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精选8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1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是京山县南部门户重镇,处在大洪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丘陵地貌,版土面积215.2平方公里,辖25个村(场),6724农业户,2.8万多农民,耕地面积6.9万亩。早稻种植面积3.2万亩,中稻种植面积3.1万亩,晚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全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9.7万亩。获“全国万亩水稻机插秧核心示范区”,获“荆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
二、xx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xx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xx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乡镇中是位居第一。全镇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65台,大型旋耕机135台,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小旋耕器)多台,现有排灌台(点)1200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千瓦。全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小麦机收率达92%,早稻、中稻机耕机整率达93%,早稻机插面积达1.9万亩,中稻机插面积达1.3万亩,机插率达51%。全镇上半年机械作业平均率达78.6%,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三、xx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有机户无田种,无机户种田难”。这种现象使得农机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议鼓励无机户把农田“托管”给有机户,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机大户变成种粮大户,让有产业的农民不再为自己的几亩田操心,轻装上阵,专心自己的产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在农忙正准备作业时“趴窝”,也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建议农业机械销售商增加售后服务,特别是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的农机具,不是“一卖了之”就完事了。
2、农机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不强。
xx镇现有“亲农”、“源发”、“银华”等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员一般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合作社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建议本着农机户自愿,组建有特色、小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组、本村的闲散田为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指标太少。
因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机4-5年就要淘汰,所以现在农村购买各类农机具的热情持续高涨。以今年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全镇有48位农户申请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而落实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农户只有20人。建议向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倾斜农机具惠农补贴政策,实行“普补”,以实际购机、实地作业、服务周边农户,得到认可后,再“以奖代补”奖励购机户,间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在京山县的综合机构改革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撤销,成立“农机服务中心”,人员由9人减少到1人,人员身份也转变成社会聘用人员。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结合,这些都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增加农机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定期组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系统提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5、农村农业基础综合配套设施老化。
乡镇农村的机耕道还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经过这些年使用,已是残缺不全,有些大型农机具根本到不了农田,只能是“望田兴叹”。农村的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难以畅通,而机插秧是薄水浅插、栽后回水,这样就对水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抑制了农机化的发展。建议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把农村机耕道、水渠网络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没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2
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来农机化发展的经验,找准农机化发展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我市农机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到镇、进村、入户询问走访等形式,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农机化工作取得长(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足发展。
1、农机装备不断提高。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的农机装备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业机械1747962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958706千瓦,农业机械原值51890万元。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82台,配套农具8478台,配套比1﹕3.9;小型拖拉机14040台、配套农具24459台,配套比1:1.74;联合收割机2148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626台(其中自走式23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22台(其中自走式102台);耕整地机械20713台,其中深松机169台、旋耕机2905台;播种机3174台、其中免耕播种机441台、精少量播种机2324台;机动喷雾(粉)机1217台;排灌机械52663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5420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6101台;畜牧养殖机械926台(套);农用运输机械27561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18台等,农机装备开始向多元化、高技术方向迈进。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2、农机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市一级设立农业机械管理局,为一级事业单位,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工程的职能部门,承担了全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供应与维修管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等管理服务职能;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处都设有农机管理服务站;912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农机服务队,由村主任兼任农机队长;形成了以县(市)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农机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并且在新形势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多形式并存的市乡村一体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20xx年底,全市拥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979个(其中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农机服务组织70个)、农机户29300个(其中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140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农机维修厂点245个、农机经销机构144个;农机从业人员达42178人。这些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提高我市农机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农机装备的逐年增加,我市的农机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基本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不断发展的要求。在小麦生产全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的基础上,我市重点对玉米机械化生产、花生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等进行了大力推广。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市的玉米机械化生产、花生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522台,完成玉米机耕面积6700公顷、机播面积20xx0公顷、机收面积25667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花生机耕面积19523公顷、机播面积14200公顷、机收面积1200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5%;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32100公顷,其中小麦免耕播种面积9687公顷、玉米免耕播种面积22413公顷;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也有了新的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达到了30%。总之,在国家农机化政策的指引下,全市农机人的努力下,我市的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朝着农业机械化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4、农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以建设平安新泰为目标,强化农机执法工作,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把每年6月份作为全年安全生产月,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台车和每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三是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农机执法力度,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驾驶员培训关、考核关,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四是广大机手法制意识逐步提高,挂牌、年审的主动性有所增强。五是认真开展“平安农机”示xx县创建活动和农机安全“十、百、千”活动;全市共创建农机安全乡镇5个,农机安全村60个,农机安全示范户600个;20xx年我市被山东省农机局和山东省安监局评为“平安农机”示xx县。
