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1 11:16:28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长江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

  长江的各河段特征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歌词出自哪首歌吗?“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

  ——《长江之歌》那它又为什么要赞美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讲解]根据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可以知道长江是一条外流河,请同学们看到书上95页的两副彩图和96页的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源头与注入海洋。

  [板书]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板图]长江流域图(下面边讲解边版图)

  [讲解]长江发源于我国最大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随着我国西高东

  低的地势自西向东流,注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请同学们看着96页的长江的流域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板书]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讲解]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长江还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的总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板书]3、主要的支流、湖泊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众多的`支流,我们主要讨论几条较重

  要的支流。主要的支流有:在攀枝花处与长江交汇的雅砻江、流经了天府之国的岷江,在宜宾处与长江交汇、重庆市流入长江的嘉陵江、长的支流汉江在湖北武汉处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南面的支流有:在重庆市涪凌地区汇入长江的乌江、沅江和湘江在先汇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赣江则是先流入鄱阳湖后再汇入长江。以,长江干流串联的两大淡水湖泊为:洞庭湖和鄱阳湖。

  [承转]这些就是长江的基本概况,那长江的上中下游在哪儿呢?

  [板书]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板书]1、分界点 宜昌 湖口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可以知道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那么长江各河段特征又是怎么样的呢?

  [板书]2、各河段特征

  [讲解]首先,我们看上游:长江从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度流入我国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宜昌,

  我们知道第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一个特征是落差大;在长江的上游有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三江并流,这一段主要穿过了沟壑、峡谷众多的横断山区,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二个特征是峡谷多;在雨季来临时,长江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补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降水,而上游本身拥有落差大,峡谷多的优势,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地处我国西南,交通不便,因此还没有大量开发利用出来。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欲望的不断追求,人们在长江的上游进行大量的滥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泥土在雨季时随着河水进入长江,使长江的含沙量在逐年递增。

  [板书]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讲解]中游是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我们从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四条大型的支流,两个较大的湖泊,实际上长江的支流和其他较小的湖泊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中游,因长江中游的湖泊支流较多,我们在介绍长江按名称划分长江时讲到荆江,荆江就是位于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全长287千米,但是荆江河段的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是80千米左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荆江河段的弯曲程度的吧!在雨季来临时,上游大量河水的涌入,中游的流速由于落差小而缓慢,加上中游支流带来大量的河水,导致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长江中游的特征是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还有水患灾害多。

  [板书]中游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水患灾害多。

  [讲解]下游是江西湖口到入海口,在长江中下游的近海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水流速缓慢,而中上游带来大量的河水使下游的河道不断变宽,致使下游出现江阔水深的景观,但是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随着流速的减缓逐渐在这里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最显著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崇明岛!所以,下游的特征是江阔水深,泥沙淤积严重。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头,流向、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主要的支流、湖泊,还学习了长江的上中下游,包括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各河段特征。

  [布置作业]针对长江各河段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发利用长江呢?请同学们下来预习,并绘制一幅长江流域图,并结合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八、板书设计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3、主要的支流、湖泊

  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1、分界点 宜昌 湖口

  2、各河段特征

  上: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中:河曲多,湖泊多,支流多

  下:流速缓慢,江阔水深

  第二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优点: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3、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足: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2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学科:地理

  2、课时:第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导学案自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四、教学难点:

  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五、教学教具:

  用自编自制的课件;地图。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 师: 这是一首什么歌?

  生:《长江之歌》

  师: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1、2、3、4(放映课件的概况:图、板书和活动)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生答后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师: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师: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

  师:很好!除这些特征以外,长江的上中下游还各有特征。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上游指的是那一段?

  生:各拉丹冬——宜昌

  师: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边放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师: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生: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师: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生:总长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师: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生: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师: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生:多峡谷急流

  师: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师: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师: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师: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 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师:有没有解决办法?

  (放课件裁弯取直,荆江分洪工程)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 师: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 ——多支流,多湖泊

  启发分析: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

  有何调节作用?

  生回答后师讲解:谁还记得雨带是怎样推移的?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同不同?洪峰会不会挤在一起?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

  师: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学生边看边回答

  答后老师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师: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

  (二)、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讨论: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总结: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

  1、“鱼米之乡”(放出下列内容及景观图简单扼要讲解)

  面积人口 占全国的比重

  淡水鱼轻工业产品

  师: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稻谷、淡水鱼。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所以说中下游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师: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

  师: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生: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

  师:读课本P48页查图,通航里程达多少万千米?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 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师: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回答后老师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

  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46页图中圈出。 师: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老师引入洪灾:众所周知,1998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师: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

  师: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些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八、课堂小结:

  付: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

  第一大河

  支流别称众多

  鱼米之乡开发利用:黄金水道人河关系水能宝库治理保护:防洪等

  九、课堂练习:

  练习1:完成表格: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比较

  练习2:思考:为什么国家最近规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全面无条件禁止砍伐树木,改为大力植树造林?

