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让“泉水”流到你的心中
教学反思之让“泉水”流到你的心中
无论是教高年级的时候,还是到高年级去听课,都会发现不同于低年级的课堂氛围。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只要抓住孩子的学习兴致,就能看到“小手常举,小嘴常开”的欢快场景。高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就很难出现低年级的这种活泼氛围。高年级的课堂上老师调动起孩子的读书兴致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课堂上也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但是,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堂,总能看到有几个孩子永远默默无闻地坐在那里,课堂上看不到他们举起的小手,听不到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他们是永远的“听众”。
这部分孩子或者是性格使然,不乐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更多是因为学习中存在困难,对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学习上的缺陷越积越多,没有能力起来回答。还有一种是来自老师的原因:偶尔这些孩子遇到比较简单,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举起小手希望自己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获得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的时候,由于长期处于沉默状态,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下意识地也已经将这些孩子排斥在外了。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已经被老师“不是故意地”忘记了。
常见的,造成这部分孩子课堂上不开口,甚或不动脑的现象缘于教师的否定和批评。大部分孩子初进入小学,对于学校生活还是向往和新奇的。小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愿意获得老师的表扬、同伴的认可。当第一次回答问题错误时,如果老师的批评过于苛刻或者言语过于严厉,他小小的心就受到了伤害,他表现自己的热情就渐渐淡了。有的孩子学习上的困惑没有被老师发现,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在位子上整堂课不吭声,就强行叫他起来,孩子在众目睽睽下的困窘可想而知。越不吭声,自然令老师想到他是不是没有听讲,于是,又给了几句诸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之类的责备。被当众批评时,所有孩子的目光都要集中于他一个人身上,有时还伴随着嘲讽的笑声,这个孩子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久而久之,为了不引起老师的注意,上课他就会把头埋得低低的——尤其是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的目光望向他的时候。
“听众”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是二年级,我却发现课堂上已经有几个“听众”。为了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会不经意地给他们创造起来回答的机会,比如检查生字读音、检查朗读课文时的“开火车”;叫与他平常要好的朋友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完了,再请他的朋友指名一个同学来回答,这个时候,他自然会被朋友点到名字,会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站起来;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我问:“哪个同学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叫他起来的时候,他自然也不会有恐慌和困窘......
虽然努力做着,但是,这部分孩子的表现欲依然很难“修复”。
今天和学生一起读《泉水》,课件出示泉水从山上奔流而下的图片,导入课题,据图理解泉水的概念,然后听读课文,自读课文。因为昨天晚上孩子在家按照要求预习了课文,听他们自己读的时候还算比较流利,巡视了几个平时阅读有困难的孩子,因为预习的关系,读得比往常要好些。走到苏建杰身边,发现他把书翻到后边一课了,看到我在旁边,忙翻回《泉水》一课。
检查完识字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开始引领孩子们练习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了一遍课文后,我请几个孩子起来读。“丁东,丁东。多好听的声音呀,谁再读读?”小家伙们的手举起来,起来读得有滋有味。“苏建杰,你来。”他呆呆地站起来,不知所云。在课堂上瞪着大眼发呆,是苏建杰的特写镜头。孩子们读书的热闹气氛霎时冷淡下来:“请你读读第一句。”苏建杰慢吞吞地拿起书,慢吞吞地像啃生地瓜一样读着,其他小家伙也被从课文里拉了出来。
缺少课堂机智,没有幽默的语言,很容易就会出现这样的“冷场”现象。
将课堂上这少数的“听众”转变成课堂的主人,转变成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让知识的“泉水”、让教师“关爱”的泉水、让自觉学习的“泉水”流进这些孩子的心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老师的耐心、需要老师的细心、需要老师爱心。
【教学反思之让“泉水”流到你的心中】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蜗牛的秘密教学反思04-01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5-31
《剥豆》教学反思02-06
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