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春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山之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同学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同学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区分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欢迎同学们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欣赏到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歌舞音乐。
师: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啊?
(2)播放幻灯新疆风光。
(3)师: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
生: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
同学观看大屏幕。
同学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让同学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溢好奇之感。
二、感知新疆音乐。
1. 导入 :
同学们!凭你自身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 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 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 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 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 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 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 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四、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1.作者介绍
西部歌王——王洛宾
2.播放音乐.(加上律动)
3.学习歌曲。同学随琴声自然歌唱。
4.小结
师:我们这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音乐,通过了这么几首歌曲的欣赏学习,你觉得新疆的歌曲有什么特点?(歌 舞 性)
生:〈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阿拉木汗〉
〈我们新疆好地方〉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
同学聆听音乐。
回答
生:这首歌曲是用新疆本族的语言唱的。听不懂。
生:弹拨乐器。热瓦甫。
生:手鼓。
音量较小,声音较柔和细腻。
同学聆听教师的手鼓节奏,并进行模仿。
同学双手拍腿练习。
邀请同学扮演。
同学随着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的低音伴奏节奏型音乐配上新疆的典型节奏。
生:王洛宾
生:聆听,并小声跟唱。
跟琴小声哼唱。(要求同学用适当的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同学分组讨论。结论:旋律的欢快,流畅, 节奏感很强,节奏鲜明,典型节奏。
让同学在课前收集自身认为是新疆的音乐。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
让同学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深入体验新疆的音乐。
给同学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或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同学做到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在启发同学积极的体验的状态下,充沛展开想象。
让同学在练习后进行运用,并直接感受在新疆音乐中的新疆典型的节奏的编配。在这里不花多时间,稍稍带过。主要放在第二节课的编配中。
这首〈青春舞曲〉是同学熟知的歌曲。让同学在自身的感受中学习歌曲。不需要老师有过多的示范。
五、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自由分组为这首青春舞曲加上舞蹈动作。(新疆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歌舞性很强,根据以往的经验,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编舞蹈动作)
播放青春舞曲音乐。
哼唱歌曲走出教室。
充沛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同学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为歌曲创编节奏。在课后让同学为音乐创编舞蹈,提高同学在课外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2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x),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师导入课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板书课题《4x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三)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检查预习情况
1、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朗读情况的检查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
4、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5、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讲读课文(由五个学生分别逐段讲解)
(五) 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六)指导背诵。
第一组选择喜欢的一段话背诵。
第二、三组选择喜欢的两段话背诵。
第四组背背诵2、3、4段。
(七)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八)作业,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第一组写三句以上描写景物的句子。
第二、三组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第四组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九)板书
4x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 美 )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十)课后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luò tuo wān yán shāo wēi lián mián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雪峰 ( )的西湖 ( )的香山
3、写近义词。
格外( ) 绚烂( ) 幽静( ) 增添( )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的移步换景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只局限在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描写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有些缺陷,但总体还是完成得很好。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作业
1、通过查字典给本课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用生字词造句。(检查要点:注意指导书写和排版,如:皑、溅、蹄、鞍字的书写。区别形近字如:“延”与“廷”、“蹄”与“啼”等。)
2、查阅资料。(检查要点:以查学生课本上作的相关笔记为准,督促学生为学习新课作充分准备。)
3、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天山哪些美景。(检查要点:看学生对内容的分解能力,一有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有天山密林;三有天山深处的美景—野花。)
二、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三、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小结: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四、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六、作业布置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1)用排比句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2)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骑 马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热 爱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课后反思: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5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 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 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 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两周,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咱们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蔡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请你用笔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读!
5、出示提示: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水、树、花”三个字。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金华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天山的雪水很凉爽,天山的树林很幽静,天山的野花很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同学们用富有智慧的眼睛发现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词语的美。
六、诵读增积累
1、过渡: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七、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身临其境的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
3、游览过天山的李白这样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游览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写道: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游览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写道: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回顾天山之旅,你有什么要感谢的吗?
5、小结:蔡老师也要感谢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也要感谢四(2)班的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整个教室;还要感谢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所以老师的参与。
八、作业分层次
1、在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在以后的游山玩水中一定会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景,与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景。
2、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3、再次谢谢大家!
