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时间:2022-06-09 18:45:26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XX省XX厅XXX湖XXXX基地项目规划地块位于XX市X湖新区西部入口区,基地北侧为林芝路,东侧为西藏路,南侧为方兴大道。拟建建筑物包括:6栋住宅楼,剪力墙结构,地上24~2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85000m2,住宅楼室外地坪高程24.00m,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为地面下4.5m;各栋楼之间空地,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81200m2,负1层地下车库底板为地面下5.5m。拟建办公楼因不具备施工条件等原因,未列入本次勘察范围之内。

  各拟建建筑物具体位置、设计室内地坪标高及其尺寸详见附图01-01“勘探孔平面布置图”。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与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我院受XX省水利水电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进行该工程住宅楼及地下车库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勘察依据

  1)甲方提供拟建XX省XX厅XXX湖XXXX基地总平布置面图及地形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8)《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3)《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质[2003]144号)

  14)《XX省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GB34/144-1997) 1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6)《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 17)国家强制性条文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1.3勘察目的、任务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主要勘察任务和要求如下:

  1)查明建筑场地地层岩性、岩土层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关系、水位、变幅,以及土和水对混凝土、钢结构的侵蚀性,提出合理的抗浮设计水位和防水设计水位;

  3)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地震效应;

  4)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各土、岩层承载力、压缩模量、桩基设计、基坑支护等参数;

  5)划分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6)建议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埋深、持力层选择,并进行相应的承载力或沉降计算; 7)对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遇到地质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或防治措施。

  1.4勘察工作量、作业周期

  此次勘察为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及场地条件,共计布置并完成勘探孔66孔,其中取土、标准贯入试验钻孔、鉴别孔45孔,孔深20.0~63.5m;静探孔21孔,孔深11.9~20.2m,累计完成钻探进尺2786.9m;定点测量89点。

  我院于2010年3月8日安排6个钻探和1个剪切波速测试组进驻工地,共计安排XY-100型钻机6台,静力触探仪CL—4A型4台(套),波速测试仪器一台,并采用全站仪 ZHT—602施放勘探孔和测量孔口高程。外业钻探、取样和测试工作于2010年4月上旬完成。勘探所采取的土样分批送土工试验室进行室内试验工作,室内土样常规试验、岩样单轴抗压试验工作于2010年4月中旬结束,部分特殊试验项目于4月下旬结束,地质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亦同步进行。本次勘察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4-1。

  本次勘探钻孔的封孔回填工作,均按勘察大纲规定执行,采用粘土球封孔并捣实。本报告及图件均采用吴淞高程系,引测点分别位于拟建办公主楼和西办公副楼外林芝路边,S1点高程22.92m,S2点高程23.33m(高程数据由XX市X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提供)。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程场地位于江淮丘陵区,地貌单元属河流二级阶地。

  拟建场地宽185米,长216米,由西南最低点至东北最高点地块内高程差值为2.5米,坡度为0.4%,基本平坦。场地南侧、北侧和东侧分布有绿化带,绿化带内堆有大量弃土或建筑垃圾,一般地面高程在23.5~26.0m;场地西侧为芦苇塘,一般水深1.0~1.5m,塘底高程22.5m左右;场地中部为以连片水塘和取土坑为主,一般塘底高程21.0m左右,勘探期间坑塘内尚有较多积水,测得水深1.0~2.5m。

  本区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2.2场地岩土层分布

  场区地层属大别山区六安分区(Ⅱ 1),宏观地貌单元为江淮丘陵,微地貌单元为岗地。土层除表层的填土外,均为第四系晚更新统(Q3al+pl)河湖相冲洪积地层,土性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下卧基岩为白垩系(K)的红砂岩。根据此次钻探资料,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结果分析,拟建场地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由新到老)为:

  ①1层素填土(Qml):层厚5.30~0.50m,层底标高23.90~18.80m,灰黄、褐黄色,松散~稍密,软塑~可塑,湿,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夹有少量建筑垃圾,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

  ①2层杂填土(Qml):层厚3.20~1.40m,层底标高21.34~21.01m,杂色,松散,主要为建筑垃圾,粉质粘土或粘土充填,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

  ②1层粘土或粉质粘土(Q3al+pl):厚度12.50~1.30m,平均厚度6.0m,层底标高20.39~10.39m。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湿,含铁锰结核或钙质结核,局部夹有灰白色高岭土。该土层场地内连续分布,且层位稳定。

  ②2层粘土 (Q3al+pl):厚度38.00~25.90m,平均层厚31.77m,层底标高-14.72~-19.75m,棕黄、棕红、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湿,上部夹有铁锰质结核或钙质小砂礓,下部砂礓或结核含量较多,底部偶夹有小砾石。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韧性高。

  ③1层全风化泥质砂岩:厚度11.70~5.50m,平均层厚8.49m,层底标高-22.93~-26.65m,紫红色,局部灰黄~灰白色,硬塑~坚硬,湿。上部多呈棕红色夹有小砾石,粘性较大,手捏即碎,干后开裂;中部呈灰白色,夹有黑色的氧化物或水锈;下部呈褐色或红色,强度低,易断易碎,断口粗糙。岩芯采取率80~95℅,岩芯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好。

  ③2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1):厚度5.50~1.40m,平均层厚3.17m,层底标高-25.03~-30.75m,紫红色,硬塑~坚硬,稍湿,中密,含云母片,其表部已完全风化成土、砂状,局部夹有灰白色高岭土,岩屑团块手可折、掰断(碎),失水后易散裂。岩芯采取率70~90℅,岩芯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

  ③3层中风化泥质砂岩(K1):仅在SL68孔揭穿该层,揭露层厚4.20m,层底标高-37.79m,紫红色,坚硬,致密,稍湿,厚层状构造,含云母片,岩体裂隙充填石英脉。岩芯采取率70~90℅,岩芯较完整,锤击声较脆,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岩屑团块失水后易散裂。岩石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范围值1.58~2.63 MPa,平均值1.83MPa,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为极软岩。

  ③4层微风化泥质砂岩(K1):未钻穿,埋深在56.00m以下,至高程-31.79m,紫红色,岩层表部较破碎,岩芯采取率80~95℅,岩芯较完整,锤击声较脆,岩石质量指标RQD好。

  2.3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分别以各层位进行统计,并做必要取舍,按下列各式计算平均值(φm)、标准差(σf)、及变异系数(δ):

  2、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试成果等,经统计、分析、计算,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特征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见表2.3-1、表2.3-2、表2.3-3和表2.3-4。

  3、变异性评价:物理指标中,变异系数一般较低,说明拟建场地土质较均匀;力学指标中,变异性多为较低或中等,统计指标离散性较小。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地质地貌勘察的实习报告范文04-2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