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曹雪芹《红楼梦》

曹雪芹《红楼梦》

时间:2024-10-04 08:56:14

曹雪芹《红楼梦》

曹雪芹《红楼梦》1

  每次阅读《红楼梦》,心里总有一份暖流经过。他能走近每个不起眼的人心里,能理解每个卑微的人的不容易。在这个世界上卓越非凡的人仅是少数,大多数人一生也都在平凡的活着,还有一部分人一直挣扎在伤痛中……作者的这颗慈悲之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总让我有被疗愈的感觉。

  很深刻的细节是作者在描绘唯唯诺诺,自卑的贾环的时候,没有仅仅描绘贾环如此地自卑,如此地小气,还描绘了贾环作为庶出,周边人的轻视,当时整个儒家社会的制度及贾环当时生存的恶劣环境,赵姨娘也没有给他多少的爱,这是贾环性格的必然结果和不得已的根源,作者把这一切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让我们去感悟……。繁华和衰落,作者经历过如此多的世事,还能保留着对世间的这份真情,对美的感激,对世间美好的所有事物深深的眷恋,我看了深深被感动了,有些东西在我的心里走过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觉得他越来越有味道时,我发现我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了。青春时期的单纯,为赋新词强说愁,快乐,翻过学校围墙外的一切,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感觉在心里又重温了一遍。

  过去20多年辛苦的求学生涯,成绩平平如温水煮青蛙般让人事后想起疼入骨髓。或许在一部分的人的青春岁月中,压抑,难受等也是他们青春的代名词。伴随这些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涌动,被压抑的'情绪,有些的力量放在隐蔽处,不断滋长。我很想做这样一件事:很想用自己的力量告诉他们,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每次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我总觉得红楼梦就是我生活的这个世界。作者对人性描绘如此地深刻,常常让我把自己代入其中去思考:如果我是贾母,我也会选择薛宝钗作为孙媳妇;如果我在贾府,也喜欢又能干又聪慧的宝钗;读后感·如果我是贾政,我对宝玉也会是“恨铁不成刚”的心态,如果我是王熙凤,也会对贾琏这“榆木脑袋”少一分感觉……。。真正好的小说会让读者静下心来去思考,真实人生特有的味道。

  生命,生活,生机,我始终对人生葆有一份热情和真爱,我也始终相信过尽千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更始终希望自己是个温暖的人,即使能看明白岁月的无情,人性的变幻莫测。

曹雪芹《红楼梦》2

  我以一种复杂的心情走进这座宅子,步履缓缓而矜持,当我辞别父亲,辞别生活了十多年的扬州城时,我就知道我将忍受如何的寄人篱下的痛苦。泪水,一滴,一滴……猛然间父亲抬起头,那和往日一样严厉而深邃的目光里,忽然又多了丝东西——怜悯,悲伤而又无奈。于是艄公的号子声响起,竹篙一点,船儿顺流而下。

  一个孤独的女子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可那本不属于他的高深的院子,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一步一摇间潜藏着弱柳扶风的美丽。她的美,清冷而孤傲,与华丽的楼阁相比,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而在这不和谐中又深藏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也许,她的眼泪,注定要陪伴她在深宅里度过余生,于是轿帘轻挑,她在婆子媳妇的簇拥下走进老太太的屋子。

  白天发生的事儿我已记不清了,大概是眼泪冲淡了它的色彩吧。只记得那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哭着向我迎来,喊着心肝肉儿时,我的头一下子就昏了。记忆里没有的人,没有的地点,没有的时间,发生了生命里无法注定的事。我哭了,是无法预料的无所适从,也是无可奈何。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她的悲伤注定了她的迷惘,在突如其来的.关爱里,她的心却一下子游离于千里之外。繁华、富庶、珠光宝气、锦衣玉食,在她眼里全是冰冷的浮华。那些怜悯、泪水的背后不过是一张张虚伪阴险的脸。这里有正襟危坐,心中却忐忑不安的人,这里有礼仪孝廉却败絮其中的人,这里有面如菩萨却心似蛇蝎的人,这里有望去热情入火却冷若冰霜的人……她孤独、落寞、恐惧、无助。此时,命中注定的人走进她的视野,也走进了她的世界。

