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企业调研报告14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调研报告 篇1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掌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实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
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替开。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企业调研报告 篇2
为落实 “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举措,再造xx市人力资源新优势,鼓励城乡劳动力本地就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多渠道引进外地劳动力来宿就业,切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以“春风进万家 就业在家乡”为主题的XX年“春风行动”活动,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搜集就业岗位51678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7万余份,与新闻媒体合作,对“春风行动”宣传90余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10000多条。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场务工读本” 78000余份,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举办各类招聘会300场,组织2647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15万余人进场应聘,达成用工意向78767人,占招工计划的152%。其中重点企业招工总数占招工计划98.1%;全市开展创业培训844人次,扶持成功创业456人,带动3200余人就业。
二、春节后xx市企业用工情况
(一)企业开复工情况:多数企业正月初十前开工
XX年春节,大多数企业放假在7至15天之间,其中放假时间在6—8天的占调查企业的60%左右,92%的企业于正月初十前开工。全市1462家规模企业开工率在100%,春节期间还有5%企业,没有放假,正常生产。
(二)企业订单形势:半数企业已排到半年之后
调查企业中,今年的.订单形势非常乐观,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预计今年的订单情况好于去年或与去年持平,纺织、电子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50%的企业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下半年,少数企业甚至已排至明年。大企业的订单好于小企业。在行业方面,服装加工、纺织针织、电子电器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
(三)企业招工招聘:90%企业招工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要
活动期间,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0余场次((含县区乡镇逢集、庙会招聘会),提供51678个就业岗位。正月初三至初五,市县(区)联动举办了大型招聘会,三天招聘44881人,截止目前,全市已招聘78767人,超额完成招工计划。可成科技、晨风集团、达利集团、恒力集团、汇源果汁、娃哈哈、箭鹿集团、瑞声科技、精科智能等规模企业,均已招满,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可成科技已招聘7100人,上岗4100人,仍有3000人等待企业安排上岗。
(四)企业缺工情况:少部分企业缺工依然存在
由于部份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企业劳动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用工年龄限制、性别需求失衡等企业内部因素导致员工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市仍有5589人缺口,涉及企业103家,主要是服装纺织、化学化工行业以及部分规模较小的电子装配等企业。
三、目前招工面临问题
(一)部分企业部分岗位招工难。从企业来看,用工情况差异性非常明显,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用工基本稳定,企业员工平均回流率在90%以上,而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企业常年用工不足,员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旺盛,劳动力价格也不断攀升。据了解,企业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5—2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25%。企业借助工资待遇的提升来稳定员工队伍,与此同时,企业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提供服务。
(二)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组织有招工需求的企业赴外地招聘。
(三)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招聘模式,帮助企业与市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多渠道开展招工服务工作。
(四)帮助可成科技排出今年用工计划,提前下达给各职技院校,优先保证可成科技用工需要。
企业调研报告 篇3
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潮来袭,使全国上下尤其是对外出口企业经历了一次经济寒冬,对于xx这个处于寒潮影响末端的内陆城市来说,受的波及究竟有多大?对于生存、成长、壮大都非常不容易的女企业家来说,她们的企业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她们目前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为了最大化消解危机带来的影响,她们已经或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她们对于寒潮的耐受力、抵抗力如何?能否乐观应对?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她们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情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我们在全市45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民营女企业家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涉及工业企业9家、建筑业1家、房地产业1家、批发零售业10家、住宿餐饮业7家、种养殖业2家、美容服饰等服务行业4家。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特点及表现
从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看,金融危机对我市女企业家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缓慢波及。由于xx地处内陆,女性掌门的出口企业不多,受到的冲击不具有迅速性、正面性和毁灭性。金融危机以慢慢渗透的方式产生影响,延迟了遭受影响的时间,削弱了损失强度。表现在:XX年,金融危机狂潮席卷全球,我国大部分对外出口企业遭重创,但我市接受调查的企业在XX年均有较好的业绩,有50%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有所增加,有35%的企业业务收入与上年持平;有32%的企业利润较上年增加,45%的企业利润与上年持平。汉寿县一家工业生产企业的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了29.2%,利润较上年增长23.3%。而到了XX年,女企业家普遍感到了生产经营的压力,有94%的女企业家普遍感觉生产困难,仅有2名女性认为生产不存在困难,仅占调查人数的6%;有91%的女性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了影响,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9%。XX年一季度业务收入下降的有29家企业,占调查总数的85%。76%的女性预测XX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将减少或持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变得更坏。二是行业有别。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企业造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尤其是有对外出口订单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XX年一季度,9家接受调查的工业企业中有8家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家企业一季度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武陵区某公司一季度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5.7%,澧县某公司一季度业务收入为零。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企业受到的冲击次之,今年一季度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93%、13.3%、12.8%、8%。种养殖业受到的冲击最小,发展态势平稳,桃源某农牧公司自XX年以来,业务收入稳步上升,XX年一季度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
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一是极度短缺的资金。表现为资金流转缓慢、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回笼困难。越是与外界关联度大的企业,资金流转缓慢的问题表现得越明显。如汉寿县一加工企业目前有近百万货款无法收回,导致不能满负荷生产;桃源县一种养殖企业目前有200万流动资金缺口。由于资金流转缓慢,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97%的调查对象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津市市一家企业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但因资金严重短缺而导致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二是居高不下的成本。税收、行政部门收费等政策性费用,宣传费,利息、工资、福利、原材料等生产成本费用,每一块支出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费用不降反升,极大地挤占了利润空间,使有限的利润不足以支持扩大再生产。三是雾里看花的前景。近45%的女企业家表示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认为前景很不明朗或是不够乐观,她们对金融风暴到底要持续多久、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有着深深的担忧。四是良莠不齐的队伍。表现在企业尤其是县域企业缺乏大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技术人才。人才引不来,引来了没法留。限制了企业向高端转型发展。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员工信心不足,人心思变、生产效率不够高。五是起点不一的竞争。部分企业主对公务员经商提出了质疑声,她们认为公务员把本应用于公务服务的行政公权力资源用到经商办厂中,为自身攫取利益,对其他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形成了很大冲击,加剧了不公平竞争。此外,无证无牌作坊由于门槛低、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对正规厂家也形成了一定冲击。
以上瓶颈由来已久,它们形成的制约力量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呈几何级数增长,被放大若干倍,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一道,使企业市场萎缩、订单减少,最终可能裹足不前。
二、企业应对危机的设想和打算
面对危机,女企业家均表现出超强的耐受力和抗压性。在这次危机前,大部分女性均把加大管理力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员工工资、增强内部凝聚力作为应对危机的首策,没有人提出减薪或裁员,充分体现出女性更重感情的特质。她们具体设想有:一是稳中求进。有近45%的女企业家认为,在寒潮的冲击下,首先要站稳脚跟,存活下来,再择机发展。82%的女企业家有2年内扩大投资的意向。二是挖潜降耗。100%的受访者表示,将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苦练内功。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品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宁可压缩利润空间,坚决不减薪、不裁员,以打造团队的凝聚力、强化员工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四是提升实力。把这次危机作为一个契机和起点,改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创立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实力。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家表示将加大融资力度(民间融资),争取产业扶助;部分企业表示将搞好信息调查,在国内拉动内需时扩大市场;部分对外出口企业表示将把市场重心转移到国内,面向城市发展的企业表示将会把重心转移到农村。
看起来,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金融危机增强了女企业家们的危机意识,促使她们自我反省、自我革新从而实现自我进步。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勇立潮头者、积极应对者、抢得先机者,总是会最终胜出,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择优淘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不乏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对市委市政府克服困难应对危机的建议
调查显示,女企业家对国家推出的减负、减税、减息的实质性政策表示高度认同,同时,她们也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搭建民营女企业家融资平台。政府要出面搭建面向女性民营企业家的融资平台,如设立巾帼低息贷款等,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金融部门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利息、简化贷款程序。二是减轻民营企业负担。部分女企业家感觉,较往年相比,今年的负担不降反升,建议不折不扣落实上级优惠政策,减少行政性收费,减免相关税收。在新型产品推出时,要给予切实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三是切实关心民营女企业家的生存状况。建议市委市政府定期对民营女企业家的生存状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组织座谈,加强沟通与交流,出台具体的扶助措施。相关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要及时定期向她们提供经济走向的信息,使她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四是强化群众众消费信心。为待业、下岗、返乡群众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大力创业;解决好就业问题,稳定群众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刺激消费。