  作业:完成填充图册。

  十、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了长江水系的基本概况和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以及长江的利用和保护。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品位作者用词,以及相同句式给本首歌词带来的气势。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体会作者语言,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领悟长江的磅礴气势,并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及课文两段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实写

  哺育 挽起

  赞美 依恋

  历史悠久——虚写

  灌溉 推动

  赞美 依恋

  教学过程:

  课前留预习作业,自主解决生字.解词,请同学找到长江的相关资料,找到《长江之歌》的产生背景或是长江之歌的歌曲磁带。

  一、激发情感,导人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讲解:出示地图,同学们,(指着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2.谈一谈你对长江的了解。

  3.《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指导朗读课题。

  二、深入研读,理解歌词。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说说你读课文后的感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气势恢弘、雄壮豪迈,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领悟歌词基调,参照“我的视角”中丁丁说的话:朗读《长江之歌》,我豪情满怀。

  3.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请听《长江之歌》,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4.练习朗读课文。

  (1)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导读:从祖国的最西部“雪山” 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东海” 奔去,她有无穷的源泉,无尽的力量。再读这几句。

  (2)指名读——评价——再次练习读。

  (从雪山走来,带着无穷的源泉,是那样从容;向东海奔去,是那样大气恢弘。读书时要由轻到重,语气逐渐加强。突出长江的变化。)

  (3)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这几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对长江进行了赞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宽阔;把长江拟人化,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一、课前预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二交流释疑。

  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学生发言

  (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

  2、各河段的名称?

  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①洪水的:

  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

  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

  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

  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

  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

  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学生谈感受。

  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感受。

  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2、学生交流。

  3、检测字音。

  哺育 依恋 磅礴 奔去 荡涤 灌溉

  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

  三、引导自学。

  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小组合作学习,男女生比赛汇报自学成果

  3、师相机引导带感情朗读。

  4、合上书师生共背诗歌。

  四、质疑探讨:

  读完诗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长江。

  预设:1998年长江的洪水灾害引发的原因,对学生渗透保护长江母亲河人文教育。

  五、合作探究: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总结,拓展余光中的《乡愁》。

  六、聆听并欣赏《长江之歌》mtv视频。

  七、推荐作业

  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

  2、课下收集有关母亲河的.诗歌,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雪山 东海 哺育 挽起

  远古 未来 灌溉 推动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赞美了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本课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课内容作为年级教研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处是我首次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直观地对长江进行了解,是我的进步 。不足之处:开始播放《长江之歌》的视频资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时间,导致后面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和最后歌曲播放有点重复。在展示朗读课文是让两个小组各读一遍也有点浪费时间。于是第二节课给六一班上课我做了改动:视屏资料完后直接进入课文,课文学完最后欣赏并跟唱,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在朗读展示是,我指名接龙读文,既让十个学生展示了朗读情况,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讨论课文重难点。最成功之处,当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我示范朗读,学生及时评价并感受到朗读是语气先柔和再有气势,把长江比作母亲的诗句读出母亲的深情,学生得到了朗读的训练。

  最后,孩子们能合上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达到知识目标的落实。

  时间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劳,自学汇报效果不好,我们及时调整让学生休息了十分钟后完整地上完了这课内容。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

  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

  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

  (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集体朗读课文。

  二、联系课文再次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样子。(先同桌互相练习说,后指名在班上说。)

  三、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1、先提要求,再指名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

  2、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再鼓励学生众背诵。

  四、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第三题的三句话。

  2、理解“像”“仿佛”“似的”这三个词。

  3、说说这三句话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7南京长江大桥

  桥墩塑像、桥头堡

  正桥、引桥 玉兰花灯柱

  近看

  远看火车道、公路江面轮船过近听

  车辆脚下火车响

  天堑变通途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使学生们初步了解长江及其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

  2、 朗诵《长江万里图》,背诵《卜算子》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与感染,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和电视上肯定见过长江吧!那长江是什么样呀?(长江很长,是中国第一大河等)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江,去了解长江吧!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1、(播放长江视频)师解说:同学们,看 !

