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审视,修改时明白从哪里入手,这样,修改的过程就成为继续学习写作的过程,修改也成了一种练笔的方式。
3、自主修改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是自己。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习作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旨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4、相互评改学生认识、经验、知识背景的差异也是教学的有效资源。通过引导同桌相互修改习作。学生对照“按时完成”、“书写整洁”等方面相互为习作打“”,使其参与评价,学会评价。拓宽习作的视野,激活思维,交流中学会倾听、合作与分享,评价他人,提高自己。再宣读同桌习作中精妙之处,学生习作成果得到肯定和赏识。
5、典型引路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出示典型片段,呈现批改过程,引导学生集体评议。通过典型引路,教师适时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鼓励摘抄同学习作中优美词句或精妙片段,因为摘抄的过程也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当然,修改作文也是个性化的劳动,老师可以启发、引导、组织、讲解,但最终的目标,还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改习作的方法。
6、全课总结为了提高学生评价习作的水平,进而提高修改习作的质量。
【假如我是语文说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写作课教案03-25
打击乐说课教案02-27
趣味语文活动课教案01-30
高中作文讲评课教案(精选11篇)03-16
化肥第十一单元复习课教案03-19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01-17
《作文评改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10-11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03-20
《难忘的一课》教案(通用8篇)04-23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