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明的起源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选文明的起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2、能力培养:区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同古埃及法老制度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培养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比较能力。
3、情感、价值观:①、理解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希腊文明渊源与爱琴文明,从而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继承和发展)、多元性和丰富性。 ②、雅典民主政治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它体现的民主法治精神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对后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
难点:对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 授 过 程 :
1、导入新课 :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在地中海东部,不是在黄色的陆地,因而也称为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
2、讲授新课 :
(一)、爱琴文明:
1、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兴起
2、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2、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前444-前429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3、雅典主要的权力机构是什么?国家大事是怎么决定的?
当有国家大事时,他们就用这些石子投石表决,根据人数的多少决定是否通过。由此看,雅典民主有什么特点?
全民直接参与(广泛性),多数决定制,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国家。全民直接参与(广泛性),多数决定制,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国家。
4、请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
1、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2、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协议处理政事,元老院掌握实权。
3、公元前2世纪,通过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4、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教师小结:欧洲文明的起源与我们前面提过的亚非文明古国的起源是有区别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区别在何处。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2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与谈话
学法: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5分钟)
导学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5分钟)
导学3、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5分钟)
【小结】:指导学生填表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类 :(5分钟)
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情况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单项选择〗: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活动的是( )
A、种植粟、黍等农作物 B、已经挖掘水井C、制作简单的乐器和原始音乐 D、饲养家畜
3、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 )
A、云南元谋 B、西安半坡 C、陕西蓝田 D、浙江余姚河姆渡
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5、同属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填空题〗:
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过着 的生活。
2、 原始居民会制作简单的 和原始 。
3、 原始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4、 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会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 雏形。
〖连线题〗:
1、半坡原始居民 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
2、河姆渡原始居民 B、出现了贫富分化
3、大汶口原始居民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蔬菜
〖列表题〗:
刚才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基础题目,现在关上课本,考考你的对比能力
名称
项目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所在地区
粮食品种
出现时间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引导学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的,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区别史实和传说。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一段时间特别流行穿绸缎做的唐装,知道绸缎是什么织成的吗?
【生】:丝。
【师】:又有谁知道丝是怎么来的?
【生】:蚕茧。
【师】:有同学见过养蚕吗?知道养蚕抽丝技术是谁发明的吗?在传说中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下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板书)
讲授新课:
【师】:知道什么是传说时代吗?
【生】:(看书回答)
文字出现以前,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神话与传说有区别吗?神话传说和史实(历史真实)又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我们先把问题放在这里,待会儿再来解决。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生】:(思考回答)
学生讲三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后三个任选其一讲一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宇宙、地球、人类的起源到底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4
第3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 爱琴文明的兴起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通过识读《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等图,增强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何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解答课后的畅想天地题“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在“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中,采取自学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识读地图,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两目的学习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讲述雅典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故事、布匿战争的故事,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探讨扩张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③通过“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到历史的发展;另一方面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奴隶起义是打击奴隶主统治、推动奴隶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
难点:布匿战争和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古代亚非文明是在哪些地区发生的?分别产生了哪些文明古国?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与古代亚非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现问题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
新课教学
一、爱琴文明
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的要冲。
2.爱琴文明
提问:①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怎样的?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②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先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③爱琴文明为什么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④说一说爱琴文明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指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公元前12世纪衰落,历时约800年。古希腊爱琴文明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古代希腊人辛勤创作的`结晶,更是希腊奴隶们辛劳的见证。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荣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学生思考:
①雅典是什么阶级专政的城邦?
②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革后的雅典社会是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呢?
③雅典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居于领导地位?
指出:梭伦改革只是雅典民主政治众多发展里程碑中的一个,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当属伯里克利当政时。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2.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归纳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的民主。但是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当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时,在意大利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思考:
①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属于什么政体形式?
②罗马何时称霸地中海?它是怎样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的?
2.“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思考: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
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役制的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
3.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各项大权,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
小结巩固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罗马共和国经过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从而也使国内的危机爆发,共和国衰落,进入帝国时代。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5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
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产状况以及华夏文明的起源。教学难点为: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讲述时,
首先,要抓住本单元的线索,即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分析讲解,以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共3课和一节活动课,每课1课时,共4课时。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
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导语二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
导语三人从哪里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历史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想像古猿是怎么样变为人类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的森林在毁灭,一群群的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
【注意】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声调要深沉,感情要丰富,表述结束过一会儿再让学生睁开眼睛。
(3)那么,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聪明的动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因而会制造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想一想:〗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树上的野果子,这是否表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消失了呢?
