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观潮》
周密《观潮》1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
A.仅如银线()
B.人物略不相睹()
C.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翻译。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第一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是用于装饰?试说说你的看法。
5、最后一段写人多马众有什么作用?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A.几乎B.一点点C.或隐或现(或浮或沉)D.高
2、声音大得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3、(1)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2)既呼应开头,又为下文做铺垫。
4、不是为了修饰,而是为了“夸能”,突出弄潮儿本领的高强。
5、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之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参考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周密《观潮》2
原文
浙江之潮1,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轰震13,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5,随波而逝16。
吴儿善泅者数百17,皆披发文身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0,腾身百变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22,珠翠罗绮溢目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25。
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只有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4]
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头散发,浑身画着花纹,手里拿着用丝绸缝制的十面大彩旗,争相奋力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沉浮,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几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重要解释
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5.既而:不久。
6.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7.沃日(wò 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
8.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9.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年。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10.艨艟(méng chōng):战船。
1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12.乘骑(chéng 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13.略不相睹: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睹,看。
14.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15.一舸无迹(yì gě wú jì):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16.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7.逝:去,往。
18.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译)
19.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画着文彩。
20.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饰。
21.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22.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23.江干(gān):江岸。
24.珠翠(cuì)罗绮(qǐ)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25.倍穹(qióng):(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26.而僦(jiù)赁(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27.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许,使。间(jiān)空间。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周密《观潮》3
原文: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
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5.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6.沃日(wò 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
7.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8.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年。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9.艨艟(méng chōng):战船。
10.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11.乘骑(chéng 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12.略不相睹: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睹,看。
13.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14.一舸无迹(yì gě wú jì):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15.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6.逝:去,往。
17.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译)。
18.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画着文彩。
19.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饰。
20.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21.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22.江干(gān):江岸。
23.珠翠罗绮(qǐ)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24.倍穹(qióng):(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25.而僦(jiù)赁(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26.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许,使。间(jiān)空间。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赏析:
本篇选自《武林旧事》卷三。《武林旧事》一书系周密于宋亡之后所写,内容主要追记南宋岁时风俗、市井琐细,兼及游观之盛、娱乐之资,相当详备细致;而渗透于其中的,又是一种“恻恻兴亡”的盛衰感慨。
本篇主要描绘“钱塘观潮”的盛况。对此,另外几部杭州的`风俗志(《都域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梦粱录》)都先已有过记述,不过都远不如此文生动形象。全文可分四层:
第一层写潮来之状。它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来之状(“仅如银线”)、既来之状(“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又配之以“音响效果”(“大声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尽管简约而令人视听不暇应接的艺术功效。
第二层写教阅水军的场面。其中的“场景”又多次转换:先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和乘骑弄旗、舞刀弄枪于水面的雄伟场面;接着写两军(假设的军事演习)交战、硝烟弥漫的场面,最后写烟消波静、“敌船”匿迹的场面。使人如同亲眼目睹这一番水战那样,感到十分真切。
第三层写“弄潮儿”的竞技,他们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相逆潮而上;虽于鲸波万顷之中,却能不湿旗尾!读后使人为之咋舌鼓掌。
第四层写杭州市民和皇室的观潮情景,其中突出描写了杭州城的豪奢:请看,江岸十余里间,触处珠翠罗绮;而皇帝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远望去简直就像是在神仙台上那般。读到这里,虽然文字嘎然而止,但作者在提笔追忆往事时的那种“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的兴亡盛衰之感,却又“言在纸外”地悄然升起矣。
总观全篇,尽管篇幅不长,而场面热闹、内容丰富,这大大得力于作者善于剪裁、善于描绘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当,叙写井然,给人以场面多变而层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语言简练,却又描绘细致,又给人以“尺幅之中层千里之势”的艺术享受。应该感谢周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幅13世纪南宋优美的杭城风俗图画。
周密《观潮》4
一、说教材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周密《观潮》5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
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
一词多义
方: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方出神【正】
方七百里【面积】
观:
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
“敌船”为火所焚【被】
海涌银为郭【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
以此夸能【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
势极雄豪【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
以此夸能【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而: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词,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连词,表转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连词,表转折】
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③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⑥.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名词作动词,接近、连接)
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⑧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尹 古义:名词,长官,官名。今义: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上下 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
⑩海涌银为郭(郭 古义:城墙。今义:指姓氏。)
【周密《观潮》】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模板(通用10篇)11-07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6观潮教案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