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时间:2024-07-13 02:45:07

《奇妙的对联》教案(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对联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对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妙的对联》教案(通用12篇)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学习欣赏对联。

  尝试对对联。

  学习过程:

  一、联林趣事

  谢缙巧对曹尚书

  明代翰林学士谢缙,是个有名的才子。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 “神童” 。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人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谢通之子谢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谢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谢缙叫到府上。当谢缙来到曹府时,不料大门还关着。谢缙当时高声指斥:“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理。”

  曹尚书在门内说:“我出几副对联,如果你对得上,我便开中门迎接。”于是,念了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谢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又念一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谢缙闻声对道:

  盗者休来道者来。

  曹尚书见谢缙对答如流,连称 “奇才”,当即开了中门迎接。谢晋身穿绿衣,个子矮小,

  走起路来连蹦带跳,曹尚书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谢缙见曹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不假思索地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听了觉得很尴尬。待谢缙进入府后,便问:“谢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谢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早晨、夜晚水桶映照着太阳月亮的光华;又想起母亲在家纺线织布,双手灵巧操作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听了,不得不惊服谢缙的.奇才。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也能想起来不少关于对联的趣事吧。写下提要,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讲。

  二、了解对联常识

  1、对联由 和 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 。

  2、对仗的要求是 。

  3、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4、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 、 两种,仄声包括 、 两种。

  6、对联讲究平仄,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三、欣赏对联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中 对 ,均为颜色词; 对 ,均为地理名词; 对 ,均为天文名词; 对 ,均为形容词; 对 ,均为珠宝名称; 对 ,均为动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2. 揭阳一中校庆联:

  癸亥创书院,岐山毓秀,榕水钟灵,喜看桃李争荣,流芳万里;

  甲子庆校诞,嘉宾贲临,群贤兴会,欣祝鲲鹏展翅,奋翮九霄。

  此联文笔庄重,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联语以干支纪年开始,“癸亥创书院”、“甲子庆校诞”,一开头就巧妙地以 、 两字点明主旨。接着,灵活地运用句中自对格式,以“岐山毓秀”对“榕水钟灵”,“嘉宾贲临”对“群贤兴会”,写榕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和揭阳一中校庆时的盛况。最后,再以 、 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联语活用比喻修辞格,把济济人才喻为 ,把他日大展鸿图喻为 。全联以“流芳万里”和“奋翮九霄”结尾,极具力度,极有气魄。

  3.看教材78页,说说对应“孙行者”的几个下联好在哪里。

  4.看教材78页,指出“对联欣赏”部分涉及到的人物与名胜。

  5.下面是一组行业对联,请连线,使它与相关行业对应。

  千秋伟业千秋福 一寸光阴一寸金 饭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 看来老眼不生花 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 寸尺巧量万客心 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 不惜架上药生尘 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 心神毫发不参差 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中药铺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裁缝店

  四、学对对联

  1.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 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 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 心血勤浇栋梁材

  2.下面是几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

  上联:祖国江山好

  下联: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上联:大地春回,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下联:

  五、拓展延伸

  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

  教后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2

  【课文类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1、收集对联:

  ⑴ 收集楹联:

  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

  1、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

  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对联

  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

  三、对联的分类

  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

  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

  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

  七、作业:收集、交流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整理一些对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明确:缺一(衣)少(食))

  2、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问题1:看练习一,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对联常识。

  (明确: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

  问题2:试对下面一副对联。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育,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4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____和____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__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__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___ 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__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____边,下联在____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 “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不行。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请看:

  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李商隐《无题》里的名句。古代的音律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的音律相对比较简单。现代汉语的音律可以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声就是哪两个调?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呢?就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这里,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是平声,“蚕”也是平声,“到”是仄声,“死”也是仄声,“丝”是平声,“方”也是平声,“尽”是仄声;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是仄声,“炬”也是仄声,“成”是平声,“灰”也是平声,“泪”是仄声,“始”也是仄声,“干”是平声,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记住,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平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平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我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平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农村房舍的神坛前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远,

  下联:宗功庆泽长。

  上联最后一个字“远”就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长”就是平声。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习射击”;“学习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四、大显身手

  1、读对联: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多似水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 人多病,少财富。

  你看,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2、对对子

  下面让我们先易后难地创作简单的对联。“失败”对――“成功”,“失败者”对――“成功人”,“昨日失败者”对“今朝成功人”,“没有昨日失败者”对――“哪来今日成功人”。

  大家思维敏捷,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提醒注意避免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3、对联寻亲

  上联:霍去病,

  下联:高渐离

  下联:李太白

  下联:辛弃疾

  最恰当的应该是辛弃疾。这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平收,最符合对联的要求。

  4、尝试创作

  这里有三幅上联,请你和前后座商量讨论,给它对个下联。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有结果之后,请推荐一个同学,将你们用心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东风吹柳绿,( )

  祖国江山好,(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东风吹柳绿”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______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春雨润花红”,一是“明月映湖清”。

  “祖国江山好”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______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民族气象新”,一是“百姓衣食丰”。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有的同学对为“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有的对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还有的对为“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都是不错的好下联。

  五、课后拓展:

  古人留有一上联,至今仍没有征得最好的下联,你想试试吗?