女企业家还表示,应对危机,关键靠自己。尽管经济寒潮逼人,但她们大多数心态良好,她们认为,困难只是前进中的插曲,61%的女企业家对生产前景持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态度。我们期待着,这些会思考、能发现、有准备的优秀的女性能够在经济寒潮中化危为机、成功转型,很快地迎来经济的暖春。
企业调研报告 篇4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工人数应当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冗余的人员将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但可以减少所得税。
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实行计税工资的企业,应当在计税工资标准的范围内按实列支,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不得在税前列支。
因此,当工资总额一定时,有两个互为反比的因素影响计税工资,一个是员工人数,另一个是平均工资。当员工人数增加时,会降低平均工资。当平均工资低于或等于计税工资标准,则可全额在税前扣除,否则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例如:某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年工资总额为120xx00元,员工人数为100人,当地计税工资人平月标准为96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该企业人均月工资为1000元,超过月标准计税工资40元,因此,超过的工资额40×12×100=48000元不得税前扣除,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8000×33=15840元。当工资总额不变,员工人数增加为125人时,则人均月工资为800元,小于计税工资月标准960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果该企业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并实行查帐征收个人所得税,则同样也会影响到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减变动,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民营化改造及劳动人事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全民人员和集体人员已基本被私营雇用工所取代,企业用工除特殊行业外一般无须任何部门批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就可录用。虽然这样解除了企业人事制度上的束缚,增强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给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带来管理上的不便,特别是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将雇用工工资和非雇用工的劳务报酬混淆在一起,用工资单作为支出凭证,计入“应付工资”科目,作为企业工资总额在税前列支。这不仅给税务机关在审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时增加难度,而且会发生偷逃营业税的行为。特别是临时工与外部提供劳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划分,比如:季节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突击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和外部人员为企业提供商品购销、建筑安装修缮、运输装卸、代理等劳务,企业在财务处理上,绝大多数是以
“工资”形式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不仅逃避缴纳营业税,而且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产生影响。更有甚者通过虚列工资抽逃资金、列支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及其他非法支出等偷逃税收。而现行的财政税收法规在企业员工性质界定上,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却没有明确规范措施,可操作性差,不便于税收管理,容易诱发避税和偷税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一、以规章形式规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员工为企业雇用工。
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规章形式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劳动人事档案,只有企业与应聘人员签订雇用合同,并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公证后录用的.各种管理、技术、生产经营或服务人员,且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障金的,方可作为企业员工即雇用员工。否则,一律视为外来劳务工即非雇用工。
二、强化信息采集,要求企业按月报告企业员工情况。
当前,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报送的纳税资料主要有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而这些资料无法满足对计税工资审核的需要。因此,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雇用合同并按月报送《企业员工情况月报表》,作为税费征收、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其报表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或护照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种、工资标准、进出企业时间、企业当月提取工资总额及实发工资总额等项目。对于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可以规定每年1月份报告企业全部员工的情况,其他月份则报告每月的员工变动情况,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办税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满足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弄虚作假。
税收日常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其管理质量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纳税人能否做
到及时如实申报缴纳税款。因此,加强税收日常监督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企业员工的监督管理上,要求税务人员经常深入企业车间、店堂了解企业员工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核实,因此,这项工作要求细致踏实,不能蜻蜓点水,否则就失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防止企业在员工人数上做文章,企图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
四、加大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的力度,规范企业行为。
多年来的税收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工作应当把重点放在计税工资和原料、产成品成本核算上,这恰恰是税收评估和检查的难点,特别是计税工资的审核难度较大,企业常用此法以达到避税和偷税目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又缺泛制约机制,因而更具有隐蔽性。因此,税务机关应当通过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企业人力资源分布、使用情况和计提发放工资方面,进行细致地评估和审查,看企业有无虚列员工人数,故意降低人均工资数额以及将非雇用工作为雇用工,用工资单列支劳务报酬等现象,一经发现应当督促企业进行纠正,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只有通过有效的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工作,才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尽可能减少税收的流失。
企业调研报告 篇5
为了解我县园区企业用工现状,进一步做好企业招工工作,近日,县政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道州工业园企业招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用工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办工业,我县园区工业有了较发展,截至目前,道州工业园已投产(含即将投产)企业51家,现有员工5000人。尽管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工工作,不断加招工服务力度,但企业缺工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据统计,共有29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缺工企业占总数的57%,目前共缺员工4456人,占企业员工需求量的53.6%,主要缺少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以及部分技术工人和少量管理、科研、营销人员。缺工最严重的企业为电子类、制衣制鞋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道县晶石电子有限公司用工缺口1100人,道县建溢鞋业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道县德祥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春节前后,道州工业园仅新招录员工1021人。
目前的企业“招工难”,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而且影响了一些企业主加投资的积极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严重缺工,将慎重考虑未来是否在我县扩生产规模。随着我县园区新增投产企业和一部分有意扩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的增多,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对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较的负面影响。
二、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0万,但却不能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调查发现,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存在企业、劳动力本身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薪酬待遇不合理。在全国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沿海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或留住员工,以东莞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达到1500-1800元左右。而我县园区企业受利润空间不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工种,还是后勤文员,部分工作岗位的工资没有明显的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仅有600元/月,普通生产员工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仅在800-1100元左右,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同类企业低500-600元,与求职者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员工产生不了吸引力。此外,绝部分企业每月工作时间在26天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长达28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还会延长。部分企业法定节假日要求员工加班,却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付给员工2倍至3倍的加班费。
二是用工条件较苛刻。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甚至脱离实际。如电子企业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导致许多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而道县的实际情况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在家的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超过35岁的劳动力。此外,园区企业多偏好招用女工,导致女工短缺,男性劳动力相对过剩。
三是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比例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出现收取押金、扣压证件、拖欠工资等行为,员工对企业难以产生安全感、认同感。目前,园区内企业参保工伤、养老、医疗三险的企业仅有4家,占企业总数的8%;14家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任何保险,占企业总数的28%;其他企业多是为员工买了“五险一金”中的一个险种。另外,部分企业车间无防暑设备,宿舍无风扇,员工在高温天气工作时难以忍受;娱乐、休闲设施不健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当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应的组织牵头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2、从劳动力自身来看。
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80、90后等新生代打工者,绝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发达地区、城市打工。这部分人普遍认为,沿海一带发展快,钱好挣,工作条件和待遇比家乡的企业好,而且更容易找对象。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他们也愿意外出打工。甚至有的父母也认为,子女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工作,自己脸上有光彩。另外,还有部分年龄偏的务工人员,文化层次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较高。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农民工表示愿意选择外出就业。这种情况导致用工需求较的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缺口较现象。如晶石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招工1100名,但报名应聘者却不到70人。