  他是“混世魔王”,二舅母说的。与他们相貌极不相称,他是美丽的,一种脱俗的美丽,美丽得不羁却并不放荡,眉宇之间的英气冲淡了一个男子身上本不该有的浓烈的脂粉味。我的眼眸抬起,看到他的眼睛——一双似曾相识的眼睛,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生活将因他而发生转机。

  或许,她并不知道这只是造化的一种手段,残酷得太过真实,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的真实。也许,她并不知道,自己仅仅是一株草来凡间还一块石头的滴水之恩;也许,她更不知道,这样偿还竟是自己一生的眼泪。

  泪尽人亡。

  贾府上下待我很好,但我知道这终究是一种以人为贵的施舍。我整日整夜得想着,遇到心中迈不过的坎儿便掖着,遇着些事儿便统统发泄出来,完了便独自垂泪——我是孤独的。他偶尔也来看看,也不说话便陪着我哭,哭完了便走。唉,谁能懂我呢?

  今儿个听说二舅母的妹妹来了,带着她的女儿,丫头们都去凑热闹了,回来时雪雁直砸巴着嘴儿说那姑娘好看,我也好奇,究竟长什么样呢?

  一颗敏感的心,忍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一把孤独的琴,在幽幽深宅里奏着永远忧伤的曲子。面对着眼前若有若无的幸福,她迟疑着,犹豫着。

曹雪芹《红楼梦》3

  其实从极小时,我就知道四大名著,知道《红楼梦》,知道那戚戚惨惨的爱情,也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

  我一直都以为曹雪芹是一个女孩子,虽说没看过《红楼梦》,但知道讲的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这种细腻的笔调,应该只有女孩子才会有的,所以我当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说曹雪芹是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女作家。而且他的名字也很像女孩子。

  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曹雪芹是一个男孩子啊!顿时心中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之情,我觉得他很厉害,就算我没看过《红楼梦》。过了几个月,我突然莫名其妙的想到一点:那四大名著的作家就都是男孩子咯!开始不服气起来,逐渐的自己开始写小故事,想超越他,也很想写出中国的第“五大名著”,成为“五大名著”中唯一的女作家。吼吼!

  再长大一点,读了那种少儿版的《红楼梦》,结果三下两下就被剧情给绕晕了还没看完,就不想看了,扔下书跑出去玩。反正看了一点点,影响很深的,其实就是那几个,林黛玉啊,薛宝钗啊,贾宝玉啊那些,人物太多了,记不住。

  尽管是这样,我还是很喜欢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的。

  我很喜欢猜曹雪芹本人的性格最像《红楼梦》中的谁呢?曹雪芹的性格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也许是怪异的,他放达、狂妄,有魏晋遗风,这点像史湘云,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书中的主要人物,比如贾宝玉、林黛玉,都可以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但我相信,曹雪芹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在全书中表达出来,就算是和其中的某人很像吧,我觉得不是他,顶多算半个他,不,四分之一。曹雪芹应该是这么个人:生性顽劣不羁,反叛,崇尚世上存在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两个月前,我才把《红楼梦》细细的阅读了半本。我觉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很美,却又很凄惨,叠名在我心中是一种对友谊和对亲情的一种表达,她们又是四姐妹,有叠名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某一次闲暇时,把四个人的名字写在草稿纸上,捧着腮帮子细细看着,看着看着,琢磨出来了,去掉“春”字的话,便是“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曹雪芹难道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子?看到《红楼梦》,便会觉得难过,会伤心,陪着林黛玉一起哭,一起笑。曹雪芹,你究竟是个怎样的男子?

  佩服曹雪芹。他本是一个生长在富贵家庭中的富贵人家,因为内部斗争的牵连,全家的家底都被抄走,也就是抄家。曹雪芹从一个大户人家的大少爷沦为贫困的穷酸书生,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他真的,很伟大。

  我对他,不是单纯的喜欢,是一种欣赏,崇拜,敬仰。把自己写的那些小故事拿来和《红楼梦》比比看,真的觉得,唉,拿不上台面啊。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我想过这句话的,古时候,那些小说大部分是讽刺、劝告那一类的,我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因为我不喜欢上网找那些文学系教授的精准答案,我是觉得哦,红楼梦表现出来的,是曹雪芹思想上的一种超越,或者说他创造了一种写法,把传统通通抛开和打破,他想写的,就会继续写下去。他在晚年写的这本著作《红楼梦》,虽然没写完,但别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喽。

  曹雪芹一生并非只写了《红楼梦》一书,他还写了一本很少人知道的《废艺斋集稿》,不过我不知道讲的是设么啦……曹雪芹的伟大不只在书中,后人为他写了两首诗,一首是《赠曹芹圃》,全诗八句为: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另一首是《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如果我死后有人为我写半首诗,我都会感动得流泪,何况为了曹雪芹写了两首诗啊!