  二、确定专题,小组准备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也都非常喜欢长江,课前也搜集了大量资料,并且分小组确立了自己研究的主题,下面我们首先在小组内把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一会啊,根据你们小组的主题,向大家来介绍你们了解到的长江。为了使你们的介绍更精彩,老师这有几条小建议送给大家。小建议:

  (1)、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各小组长要合理安排,组员之间要分工合。

  (2)、 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一会汇报的时侯,看看哪个组准备的最充分,展示的最精彩,下面马上开始准备吧!

  2、小组成员根据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整理,并做好分工,准备工作。

  三、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师:看同学们准备的都那么认真,好,那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呢?好,你们先来。

  学生汇报:

  生:我们组的主题是 关于长江沿途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给他起的名字是 “万里画卷” (小组长把制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组成员利用幻灯片一一介绍(一人一个景点)

  生: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的是 关于长江沿途的很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给他起的名字是“万里画卷”

  师:真精彩,你们把长江沿途的景点介绍的太详细也太美了,同学们,我们谢谢他们吧!

  好下面,哪个小组再来介绍?

  (二)生:我们小组的主题是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我们给它起的名字是

  “万年使鉴”(贴在黑板上)

  生汇报。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长江的历史文化是多么源远流长!

  (三)我们组的主题是长江的神话传说 我们给它起得名字是“ 千古神话 ” 。

  生讲故事

  师:真不错,多生动的神话故事呀!

  (四)、我们小组的主题是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我们给它起得名字是“万卷诗篇”

  1、一生:首先我先为大家朗诵 明朝诗人杨基的 《长江万里图》

  A、朗诵的真不错!好一首长江万里图,滔滔江水,滚滚东流,百折千回都能触发作者思乡的念头。好让我们翻开课本61页,看到这首长江万里图,自己先去读读,练练,体会一下作者思乡之情吧!

  B、谁来读?(指读)

  C、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2、生:老师,我们还准备了 宋朝诗人李之仪 的《卜算子》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两名同学表演)

  3、诵的好,演的棒,真不错!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课前我还搜集了与它有关的小资料呢!同学们,自己读读吧。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温馨点击”)

  师:是啊,读着这首词,我们好像看到多情的词人,正站在江边,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思念住在江尾的亲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师有感情的范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站在长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共同感受一下诗人李之仪对亲人的思念吧!

  A、自己先看着课本读读,体会体会吧!

  B、我们来接读这首词吧!

  C、多么动情的一首诗呀,我们来试着背背这首词吧!

  D、谁想来背给大家听一听呀?(指2名同学背)

  4、除了这两首诗,其他同学还搜集到了哪些关于长江的诗句呢?

  四、1、同学们搜集的还真不少,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长江之歌》师配乐朗诵

  2、师:老师还知道它还是首动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唱响《长江之歌》

  放视频歌曲,齐唱《长江之歌》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9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播出,立即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从儿童的视角反映了一个厚重的主题,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曲调优美抒情,极具童真、童趣和童情。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富有叙述性,曲调具有温暖、亲切感,第二乐段旋律跃上高峰,突出了“长江是我的家”的主题,接着是低回歌唱,然后旋律又一次跃上高峰,表现了主人公对长江的感情和“呼唤妈妈奔回家”的决心。

  教学内容:

  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段。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在演唱和欣赏时能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运用深情而又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区分并演唱歌曲中重复歌词的部分。

  教学准备:

  钢琴、口风琴、电视片《话说长江》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法、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

  课型:

  歌曲新授课

  教学流程为:

  复习→引入→新课教学→课外拓展→课堂总结五大环节。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训练。老师用手指出示不同的节奏,学生用da读出。

  (2)分组视唱,两组唱do,两组唱mi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都会贯穿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必须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会在自己的音乐素质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巩固练习。

  (1)在上一单元五十六朵花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民族?(羌族、瑶族、彝族)。

  (2)其中学唱了一首贵州彝族歌曲,叫做《阿喽喽》,我们一起再来巩固一下。(师弹琴,生唱歌曲《阿喽喽》强调发声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唱歌,避免大喊大叫对变声期学生的声带造成破坏)

  (3)师: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大部分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用他们的勤劳和善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祖国母亲也以她博大的胸怀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各族儿女。

  三、引入新课:

  (1)有人把河流比作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所以我们把这些河流称为“母亲河”。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

  板书:母亲河(设计意图:用波浪围绕“母亲河”三个字,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母亲河在流淌)。