5、农机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了“农机合作社带动农机户、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户、农机户户户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既方便了农民,又给自己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尤其是每年的三夏期间,市农机局都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收入4万元,的单机可收入6万元,跨区作业成为农机户增加收入的亮点,并逐步从三夏扩展到三秋,从小麦机收扩展到玉米机收,发展前景广阔。20xx年,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4.1657亿元,其中农机户4.0122亿元,占总收入的96.3%;纯收入2.7597亿元,其中农机户2.6331亿元,占纯收入的95.4%,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村从事农机经营的家庭要比一般家庭富裕一些,全市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500家。
二、xx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农机装备中,20马力以下拖拉机14040台,占保有量的86.6%;20-25马力拖拉机327台,占保有量的2%;25-50马力拖拉机1227台,占保有量的7.6%;50-80马力拖拉机251台,占保有量的1.5%;80马力以上拖拉机377台,占保有量的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中小型偏多而大型偏少,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就更少了;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市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0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
2、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薄弱。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均设有农机管理服务站;多年来,对乡镇农机站的管理一直采取“以块(乡镇政府)为主,条(上级主管部门)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市农机局只负责业务指导,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全归乡镇政府管理;由于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几乎所有农机站仅有一名管理人员,甚至有个别乡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即便如此它们也是以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主,这给农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农机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小麦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我市玉米、花生机械化生产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刚刚起步,粮食机械烘干机械化水平仍是空白。同时还存在乡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于地形、地势差异造成部分山区乡镇农机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这些乡镇实施了土地整理等工程,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机耕路,整合了部分零星地块,但所占比例很小,地块过于分散,且种植作物品种不统一,不适应大、中型农机作业,一些先进的、大型的、效益显著的农业机械难以普及应用,导致农机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影响了全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4、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市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各项农机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农机部门上路执法权;二是农机安全监理装备不足或老化;三是农机监理执法人员不足;四是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等;五是国家及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农业机械强制报废的标准,造成我市拖拉机在册数虚高,制约了我市农机“三率”的提高;六是检验手段落后,检验还停留在人工状态中。
5、农机质量监管存在漏洞。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农资市场的整顿力度,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及时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净化农机市场;但由于以下原因,农机质量监管存在漏洞;一是农机部门只有监督权,没有行政处罚权,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二是省、市、县三级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工作不理顺,监管缺乏常态化;三是市、县没有质量鉴定设备,缺乏质量鉴定能力;四是执法人员缺乏培训,专业鉴定能力不强。
6、农机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各种原因“xx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已被撤销,无法正常开展农机教育培训,致使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农机的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高新生物技术的有效载体;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装备结构,提高作业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农机补贴政策为杠杆实现四个目标:一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要加大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购买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装备,二是加大对山区乡镇的农机补贴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山区农民购买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装备,加快推进山区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通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满足农民对主要农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农业机械的需求,尤其是目前要加大对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薯类机械的补贴力度,以提高我市综合机械化水平。四是在做好农业产中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的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购买粮食烘干机械,以做到粮食颗粒归仓。
3、加大对乡镇农机站的管理力度,增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乡镇农机站的机构改革,整合机构和人员。要在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上把“以块(乡镇)为主,条(上级农机部门)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把乡镇农机站管理人员的人事权统一归口到市农机主管部门管理。要针对当前乡镇农机站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农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乡镇农机站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4、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保障安全生产。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强农机安全体系建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加强农机执法体系建设,增加装备和人员,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四是按照邓小平同志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文中提倡的“严格考核,赏罚分明”的要求,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把好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5、加强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要加强与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常态化的农机质量监管机制;在每年的“春耕备播”、“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积极组织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清查农机及零配件“三无产品”;对无证生产经营和维修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取缔;对群众投诉举报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重点整治;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机产品,要及时收缴,杜绝劣质农机产品流入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三无”产品,防止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6、加强农机教育管理,培养合格人才。要加大对农机职业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常态化的检查监督机制,按照国家、省农机部门制定的资质条件,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学校,要坚决取缔,绝不姑息;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按照农业部农机化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监督,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现象的发生,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国家修改和完善农机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在对拖拉机的日常管理中有上路检查权、在农机质量监管中有行政处罚权。
