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1—9题共27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龋齿(qǔ) 亚洲(yǎ) 粳米(jīng) 自给自足(jǐ)
B.纰漏(pī) 租赁(lìn) 邂逅(hòu) 佶屈聱牙(jié)
C.殡葬(bìn) 咋舌(zé) 龟裂(jūn) 溘然长逝(kè)
D.偌大(nuò) 内讧(hòng) 膀肿(pāng) 剜肉补疮(wān)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B.芷茸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哲学意味,充满了人生智慧,在写作功力上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半斤八两。
B.《逍遥游》和《兰亭集序》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各有特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洁雅,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C.我们学习帕斯卡尔和罗素的作品时,一方面要了解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他们行文的技巧。
D.这篇课文所描绘的涛声轰鸣、水雾升天、惊天动地的瀑布给人的感觉非常震撼,这与《黄河大合唱》给人的精神洗礼一样荡气回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媒体功能的扩大和互联网优势的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B.有国外媒体评论,中国是从利比亚接返国民的国家中相关工作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
C.湖南省2011年首场人才招聘会有150个单位参与,招聘会提供了超过4000多个岗位,其中三一重工、中联科技等制造业占75%左右。
D.网友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来分,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赋、比、兴则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划分的。
B.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陶渊明对中国诗歌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田园诗这种诗歌类型。
C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骆宾王和贺知章,他们开创了明快清新的诗风。
D.苏轼打破了前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扩大了词的题材,将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等诗中常见的题材引入词中,气象阔大,豪放飘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积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蓄古法书图画蓄:收藏 B.自知效一官效:胜任
C.而位不称其才称:称赞 D.属余为记属:嘱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以有言语文章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 \古之人不余欺也
8.下列用“/”给文中加点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
B.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
C.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
D.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杂记,开篇列举了世人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现象,有力批判了社会矜夸自耀的浮风。
B.作者认为那些痴迷于某些事物的人是可鄙的,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自己所嗜之物,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C.作者对张希元“家世好书”给予了肯定,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际表达了同情,相信他会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D.文章层层推进,起于评判社会不良现象,终于对张希元的殷切期望,突出表现了苏轼积极用世的人生观。
10.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4分)
译:
(2)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3分)
译:
(3)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4分)
译:
11.古诗文默写(10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③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⑥寓形宇内复几时?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
⑦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⑧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
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⑩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散清波。
(1)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4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福岛核电危引发核安全关注
核电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核能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据预测,全球的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内将会提高1倍。当然,核电也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曾用“悬崖边的核能”来形容核电业的发展,核电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3月11日日本的9.0级地震引发其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一系列事故,福岛核电危机的严重程度不断提升。与此相伴随,对全球核电安全性的争议也不断升级。人们还清晰地记得,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那次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靠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减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不过,随着核电的不断发展,核电技术的演进,也不断提高着核电的安全等级。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已有约40年的历史,采用的是早期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在遭遇特大地震紧急情况停堆后,在必须释放余热的情况下,外部电源丧失,应急电源又遭受海啸破坏,致使反应堆无法及时冷却导致事故发生。而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采取的是非能动系统,是利用自然物理现象驱动流体流动,带走核电站反应堆堆芯余热和安全壳的热量,不需要外部能源。因此,可规避福岛第一核电站类似情况,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