  (2)我们知道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母亲河,谁来说说你知道的外国的母亲河有哪些?我国的母亲河是哪些河流?(亚马逊河、尼罗河等等。从而引入我国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设计意图(丰富相关的文化知识)

  (3)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首歌曲。

  板书:长江我的家

  四、新授课。

  (1)师: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有家。我们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这首歌呢?(亲切地、饱含深情地)

  (2)请大家用饱含深情的语气来朗诵第一段歌词。

  大家读得很投入,老师也想读了。(老师示范)

  (4)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没有学唱歌曲旋律之前,就对歌词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下一步以情带声做好了铺垫,最终达到在音乐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5)歌曲背景介绍:这首歌是在香港和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的时候,由音乐家魏岚和焦虎林联合创作的一首歌曲,表达了港澳少年儿童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所以说,此时的长江已经不再单单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具器材:

  挂图、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听音乐。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4)、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1、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1、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习歌曲。

  2、抄词语(两遍)。

  3、组词。

  哺()溉()涛()源()

  辅()概()滔()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四、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业

  1、填空: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健美的臂膀。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西江月

  (宋)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11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国家千姿百态的桥梁中有一座跨越长江的著名的大桥吗?它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这座大桥是1960年开始修建的,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梁桥。历经8年时间于1968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处旅游胜地,每年要接待200多万中外游客呢!

  (教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二.初读课文

  1. (课件)请你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读课文

  (播放影片)

  2.(教师)课文读过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这课书一共有16个生字。有的字同学们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了。今天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呢。

  (课件):字词

  你们知道这四个字哪儿容易写错吗?

  我们先看,第一个字是“卧”

  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可能都想到了。第一点是左边中间部分是“横折——横”,不是“口”。要注意的第二点呢,是第六笔。这第六笔呀,是“竖折”。

  你们都伸出小手,书空一遍吧。

  第二个字是“塑”

  有的同学一看就知道了,这个字不仅容易写错,还容易读错呢。对呀,这是“塑料”的“塑”、“塑像”的“塑”、“雕塑”的“塑”。你们也来读读

  那这个字哪儿容易写错呢?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是下边这一部分是个“土”字。为什么是个“土”字呢?因为“塑像”、“雕塑”都是用泥土陶制而成的,所以这个字的下边是个“土”字。这个“塑”字呀,一共有13笔,你一边书空一边数数看吧。

  好,下一个是“轨”

  “轨道”的“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要多一点儿,写成“丸子”的“丸”。

  最后一个字是“滔”

  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个字右边上下两部分都容易写错。

  我们先看右边上半部分:这是个“爪”字头,不要写成“刀”字头。下半部分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这可不是“白”字。另外这部分的笔顺可千万别写错了。应该怎么写呢?请你看仔细:“撇——竖——横——横折——横——横”

  你们都会写了吧?

  那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对,这是“江水滔滔”的“滔”。

  那这个字能组成“波涛”吗?

  你们一定说,不行!“波涛”的“涛”是这个“涛”字。

  这两个字呀,虽然读音相同,可是意思却不一样。“江水滔滔”的“滔”,意思是漫,大水漫流。“江水滔滔”是说江水漫流的意思。“波涛滚滚”的“涛”呢,是大波浪的意思。清楚了吗?

  (教师)好,以上这四个字呢,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字形。

  3.(教师)那么这篇课文中呀,有些字的字音也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

  似(shì)似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

  “似的”的“似”还读sì,“相似”的“似”、“类似”的“似”

  好,我们继续读:堑天堑

  “堑”字是什么意思呀?请你迅速拿出字典,查查看。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堑”就是隔断交通的沟。“天堑”呢?就是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沟。那你知道课文中的“天堑”指的是什么吗?很好,“天堑”在这里指的就是波涛滚滚的长江。

  来,我们再读一遍:堑天堑

  往下看:塑塑像

  扁(piān)一叶扁舟这个字在这里读做piān,扁舟:就是小船的意思。

  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做biān 。扁担的扁、扁豆的扁

  记住了吗?

  看下面的词:倾侧耳倾听

  啸呼啸而过

  (教师)刚才我们把课文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学会了。

  4. 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请你浏览课文。

  (课件)

  读的时候要注意1.读准字音;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课件)读完了吧,这篇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是吧?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们走近正桥、站在大桥上时看到了哪些景物。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

  (教师)现在我们就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了。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呀,在初读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了。

  三.细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细细地读一读课文吧。

  (一)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之前请大家看看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课件):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用笔画下来。

  2.(教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

  我们先来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书上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给小作者留下的印象。(课件)就是这一句: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 这是不是也是南京长江大桥给你留下的印象呢?