二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我县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0%以上的务工人员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有的人记不下本人一天完成的工作,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种,稍微复杂的工作就无法胜任。
三是自由散漫不服约束。部分本地劳动力自由散漫,动辄请假,且不服管理。如奥盟电器有一名本地员工,因向主管请假未获批准,便提出辞职,辞职后心有不甘,纠集一伙人把主管痛打一顿。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到奥盟电器的招工方向,据调查,奥盟电器已决定宁缺勿滥,近期内不再招收本地员工。
3、从政府服务来看。
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县每年投入工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在2亿元左右,着力加强园区水电路讯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设,园区初具工业新城雏形,但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
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县内劳动力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没有一个统一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平台,没有一个型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化得不到及时映。加之部分企业招工时没有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而是习惯在企业门口或人口集聚区张贴招工海报、发动企业内部职工招揽工人等方法招工,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造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
三是乡镇招工服务不够到位。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认为招工是企业的事情,是劳动部门的事情,没有把招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招工工作宣传不够、抓得不力,辖区内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外出打工。
三、对策与建议
调查组认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既要坚持“市场问题市场办”的原则,又要根据当前的特殊情况,加强行政推动,思想汇报专题强化部门联动,促进协调解决。
1、强化就业服务。
一是加强就业宣传。力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发展前景以及用工优惠政策,增强本地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促进本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就近就业,为家乡建设服务。
二是深化就业培训。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者、中专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人、农村劳动力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及其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适当补贴。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训机制,由政府牵头,工贸中专与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生产岗位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就业培训专项补助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贴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补贴。
三是优化招工服务。建立健全由县倡共就业服务机构、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和行政村招工信息员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在各行政村聘请的招工信息员,按工作成效发给一定补助。定期组织招聘会,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平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引导劳动力资源在园区企业的合理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邻县邻市以及邻省欠发达地区招工。建立招工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招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考核完成年度招工任务的单位,补贴职业介绍费;对没有完成招工任务的'单位,向县、县政府缴纳招工服务费。实行送工考核制度,将送工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是强化用工保障。劳动部门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及时到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等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吸引本地劳动力到园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批外出职校毕业生和打工者回乡就业。
2、改善用工环境。
一是切实提高薪酬待遇。企业要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加快自身发展、增加利润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在有关部门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合理地确定用工待遇,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使员工工资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工作效率高的工人给予相应奖励,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熟练工人。
二是力改善劳动条件。企业要加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要合理安排加班时间,确保员工加班待遇。
三是努力培育企业文化。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增进对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同时,在提供吃、住、行方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消除员工对工作产生的厌倦感。
3、完善园区配套。着力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推进园区城市化。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商住楼盘、廉租房、公租房、绍基学校、道江六小、永州工贸学校等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综合型医院建设,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切实解决员工吃、住、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和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企业调研报告 篇6
近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应用相比,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远不能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下面仅就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人数编制105人,现有计算机数量146台,其中,服务器3台,台式机99台,便携式44台,102台正常使用中。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的配置
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院的局域网早已建成,但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只有两套案件统计软件和一套邮箱软件,大量的基础性应用和检察业务软件都没有开发和实施。比如局域网主服务器未安装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检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oa 办公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全院干警 e - mail未建立等等。也就是说硬件投入比较重视,而软件投入不足。应该说,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软件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已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要实现队伍管理、案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想提高办公,办案的质量和效率,靠什么?要靠软件的支持,没有软件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像一个人有健全的身体,强健的四肢,但没有头脑和思维,这个人就是一具僵尸。
如果我们的局域网没有象oa办公软件、案件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等等应用软件,局域网就没有价值,再先进的设备也都是白投入,就如同“高速公路修好了,没有车跑”一样。
2、软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
上下级院的各种交互式应用软件的开发(比如案件管理软件、文件收发软件、统计报表软件等),必须由高检或者省级检察院统一开发研制,如果由基层院自行开发,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形成信息孤岛。这种大型网络软件的开发,无论其内容的设计、安全性还是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都需要在软件发布后,在大范围内测试使用 2-3年,并在此期间不断修改完善,使之内容合理,安全顺畅并能够与其他软件一起在同一台服务器和同一台工作站中使用——这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常识。而我省的软件开发却违反这一科学规律,例如现在正在推广使用的案件管理系统,在甘肃等地小范围测试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据我们实地考察了解到,现在还十分不成熟,便急于在全省全面铺开,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和不兼容情况的发生,竟然要求为其单独配备一台服务器,浪费巨大(一台低配置服务器价格在 20000 元以上,为了这一个软件,全省要额外投入近 200 万元)。
3、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远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院存在的客观情况是检察干警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检察业务实践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相对滞后,电脑使用效率不高,操作熟练程度较差,故障率、误操作率相对偏高,大部分人只能缓慢打打字,使用鼠标玩玩游戏,更有甚者连开关机都不会。虽然通过考试招聘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位设计和编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4、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存在隐患。
由于计算机应用在检察工作中的时间还不长,有的干警安全意识谈薄,曾经存在内外网共用工作站的`现象,没有完全物理隔离;很多干警对电子信息保密的意识还不强,存在由于无知而泄密的隐患。如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难免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软盘上的剩磁可以提取还原,将曾经存贮过秘密信息的软盘交流出去,也会在无意中造成泄密。有些人因事离机时没有及时关机,或者未采取屏幕保护加密措施,使各种输入、输出信息暴露在界面上。在过去没有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时,存在机房管理不严格,无关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机房。当机器发生故障时,随意找朋友或者雇人进院维修,或者将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既不做消磁处理,又不安排专人监修,更容易造成秘密数据被窃。操作人员对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没有分开存储,甚至将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个公共目录里,也没有进行加密处理,使涉密信息处于无密可保的状态,等等。
三、要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强化领导,推进到位。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投入大、需长期坚持不断推进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工程,要确保规划、计划任务的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证。要有总体思路,也就是要制定适合近期、远期的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方案。首先要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按照“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健全组织体系,确保工作真正摆上位、摆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全院信息化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推进,增强全体检察干警的现代化办公理念和责任意识;其次领导要了解掌握科技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动态,综合运用规划、标准和制度,努力做到筹划到位、推进到位、服务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2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针对实际,必须加强对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和系统集成。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聘请专家担任信息化建设顾问作用,特别是在顶层思考、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重大项目咨询与评审、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营造、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形成合力;二是在目标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依托科技企业,大胆开放与协作,开发的各类软件要标准化、兼容化,要随时保持网上升级,万万不可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同时在资金使用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认识到硬件产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这一现实,在硬件数量上不要