2、农机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机的安全生产,建议把农机销售纳入行政许可事项。
3、建议乡镇农机站人事纳入市农机局管理。
4、建议尽快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标准和机械化作业的各种标准。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3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3、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4、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5、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工作,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4
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紧紧围绕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标,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着眼农机推广实际,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机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中小型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2.8万千瓦,同比增长11%,农业机械原值1.8亿元。现已拥有拖拉机313台、联合收割机125台、耕整机12000台、步行式插秧机65台、乘坐式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4台、一条龙播种机2台、烘干机1台,拥有排灌机械9500台套/65000千瓦,拥有固定提灌站255处,常年提水量可达到3000-3600万立方米,较好地解决在自然灾害中人畜饮水困难,确保了本县农业生产用水。
(二)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20xx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58%,比20xx年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3万亩,机耕水平达77%;机播面积8.9万亩,机播水平为15.8%;机收面积47万亩,机收水平为80%。20xx年9月至20xx年上半年,我县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1万亩,现已丰收在望。20xx年我县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已在伏龙乡的三夹沟村,石垭镇的云峰村、张口楼村,顾县镇的桐子树村等地完成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近1万亩,预计全县机插秧面积推广为3万亩,力争20xx年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长33%。
(三)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近年来,不断强化农机组织建设,构建农民与农机作业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农机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全县现有农机销售网点88个,农机维修网点170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10个,农机服务协会1个,农机专合组织15个,发展社员2487人。把有能力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农机机耕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机收服务队、机械维修服务队、机电灌溉服务队,积极开展油菜直播、春耕、水稻机插秧技能竞赛,切实解决了机械购置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努力推行跨区作业,去年“春耕”期间,组织8台大中型拖拉机到区、武胜县、南充市等地跨区耕地10000余亩,探索了有偿与无偿服务新路子,走出了农机大服务的新格局。
(四)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夯实。全县农用排灌机械9500台/65000千瓦,拥有固定提灌站255处。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维修提灌站37处,新增提灌面积10.1万亩,机电提灌面积达到69万亩,较好地解决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问题,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全县机耕道1232公里,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
(五)农机购置补贴全面落实。20xx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至今,全县累计补贴农机购置资金2207.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89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22.25万元、县财政配套补贴资金295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4092.75万元,补贴机具作业收入2800万元。今年1-3月,全县44个乡镇1002户农民购置的1068台农机具享受了农机补贴,中央补贴资金126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94万元,但由于20xx年前县本级财政实施了地方累加补贴,从20xx年县本级财政停止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导致我县今年1-3月全县只补贴了126万元,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大大降低了机具购买力。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机化发展在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主要表现在:
(一)农机装备不合理。存在“六多六少”问题,即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粮食作物机具多、种植机具少;低科技含量机具多、高科技含量机具少。
(二)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宣传投入少,导致群众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重要性认识不足,购机积极性不到位;培训投入少,导致机手熟悉农机安全常识不够,掌握农机操作规程不熟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农机作业便道和提灌站建设滞后,农机正常使用受限。
(三)农民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渴望在农业生产中能得到类似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机具,但由于农业收益微薄、新机具的价格偏高、地块分散(导致作业成本高、新机具成本回收慢,经济效益不好)、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等原因,使得农民对新机具望而兴叹,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纵深发展。
(四)农机油料价格高(或紧缺)。油料涨价太快,农机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当部分农民因油料价格太高而“望机兴叹”,甚至出现农忙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影响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应牢牢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强化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支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一)增强认识
1、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丘区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由于丘区坡地多,地块小而分散,作物种类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差,农民素质相对而言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丘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严重滞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摞慌弃慌田地不断增多,要解决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就成了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没有机械化的实现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
2、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把广大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也是节本增效、增加丘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作物生产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从而增加丘区农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2、扩大示范、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以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农机(技)站、种粮大户为支撑,把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工作推广到各个乡镇,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深入实地,组织开展现场展示、演示,让农户了解插秧机及其它新型农业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全面认知了解,为今后新机具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丘区是农机化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丘区自然备件差,劳动力缺乏,更需要农业机械化。要在少数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村,从水稻机械化推广到油菜多种经济作物机械化,逐步带动条件较差的村实行机械化,以推动丘区乡镇经济作物普遍机械化。
(三)加大投入