【点拨】某些动物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而且动物只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并不能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简单、粗糙的工具。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消失。
2.北京人
(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个洞穴里,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从此,“北京人”名扬世界了。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又长什么样子呢?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模型]
[师问]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教师小结)
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他们不再像古猿那样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那么,北京人能够制造哪些工具呢?他们又怎样生活呢?请大家结合投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
[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
[生答]石块、木棒、火把。
[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生答]群居生活。
(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小结)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学生依据教材回答)
〖议一议〗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提示】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火种。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这可是件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体验设想】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回答示例】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把打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开。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是不敢问津的。
北京人的衣服
一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
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稍加工当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点拨】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好多,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什么摸样?(学生看书回答)
(2)[投影]《山顶洞人的生活》
[比一比]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
[提示]从生产工具上看,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从劳动对象上看,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会捕鱼,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从活动范围上看,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活动范围扩大了。从生活上看,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山顶洞人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生活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也就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这样,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想一想]氏族成员为什么要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点拨]因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很难获得食物,因而他们必须共同劳动,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谁也不能多占,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从而削弱整个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灭亡的危险。这样,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员之间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议一议]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生活?
[提示]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氏族成员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胁,如饥饿、寒冷、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人均寿命非常短;另一方面。氏族与氏族之间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发生血腥战争,一旦失败,整个氏族成员就会被杀掉或吃掉。因此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
(4)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学案例2)在学习“北京人”时,有人说北京其实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北京人”是“猿”还是“人”展开命题,实质是考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明确:北京人在体态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不仅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而且还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动物所不能及的。因此,北京人应该属于“人”,而不是“猿”。
[答案]不同意这一看法。从头部看,北京人虽然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上肢发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尤其是北京人能通过砸击、敲打、碰撞等方法制造和使用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及的。并且北京人还能使用天然火,既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又促进了自身体质的发展。因此,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
[点评]本题设计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北京人体质特征及生活状况的认识程度。
[例2](学案例3)火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火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引用恩格斯的名言,主要考查火的使用所经历的过程及其作用。依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火的使用不仅促进了人的体质的发展,扩大了活动的范围,而且还能用火制造工具,改造自然,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答案](1)从使用天然火到使用人工取火。
(2)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制造工具。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因此,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点评]本题围绕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火的使用”为中心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此题包含两问:第一问考查人类使用火的进程,第二问考查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产生的作用,层次清楚,指向明确。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远古人类距今时间体质特征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元谋人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懂得爱美氏族
[拓展阅读]
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科学论断
可以结合从古猿化为先民社会来理解这个论断。可知古猿在当时他们的生活劳做中通过慢慢地进化,逐渐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使得它们的上肢解放出来,这就为从上肢进化为手提供了前提,在又一个漫长的生活劳作之后,双手进化完成。而双手的进化完成为提高劳作的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双手的不断劳作可以促进人脑的进化和发展,之后通过双手的继续劳作,人脑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先民的智力也不断的提高,劳动促进人脑的发展,人脑再推动劳动技术的进步,一个循而往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地成就了人类的出现和发展。
这里还要提到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能否使用和制造工具。所以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论断是对人类发展结果的准确定义,也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经典描述。
[点拨导诱]“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经典论断,它明确指出劳动在古猿想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人类的发展的历史,离开了劳动。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就应树立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人才。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6
【单元时段】
从距今约170万年(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至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单元特点】
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抓住一个词——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旧石器时代的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它从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远古居民,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的元谋人开始,一直讲到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的山顶洞人为止。第二部分讲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主要介绍了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明。第三部分讲的是:传说时期华夏族的祖先,主要介绍了炎帝和黄帝时期的一些故事。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为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的材料综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4课时
【课型】知新课、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多种形式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用导读结合的方法完成任务。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相关插图,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在“合作与探究”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加深彼此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大家猜谜语:有这样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请问这是什么动物呢?……
这种动物大家都非常熟悉,每天都能看到……人。这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妖怪斯芬克司拦路的时候说的谜语。 为什么人会是它所说的这种样子呢?其实很简单,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爬的,长大后就站起来了,用双腿走路,老的时候走不动了,往往要用拐杖,于是就变成了三条腿。今天我们这节历史课就是关于我们中国人的祖先的。
每个人都有寻根性,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样的人。例如我,我姓宋,我的祖先是谁呢?是商朝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你们知道自己的祖先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查。每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有自己的父母,相信是可以查到的。但是中国最早的人,他们的父母是谁呢?难道真的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在关于人类的起源的问题上,中外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一些?(上帝造人、女娲造人……)
的确,这两种传说是流传最广的传说。但人真是这样由神造出来的吗?那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屏幕展示:人的头像和猩猩头像
指导观察:人与猩猩在外貌上非常相似,而且据科学家检测人与猩猩的`基因只有2%的差别,那么人会不会和猩猩有着共同祖先呢?学完这节课相信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题和三个子目,知道本课介绍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只是讲了三个典型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整体把握本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播放短片:《人类的起源》,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捕捉信息,提出问题:⑴人类的起源是什么?⑵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是决定意义的一步?⑶究竟是什么创造了人类?