数字显示,AP1000堆芯融化的频率已微乎其微,每一个堆运行一年期内出现这种事故的几率为一百万分之0.508;出现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每堆每运行一年出现这种严重事故的几率为一千万分之0.592,安全性比传统技术至少高出百倍。
当然,这并不是说核电站的运行已可以高枕无忧,核电安全仍需时刻警钟长鸣。特别是在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有增多趋势的今天,更需强化核电站安全设施和对极大灾难的防御能力,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基准,推动先进核电技术的应用,才是根本之策。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是一个大灾难后核电现场应急处理和善后的集中案例,我国相关部门和核电企业,都应以此为鉴,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核安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在日常运行中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点滴实处。核电无小事,只有平时做到一万,才能防止万一的发生。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8日在东京发表了自己对日本核事故的看法:“事故对今后各国建设核电站肯定会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各国追求稳定的电力供应,建不建核电站说到底由各国自行决定。”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高效、经济、可靠的核能必将被大规模利用,预计全世界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中将会增加1倍。
B.核电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造福民众;万一出现安全事故,也许会造成毁灭性的悲剧。
C.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D.我国应吸取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迅速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尽早编制核安全规划,加快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比福岛核电站采用的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先进,在面对地震、海啸时,应该不会出现类似悲剧,不用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B.福岛核电站造成严重核泄漏,将对目前的核电站建设热形成严峻拷问。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
C.在遭遇特大地震的紧急情况下,如果外部电源和应急电源其中一个不被破坏,反应堆能及时冷却,则完全可规避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事故的发生。
D.抗震和抗海啸技术发达的日本,与灾难的直接交手体现了人类对付地质灾害的较高水平。但日本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可以看成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只能无可奈何。
15.据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在欧洲,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核能,而美国和亚洲不少国家都调整能源政策,扩大核电比重。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8分)
答: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生命中的土地
黄安祥
①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是当中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禁要为苏轼赞叹了!“词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无限地延展开了。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⑦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选自《都市美文》)
16.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东坡“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6分)
答:
17.文章第④段写到了柳宗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第⑤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历史上……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从上下文来看,“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答:
19.本文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收束全文,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4分)
答:
20.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农民演唱组合“旭日阳刚”意外蹿红,让世人震撼。其实成名之前的王旭和刘刚,如同许许多多的“北漂”一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日子。
王旭的老家在河南民权县的一个村子。2000年他来到北京,煤锅炉、摆地摊、卖煎饼,生活非常拮据,尝赊帐买烟酒。王旭的妻子在老家做清洁工。两个儿子在念书。迫于生计,他必须想办法挣钱。凭借年少时自学的吉他和对音乐的热爱,王旭走上了地下通道卖唱的道路……刘刚则是怀揣着音乐梦来到北京。2002年5月,他背着家里带着的100块钱来圆梦。开始时朋友介绍他到一家酒吧驻留,但他不想唱自己不喜欢的歌,三个月后就辞职了,从此,他开始了流浪歌手的生涯,经常在通道、地铁站台演唱。刘刚的生活一度穷困潦倒,甚至把锅卖了维持生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笔财富。”刘刚说。尽管生活艰辛,但对音乐梦的追求,始终并未放弃……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启示?请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卷面整洁。
高二期末考试答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语 文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3 | 14 |
答案 |
10题:⑴
。
⑵
。
⑶
。
11题: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2题: ⑴
⑵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20、作文(共6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0 |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C(A. 亚洲yà;B. 佶屈聱牙jí;D.偌大ruò) 2、B,“茸”应为“葺”。 3、答案:A。 (A,“半斤八两”,指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一般含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B,“汪洋恣肆”,形容文章或书法气势豪放,潇洒自如。C,“博大精深”,形容学识或思想广博高深。D,“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4、答案A。(B项语序不当,将“启动最早”移至“速度最快”之前。C项重复,删除“超过”或“多”。D项为歧义句,“气愤”的对象不明。) 5、C,“贺知章”应为“卢照邻”。 6,C,其义应为“匹配”,“相称”。 7、B。(B,取独。A,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 兼词,于之。 C,表原因的介词,因为 \ 表凭借的介词,凭,靠。 D,音节助词,表句中停顿 \ 句末语气词,啊。) 8,C。 9,B,作者此处描叙了某些人对自己的爱好的痴迷程度,以此来说明爱好很难被外物所改变,其他人不可因为不是自己的爱好,就去讥讽那些痴迷于某事物的人。 10,(1)世上的人爱好的,不过是精美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罢了。 (2)如果有客人到,就(把他收藏的这些字书图画)拿出来给别人看,借此炫耀,自认为到了最高的境界了。 (3)人们只是因为自己不爱好,就去讥笑别人的爱好,那就错了。 11、①樯橹灰飞烟灭 ②休说鲈鱼堪脍 ③肉袒负荆 ④封狼居胥 ⑤帘卷西风 ⑥曷不委心任去留 ⑦俨骖騑于上路 ⑧寻蒙国恩 ⑨梧桐更兼细雨 ⑩竹杖芒鞋轻胜马