九、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认读生字
2、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2、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三、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直接揭题
谈谈你对新疆的认识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3、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五、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六、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七、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八、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九、作业:
朗读课文,复习词语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骑马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 ↗ ↓ ↘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
↑ ↘ ↓ ↗
热爱走进深处溪流野花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遵循了略读课文的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引导学生围绕“哪写的好,好在哪里”进行自主研读和反馈,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想象力,无法想象和理解到七月天山的美,但是从学生对句子的感悟情况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
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设计意图:每个景点抓住具体生动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四、积淀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存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预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嬉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沟通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憧憬,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闻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特别出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酷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日我们伴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抱负的是骑立刻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白,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心情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忱,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抓紧骑立刻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快。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渐渐变得优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登记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巡游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始终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观赏景点
1、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沟通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溶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烁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曲折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涯的霞光那么刺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根底上进展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依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沟通,争论对语句的理解,沟通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会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漂亮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长,积存美丽语句。
1、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聘请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聘请条件熟识各处景点,一般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忱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现。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再往里走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生气无限七月情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9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出示天山课件。
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
1.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
2.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
(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
交流预设:
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4)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
(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
四、拓展练习。
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从课题入手,交流查阅天山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梳理过程中,教给孩子如何更有效地查阅资料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
在学生明确了初读课文的任务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学习略读课文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是教师的行为不能省略,要在学习难点处充分地进行指导,给学生指明方向。这一课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后,教师点拨课文第三段的描写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解析,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体会品味其他段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在“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品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天山的美。
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是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
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感受天山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天山及天山牧场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不同时候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十分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能熟读(部分做到背诵)1、2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难点: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四、课前准备:
下载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下载草原及牧场风光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迷人的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勾画出的生字词,提醒同学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读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 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
(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运用“把……比作……”和“用……比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3)、组内赛读,选派小导游介绍牧场的迷人景色。
2、小组汇报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听了以上导游的介绍,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游客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指板书小结。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只是想到牧场的美吗?我们祖国这么大,有《桂林山水》、《善卷洞》《金华的双龙洞》、《西双版纳密林器奇观》等等,像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各地都有。我们看到牧场的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的赞美呢?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1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1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
师:(出示地图)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七月的天山》
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分享你们预习的收获,分别出示:
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离鞍 白皑皑
饮马 重重叠叠
无限生机 五彩斑斓 细碎日影
锦缎绵延 五彩缤纷 峭壁断崖
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出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
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
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很好理解了词语,这“缤纷”还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指“绵延”)很多的色彩耀眼、绚烂,而且一直绵延。那么“五彩斑斓”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山脚下------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前面有一个提示语。
课文主要写了天山什么景象,什么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静静读书,把主要的景物圈划出来,把“特点”批注出来。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水 树 花)
三、举一:进入天山
师:进入天山,作者主要写了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生:“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的水太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回答得非常好,先读句子,再说特点,也可以先说特点再读句子。
生:“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里的水很清很清。(清泉石上流
师:是作者精美的文笔展现了美景。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很生动!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讨人喜爱,表现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四、反三:“往里走”和“走进天山深处”
学生说特点再汇报喜欢的句子和景物的特点
生:“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树木很多,森林很密的特点。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一径竹阴云满地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这里的特点是很安静,很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很美很美。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生齐读)
生:“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我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海吧!(出示画面)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五、语句积累,摘抄句子
师:这么多美妙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处最快的速度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后检查背诵。
师:我们背诵的语言可以积极运用,这天山的美景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安公园和柏林寺里也有。
可以改编或者直接运用背诵的句子。师友互相说说后再全班发言。
柏林寺里的柏树( )
校园里的松树( )
校园里(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像( )
安济广场的喷泉像( )
生: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给桃李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公园里,花儿绽放,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六、收获
1、修辞方法 表现美
2、移步换景
生: 塔松
板书:进入 雪峰: 高 大 白
水 : 急 清 生机
往里走 森林: 密 静 绿 美不胜收
深处 野花: 高 艳 多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06-26
《天山之夏》教学反思06-18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6-13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7-08
音乐《天山风情》教学反思08-16
七月上天山三年级教学设计06-05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06-13
《七月的天山》教学课程反思08-1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