⑴古代类人猿⑵直立行走⑶劳动。
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的变化,部分古猿走出了原始丛林,为了生存,他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劳动,变成了人。而没有离开的部分古猿则演化成今天的猩猩。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猩同源。
投影: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既然人是由古猿演变而来,在我国有很多古代人类的活动的痕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展示远古人类的分布图)。那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什么人呢?在哪里出现的呢?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很容易找到: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制造工具、用火、距今约170万年。然后指导学习方法:学习远古人类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距今年代、生活地点、生产生活状况、地位等。强调:能否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其中以北京人遗址最为著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接着,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二)北京人
同学自己阅读课文,归纳出北京人的概况:距今年代、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引导学生看教材插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并提示观察角度:前额、眉骨、颧骨、下额。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完成。
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北京人是如何生活的?学生细读课文,讨论归纳出: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大屏幕《北京人制造工具和用火情况》提出打制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区别?猜想北京人是如何获得火的?北京人用火做些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和书上插图合理想象,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打制石器是人加工的,得到火的途径有:雷电生火、自然生火、偶然摩擦生火,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学生想象,小组内交流,小组一名代表发言。提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或按一天时间顺序去想象。
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称之为山顶洞人。导入第三目:
(三)山顶洞人?
出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了,有哪些进步?完成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指导生看书学生合作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
万年保留猿的
某些特征打制石器
天然火采集狩猎群居
山顶洞人约3万年和现代人
基本相同懂得磨光
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采集渔猎懂得
爱美氏族
出示大屏幕片《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问: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分析,学生理解: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通过比较可知,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什么是氏族呢?细读课文,寻找答案。明白“血缘、公有、平等是其特征。”
引导学生看插图《山顶洞人的生活》,描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特点和情况。?
三、链接生活:
现在动物园里的猩猩、猴子能进化成人吗?它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吗?小型辩论会,引导学生知道:不能,因为没有了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它们的某些举动是偶然的,无意识的。
四、实践探索:
课后“活动与探究习题2”,学生动手试着用尖石器割草绳,挖东西,体会原始人的艰难生活。
五、巩固练习:
1、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2、将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的遗址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进行排列,应是怎样的顺序?
3、课外自由组合成小组,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共同写一篇关于“猴子能否最终变成人”的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造工具?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磨光钻孔,爱美,
氏族生活?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P16页的练一练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名称()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
奴隶社会
夏朝
原始社会终结
禹时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引导学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的,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区别史实和传说。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师】:前一段时间特别流行穿绸缎做的唐装,知道绸缎是什么织成的吗?
【生】:丝。
【师】:又有谁知道丝是怎么来的?
【生】:蚕茧。
【师】:有同学见过养蚕吗?知道养蚕抽丝技术是谁发明的吗?在传说中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下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板书)
讲授新课:
【师】:知道什么是传说时代吗?
【生】:(看书回答)
文字出现以前,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神话与传说有区别吗?神话传说和史实(历史真实)又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我们先把问题放在这里,待会儿再来解决。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生】:(思考回答)
学生讲三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后三个任选其一讲一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宇宙、地球、人类的起源到底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能不能反映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某种愿望和精神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女娲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刚刚我们分析了几个神话故事,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炎帝、黄帝的传说。(板书)
【师】:传说中,炎帝发明了什么?黄帝又发明了什么?
