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课程反思
《9加几》教学课程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盒饮料,你能算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4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 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加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加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 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北窘诳谓萄У氖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薄按帐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课时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3北窘诳问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课程反思】相关文章: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12-07
《枣核》的课程教学反思(精选9篇)07-03
音乐课程的教学反思03-20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3-20
《不退位减》课程教学反思(通用7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