  “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花魂。”讲的便是曹雪芹。

曹雪芹《红楼梦》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曹雪芹《红楼梦》5

  今年暑假有些闲空,却让《红楼梦》给迷住了。几天来,我都是恍恍惚惚,犹如置身荣国府,与其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吃饭时好像与林黛玉、宝钗他们被刘姥姥逗得连连喷饭,手中的馒头成了山珍海味。睡觉时也隐隐约约听见宝玉在里屋说梦话,嘴里喊着“林妹妹***”

  待看到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就好像进了另一个天地,一切都陌生起来。生性玩劣的宝玉竟乘乘入了家塾,作起八股文来了。这次已不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更不是“起嫌疑玩童闹学堂”,而是迈步科举路了。再到后来,宝玉竟“喜结良缘”,黛玉则一命归天!宝玉虽痛哭了一阵,最后终于不出凤姐所料,生米已做成熟饭,无力回天了。书中写道:“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烟缘有定,自己也解了些***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渐渐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到宝钗身上***”看到此,让人愤愤之余又带惋惜,怜黛玉香消玉殒,而宝玉移情别恋,曹雪芹宏业米竟,而高鹗又续了个乾坤颠倒,一时百感交集。眼前那个花团锦簇、歌舞升平的世界立即变得面目全非,像一尊美丽的花瓶顷刻摔得粉碎。这是当时一切美好事物的结局,也是曹雪芹所要变达的真意。它给人以幸福被破灭后的悲痛,使人于悲痛中的人情世事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尽管这样做近乎残忍,但却是事理之必然,严重地抨击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

  但可惜的是高鹗的结局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府延世泽”。这只能合适他高鹗个人之意,即不合社会发展之理,违背了曹公愿意。高鹗没有将这些药瓶完全打碎,只是轻轻地敲掉了几块,然后又粘了起来,近乎完整。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削弱了悲剧的意识,抹杀了反封建的力量。高鹗多事,弄巧成拙。其实,这是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他不是反封建的曹雪芹。

  有人为曹雪芹没能完成巨著而感到遗憾。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残缺反而是他的成功极至,只有大乎先导和敢于留缺。一般人认为只有完整才是完美的,而伟大的艺术家认为完善只存在于人们心中,是任何的艺术形式也无法表现的。其实,我觉得完美本身就是一种残缺。这话好像不符合逻辑,但我觉得却是规律,也许我的评论很幼稚很片面吧。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若添上那条胳膊就不是世上最完美的人体了。看《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像已盖好的大楼只差封顶了,而高鹗却在上面硬架起了一个小阁楼似的',又再以装饰一番,自以为得计,即闹了个不论不类。这个续尾,有些画蛇添足了。说《红楼梦》好,前八十回最好!

  不管怎样,《红楼梦》是伟大的,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心巧妙的构思,曲折动人的故事,惊天动地的爱情,以及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它其中有无穷的民族宝藏,让人探索不尽。所谓:“平生不看《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这部世界名著啊!只有经过艰苦曲折的不断探寻,我们才能越来越多地发现它的伟大价值。

  我平静已久的心潮随着《红楼梦》中的事故情节波澜起伏着,久久不能平静。也许真的是世事多变吧,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爱,最终也可能烟消云散。像宝玉与黛玉那样***,哎!不想了,不想了。不过,我真的感觉到,我的生命中可以没有别的书,却不能没有《红楼梦》!

曹雪芹《红楼梦》6

  读完《红楼梦》,心里酸酸的。不知为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损?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一种都有一点,但总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贾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生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无数的美女而不心酸了。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原因。还不如说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和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而是切身之受。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合,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曹雪芹《红楼梦》7

  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书中人物的塑造、刻画生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可以让人为之研究一生。

  每当我读到多愁伤感的黛玉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对于她,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自己的'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她切实地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世间的一切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她有那么点“窝囊”,当然,这词儿并不怎么适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爱又恨啊!