12.(1)为了衬托庭院池荷雨景之美。借梦中西湖美景,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然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2)虚实结合。作者先通过虚写,写梦中雨打篷声,惊醒后才知是急雨打院中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实写,通过比喻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泻清波的水银,突出了荷上雨的美。
13.C(根据第二段判断:不是“污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是“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部分与整体”关系判断错误。)
14.C(A.“不是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表述错误,太绝对。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确优于第二代技术,尤其是在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上。但当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核电站也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B.“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推断错误。应理解成:福岛的教训或许会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很难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核电发展的确是有风险,但只要我们重视安全建设,提高核电技术,核电发展还是有利大于弊的。D.“只能无可奈何”太消极,太绝对)
15.①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核电目前被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以理解;②但发展核电是一把优势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既有现实的利益,更有潜在的危险。③历史和现实的惨剧告诉我们,发展核电的国家在充分利用能源的同时,要把保障核电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高度负责。④着眼长远,人类有必要努力开发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发电方式,减少对核电的需求。
16. ①东坡只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②在黄州的五年是苏东坡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一段时期。 17.构成对比,突出了苏轼的乐观豁达、心胸开阔。 18.“思想者”指苏轼对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能坦然面对,从困难的生活中找到精神寄托,心胸豁达。“艺术家”指苏轼完成了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 19. ①点明文章的主旨,告诫人们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②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20.说明:作文评改参照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立意参考: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时,要理解材料旨意,认准一个主题或中心,较为准确的立意有,①生活因梦想而精彩。②风雨过后是彩虹。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爱好的,不过是精美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罢了。(然而)有人自认为嗜好高人一等,(就去)讥讽人们的这种共同爱好。(他)整天弹琴下棋,收藏古代的字书图画,如果有客人到,就(把他收藏的这些字书图画)拿出来给别人看,借此炫耀,自认为到了最高的境界了。然而又有讥笑他的人说:“古代的人之所以能够表现自己让后代的人知晓,是因为有(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章,这些(字书图画)哪是值得爱好?”可是那些英雄豪杰们,又一起取笑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凭借建立功名闻名于后世,这些人只不过是说些空话,没有看到他们做什么实在的事业,这只是(那些)无可奈何的人才这样做的。他们所说的功名,从能力可以胜任某一官职,按照等第往上推,一直到像伊尹、吕尚、后稷、殷契他们做的那样辅佐君王,刘邦、项羽、商汤、武王他们做的争夺天下的那样,到了极致了。可是有人还不免要讥笑说:“这些不重要的功名,哪里值得一说?像许由那样推辞才叫困难,像孔子那样的知识才叫广博。”通过这些来说,世上之人相互讥笑,哪里有尽头呢?
一个人,当他立志要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即使是很小的物件,也有不顾身体、忘记亲人去追求的,所以,有的人嗜好书法却得不到古人章法时,就急得捶胸吐血,几乎丢掉性命,甚至到了破门而入挖掘棺材去搜求的地步,这难道是声音、色彩和味道等(外物)能够使人改变的吗?人们只是因为自己不爱好,就去讥笑别人的爱好,那就错了。
毗陵人张希元先生,他们家有喜爱书法的传统,收藏的古今名人的真迹很多,(并且)全部都刻在石碑上,建筑房屋储藏它们,他嘱咐我写文章把这些记下来。我是四川人,四川谚语说:“学书法要耗费很多纸,学习行医要耗费很多精力。”这说的虽是小事,但可以说明大道理。世上有爱好功名的人,拿他没有实践的学问,突然去参与政事,他们所耗费的精力和生命哪里只是医生们可以比的呢?现在张先生具有过人的才能,但是他的地位不能和他的才学相称,他整年悠闲,没有什么用来役使他的心性才智,就用书法来自娱自乐,但是凭我对他的观察了解,张先生哪里是长期赋闲在家的人呢?蓄积到极点,就会通达。他一定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先生知道政事对人的精力耗费比医生更厉害,就希望先生把我所说的这些作为鉴戒吧。
【中学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06-05
初中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试题06-05
广东省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试题06-05
丰都二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试卷06-05
高中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试卷试题06-05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试卷06-08
高中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卷06-05
宝应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09-13
初中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检测题试题试卷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