1、制定出台丘区机械化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对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给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补贴比例由现行的30%提高到50%,并继续争取县级财政对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
2、加大丘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大农机作业便道建设的投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关键是提高农村干部生产水平,发展和实施农业机械化。而实现机械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农机作业便道,没有完好农机作业便道再好的农业机械也难以下田作业。二是加大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的投入。丘区水低田高,春旱和冬旱经常发生,老的提灌站多数损毁,已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作用。
3、加大农机基层人才培训的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手农机服务水平。
(四)完善机制
1、政府引导,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稳定的农机发展长效机制。
2、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一是要结合各种农机补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家机大户、农要种粮大户,使之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带动其周边区域农机化的发展。二是促进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深化结合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虽然农机和农艺的侧重点不同,但孝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只有找准农要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显示农业机械的强大威力,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保障农业的生产丰收。我县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结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适合于丘区水稻机插秧的“水育水管”技术,打破了用熟化细土作营养土的传统育秧模式,使阻碍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的“瓶颈”得以突破,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但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推广使用。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也需要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撂荒弃荒田土的利用、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农民大幅增收、农业显著增效、农村不断繁荣。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5
按照市农机局的安排,xx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局主要负责人作了重要批示,抽调2人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鲁村、燕崖、悦庄等乡镇实地调研,与农户进行了交谈,并与县政府调研室、县蔬菜中心、果树中心、畜牧局、农业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证了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一、xx县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xx县地处鲁中山区,境内有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占全县人口的85、5%。全县耕地仅24万亩,人均占有0、5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使xx以蔬菜、林果、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xx年5月,全县设施蔬菜业面积到达到了3.58万亩,设施林果业700余亩,设施养殖业达到了6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了10、5亿元,纯收入达到了3.6亿元,并出现了悦庄韭菜、鲁村黄瓜、燕崖大樱桃等知名品牌。设施农业成为提升xx果品、蔬菜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优缺点及设施装备情况
(一)主要类型
从技术类别上来看,xx县的设施农业共应用了四种类型。
1、日光温室。由于日光温室具备较高的保温性能,成为种植冬季蔬菜和矮棵水果(如大棚草莓)的首选。目前在鲁村、南麻、中庄、东里等乡镇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全县共有3020个,共计210万平方米。典型代表村鲁村镇王村一个村共有大棚700余个,面积达到了49万平方米。
2、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春暖蔬菜的种植,在土门、南麻、悦庄等乡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县共有塑料大棚8500个,计280、5万平方米。
3、小拱棚。目前共有20、8万个,133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悦庄镇,以种植韭菜等矮科蔬菜为主。
4、塑料连栋温室。这已成为林果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区域是燕崖乡、中庄乡。主要以种植大棚樱桃、大棚油桃等水果为主。目前共有16个,2.3万平方米。由于投入成本大,发展数量较少。
从经营机制上看,设施农业目前全部由农户自主经营。主要通过农户——经纪人(或外地客商)——市场(或公司)的市场链进行销售。
(二)优缺点
设施农业与其他农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1、解决了“菜篮子”、“果盘子”问题。让广大人民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万物刚开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样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
2、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热、冻、风霜等气象灾害,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能较好地满足动植物对环境条件(光、热、水、肥等)的要求,实现反季节生产,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3、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物以稀为贵,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大都是时令中的稀缺品种,产品价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燕崖乡大棚樱桃为例,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00元/市斤,一般160元/市斤,最低价格25元/市斤,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价值。
4、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为农民提供了高收入。鲁村等蔬菜种植农户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燕崖乡林果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高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设施农业的缺点,主要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例如日光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34、3元,一个标准的温室(10米宽,50米长),需投入约1.8万元。投入较高的塑料连栋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75元。一个6连栋温室(占地6亩),一次性投资需30万元。没有雄厚的资金,或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很难建设起来。
(三)装备情况
目前,xx县的设施装备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装备有CO2发生器、大棚卷帘机、灌溉和药物喷施设备。其中,全县共装备CO2发生器1560台,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配置率达到了50%;配备大棚卷帘机920台,平均每个日光温室0、3台;用于设施农业的灌溉设备13200余台套,药物喷施设备16000余台;地暖设备1套;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共有8个温室。
三、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xx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全部由农户自筹。经营状况较好。按照设施农业发展种类不同,效益有所不同。
1、设施蔬菜业。采用日光温室种植黄瓜、芹菜等蔬菜的,一个标准温室(10米宽,50米长)年收入约1.5万元,成本约3000元,纯收入约12000元。主要销往博山、泰安、湖北、东北等地;采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间作佛手瓜,每棚(300m2)年纯收入约1万元;采用小拱棚的,主要种植韭菜,每亩年纯收入为11000-15000元。
2、设施林果业。主要采用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种植大棚樱桃、油桃、草莓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大樱桃收入约5万元,效益最高的收入为6.2万元。产品覆盖日本、东南亚、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油桃收入约2万元,销往全国各地。
3、设施园艺业。主要以种植花卉和盆景、名木为主。其中玫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重要集中在鲁村镇王村,共有玫瑰温室60多个。产品销往北京、东北、湖北、泰安、青岛等地。每个温室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虽然收入相较设施蔬菜业偏低,但由于具备易于管理、种植成本低、节约劳动力的优势(一个中年妇女即可管理),自20xx年至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的劳动力转移。
4、设施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大棚鸭、大棚鸡为主。平均每棚(400平方米)鸭年收入约1-1.2万元(20xx年数字)。按20xx年上半年销售价格计算,每个棚养鸭年纯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每个棚(300平方米)养鸡年纯收入约0.6-1.5万元。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设施农业发展品种,采取政府引导,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当地设施农业发展。如鲁村镇在发展大棚蔬菜之初,镇党委、政府每个中层干部建设了一个日光温室,引导农民发展。在市场成熟以后,又将日光温室全部出售给了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了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