  相对于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他虽然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与那些灵气、清秀的女孩相差无几,宝玉厌恶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头毫不歧视,反而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当他失去迎风、晴雯、黛玉时,他比任何人都想晚会这一切。与他两相比,薛宝钗那宽阔开朗的胸襟无疑让人产生喜爱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她心胸狭窄,贪财,泼辣,真令人讨厌!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对情节的描述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微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曹雪芹《红楼梦》8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是举世闻名的,而曹雪芹还有一部珍贵著作却较少人知,那就是曹公的佚著《废艺斋集稿》。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分为八册。第一册题为《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讲述的是如何治印刻章。第二册题为《南鹞北鸢考工志》讲述的是我国南北方风筝的制作工艺,第三册讲述的是编制工艺。第四册讲述的是泥塑脱胎手艺,第五册讲述的是丝缎织补,第六册讲述的是布匹印染,第七册讲述的是竹器调刻及扇股制作,第八册讲述的是菜肴烹调。从《废艺斋集稿》的内容看,曹雪芹的知识是非常的渊博。曹公的这部著作,一些红学家们认为是专门为残疾人谋生而学艺写的书,所以叫《废艺斋集稿》。可见曹雪芹对残疾人的同情。

  在曹雪芹所编写的《废艺斋集稿》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对各种风筝的扎制、彩绘均附图说明,并附有风筝扎法绘画的.歌诀,是我国,尤其是北京考证风筝源流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专著性工具书。

  《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的佚著。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流入日本,后就杳无音信。在1990年,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中就专有《废艺斋集稿》的条目:“据吴恩裕撰文介绍《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的一部佚著……”。而《红楼梦大辞典》中吴恩裕先生关于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资料,是来自北京风筝协会的孔祥泽老先生。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在1971年四月,在香山脚下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发现题壁诗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孔祥泽老先生看了题壁诗的字体后,不由得想起了往事。那是在1943年,年轻的孔先生正在北京(北平)的“北华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当时有个日本籍教师名叫高见嘉十,他对中国的风筝很感兴趣,想编著一部中国民间的风筝谱。就主动请孔祥泽帮忙。于是孔先生一边寻找资料,一边请教风筝高手。高见嘉十也从一位日本商人金田氏那里借到一套手稿书,有锦套,上书《废艺斋集稿》。书共八册。在其中的一篇自序文后落款“时丁丑清明前三日,芹圃曹霑”。因当时他们主要是研究风筝,所以对其作者并没有太注意。他们对《南鹞北鸢考工志》抄录后,过一个月,金田氏收回书。到1954年日本投降后,金田氏就没有了消息。后高见嘉十并没有完成风筝谱也回国。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就在人们把这部著作逐渐忘却的时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曹公的这部《废艺斋集稿》又轰动红学界,成了红学家们的热门话题。因在1971年4月4日,在香山脚下卧佛寺前东南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发现了题壁诗而轰动了社会。孔老先生把手抄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拿出来供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吴恩裕、胡德平研究,并口述了《废艺斋集稿》的一些内容。吴恩裕先生还写有《曹雪芹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吴恩裕、胡德平先生以及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北京曹雪芹纪念馆馆长李明新女士和研究员李强先生等,都认为这是珍贵的资料。

  郯国公主(728年—785年),唐肃宗李亨第五女,母不详。始封大宁公主。嫁肃宗张皇后的弟弟张清,张清拜太常卿,赠光禄卿。贞元元年(785年),改封郯国公主。贞元二年(785年)十月七日死于长安宣阳坊家中,时年五十八岁。丈夫还死在她之前,贞元三年(786年)八月四日,夫妻合葬。其元子张怙娶唐代宗女乐安公主为妻,拜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

  乐安公主在《新唐书》中没有记录。公主身世见于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

  相关史料

  《新唐书 列传第八》

  ......

  广德时,吐蕃再入寇,主(和政公主)方妊,入语备边计,潭固止,主曰:“君独无兄乎?”入见内殿。翌日,免乳而薨。

  郯国公主,始封大宁。下嫁张清。薨贞元时。

  纪国公主(李淑),始封宜宁(宜宁公主)。下嫁郑沛。薨元和时。

  ......

  《唐代墓志汇编》

  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

  (驸马都尉张怙)父清,尚肃宗皇帝第五女郯国公主,累迁太常卿、驸马都尉,赠光禄卿。公即光禄府君之元子也。......尚乐安公主,拜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公主即代宗皇帝之息女也......

