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科学三年级下册《冷水与热水》材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冷水与热水》材料

时间:2022-08-15 05:14:36

科学三年级下册《冷水与热水》材料范文

科学三年级下册《冷水与热水》材料范文

  教材分析与内容调整

  《冷水与热水》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第一课,有改动。教科版《冷水与热水》一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冷热不同的水、冷水与热水还有什么不同、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种编排存在不严谨的毛病:第一个活动充满矛盾,分类中的第四种是不能触摸的热水,而教材又要求学生触摸水;第二个活动中用袋子装冷水、热水与直接将冷水、热水放在水中是两码事,而且还加上了第三个物体,设计不够科学;第三个活动超出了科学课标的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只侧重于研究现象说明了什么,不要示追究为什么的问题。作为冷水与热水只要求学生掌握“热升冷降”的现象,同时,密切地联系到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我对本教材作了大胆的调整。以冷水与热水的特点作为探究的内容。安排了三个活动:

  (一)调制冷热不同温度的三杯水,并感知冷热以感知到的“冷热“为标准,给水分类;

  (二)探究水的“热升冷降”现象;

  (三)“热升冷降”的应用。三个活动通过大量的实验让学生感知冷热、发现水的“热升冷降”的现象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冷水与热水的对接;在冷水、热水底部分别滴入做上记号的热水、冷水;“水里火山”;加热一杯冷水;“烧不死的鱼”等。通过这样的调整,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教学目标:经历倒三杯冷热不同的水和用触摸的方法把水按冷热程度分成烫、温、冷的过程,经历探究水“热升冷降”的过程,了解水“热升冷降”的现象及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大胆猜想,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同时渗透安全教育。教学重点:感知水的冷热,探究冷水与热水“热升冷降”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冷水与热水“热升冷降”的应用。教学准备:热水、冷水、烧杯;广口瓶、高锰酸钾、吹塑纸、水槽;滴管、小瓶、红墨水、橡皮筋、气球皮;酒精灯、火柴、锯末屑、三脚架、石棉网、小烧杯;试管、铁架台、试管夹、烧瓶、金鱼。

  设计理念:

  1、本课以“热升冷降”的特点及应用作为探究重点,设计了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观察、主动发现的探究过程。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问题后,让他们主动猜想、实验、观察、交流,教师只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引领和指导。

  教学设计特色:

  一、巧设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的设计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不是以结论加验证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而要尽可能通过相应的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因此,本课时以水的“热升冷降”的特点及应用作为探究的主线,采用实验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本节课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热升冷降”的真实过程,从中感受水的“热升冷降”性质及应用。

  在探究“热升冷降”在生活中的应用中我设计了加热烧杯里的水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我在水里加了锯木屑。实验前我让学生猜想烧杯里的水是怎样烧开的。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胆预测,并且急于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促使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发现锯木屑在加热前、加热后的不同状态,发现锯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并用图画画出它们的运动路线,发现锯木屑的运动是不断循环的。并且产生新的问题:木屑为什么会在水中游起来呢?水是怎样运动的呢?水是怎样被烧开的呢?通过讨论、分析,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原来,水就是不停地“热升冷降”,一壶水就烧开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用事实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

  同时,在这个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讨论实验的过程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科学探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指导。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热升冷降”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设计了一个“烧不死的鱼”的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至沸腾,试管底部的鱼会怎样?让学生大胆猜测。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温度很高,金鱼会烧死;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热升冷降”的规律,大胆猜想:可能不热,金鱼照样可爱活泼。然后,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至沸腾,观察发现实验结果出乎意料:管口的水沸腾了,而鱼安然无恙。从而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为什么上部的水温很高了,而下部的水温还很低呢?学生能够运用热升冷降的特点进行解释。从而,联系烧开水的实验,让学生弄明白人们烧水时为什么烧壶的底部而不烧上部,这其实就是“热升冷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鼓励大胆猜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便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开阔。因此,本节课每一个活动都设计成“猜想—观察—探索”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猜想、观察、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发展。

  如第一个演示实验:冷水与热水的对接。我要实验之前,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抽出塑料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许多的猜想:颜色变淡、温度降低、有少许水流出来等等。观察实验以后,发现热水在下面时,热水迅速上升,冷水下降,一直到颜色均匀为止,大多数同学的猜想一致,欣喜若狂。没有想到热水在上面的时候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于是,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再通过分组实验,发现了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的规律。并且迁移到“烧不死的鱼”的实验当中,多数学生猜想不会死,这样使猜想有理有据,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效果与反思:

  这一课采用实验观察探究教学法及“猜想—观察—探索”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悦愉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猜想、观察、探究、发现,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处理教材,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巧设探究活动,是引领学生科学探究的关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科学三年级下册《冷水与热水》材料】相关文章: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材料科学专业的实习鉴定04-2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