2、制定落实了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为了发展设施农业,xx县采取各类措施,抓好规范发展。燕崖乡申请列入了全国农业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了无公害大樱桃生产、销售、检测标准。鲁村、悦庄、南麻、中庄等乡镇的林果、蔬菜均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与设施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抓好设施农业的发展配套。对大棚卷帘机、水泵、药物喷施等机械进行了扶持,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了相应奖励。xx县自20xx年开始实行了奖励制度。对每建成1个存养1500只以上的肉鸭大棚扶持300元,每建成一处50个连片大棚的`肉鸭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标准化鸡舍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5万元,扶持贷款贴息1500元。另外各乡镇对发展设施蔬菜也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制度,提高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5、加大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组织举办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鼓励和扶持投资者成立了各类专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培养形成蔬菜瓜果、营销、贮运、出口大户,促使其能够把本地的优势产品带出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品种引进来。共培育发展运行规范和具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各类协会和合作组织150个,带动农户2万户。
7、抓好销售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建成东里无公害和沂蒙山果蔬骨干市场2处,产地批发市场150多处。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18家,保证了所产农产品能够得到及时销售,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整个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处于低层次阶段,急需农机部门加大推广扶持力度,促进设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零星分散,拳头产品少。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品牌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差。
3、农户技术水平低。原有的农业知识已不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新技术培训,充电加油。
4、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的千家万户生产模式不利于有效监督,造成农残超标问题仍有发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
5、龙头加工、流通企业不够大,市场体系、运销组织不完善,带动力不强,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6、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全县的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
六、今后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2、加强政府引导,根据区域实际建立特色型设施农业基地,实现产业规模化。加大投资、管理力度,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
3、继续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扶持。解决农户资金薄弱的问题,由政府部门出台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补贴。
4、抓好设施农业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源头上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和残留超标,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
5、努力发挥现有销售市场的潜力,由政府部门改造、提升或新建专业性、规模化、高知名度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抓好推介、宣传,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引进外来客商,解决农民的销售关。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6、抓好对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强。
7、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8、研究新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克服农户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农业、生产经营协会等形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销售。
9、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6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覆盖了不同地区的农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经销商,共收集有效问卷xx份。实地访谈选取了xx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区,与当地农民、农机操作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对多个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收集了国家和地方有关农业机械化的统计数据。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水平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种类日益丰富。截至20xx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xx千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在一些平原地区,大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农机具得到广泛应用;在丘陵山区,小型轻便的农机具也逐渐普及,如小型手扶拖拉机、微耕机等,有效缓解了地形对农业机械化的限制。
(二)农机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耕、种、收、植保、烘干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xx%,其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例如,在小麦主产区,机械化收割率接近xx%,大大缩短了收获周期,减少了粮食损失。同时,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等领域的机械化作业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棉花采摘机、青贮饲料收获机等新型农机具开始推广使用。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组织通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机作业服务,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据统计,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超过xx万个,服务农户数量达xx万户以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1、虽然农机装备总量充足,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部分地区大型、高性能农机具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小型农机具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例如,一些地区的农户各自购买小型拖拉机,使用率低,且维修成本高。
2、农机具配套比不合理,主机多、配套农具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的充分发挥。如一些拖拉机没有合适的配套农具,只能完成单一的作业环节,无法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二)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1、我国农业机械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部分高端农机具依赖进口。例如,大马力拖拉机的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核心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高端精准农业装备如农业无人机、智能播种机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2、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一些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适应性问题。由于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样,部分在实验室研发成功的农机技术在田间地头无法有效推广,导致科技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农机作业条件受限
1、我国丘陵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机耕道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农田地块细碎、不规则,大型农机具无法进入,严重影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
2、农田土壤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对农机具的作业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在农忙季节,农机具作业时间集中,容易出现作业拥堵现象,降低了农机作业效率。
(四)农机人才短缺
1、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专业农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农机操作、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从事农机作业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农机具的操作和维护知识掌握不足。
2、农机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农机专业招生困难,培养规模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农机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待遇较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