曹雪芹《红楼梦》9

  寒假里,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巨着,围绕贾宝玉写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并且塑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吸引我的是这些人物的.塑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我不太喜欢她的性格。因为她多愁善感,而且小心眼,我喜欢活泼开朗的人。但是她及其富有写作才华,作出来的诗词简直无法比喻,这一点实在令我为之佩服。

  我还比较欣赏一个不起眼的角色——那就是刘姥姥。她虽然土生土长,是个粗俗的农民。但她十分有良心。以前在她自己家没有钱花的时候,贾家帮助过她;等到贾家穷困潦倒时,算不上富裕的她却能拔刀相助,是一个正直的人。

  在阅读《红楼梦》时,常常有令人垂泪的时候。希望大家能亲自体验和享受美吧!

曹雪芹《红楼梦》10

  关于曹雪芹写了多少回,看法不一。高鹗和程伟元认为,曹雪芹写了120回,后40回失传,所以高鹗又补写40回,加一块儿也是120回。很多人对高鹗嗤之以鼻,但我认为,高鹗续书其实对《红楼梦》的传播贡献挺大的,起码他使《红楼梦》这本书看起来更完整,方便人们阅读,现在各出版社都出120回本《红楼梦》,人们了解《红楼梦》,大多数是从120回本开始的,足见他的续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有人认为,曹雪芹实际上写了108回,现存78回,丢了30回。在后30回,石头要回归大荒山,书末还有“情榜”,“情榜”中有“情情”、“情不情”,也有“金陵十二钗”排名,一切都会真相大白。可惜,后30回被人“借”去了,所以《红楼梦》不完整。“借”书的人很有可能是官府,很厉害,他们有“借”无还,实际上就把这本书查抄了。我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不“借”前面78回?这样岂不是更彻底?

  官方认为前80回曹雪芹写的`,但据周汝昌先生考证,第79、80两回不是曹雪芹所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红楼梦稿》第78回末,有“兰墅阅过”的字样,“兰墅”就是高鹗,说明只比曹雪芹只晚了二十年左右的高鹗看的也是78回。

  我认为,曹雪芹实际上就写了78回。因为反着看《红楼梦》,到第78回的时候,应该进宫的也进宫了,主人公也“斩情归水月”了,应该祭的也祭了,《芙蓉诔》也写完了,该发悲音的“异兆”也“发”了、该感凄清的也“感”了,三春也过了,到第78回已是非常完整的故事。你认为曹雪芹会画蛇添足,再写几十回吗?

  关于《红楼梦》这部书,曹雪芹已经“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我们看前面78回,“批阅”和“增删”的迹象非常明显,甚至到临死的时候,曹雪芹还在“批阅”和“增删”。如果后面章节被“借”去,曹雪芹还会连续十年平心静气去“批阅”和“增删”吗?

  在书的正文,谁是“金陵十二钗”写得非常隐晦,甚至不破解“难题”不可能知道“金陵十二钗”是谁,书末会有“排名”吗?这也是个问题。

  清朝有“文字狱”,乾隆年间更为严重。有很多文学作品受到牵连,但《红楼梦》会不会被查抄,曹雪芹早已有防范。《红楼梦》大旨谈情,只写了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凡是遇到朝政问题不得不写,《红楼梦》都一笔带过,而且也都是颂圣。如果正看《红楼梦》,是看不出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这本没写完的书当时被查抄的可能性比较小。

  反看《红楼梦》,到78回是非常完整的故事,而正看《红楼梦》,到78回并没有结束,还需要一个结尾。这正是“风月宝鉴”的特点,而《红楼梦》的一个别名就是《风月宝鉴》,但有不少人没有看懂这一点,跟贾瑞一样。《红楼梦》有不少续书,就是这个原因。没有看懂《红楼梦》,

  有人声称找到了《红楼梦》曹雪芹后半部的“手稿”,我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曹雪芹只写了78回,不可能有《红楼梦》后半部的“手稿”。还有人猜测,高鹗的续书中有一部分是曹雪芹的“原笔”,我想这也没有任何可能性。

  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仿照200年之前的《金瓶梅》写的,我想,《红楼梦》是“哭成的”,也是惟一真正可以反着看的书,仅此就可以断定,《红楼梦》从根本上不可能仿照任何其他文学作品。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