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1
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分一分、画一画,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后再出现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作业的反馈,本人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除号变成乘号,但除数没有变成它的倒数。
二、分子和整数直接约分,计算。
三、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它的倒数,然后约分计算。
要针对以上错误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2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3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从始至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热情投入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整节课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探究除以2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师生探讨以及在画图的帮助下,成功地小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研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比教师研究如何教更重要。
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一方面有新鲜与好奇,另一方面对又有着相关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唤起已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来解决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甚至于日后学习的分数除法相关的所有知识。有相关的旧知识做为基础,把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研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来研究。体现成功学习的乐趣。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对于新的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能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行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师生探讨等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足的时间里学生进行充分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体验,让学生对除以2的研究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乘法的方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除不尽的计算中让学生感受倒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优越性。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研究新的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从心里爱上数学。
3、存在的问题: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对于差生如何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是我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于思考的过程体验得多,对计算的方法有待加强,学生出现除法算式中除数的倒数是写了,但没把除号改过来。对于有些差生把被除数也改写成倒数。怎样引导学生观察45 ÷2和45 ×12 相等,引出转化的思想。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使教学更进一步。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4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四点:
一、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我先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以自主探索为主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让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组织不严密,方法不够全面,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题意分析、算法探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利用计算方法进行技能训练
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较有层次的,从直接计算结果的基础性练习,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再到自主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坡度地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5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的。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内容选择一根绳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看的出来,学生对绳子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对÷2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时,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6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在重点的学习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难点教学时通过图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透彻地理解算理,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诱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猜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再集体验证计算方法;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直观认识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从而学生领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维得到拓展,知识得到提高。 在巩固应用环节,通过在情境中笔算、解决问题、思维拓展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不仅在计算中巩固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而且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整堂课我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中发现知识;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计算,使学生在不同思维,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认识中解决问题,领悟知识,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当学生总结出算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7
《分除以整数》,这课时其实上的相当失败。这一节课最主要就是要学生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含义,难点是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复习导入,分数乘法,说出各数的倒数。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时,分数乘法的练习量有点过大,在说出各数的倒数,我重点放在如何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在教科书上出示的例题中,通过把4/5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我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我已经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学生很容易就能表示出4/5,也列出算式,4/5除以2。
但是在折纸部分,存在两个问题,同桌小组合作折纸,有点流于形式,同桌之间交流较少。折纸结束后,我给学生留的说一说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纸的?通过折纸过程,如何写计算过程?我引导的太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当于4/5的1/2.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在导入部分,增添,说一说5/6乘以6/1的意义。这样学生再通过折纸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这也是设计中最失败的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意义,其实有一些淡忘了。通过三次折纸,观察两个算式,总结计算方法。其实在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我发现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我对于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先让学生齐读,再找出关键信息去理解规律,再通过举列子巩固找到的规律或者计算方法。这一课时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言简意赅的说自己的问题是,引导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预设中,应该更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候还是要多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后续我会在练习讲解的时候,再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8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
(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
(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divide;4、2/3divide;6的答案。
(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deg;45deg;30deg;15deg;角。再试着折一个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9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一味地执行教案,而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教学,才使学生创造出了绚丽的思维景观,由于生1的回答,才便于我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到了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造,以寻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有人喜欢循规蹈矩,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欢标新立异,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欢提出疑问,在用第一、二种方法能解决4/5除以2时,竟然提出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4/53;也有人喜欢追准不舍,生2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地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浪花。
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创造课堂亮丽风景的学生们,细细琢磨,不过是给了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结果创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发出思想的光芒。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 篇10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及交流】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3-19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18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四篇02-17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3-2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3-20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3-20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05-0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