贪大求全,只要够用就行,在个体硬件选购上应当选择高端配置,保证所配置的硬件短期内不淘汰、不落后,使基层院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加强人才开发机制的建设。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增强科技兴检的能力,必须加大科技人才的建设力度,为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应采取大胆引进人才并在全院挑选有志向从事科技工作的检察干部到技术部门工作的办法,为他们学习、施展才能、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和空间,增强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内在活力;同时要在体制上加大改革步伐,积极争取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位、编制,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 、结合业务,注重应用。
检察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它带来的应当是检察工作方式方法的全新变革、工作理念的全新变革、工作工具的全新变革,所以必须要坚持以检察院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后勤保障为中心,面向检察工作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 要按照检察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推进信息化、要用制度发展信息化,不能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更不能搞“花架子”的信息化。各基层院要避免孤立设计或实施某项工程,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优化配置,信息资源要高效利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设计实施方案,要坚持目标明确、注重应用、循序渐进、加强管理、先进适用、改革创新、强化培训的原则来实施,本着“巩固基础、提高素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工作。
企业调研报告 篇7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一个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的一个标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展,我国的金融领域也正逐步对外开放,作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树形象,在形象上抓内控,在内控下建和谐是目前发展的方向,而怎样创建和谐发展的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业文化对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根植于全体员工思想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理念、宗旨、规范等。它决定着农村信用社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企业特色。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信用社持久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住发展机遇,把自己做大、做强,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自己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构成
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企业信誉。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和声誉是极为重要的。二是服务质量。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气搞好“优质文明服务建设”。三是企业道德。农村信用社企业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四是企业精神。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员工意识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五是企业目标。农村信用社的目标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六是企业规范。如果说前五项内容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硬件”部份。农村信用社规范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农村信用社在一定时间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七是企业环境。在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在外部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在内部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种企业环境的创造也体现出农村信用社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三、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文化理念不够明确。文化理念是员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标语、座右铭、员工手册、社歌、宣传册等内容,可以用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进行准确表达。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体制不清、产权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在文化理念的表达上含糊不清,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问到文化理念,信合员工也一时难以回答。
(二)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员工对这种辩证关系认识不深,造成只重视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干部缺乏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理念,求于安稳,满足现状,缺乏把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做优的意识。
(三)缺乏共同参与意识。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的每一个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内在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员工队伍管理松散,工作主动性不强,集体意识淡化,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上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四、提高信用社企业文化途径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各方面进行认真的统一和规划,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意识,认真抓好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精神的建设要纳入农村信用社发展规划目标之中,列为企业经营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时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宣传,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强化自己的企业精神。其次制订创建企业文化规划,引起广大职工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
(二)各级农村信用社领导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领导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农村信用社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指导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用社职工职业道德的形成要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再上升至职业道德信念,从而养成讲职业道德的习惯,这样会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更显闪光点,文明服务更扎实,企业文化内含更丰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要全体员工来关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这就要求员工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对信用社漠不关心。
(四)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真正把“客户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职工人尽其才。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是关系到企业文化能否被员工认同并自觉接受的关键。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要培养起职工自觉献身于农村信合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造成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因此,在企业文化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吸引并积极融入这种文化。
(六)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农村信用社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企业精神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是要通过社会服务来实施完善。因此,农村信用社要重视做好自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宣传,增强自身环境文化气氛。通过宣传,让社会、企业和客户了解、关心,并参与评议,不断改进、充实、提高,让社会不断认同和接纳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调研报告 篇8
根据宁波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利用宁波本地的优势,不断推动物联网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的运用和发展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当今社会下互联网的深入和渗透,可谓是中国经济又一强劲推动力。截止到20xx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达到4.2亿,而且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改革,可以预见电子商务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等一系列明显的交易优势席卷经济的各个层面。
调查目的:
此次我们实地走访,进行参观访问,了解了宁波地区一些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是想发现在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的洪流下,先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的优劣、对策。希望我们的调研能给予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问、采访调查等
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与问题
在走访的几家中小企业中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还处于不被重视的阶段。虽然只是几台电脑和几个工作人员的问题,但是大家对它的期望总是那样的小,完全的低估了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或者有些中小企业觉得在电子商务这个虚拟平台投入的资金好像要比正常的投资要虚幻、没保障的多。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钱投在实体经济中,认为这样的努力和付出在实体经济中也是可以得到相等的回馈的,也就无需涉足一个陌生的领域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电于商务尚在持观望态度,还没有从传统的经营观念向现代化观念转变。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
(一)中小企业对开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处于阵痛阶段,没有精力和财力开展电子商务;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私营企业则认为电子商务距离他们很遥远;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部分企业拥有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和财务管理,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不增长动态信息的跟踪和获取。
(二)企业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用信息不足
有些企业没有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主要是认为互联网能直接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信息太少,一般性的信息太多,再加上查找信息比较困难,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上网的积极性。另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了站点,但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很少,信息更新周期漫长,缺少固定访问者。
(三)开展电子商务的环境条件尚未成熟
我国开展电子商务所需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信用支付等环境和条件还不完善,与电子商务监管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和工商、税收、海关、商检等管理法规尚未正式出台,这使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缺乏安全感。此外,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互联网的运作机制缺乏真正的理解,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来对待。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
