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1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首先让学生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时,是这样去做的:
1、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将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对策略的体验,而不只是关注策略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的本质应是“策略的形成”,而不是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形成策略,在应用中体验策略。由“原来的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到“自觉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我看到了论坛上,大家给我提出来的建议,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
1、想把题当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全部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所以感觉课堂上重点不是很突出。
2、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针对性的评价比较少。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2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对于一一列举的方法,有许多学生都在无意中用过,但是却没有把它系统化,甚至根本就没有正视它。换句话说,学生基本都认识列举的方法,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思考方法的整理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
一、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碰到问题的第一反应终究是形象化的`。就比如本课例一,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围的样子摆出来或画出来,空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是直接想出来。于是,我组织学生从摆小棒入手,在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研究规律。在小棒已显得可有可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屏弃小棒,共同进行方法的优化。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每一步的推进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宰了课堂,课堂也发展了学生。
二、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贯穿数学学习始末的一项活动,故数学被喻为思维的体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即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说说对于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中的反馈信息合理安排接下来的环节。
但是,最后的巩固环节处理得很不到位。首先试一试时三份作业一起呈现,学生比较起来无从下手,未能找到各个的特点。而接下来几题由于时间关系交流得比较仓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3
小葛老师在尊重教材的情况下,把知识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连接起来,将丰富的精彩问题策略进行外显。根据解决问题是多元的,让学生的思维流动,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给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教者没有把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上。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点比较好:
一、教学设计“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情感,结合教学实际,大胆更改教材,增加了情景中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需要情感——愿意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整理信息。做到了教材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服务于教材。
二、教学方式“活”。
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老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知识的'学习,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老师的组织下充分的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赞美别人;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内容“丰”。
整节课的教学密度大,内容丰富,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课的开始一直到结束,每一个问题的产生,每一次知识的收获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的情景,这是教师用心之处,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从多种策略中慢慢感知、理解,在比较摆小棒、列举、图表等策略中使学生领略列举的优势,注重过程的学习。诱发学生学习快速进入探索状态,因学而设、顺学而导,把设计、学习、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回头看一看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切体会,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拓展了问题的深度,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4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三年级上册新增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一次接触“策略”。为了让孩子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我跟我们级的老师进行多次探讨,在几次磨课过程中感受很多,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课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认识。
第一、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味觉,事先准备了孩子爱吃的棒棒糖,并说这是老师为举手积极的小朋友准备的奖品,紧接着问“猜猜这里面有多少个棒棒糖”,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在孩子们都猜错的情况下,给孩子们一个条件,他们发现条件很重要,从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他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又能很好的揭示这节课的主题。
第二、适当的教材重组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排虽然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但毕竟存在地域、群体乃至个别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适当的`重组教材,从而做到优化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地发展和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课例题只出现两种方法解题,所以我教学例题时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孩子发现还有其他比较好的方法,解题思路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想想做做内容量较大,所以我也进行了重组,原先的五道题我只用了三道,并对最后一题进行了提高。想想做做第一题由于比较难理解,我将知识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三、课堂是孩子的“课堂”
在前几次的试教中,我发现整堂课我说的太多,有时候孩子说的挺好我还要再强调一遍。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不是太高。其实课堂是孩子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与对话应该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出充分的时间给孩子“说”。孩子能说的就让孩子说。在例题教学时让孩子说一说“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我先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会儿,然后小组里说一说,最后全班一起说一说。用策略时也是让孩子讲给孩子听,先根据什么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求出什么,老师只是适当的点拨一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孩子们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做为老师就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各抒己见,学生无暇率真声音的课堂应该是最“动听”的课堂吧!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5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这一课时内容并不好上,因为它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并不像其他课那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到一个具体的知识。这一课没有教给学生什么新的知识,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即“转化”。教材借助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来向学生传达这一数学思想。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两处:
