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学反思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是要谈论如何到达某个地方(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涉及到交通工具(transportation)、行程距离(how far)和所花费的时间 (how long)。
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
1. 词汇: how long, how far, get to, bicycle, subway, car, train, bus stop, train station, bus station, subway
station, minute, kilometer, mile, transportation.
2. 日常交际用语: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How far is it from ... to ...?
3. 教学重点与难点: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take/by...);how to get to ...;how long 和how far的具体运用和回答。
(二)语言技能
1. 能围绕“how to get to places”谈论交能工具、行程距离和花费的时间。
2. 能用一些交通工具准确地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信息。
(三)学习策略
1. 学习合理安排行程,并合理选用交通工具。
2. 学习设计实际调查报告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
3. 学习逻辑表达方式,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态度
学会了解同学,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五)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
了解世界各地在出行方面上,因各国各地区文化意识、实际情况的差异,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有所差异。
教学反思:
这是第四单元的第3课时,就本课我做了以下思考:
1.课前游戏切入的答案能否设计成开放性的?只要学生踊跃参与,并言之有理,就可以评价为:Wonderful!我们不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很想从老师那得到鼓励,给学生多些关爱和理解,让他们快乐也是我们希望的。
在英语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至于“正确答案”就不是唯一的。关键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他们是怎么去完成任务的,怎样去拓展思维的。
2.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上,我们同样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之前,我尝试过另外一种方法:教师详细讲评。让学生默读之后,教师对每一句都进行讲评,并要求学生认真做笔记,最后询问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答案是No,为师者便自我感觉成功。在课外师生交谈中,我顺便提问了3a文章里的典型短语,学生的回答不是很精确。我也曾疑惑过:讲解是明明白白,笔记是工工整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小声答到:“没什么印象。”我大悟:竟然忘了纯粹的拿来主义教学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他们没来得及自己思考,就由教师全盘搞定,看似流利干脆,其实不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要先自主思考,经教师评价后,才能印象深刻。
3.教师没有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遵循了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学环境即课程等新的观念。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观,突破以往的条条框框,打破既定思维定势,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动态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依赖教材、教学用书,进行规范教学,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过分单一,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所以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交通状况,发现并去解决问题。温州作为一个有车族的大聚地,拥挤的交通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交通堵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学生们不难发现车辆过多的弊端,面对糟糕的交通环境,学生提出了许多精彩的建议(教师在幻灯上集中展示好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拓展思维划出一个标准):Wenzhou should build the subway;If our houses are not far, we can walk to school, tr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One parent can take 3 or 4 students every time, if their houses are near;We should obey to the traffic rules;change the roads into rivers,and Wenzhou will be a famous city for the water …
我很为他们骄傲,叹服他们敏锐的思维,生动的表达,大胆的创想,执着而积极的情感。热情一旦释放,语言自然顺畅,即使有新词运用上的障碍,他们都会努力去克服,并在查阅信息的同时深化对这单元内容的理解。
谁说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围绕书本,谁说中国的孩子不会畅想,只要给予他们的空间足够大,孩子的思维就能把它填满。在师生共同快乐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扩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师生的互动达到高潮,教师也在收益中成长: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