【生】:(看书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神农教稼图”,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生下来时是牛首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狩猎为生,打到猎物大家就饱餐一顿,否则只能忍饥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哪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七十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燥湿、肥饶、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耕稼的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原始农业的出现”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农业的发明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而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但是因为确切情况不可考,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之间的杰出代表身上。比如黄帝,他在成为著名的圣君帝王之后,一切制器故事均围绕其展开,各种器物的发明权均归之于他及他的臣下。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去,神话与传说,神话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神话是远古居民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然事物(包括人类自身起源)的虚构。但必须指出,神话的内容决不是先民纯意识的心理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存实践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而传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并非完全虚构。平时我们把神话传说联在一起,不是区分得那么清楚。神话传说与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一方面,喜欢夸大事物是人类的天性,后世之人在叙述先世之事时,总是不自觉的加以增饰与夸大,神话传说经过人民耳闻口传,时间越久越容易失真。另一方面,神话传说中有含有真实的历史,考古的.成果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证据。(学生看书上13页小字部分)我们在利用神话传说的时候,必须进行分析,做到去伪存真。
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说这句话时都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那么大家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炎黄二帝会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学生思考回答)
炎黄二帝由斗争走向联合,这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杀伐争夺而最终趋向联合的。
【师】:平时我们除了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外,还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有人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龙的传人》,风靡全国。同学们知道龙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
(看“贝壳堆塑的龙虎图”和一段投影材料“闻一多先生在论及中华民族龙的图形时说过的一段话”: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有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通过炎帝、黄帝的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在炎黄时代,中华民族的雏形已经形成。(板书)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尧舜“禅让”的传说。(板书)请同学们看历史短剧:尧舜禅让。(学生课前编排,一学生扮演“尧”,一学生扮演“舜”,还有三位学生扮演各部落首领。)
【师】:请一边看一边思考:舜为什么能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是怎样取得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尧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杀伐战争来获取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很是温和,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这是一钟任人唯贤的制度。舜和禹都是“禅让”制下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从尧舜“禅让”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国家的萌芽。(板书)
【师】:禹为什么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呢?
【生】:因为他治水获得了成功。(板书)(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适当补充。)
【师】:“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导)结果怎样?(获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3)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禹是“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总结:这节课我们讲了很多神话传说,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神话传说和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
从炎帝黄帝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华民族的雏形已经形成。从尧舜“禅让”的传说,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国家的萌芽。最后,大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国家产生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在不断前进,“文明曙光”已从传说中透露出来了。
四、板书设计 :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正板书:
传说 炎帝与黄帝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9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文明的起源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个子目。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原始社会星罗棋布、多姿多彩的石器文明,也能掌握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对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有奠基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新生,通过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对石器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但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高中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掌握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概念,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特征、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难点】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图片导入法。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元谋人门齿化石》《元谋人在打制石器》,并引导设问:这两幅图都与元谋人有关,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确定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怎样的?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我会将这一子目分成三个部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从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首先,我会采用提问法引出旧石器时代的概念,接着出示两幅示意图,分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发现》《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提出问题:旧石器时代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址?遗址分布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我会加以强调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确定的最早人类,早期人类分布于水源附近,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其次,新石器时代这一部分首先我会讲解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接着出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知道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广泛,随之出示表格,让学生同桌交流后完成表格内容:新石器早期、晚期主要代表性的遗址、出现的地域、发展表现。最后,从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我会出示氏族社会的史料,请学生用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分别有哪些特点?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在讨论结束后我会加以总结,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私有制的出现,进而致使阶级分化,氏族发展成部落,部落发展成国家,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视频和图片,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小组讨论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顺利突破本课重点。
(二)从部落到国家
首先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三皇五帝的传说。接着提出问题: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概况?学生阅读教材后能回答出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社会,接着我会出示史料《礼记·礼运》并提出问题:禹和启继承方式有何不同?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同桌交流后明确:启继承王位表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我会出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让学生了解夏朝统治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三)商和西周
由于这一子目内容较多,我会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商和西周的建立、商和西周的政治、商和西周的经济文化。首先我会出示有关商和西周时期概况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接着我会出示《弼成五服图》和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史料片段,提出问题:商的政治形式是什么?有何政治特点?学生同桌交流后得出:商实行内外服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为了突出西周的政治制度,首先我会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周武王为了维护国家统治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再结合课文中分封示意图,从而引导学生从分封制的目的、内容、意义构建起对分封制的整个知识框架。之后我会讲述王位之争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西周怎样解决王位继承上的问题?进而讲述宗法制的内容并使学生认识宗法制“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最后商周的经济文化这一部分,我会展示甲骨文、青铜器、农业工具的图片,让学生当做历史讲解员介绍商和西周的经济和文化,最后我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烘托课堂氛围。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我本课的教学效果,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
2.作业:请学生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文明的起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教案设计《做个讲文明有礼貌孩子》(通用6篇)12-17
文明单位创建计划参考范文05-12
文明社区创建总结(通用11篇)06-20
文明宿舍创建总结(通用12篇)04-13
青年文明号创建计划(精选10篇)04-20
中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05-30
《zcs》教学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