中国电子商务的短短几年,但是成就斐然。十二年里b2b电子商务企业有5320家。电子商务经过12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用户规模。各中小企业纷纷进行网上贸易进行开拓市场,而电子商务成未来中小企业进行网上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商务用户规模
根据中国b2b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xx年6月份,国内使用第三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中国网购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了一亿。
而随着这类群体的发展和壮大,传统商业规则和商业秩序正在被重新解构,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商业规则和商业秩序正在构建,基于虚拟平台的社会经济体俨然初具雏形。这类观念靠前、危机意识强烈、创新创业、渠道多样化的生意人群体,正成为引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弄潮儿”。
(二)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茁壮成长,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也屡创新高。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3.1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b2c与c2c网购交易额达到了1500亿元。无疑,今天电子商务这一网络经济的主力军,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
调查显示,国内电子支付市场近两年增速明显放缓,但行业发展速度依然较高。这一方面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回暖,消费活跃,网上支付交易额成长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因为网上支付渗透率依然较低,商务电子化、支付在线化大有潜力可挖。
所以,面对这样欣欣向荣的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我们中小企业必然会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的一杯羹的。
三、电子商务模式在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对策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本中小企业资本和实力就不足,难以匹敌大企业。况且现今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以资源优势取胜的经济策略已经很难获利。挺进电子商务这个新领域是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弥补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明显存在着先天不足。电子商务促使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下降。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生产企业对于客户的订单的接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还有,电子商务降低了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企业完全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快速传递,降低了采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必须通过书面形式传递而发生的费用。电子商务降低了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可见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来说可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好的模式呢。
(一)转变观念,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发展大潮
据有关报告统计发现,到20xx年底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2.7万亿美元,而由于亚太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全球的经济环境的好转,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局面,有关报告预计到20xx年全球电子商务总额将会达到8.8万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面对如此好的机遇,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尽快抛弃电子商务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还不成熟等错误认识。立即转变观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尽早在国际市场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二)打造电子商务环境
真正的电子商务绝对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加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体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高效运作所必须的、高效率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这有大量的前期工程要做,包括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协作环境等等的重组优化,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和网络文化建设等。
(三)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已显得十分突出,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档次与售价。网络品牌的作用是直接指引客户进入企业的网站,是吸引访问者注意力的重要武器。因为因特网上的各种商务信息是“海量”的,无论是商家选择贸易伙伴还是消费者选择满意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网络品牌来进行选择的。因此,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是进出口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
(四)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进出口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之上的。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进出口企业把握市场机会,不仅有助于现有产品的贸易,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特定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赢得客户的忠诚。
企业调研报告 篇9
煤炭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推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工商机关应积极履行职责,紧紧围绕 “五个更加”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监督管理,加强行政指导,努力推动煤矿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煤炭资源整合前后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各地煤矿企业的经营主体资格一直缺乏规范。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相当一部分乡镇集体煤矿企业的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责、权、利不统一。作为采矿权人的乡政府、村委会,对所办煤矿企业不投资、不经营、不管理,存在层层转包、掠夺式开采等诸多问题。
为彻底解决煤矿企业多、小、散、乱等问题,各地陆续开始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即以县为单位,压减、关闭矿井率不低于30%,淘汰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矿井,资源回收率不低于60%。如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后,全省煤矿企业全部由省工商局重新核发营业执照。当时,全省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煤矿近5000座,经过整顿验收,1000余座煤矿予以关闭,近600座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到20xx年,全省大型煤炭基地内的小型煤矿企业数量减少70%,年产量30万吨以上矿井的煤炭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
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我国煤炭行业是竞争性行业,而非垄断性行业,私营小型煤矿企业与集体煤矿企业、国有大型煤矿企业长期并存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解决群众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私营小型煤矿企业主要是指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矿井,这些私营小煤矿具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私营小型煤矿企业的存在,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对此,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般而言,煤矿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煤炭价格密切相关,而煤炭价格主要由有限的煤炭资源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蕴藏煤炭资源的土地具有高额的级差地租。国有煤矿企业员工的`工资之所以显著高于私营煤矿企业员工的工资,是因为国有煤矿企业的矿工实际上可分享煤炭资源所造成的级差地租,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为平等。由于地质条件限制,应积极培育依法拥有采矿权的农村集体煤矿企业,尽可能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并使煤矿企业销售收入中的级差地租比较平等地分配于当地农村居民。
工商机关应加大对煤矿企业的帮扶力度
在淘汰私营小型煤矿企业的过程中,工商机关应加强行政指导,努力促进私营小型煤矿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和现代企业转型,提高生产集中度和资源回采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切实保护环境。
应当鼓励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矿和其他大中型煤矿深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对地方中小煤矿企业进行整合、改造、提升,由粗放型、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以山西省为例,服务业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万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1.3个百分点。为此,山西省工商局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向本地资本开放的服务领域,全部向其他地区资本开放。除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有明确规定外,一般性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凡服务业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本20xx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工商机关应坚持全面落实上述政策措施,为全省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工商机关应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引入外地资本和外资投资附加值高的煤炭资源延伸产业,控制其投资原煤开采业。
企业调研报告 篇10
共青团工作现状和要求共青团的工作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同样受到很强的冲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和改革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管理制度逐渐正规,生产组织日益紧凑,团组织慢慢失去了见缝插针、拾遗补缺的活动舞台。企业共青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走出一条与时代合拍共振,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现代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路子,是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要解决这样的新课题,就必须从共青团工作的现状以及广大青工所要求的呼声来进行剖析。
⒈、企业共青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存在机遇。
企业由过去以思想政治为先导转变到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可避免地会把共青团工作降到了一个较低的地位,青工对于“您对近年来企业团组织及其工作的总体评价是:”的青工认为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没有变化或不如过去,的青工认为近年来“团组织的自身发展”上驻足不前或不如过去。同时,共青团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而现阶段,只有——不到半数的青年认为本单位领导比较重视和支持团的工作,有的青年认为本单位领导不太重视团的工作。并且,由于共青团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着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形式不够,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大气候影响小气候也造成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更重要,是目前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形势陈旧,手段单一。面临企业改革改制,共青团工作存在着一些方面的不适应,反映到青工当中则的人认为“工作内容缺乏吸引力”;的青工认为“新的机制没有形成”;的青工认为“组织设计不灵活”。团组织如何围绕企业的工作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突出中心,统筹安排,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当前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得靠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轻人,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青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的技术才能有进步,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才会进一步增强,这样企业团组织仍旧有获得长足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广大团员青年对于团组织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中所面临的前景具有客观的分析:认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占,认为“挑战严峻,需要下大力气才能解决”的占有;认为“是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的也占有;只有的团员青年认为“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其余的则认为“和以前差不多,不会有变化”。同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仍然寄予厚望:“您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团组织有什么影响”(限选一项)中选择“地位和作用会有一定提高”的占,选择“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的也有,选择“地位和作用会有所下降”的只有。
