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能教育教学反思
关于核能教育教学反思
篇一:核能教学反思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篇二:核能教学反思
信是爱因斯坦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的目的是让罗斯福重视核能这种能源。学生们通过阅读信件,体会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后,我开始新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极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听课的。得到如此较好的效果,我回顾我的课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
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自由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核能”的问题提了出来。我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全班,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去解答,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不少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学生在互动式的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到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我给听课者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还不够亲切。这会在和学生交流上产生一些影响,使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不够放开。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学生中更有亲和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篇三:核能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
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继续工作中。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核能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学反思03-19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反思(精选5篇)04-15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03-19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