  (教师)那么,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桥的呢?

  (1)你们一定画的是这一句吧。

  (课件):(“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那么这一句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

  可能大家会想到,有“九个”“巨大的”桥墩,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是9个非常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了桥身。你想想,长江水波涛滚滚,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起的桥身,就这样横跨在大江上面,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你能读出这雄伟壮观的感觉吗?

  老师愿意和你们一起来读: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2)你还能从哪一句中感受到呢?

  (课件)你们找的特别对,就是这一句: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那你知道哪儿是正桥?哪儿是引桥吗?

  同学们请看:正桥是九个巨大的桥墩托住的桥身的部位;而引桥呢,我们从下面这张图上看。它是连接正桥和路堤的桥,是这一段,有22孔长呢。知道了吗?

  请大家再来看课文,我们从这一句中的确感受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你们看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起的桥身连接着22孔引桥,横卧在长江上面,作者把它比做什么呢?

  你们一定都答对了,是把南京长江大桥比做钢铁巨龙。

  那为什么把它比做钢铁巨龙呢?

  老师这儿有三句话,请你们分别读一读,然后联系着上下文或者是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句是: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龙卧在大江上面。

  第二句: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第三句: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你们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文中小作者为什么要把南京长江大桥比做钢铁巨龙呢?

  这三句话中都把南京长江大桥比做了龙。大家都知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力量威武的象征。它不仅长,而且气宇轩昂!南京长江大桥它高大雄伟的姿态,横贯江面的气势,饱含神韵的壮美,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如同巨龙腾飞般的恢弘气势,不可阻挡。

  下面,就请你一边想象着这钢铁铸成的如巨龙般的大桥横卧江面的情景,一边感受着它的雄伟壮观,和老师一起读读这句话,好吗?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老师)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起的桥身与22孔引桥相连,像一条钢铁巨龙一样横卧在长江上面,那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啊!

  (3)那这么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底是什么样的桥呀?我们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课件)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就是说火车既可以从南向北行驶,也可以由北往南行驶。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好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啊!

  你们自己都来读一读最后这两句话吧。

  (课件)教师小结:

  这一段课文呢,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

  首先告诉大家“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然后讲的是“南京长江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最后告诉我们“南京长江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上面一层是公路。”

  下面就请你们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再次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二)(老师)第一自然段大家都读懂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刚才同学们说这段告诉我们走近正桥、站在大桥上时看到的景物。那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课件)

  (1)首先看“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时看到了什么?它们什么样?

  我走近正桥,看到了大桥上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巍峨的桥头堡、鲜艳夺目的红旗以及整整齐齐的玉兰花灯柱。

  (课件)你们知道桥头堡在哪儿吗?请同学们看着画面,指一指

  这是两座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在它的后面“耸立”着的就是两个巍峨的桥头堡,顶端是一面面鲜艳的红旗。

  那你能体会出“耸立”是什么意思了吗?

  对,“耸立”就是高高地直立的意思。

  瞧呀,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贯江面,桥下是滚滚的江水,桥上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和巍峨的桥头堡傲然耸立在大桥的上面,显得格外壮美。

  那么在作者走近正桥时,看到的这些景物中呀,最让他感兴趣的是一对对玉兰花灯柱。

  唉,这里的“一对对玉兰花灯柱”怎么用的是这个“一对对”,

  而不是“队伍”的“队”呀?

  不知道没关系,我们一起欣赏欣赏这玉兰花灯柱你就会明白的。

  (课件:视频)

  同学们快看,这个“一对对”呀指的是大桥东、西两侧,东边

  有一个灯柱,西边就有一个和它相对的灯柱,这样两个灯柱叫一对。看,这是一对儿,这又是一对儿,又一对儿,这一对对的灯柱呢,整整排了两排。也就是说这两排灯柱啊,就是由这样一对儿一对儿的灯柱组成的。所以这里用的是这个“一对对”。大家明白了吗?

  好,那这“一对对”和“一对”又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哎,“一对”指的就是东边一个、西边一个,这样的一组叫一对;

  而一组一组的、很多很多的这样的一对儿一对儿的.就可以说是“一对

  对”了。明白了吗?

  (老师)那么,“一朵和一朵朵”、“一片和一片片”、“一面和一

  面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了。

  好,既然最让小作者感兴趣的是一对对玉兰花灯柱,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描写玉兰花灯柱的这一句话吧。

  (课件)(“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作者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比做什么了?