1、突破转化的具体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转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体悟到“怎样才能够想到这种转化的方法”。
2、突出转化的实际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所选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都能够解决,但合理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更便捷地得到问题的`结果。
上完这节课后,我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1、在教学中,我没有按照教材所列的顺序进行,而是重新整合了教材,改编了教材。课前我以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引入,让学生发现运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更为简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新课时,“面积是否相等”“怎样计算周长比较简便”,在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适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图形的具体转化方法获得清晰的认识,再次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2、同时,我注重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还注重了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展示不同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掌握“转化”策略的一般方法。
3、练习巩固环节,我设计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确实用到转化,而且在解决其它问题时,比如,在做计算时,利用一些性质进行转化、感受转化的神奇,突出数与形的转化,足球比赛活动中也运用转化的思想等,通过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不断地积累使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最后,引用数学家的话,深化“转化”。
4、课前设想总是美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课后发现,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汇报形式除了问答式还应有些新的变化,设计上还可以对教材再挖一挖,毕竟孩子们五年级了。另外,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提问,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过渡语言,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评价语言等,我应该修炼内功,让自己的底蕴再丰厚一些。我想,这些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目标了。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篇6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旨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虽各有不同,但策略本身又具有共同的特性。如何把握好这些策略的特性,根据策略的特性展开教学,是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策略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解题策略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类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初次明确地学习相关策略时,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策略的价值,教师首先要对某种策略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这样,才能提供更典型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有些实际问题里,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不能归结为常见的数量关系,因而很难列式计算出答案,但是,与问题相符的一些可能答案却很容易凭经验或直觉得到,只要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答案全部找到,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一一列举”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像周长一定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面积一定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三种(不同)杂志各一本,最少订1本,最多订阅3本,共有几种不同订法等都适合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某种策略所能解决问题的特征,才能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策略的价值性
学生对策略的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策略有热情,感受到策略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和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策略看作负担,理解为教科书和教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体会某种策略对于解决某类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并转化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一一列举”的策略为例,在让学生初步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了周长一定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围法后,我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把一一列举的策略与以前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悟一一列举的具体含义,初步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即可以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通过体验和分析,学生体会到一一列举的策略的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对这种策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在下次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会自觉运用这种策略去解决。
三、策略的体验性
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体验是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体验使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到数学事实的接受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扩展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以“一一列举”的策略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策略的价值,我设计以下环节:
(1)设疑启思。在出示问题“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后,我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思考,让他们尝试寻找答案。学生由于受经验的限制,他们中的一部分只能找到一两种符合要求的答案。这时,我又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全部答案呢?学生又陷入了思考。
(2)激活经验。我让学生再次理解“不同围法”的含义,即围成的各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米数不同。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可以从长方形的'宽是1米、2米……从小到大依次地想,也可以从长方形的长是8米、7米……从大到小依次地想,学生已有的列举经验(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被激活了。接着我还与学生讨论交流了列举到什么时候停止,初步体会列举的有序性、周密性。
(3)回顾分析。在解决问题后,我请学生对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一方面再一次明确和消化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列举策略的价值,为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积累经验。
(4)延伸拓展。在后面的例2(订书问题)和例3(安排房间问题)的教学和练习中,我总会让学生先谈谈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好处,促使学生在例1中获得的一一列举的经验能顺利实现迁移应用。
四、策略的灵活性
策略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具体运用策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在列举的策略教学中,三道例题所呈现的是填表列举的形式。在练习中,有些练习已经列出了表格,学生可以填表列举,有些可以直接在图上画画、填填,找到答案,还有一些练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列举的形式。如练习“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学生在练习中有的运用了填表列举的方法,也有的用画图来说明问题:
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形象、简洁。作为教师,要鼓励创新,提倡运用策略形式的个性化,这样学生在展示个性的同时,能进一步体会到“只要适合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反思(精选25篇)03-17
四下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3篇)08-04
数学教学策略设计(通用7篇)06-09
苏教版数学三年下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21篇)05-27
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2篇)12-07
数学教学反思格式(精选22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