⒉、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立足于青年需求,充分体现“双服务”职能。
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要做好工作,出好点子,就要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才能切实地贴近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一线。“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制,您认为企业共青团应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问题当中,选择“培养高新人才,提高青年素质”的占有;选“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的有;选择“创新创效,促进创新机制的形成”的有。青工对于本题的选择也是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要求:要更好地体现团组织的“双服务”作用,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在问及“您认为在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制中,青年最需要团组织提供的服务是(可多选)”在八个备选项中,选择“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素质”的团员青年高达,其次有的青年选择了“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的青年选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青年选择“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青年选择“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广大团员青年对于共青团工作并非漠不关心,而是给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改革改制日益深化的条件下,您希望企业团的活动应如何进行?(限选一项)”团员青年纷纷献计献策,的青年认为企业团的活动应该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有的团员青年建议与其他企业联合开展。而对于企业团组织的品牌活动“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团员青年有如下评价:的青年认为“是个好活动,但单凭团组织难以搞好,要联合有关方面”;同时有的青年认为创新创效活动“符合企业和青年发展的需求,应大力开展”。对于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年您参加了几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有接受调研的团员青年至少参加过次以上,并且有的团员青年参加团组织的活动次以上。
调查表明:工厂团的工作有一定趋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服务企业经济建设,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开展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团的工作离团员青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我们下步工作的动力。团的工作重心是和团员青年的自身需求相一致的。
企业调研报告 篇11
为深入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市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全面掌握我市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昆明市总工会于8月中旬成立昆明市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调研工作组,对我市14个县(市)区及三个开发区所属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一线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会干部座谈会,发放《企业职工状况调查表》、《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走访市属企业2家,向10家昆明市企业职工发放个人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覆盖职工13000人,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5家、事业单位1家、集体企业2家、私营企业2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昆明市经济社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积极发挥培养职工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企业职工技能素质持中等水平,企业岗位按技能分配结构合理
在昆明市内企业抽样调查的13000名职工中,一般职工9071人,持有资格证书4075人,持证率44.9%。在一般职工中,熟练工和高技能人才3999人,占总人数的44%,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比例为1.65:1:1.2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1540人,占16%,本科及以上学历1946人,占21.4%一般管理人员2984人,占职工总数的22.9%,持有资格证书1476人,持证率49.4%。初中及以下学历242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0.08%,本科以上学历2218人,占总数74%。企业各类人才分布比例相对合理。
(二)企业对职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企业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规划、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推动了职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发展。其中云南电网昆明供电局每年投入职工培训费用426万元,星耀集团每年培训费用350万元。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积极组织职业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企业在培训职工技能素质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年人均培训费用6000元;作为私营企业的星耀集团,每年人均培训费用高达7600元。很多企业对职工素质技能的培训达到了全覆盖,如昆明市供电局、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山公司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开展技术技能竞赛,名师讲解,现场讲座,脱产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推行“职业生涯设计”、首席工人制、名师带徒等,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全方位对职工素质技能培训提升。
(三)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此次调研,50%的企业制定了单位人才培养目标或规划;有20%的企业设有技能人才管理部门,20%的企业设有专门的职工培训机构;有30%的企业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写入集体合同;68.32%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1.5%;大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并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一些企业的领导为了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的企业对一些在本岗位做出成效的职工评选十佳技术能手、十佳技术工人,十佳创新人等,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比如:昆明机床昆机交大评选“三个带头人”对当选人每人发放津贴400元。还有的企业购买技术操作书籍发给职工鼓励职工岗位成才。
(四)工会动员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并推荐优秀技术工人参加自治区、全国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昆明市总工会为了提高广大职工技术技能素质,自86年起至今,每五年就举办一次昆明地区职工技术技能比赛,每次比赛参加职工都在十万人以上,工种涵盖了各行各业。自20xx年以来,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培训各类技术工人近十万人,鉴定颁发初、中、高技工、技师职业技术证书71513本,按照《昆明市“十二五”期间劳动竞赛规划》,各类劳动竞赛、技术技能大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活动如火如荼,昆明地铁、新机场、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竞赛活动取得实效。20xx全市共组织30.5万职工参加各类竞赛、涉及项目10066个,在促进三个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2869名职工参加技能人才培训,其中2459名职工取得了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供电供水单位、特种行业、科研机构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往往是供不应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加工类企业特别是像CY集团、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的需求同样大;服务行业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
(一)职工持证率受行业和企业性质等因素影响,持证率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单位,如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持证率达93.7%,房地产企业星耀集团员工持证率21%,大山公司员工持证率15.69%,而造成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因个体经营差异,对职工持证率没有严格要求,一方面是非公有制企业对技术工人培训重视不够。座谈中了解到,有的企业在生产中对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多采取从劳动力市场或其它企业招用,有的企业由于技术工人流动性较大,担心自己的培训工作会为其它企业作“嫁衣裳”,致使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技术工人队伍方面“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规范的职工培训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职工素质技能培训规划时,在规范化和公开性方面有所欠缺,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员工通过培训之后的奖励机制没有建立健全,部分职工对技能培训参与的热情不高。
(二)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无法满足职工日益提高的培训需求
目前职工对个人技能素质提升的意识越来越强,当被问及对自身的技能素质是否有提升愿望时,有78.7%的职工选择了很强,15.2%的职工选择根据企业要求,仅有7.1%的职工选择了一般。在职工最愿意学习的技能中,复合型技能占64.6%,本岗位技能占22.1%,高一层学历教育占9%,而选择个人爱好的专业技术技能和新兴科学文化知识的仅占4.3%,这说明职工对技能素质培训的需求更加注重工作的实用性、岗位可操作性和自身技能素质的深度提升。超过50%的职工认为提高技能素质较好的方式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适应性岗位培训,而超过7成的职工认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送培取证和参加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有65%的职工认为参加由企业组织安排的技能素质培训只是“有一些”,选择“经常”培训的占19%,仍有16%的职工认为“偶尔”或“几乎没有”参加过企业的技能培训。13%的职工通过调查问卷的建议栏表达了希望企业组织职工外出培训,在职工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为职工技能提升创造更多机会等意愿。
(三)企业技术工人队伍政治经济待遇需提高
目前在企业中,技能人才队伍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对技能人才地位的认同感。一些人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才是人才,对“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在认识上仍有很大偏差。这些思想意识的存在,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认为当工人没有出息,没有前途,影响着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据统计,企业大多把 “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本单位最急需人员排序之首,只有3个企业把“高技能人才”作为最急需人员排序之首;有61.17%的职工认为所在单位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地位“一般”和“不高”。
造成企业技能人才地位不高的原因,一是多数企业没有参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办法和待遇标准,制定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管理办法和待遇标准。二是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一些企业实行以岗定薪的岗位工资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技能等级的职工收入差别很小的现象,影响了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技能人才技术津贴,但由于津贴级差较小,或难以落实,很难体现出其激励作用。三是一些企业没有制定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据调查,有三成以上企业没有把职工技能素质作为“评先晋职”和“薪酬分配”参考依据;当问及所在单位是否重视技能拔尖人才,在工资、津贴、评优等方面给予照顾时,有62.18%的职工认为提高技能后“收入增加不多”或“没有”与收入挂钩。