  你们一定都说对了,是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比做了仪仗队。

  (教师)

  大家都看到过仪仗队,他们整齐划一的飒爽英姿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上的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就像那等

  候检阅的仪仗队一样排列的可整齐了。

  愿意和老师一起把这一句再读一读吗?

  (课件):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好,这一小段话主要讲的是我走近正桥时看到了什么,它们什么样。请大家注意,“走近”的“近”是靠近的意思,因此是“远近”的“近”,不要写错了。你记住了么?我们一起做个练习吧。

  (课件:背(1))

  (2)(教师)此时,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课件)请你们自己读读下面这段话。

  我看到了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听到了脚下火车的汽笛声。

  那为什么我看到的巨大的轮船像一条条小船儿一样呢?

  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实在是太高了。

  书上用了个什么词来说明小作者就是站在这么高大的南京长江大桥上向江水中看的呀?

  对,是“眺望”,谁知道“眺望”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像小作者这样从高处往远处看呀。

  (教师)

  那你们体会体会,如果是你,此时此刻就站在了由我们国家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上面,看到这雄伟壮丽的景色,听着火车呜呜的汽笛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我想,你们一定会说我们引以为荣、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其实,老师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课件)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我站在大桥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我们一起完成这个练习吧。

  (课件:背(2))

  (三)(课件)好,我们看,横跨在长江上的如此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你们都来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说明大桥作用的那句话,然后画下来。

  你们找到那句话了么?

  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同学们都知道,“天堑”指的是长江。那“天堑变通途”,“通途”是什么意思呀?对,“通途”就是畅通无阻的大道。

  (老师)这就是说有了南京长江大桥,长江已不再是阻断南北的屏障,它已经变成了平坦畅通的大道了,车辆行人,南来北往非常便利。你们想想看呀,前边第一自然段中不是说了吗,南京长江大桥分为上下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而且南北双轨;上面是公路,汽车、货车穿梭自如啊。

  (课件)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吧!

  这是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读一读原诗。

  四.课后总结

  1.(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逐段读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使我们感受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那就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来满怀豪情地读读课文吧!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它在连接南北交通中的巨大作用。你们知道在长江上还有哪些大桥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

  这是武汉长江大桥,(1995年6月18日建成通车。)

  这是西陵长江公路大桥,(1997年建成,塔高120米。)

  这是九江长江大桥,(始建于1973年12月,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这是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它是207国道跨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

  (教师)其实,长江上还有许多许多的大桥呢,愿意的话,下课后你们可以去查一查,开学以后介绍给同学听。

  3除了长江上的这些著名的大桥之外呢,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桥呢!

  (课件)

  这是上海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这是北京的卢沟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精致美观的石拱桥。

  你还知道哪些桥呀?

  下课后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吧

  5.(教师)下面老师留一下今天课后的作业

  (1)第一项作业是书后练习第三题:照样子填写词语

  (2)第二项作业是书后练习第四题:造句

  (课件)一个是“耸立”,另一个是“眺望”。这两个词语我们刚刚结合课文内容已经理解过了。你们想一想,这两个词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呢?

  请大家下课后完成这两个造句。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12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长江之歌》的'音频背景下开始上课。(音乐声渐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热情洋溢的歌曲名叫《长江之歌》,它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这也是一首现代诗。

  二、读通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做到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字词。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四、初学课文。

  简要了解诗的结构。设问:诗的上下两段分别从什么方面写长江的?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哺、涤、溉。

  第二课时

  板块一:披文入情,品读“永恒”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反复,是歌词创作的一种常见的手法,找一找,歌词中的那一句出现了两次。

  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

  2.自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学生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指名在全班交流。

  4.在学生充分地表达后,教师相机引导:千万年来,长江日夜奔流。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歌咏过奔腾的长江。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留下的精彩诗句。出示古典诗词中描写长江奔流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话:“我觉得,与站在大海之滨相比,站在大河之畔更能感受到‘永恒’二字的涵义。”自由读。加深对诗句内含的体会。

  板块二: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1.诗中也写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读好有关句子。

  板块三: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1.同学们默读一下歌词,看有哪些句式是反复运用的。再读一读,读出气势来。生找出反复的句式并交流,朗读。

  2.教师出示反复出现的句式,让学生来填一填。

  3.作者对长江的称呼,用了一个“你”字,而不用“她”,真谓独具匠心。不信大家把文中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一定有所发现。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长江之歌》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07-01

《军神》教学设计03-30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