  上联为: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提示:这副对联很奇妙,妙就妙在在“梅花”“竹叶”既是“霜桥”的风景,又是“鸡”“犬”的脚印;妙就妙在在“鸡”“犬”俗到了极点,而“梅花”“竹叶”又雅到了顶峰。

  六、结束语:

  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说理,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因此,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让我们“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联海竞逐群雄高中湘南状元。”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 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习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周恩来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下联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

  (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

  (六)辨对联随堂反馈

  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

  春山一路鸟空啼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芳树无人花自落

  老梅到时自然红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晖又红万朵花日暖神州万木荣

  (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

  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

  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

  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

  雨去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

  1、门前碧水环绕

  2、静聆雨润绿草

  3、汉刘邦虚心纳佳计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九)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十一)(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

  (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

  (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平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平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联大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 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

  3.通过对联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雅称——楹联、楹帖俗称——对子)

  三、对联的特点

  (一)对仗工整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

  仪仗)

  1、字数相等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词性相同

  对联的词语要求对应,即常说的“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就非得用主谓结构不可;上联用动宾结构,下联就也只能用动宾结构。

  (二)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传统习惯上则是“仄起平落”,也有人叫做“上仄下平”,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提问:请一位同学解读一下对联三个特点

  例: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老师语:但也有特例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是一个很有名的讽刺联,这是袁世凯死后的当年过年,群众贴出的春联,当时有人奇怪,对联这么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于是就抄了去请教学者,学者笑曰:暗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也!

  此外,老师要补充对联第三个特点

  (三)内容相联上下衔接

  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大地气象新”;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一)。

  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正对。

  第二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对。

  第三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意思相承,命意顺承连串,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我们把这种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的对联,叫做串对,亦叫流水对。

  四、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竖行书写不用标点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对联三注意

  要写好对联,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五讲”外,就一般情况而言,还要注意“三性”,即:

  (一)注意思想性

  对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如:

  例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下联“万家忧乐上心头”。

  此联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二)注意针对性

  撰写、张贴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如:

  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此联说的是我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联讲西藏,下联说新疆。此联运用藏语和蒙古语的音译词入联,“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表示欢迎、祝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或者“肥沃的牧场”,此联确实别具特色。

  (三)注意文学性

  拟写对联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拆字法,比喻,拟人,双关),还要注意炼字炼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如:

  例

  1、拆字法: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构成楹联。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匀]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

  如: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反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炼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接着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请问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以“扶”“失”二字,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五、练——运用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练习

  1、修改对联(2004年高考题)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找下联与“一溪梅月临池醉”对应的最佳下联是()

  A满湖荷花映香人B两岸梧桐入夜寒C三更时分惊梦醒

  3、填数字,说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下联:六七八九——少()

  4、给下面对联找到最适合的场合

  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学校门联

  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艺术节

  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书店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学校科技节

  5、填恰当的词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6、调整对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将划线句子改为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8、补写下联

  (1)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2)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3)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 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 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 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鸿门斗碎霸图空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好为梁父吟鹿野舟沉王业兆三分明月故臣心盛唐诗酒无双士青冢有情犹识路青莲文苑第一家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下联:xxxxxxxxx

  上联:xxxxxxxx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平复怒抨旧习俗

  (五)作业:课外对联题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

  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12

  【内容简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副对联、九个会认字和四个会写字。通过读对联识汉字,让学生了解祖国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一些对联的意思。

  【设计理念】

  引导儿童多种途径识汉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将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联认读“美、民、岁”等九个会认字,掌握“万、百、民、竹”四个会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用生字组词造句,培养识字能力。

  3、熟读课本中的对联,感受祖国文化。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正确书写四个会写字。

  难点是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谈话,揭示内容

  1、同学们,在过新年的时候,你家大门口贴上了什么?(对联。)你记得你家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吗?记得的自由站起来说。

  2、揭示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二、读对联,读准字音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难读的字借拼音多读几遍。

  3、你觉得哪个字难读?谁能把这个字读好?

  4、指名读对联,其他同学听、评、正音。

  5、同桌互相读。

  6、师指导读好对联,要注意读好每副对联的停顿。

  三、识汉字,积累词语

  1、读九个要求会认的字。

  (1)认读带有注音的生字。

  (2)去掉生字上的注音,认读。

  (3)选喜欢的`字组词说句。

  2、学习四个要求会写的字。

  (1)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记这些字。(结构、笔画、笔顺。)

  (2)指导书写。(“民、竹”两个字是难写字,重点指导。)

  四、活动与作业

  1、回家以后把今天学到的对联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邻居的小朋友听。

  2、收集一些简单的对联读一读,背一背。

【《奇妙的对联》教案】相关文章:

奇妙的小脚教案设计(精选13篇)05-27

春节对联02-19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