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

时间:2024-10-20 22:45:51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范文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范文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范文

  篇一: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背景

  2005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决定。新疆人民政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现代畜牧业发展摆在全区大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加快防疫基础设施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和动物疫病防治网络化,突出抓好优质牛羊肉、奶、细羊毛三大主导产品,积极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力争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辽阔,优良家畜品种众多,具备了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但新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目前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调查,在未来5年内,集中分布于学院所在地(昌吉地区)的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泰昆集团、新疆麦趣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责任

  公司、新疆物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畜牧龙头企业,对畜牧兽医专业高职层次人才需求量在1500人左右。实行动物防疫员制度后,新疆将增编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其中高职层次比例占到60%。新疆各地州、县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0多名,其中系统掌握畜禽养殖、疾病防治技术及品种改良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仅占30%左右,有近万名的人员岗位技术能力急需提升。此外,全疆非龙头畜禽养殖企业对饲养与疾病防治方面的高职人才需求量大约缺口还有2000人。

  在新疆作为畜牧兽医高职专业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加快其发展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实施及建设成效

  (一)创新专业办学体制与机制,构筑专业建设大平台

  2003年创建昌吉畜牧学院,成立办学理事会。由昌吉州政府牵头,学院和昌吉州畜牧局联合11家畜牧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昌吉畜牧学院办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昌吉州人民政府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州长担任组长,大型龙头企业的董事长担任理事长,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昌吉州畜牧局局长任首任院长。学院组建后,建立理事会章程,签订“政校企”合作办学有关协议,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与具体合作企业建立“一对一”教学管理委员会,制定理事会、委员会工作制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办法、校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管理规定,设计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等。进入示范建设期后,专业继续在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探讨和健全。

  “政校企”合作办学为专业建设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在这里将政府、行业、企业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政府、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在合作教育中拥有了真正的发言权。至2008年9月,政府参与层次由昌吉州提升到自治区,牵头行业主管厅局由昌吉州畜牧局提升到自治区畜牧厅;办学理事会由最初参加的11家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56家,并且成立了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动物检疫等9个理事理事会分会,覆盖地区由昌吉州延伸到新疆其它14个地州。在这里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1、建设措施

  (1)“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模型设计 一是基于养殖企业生产规律研究。畜牧养殖企业随现代畜牧业

  标准化工厂化方向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围绕优质畜产品生产,“养、繁、防”各技术环节紧密衔接,呈现变化周期性很强的特征。再从单方面分析看,无论畜禽饲养还是繁殖,以及穿插在其中程序化的畜禽疫病防治各内部各个生产环节联系也十分紧密,环环相扣。畜禽业整个生产严格按照畜禽生物规律,在科学规范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亦有很强的周期性。现代畜禽养殖生产常年圈养舍饲,生产常年不间断,周而往施,节律性非常明显。

  二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变化这一规律,结合高职教育规律,畜牧兽医专业按照“一年在校,二年企业,实践主线,理论镶嵌,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思路确定了“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生产性实习为主体,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型。

  畜牧兽医专业根据生产工作领域职业岗位群特点,分为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鸡与鸡病防治等专业方向,模式模型的设计在运行上结合这一特点,将学生第一学年放在学校内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参加校内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性实训室(场)工读见习,完成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某一专

  业方向2—3个主要岗位1个循环的攻读见习,目的是了解熟悉专业生产过程,掌握有关专业基础技能,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并培养专业单项能力,为下一步进入养殖企业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学年采取在养殖企业中学习的方式,学生选择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具体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约二个循环的协岗锻炼,完成养殖岗位综合技术的学习,习得岗位经验,获取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第三学年学生确定一个专业方向选择一至二个技术岗位进行顶岗,实现最后学生能以准员工的身份上岗,教学中采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完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全学程实行三年三循环,实践不断线。学生经过由学徒协岗到准员工顶岗,形成专业综合能力,最后半年(即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就业导向,分析研究职业能力和职业特征,根据养殖企业生产流程、岗位群特点组织教学,将主要专业技术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主线上,充分利用全真的养殖企业环境及职教资源实施“情境”教学,学生边干边学习,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模型设计符合养殖生产变化规律和在全真职业环境下开展高级畜牧兽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规律。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按照“一

  篇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项目总结

  一、项目概况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和《关于启动2011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4号),批准我院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是该项目的子项目,项目投资5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3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20万元,学院自筹2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011年9月—2014年3月。经过两年半的建设,现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一)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创新内外工坊、赛训一体、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装饰设计岗位技能培养相融通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打造结构合理、优势明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轻工装饰创意与设计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互惠共赢的育人机制;以突出创新、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提升专业建

  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环境艺术专业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示范专业。

  (二)建设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7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教学实训实验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全部建设内容包括35个建设任务。见附表1(体现出7个内容、建设任务、预期目标及完成情况)

  二、完成情况

  (一)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1、组建了包括5位企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与1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行业企业专家在项目实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聘请16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主干课程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中的作用明显,建设期内兼职教师授课的课时数平均为多少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多少(每年)。(我周一再核一遍)

  3、以内外工坊的形式建立校中厂2个,厂中校2个,企业投资?万元,建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内外工坊工作制度,平均每年5位企业人员在校内工坊中担任项目经理和指导教师。

  4、合作企业将真实项目带入专业课程中,推动了项目化教学和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完成企业项目