(四)职工素质技能提升多向管理人才倾斜,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成培训盲点
这次调查的10家企业涉及农民工1816人,占总人数的13.9%。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技术工人仅有161人,占农民工总数的0.08%。通过调研了解,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的'覆盖面较小,使大部分农民工游离于职业教育培训之外。二是农民工绝大多数被安排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致使用人单位不愿在培训上过多投入,影响了他们技能素质的提高。三是农民工职业素质低,培训费用高,受调研企业反映农民工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农民工根本不知电焊、机加工、汽车和农用车驾驶、工程机械操作等培训是干什么的,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的培训周期和培训范围均要超过城市职工,也就是说要培训他们必须投入更高的培训资金;四是社会和职业院校参与度不够,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为短期培训,且受时间、工作性质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返乡农民工多选择业余技能培训,导致职业院校在宣传招生、师资配备及具体教学安排等方面成本相对较高,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兼顾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因此,一些职业学院不愿意对农民工培训进行投入。
三、加强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的建议
昆明市总工会今年以来大力开展“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在研究制定职工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各类职工人才标准,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职工人才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在科研和生产一线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带头人、首席员工、金牌工人等标兵,明确责任意识,引导企业齐抓共管等方面下功夫,以推进昆明市企业职工的技能素质提升。总结成绩的同时,结合此次调研,我们认为就加强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这一工作,还有极大空间可以提升。
(一)整合各种培训载体,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按照省总、省人社厅《关于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的意见》,结合昆明实际,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名师带徒等活动,推动建立职工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职称晋升相结合,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师徒帮教、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和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多形式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职工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通过选树表彰 “金牌工人”,科学组织引导、激励机制调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岗位练兵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通过开放学院(职工学校)“职工在线平台”,组织引导广大职工进入“在线平台”学习,不断提高全市职工素质。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技能人才关键在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培养技能人才的关系,开展企业需求与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工作。第一,要把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大力加强培训基础工作,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库”和相关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为指导和开展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第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培训方式,推广并完善“导师制”、名师带徒、诀窍绝技传授、首席工人制、技能带头人制等做法。第三,要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教材的自主研发,根据生产需要、岗位需求、职工意愿和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培训,同时要善于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突出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培训方式的专题性、培训项目的实用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目的的针对性,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才干。第四,要深入推进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大力拓展订单式培训,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第五,所有企业要按照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并列入厂务公开内容,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第一,在考核评价内容上,要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现有考核评价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生产技术工艺能力的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第二,建议加快国家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步伐。要坚持国家标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确保考核评价的质量,同时也要结合企业科技进步和生产需要,发挥企业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能动性,适当提高企业对国家题库确定考核内容进行调整的比例,不断研制新的、更高的标准,注重加快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操作法,充实完善国家标准体系。第三,在考核评价实施上,要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探索推行技能人才第二工种技能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预培养等有效做法。要健全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解决企业实际需要与社会评价鉴定机构脱节的问题。第四,企业要对有生活困难的技能人才在技能鉴定培训费用上给予适当补贴。
(四)建立健全企业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第一,通过实行首席工人制、技术带头人、以优秀技术工人名字命名操作法或班组等做法,为优秀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第二,在分配制度上,要向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倾斜,把技能人才的知识产权、工作业绩作为分配要素,设立首席工人、技术带头人、高师带徒等津贴,推行体现技能水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不同技术等级间的收入级差。第三,要参照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标准,落实高技能人才的相关待遇,把具备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做到技能人才凭技能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获得收入,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第四,要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宣传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协调和借助社会主流媒体,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企业重视技能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在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组织的作用。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平台,鼓励和引导职工岗位成才。要开展多岗位、全岗位,全员参与的技术练兵活动,健全选拔、评判、考核、奖励等制度,提高活动的全员参与率,构建练兵比武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树立练兵比武活动服从服务企业生产大局的意识,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生产重点,确定练兵比武活动的主题,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和岗位就业竞争能力,塑造一大批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和管理型技能人才,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第二,要把企业岗位技能津贴制度纳入企业集体合同或工资集体协议,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要适当增加技能人才在职工代表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他们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发言权。第三,要充分利用工会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等自身教育培训阵地和资源,积极协调企业行政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不断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企业调研报告 篇12
一、摘要
1、背景介绍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xx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虽然我国的服装行业产量高,但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应当有机的结合当今电子商务领域,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网络营销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其产生的作用甚至可以与200年以前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媲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继传统市场之后的又一个巨大市场,是因为它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网,因而获得全球性的、无限的商务空间。目前全球因特网用户已经超过30亿,并且仍在不断增长。20xx年通过网络贸易完成的交易额达1万亿美元,而20xx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未来10年,1/3的全球国际贸易将以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机,展现出这一市场实和潜在的丰厚商业利润。未来各国将为吸引资本以构筑信息基础设施而展开激烈竞争。基于以上作用,近年来各国都将发展网络营销作为角逐国家竞争力的大计。认识这一大势对中国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网络市场的调研,着重分析xx集团的服装行业,以分析温馨鸟集团是否适合发展网络市场,其分析结论将为公司网络营销调整提供依据,明确网站运营管理的的发展方向。
3、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是20xx年9月1号到20xx年9月19号,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调查总体对象是网民,选取的样本总数为100,回收可以利用的问卷数目为90。调查结束后,我们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其结果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服装市场的交易规模
从上图可知,中国的服装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的前景很有发展,持续增长,但是,它的增长率却是逐渐在降低。而且,服装网购占整体网购比重也不是很大。总体上来讲,中国的服装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还是很有前景的。
2、网购的对比
看出,大多数的人有过网购的经历,也看出了互联网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网上销售还是可以的。
3、影响购物的因素
影响购物的因素有产品的做工、产品的款式、价格、色彩、品牌、面料的品质、穿着的舒适度、及服务等。但从图可知,最主要的因素有款式、价格、品牌、舒适度等,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环境舒适的服装市场购买服装。
企业调研报告 篇13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事业的“稳压器”,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xxxx1年7月,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行“地税征收、财政监管、社保支付”,职责明确而又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规范筹资机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安全监管等方面严格执行省市关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作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人社、财政、地税、各商业银行为成员的社会保险基金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系会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例会,共商社会保险发展大计。二是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由人社部门牵头,财政、审计、税务、银行、工会、新闻媒体等部门成立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公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健全管理制度,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使用与审批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预警制度》、《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跟踪服务制度》、《住院病人查房制度》、《定点医院定点药店费用审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使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更细化、操作更具体、监督更严密。
(三)规范业务运作,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为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的健康运行,我县从基金管理的源头抓起。一是以金保系统为抓手,严格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缴费的管理,完善“五险一单”的征缴机制,统一基数,统一人数,提高基金征缴率,实现依法征收。二是以落实省市各项政策规定为基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待遇支出的管理。严把企业职工退休退职审批关,实行提前退休公示制度。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实行明察暗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失业保险待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到单位、街道居委会调查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保证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以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为约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截止20xx年底,全县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13.59万人次,基金总收入18786万元,基金总支出17922万元,基金收缴率98%,做到了当期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有力地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基金未出现被挤占、挪用等现象,基金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基金运转良好。
二、存在问题
(一)基金收支矛盾突出。随着我县原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结束,扩面空间和潜力非常有限,加上我县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又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日趋凸显。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560人,其中退休6576人,当年新增退休692人,当年基金收入10979万元,基金支出11759万元,当期结余-781万元,累计结存11319万元。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9558人,其中退休6938人,当年新增退休429人,当年基金收入11515万元,基金支出13248万元,当期结余-1733万元,累计结存9586万元。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179人,其中退休7273人,当年新增退休459人,当年基金收入13964万元,基金支出13516万元,当期结余447万元,累计结存1033万元。通过近三年情况分析,我县退休人员除政策因素外,正常退休人员增长率为7%,供养比例为1.8:1 ,就目前基金结存情况,支撑能力仅为9.6个月。
(二)监管力量有待加强。目前,我县虽然设立了基金监管机构,配备了基金监管人员,但由于监管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监管知识和业务能力,加上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广,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离不开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支持,我县目前未建立相关部门社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影响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工作的推进。
三、对策与思考
(一)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参保意识。
二是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要加强社会保险部门与税务、工商、财政、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尤其要加强与税务、工商、审计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征缴率,减少征缴成本。
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利用劳动管理、劳动监察、稽核职能,定期、不定期的稽查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申报的缴费基数及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等,使用人单位养成据实参保足额缴费的自觉性,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二)不断充实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量。针对我县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人员少,业务知识不专的情况,相应配备专业的基金监管人员,并加强对监管人员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信息体系建设。以“金保工程”系统软件为平台,逐步建立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和监管信息库,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互联网实现各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及时交换和沟通,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 篇14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企业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日益突现,但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水平还整体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为详细了解新洲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帮助辖区内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借助辖区开展《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活动的契机,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期间,新洲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120多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这些问卷分别来自不同街镇、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基础网络建设方面。
参加调查的企业有27%的企业建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5%的企业建有内部局域网,规模以下的企业中,有9%的企业建设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建有局域网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有60%的企业局域网规模在4台计算机以上,建有局域网的规模以下企业中,有20%的企业局域网规模在4台以上。参加调查的企业98%的企业进行了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参加调查的所有企业都没有聘请专职企业信息化技术人员。有92%的参与调查企业希望政府有关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化硬件方面服务。
2、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
有94%的企业使用过或经常使用国际互联网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有86%的企业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有5%的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没有使用erp(全方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3、电子商务应用方面。
参与调查的企业有28%的企业通过外包方式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0%的企业建有自己企业的网站或网页;规模以下企业,有20%的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企业有98%使用网站或网页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和基本信息查询,但对网站或网页信息更新较慢,无法做到及时性。有47%的`企业通过各种公共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但成功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网络销售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下。
4、信息化建设效益方面。
参加调查的企业主管有90%的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作用不明显。有92%的企业主管认为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效果不明显。有79%的企业主管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销售水平效果不明显。有83%的企业主管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形象效果不明显。
二、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对新洲区中小企业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问卷调查了解,新洲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观念问题。
有许多企业家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解为一根网线、一两台电脑就是企业信息化。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建立一个网站或网页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其实他们不知道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他们的认识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管理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必须要企业建立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帮助企业管理企业内外部的所有信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等。但是新洲区中小企业大部分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企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这样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企业信息化作用不能显现。
3、人才问题。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企业管理人员观念陈旧,所以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参与调查的企业内部基本没有专业的人才帮助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导致大多数企业把建设或维护企业网站或网页的工作外包给网络公司,又因为网络公司技术人员不清楚企业具体情况,同时沟通难等问题,使得企业网站更新相对较慢、无法做到及时性,导致企业的网络营销效果不明显,机会不断流失。
4、资金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实力有限,根本承担不起或不愿承担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
相关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要通过开设信息化高级培训课程,帮助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具体内容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力宣传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成功个案,调动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
2、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环境。
引导企业自身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力度实施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为企业信息化
建设打好基础。
3、为企业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建立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留住人才。让引进的人才帮助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大,许多企业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除了企业自身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扩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制药企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9-04
企业调研报告07-07
企业调研报告05-16
企业调研报告01-17
企业调研报告05-26
企业走访调研报告12-17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10-19
企业工作调研报告12-28
企业食品的调研报告12-24
关于企业调研报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