  20项,申请专利94项,带动了合作企业出口创汇,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5、专任教师在外工坊中挂职锻炼,并与企业人员共同承担企业项目,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在家具、装饰、软装制作、装饰材料、陶艺制作等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情况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一览表

  (二)创新内外工坊、赛训一体、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1. 建立内外工坊,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对接

  建设校内工坊11个,校外工坊12个,设备台套数为193台套,占地面积为910平方米,设备总值188.56万元,建设期内共开发实训项目20个。内外工坊由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环境,学生在内外工坊中在专兼职教师指导下,以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过程。

  2.实施赛训一体,创新教育与岗位要求对接

  运用TRIZ(创新)理论指导教学,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中

  融入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的多层次训练模式,将相关的专业课都当作是一场竞赛,组织学生以个人的、团体的形式参加优思杯设计竞赛、创业大赛、室内设计竞赛、毕业作品大赛,并将学生的获奖作品申报专利,从而引领、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建设期内,学生共参加校内外比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见表2、表3。

  表2 校内开发专业竞赛计划表

  篇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示范办的指导下,根据示范方案和任务书要求,本专业全员参与示范专业建设工作,各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结合正在推进的建设内容以及下一步的建设计划和目标进行汇报如下:

  一、建设成果

  (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初见规模 紧紧围绕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社会需求及其发展的趋势,分析解构装饰设计行业紧缺的设计师、设计员、制图员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标准,结合自身实力,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龙头,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专业为支撑的艺术类专业群,进一步适应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初步实现了“导师·项目”实做制的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在2009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行3+2+1“导师·项目”实做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

  “3”为前三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

  “2”为第四、五学期的“导师·项目”实做制半工半读教学阶段 “1”为最后一学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阶段

  第一至第三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程,三个学期内全部完成。第四、五学期为校内实习学期,采用“导师·项目”实做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导师”制为每名专业教师代十名学生,在第四学期中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实训室中开展专业课题设计,详细课程安排如下:(见表1)

  表1 “导师·项目”实做制详细课程安排

  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设计施工相结合。从第四学期开始导师就带领学生到装饰公司或实训室开展专业课题,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参与实际的设计施工,按劳计酬。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除了具有实践技能经验外还具有社会工作经验,缩短学生与企业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直接具有社会职业经验,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与质量。

  在实行“导师”“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时,导师为本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或公司的专业设计师。

  (三)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取得成果

  (1)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2名,聘任高校、企业、行业的兼职指导教师12名。有5位教师在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零距离装饰有限公司、合肥新视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等合作企业任设计师、项目经理等职,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4名,硕士及以上教师9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2)教学团队教研成果突出

  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包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各类省级科研课题12项 ,院级教研课题11项 ,发表论文25篇 ,参与教材编写7人、共1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1人主持国家级重点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建设。在实践方面,许多教师主持或参与了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亚运会购物中心》安徽馆总体设计、以及一些办公、餐饮、娱乐场所的室内和家装设计,还有大型的全景画制作,环境规划和雕塑设计等等。其中,《亚运会购物中心》安徽馆总体设计获得优秀设计奖,《室内陈列设计》获北京国际室内装饰展览最佳设计奖。同时,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第一届动漫大赛《提升职业素质要从“眼前”做起》三等奖、Gelivable I'shinning一等奖,安徽省第二届动漫大赛旅游礼品类二等奖、优秀动画短片奖。

  (四)校企共建,形成了全面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在进行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与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零距离装饰有限公司、合肥新视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开展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共享。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合作企业先后建设了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零距离装饰有限公司两家融教学、培训、

  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外已与合肥市十多个建筑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三个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零距离装饰有限公司、合肥新视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个一体化基地,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员工,实现双方共赢;10家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已初步实施了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实训实习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主要不足与困难

  (一)“双师”型专兼教师队伍不够完善,师资缺乏。

  (二)教改项目和科研成果太少

  (三)实训室硬件太简陋。无资金建设。

  三.下一步建设目标计划

  (一).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市场需求,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中,充分发挥与合作的优势,结合“导师·项目实做”制和工地的实际学习,分阶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全程。通过“认识引领、案例导向、交流互动、现场体验”,加强入职教育、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三个层面的过程管理,完善“职业体验测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素质评价”标准,完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培养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工人,而是以技术科学为指导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导师项目实做”制为课程改造契机,进行重点课程建设与改造。 制订课程发展规划。2012年重点建设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两

  门课程,2013年重点建设园林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两门课程。努力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院级重点专业,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新途径。形成以当地产业、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体项目为主体,以专业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两翼,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教学团队建设

  充分利用专任教师在校企双向任职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教学能力;努力改善专兼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兼职教师资源库。

  (四).专业群建设

  通过校企互动、以“导师项目实做”制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龙头,带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的全面建设。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

  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 (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建成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同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共同建设内容全面、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库。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重点服务8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模拟设计、制作工艺流程,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设计工作室,采用市场化化运作,创造仿真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氛围,在2-3年间,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为中心的专业群教学、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考核体系完备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相关文章: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02-25

汽车维修专业技术总结范文02-28

本科专业排行榜总结03-19

路桥专业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19

人防专业队整组情况总结范文03-27

教学反思:专业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04-24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总结01-16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总结01-16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总结01-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