(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1、加强政策引导,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规模,制定差异化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大型、高性能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小型农机具购置的调控,避免盲目重复购置。
2、加大对农机具配套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机具配套比。鼓励农机企业开发多样化、多功能的配套农具,实现农机主机与农具的合理匹配,提高农机作业的综合效益。
(二)提升农机科技创新能力
1、加大对农业机械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联合攻关,重点突破高端农机具的`核心技术瓶颈,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大马力拖拉机、精准农业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2、建立健全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田间适应性。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演示等方式,加速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三)改善农机作业条件
1、加大对丘陵山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机耕道、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改造小块农田,提高农田的平整度和连通性,为农机具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2、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不同土壤条件的农机具,同时加强对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在农忙季节,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调度农机具作业,避免作业拥堵,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四)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1、建立多层次的农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院校农机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开展针对农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农机操作和维修课程,方便农机人员学习。
2、提高农机行业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建立农机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农机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农业机械化事业。
六、结论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作业条件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逐步解决现存问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将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次调研对xxx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情况展开了全面调查。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覆盖了xxx地区不同规模的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组织,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实地访谈则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网点、农业企业以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了解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看法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同时,收集了当地农业机械化相关的统计数据,并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调研结果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 农机装备水平
在过去的几年中,xxx地区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xx年,拖拉机保有量达到xx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占比xx%,比20xx年提高了xx个百分点。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xx台,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作物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此外,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开始逐步普及,农机装备结构朝着大型化、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然而,农机装备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平原地区农机装备水平较高,而丘陵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农机装备相对不足,部分小型农机具适用性较差,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2. 农机作业水平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xxx地区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xx%,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xx%。在灌溉、植保等环节,机械化作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但在一些特色农业产业,如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领域,机械化作业水平仍然较低。例如,蔬菜移栽、采摘等环节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不足xx%,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 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服务模式日益多样化。目前,xxx地区已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xx家,农机专业户xx户,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服务组织通过开展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业务,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不过,农机社会化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服务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作业标准不统一、收费不合理等现象。同时,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完善,在跨区作业等大型服务活动中协调难度较大。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机械购置成本较高,一台大中型拖拉机价格通常在xx万元以上,联合收割机价格更高。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补贴比例有限,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自筹资金压力较大。此外,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如机库棚、维修站等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农机露天存放、维修保养条件差等问题。
2. 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
在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性存在问题。不同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对农机作业有不同要求,但目前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例如,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在种植行距、株距等方面没有考虑到机械化作业的便利性,导致农机作业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正常作业。同时,农机研发部门对农艺要求了解不够深入,农艺推广部门对农机技术掌握不足,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 农民素质和技能问题
随着农业机械的日益复杂和智能化,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xxx地区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有限。虽然当地开展了一些农机培训活动,但培训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农民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效果不明显。这不仅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还增加了农机事故发生的风险。
4. 政策落实和监管问题
部分农机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程序繁琐、审核周期长,导致农民购机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劣质农机产品流入市场,损害了农民利益。在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监管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作业现象。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自动作业系统等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应用。这些智能化农机能够实现精准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2. 绿色环保型农机需求增加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环保型农业机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电动农机、生物燃料农机等新型动力农机具将逐渐替代传统燃油农机,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减少土壤压实、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全程全面机械化加速推进
未来农业机械化将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同时,在不同农业产业领域的机械化水平将逐步提高,实现全面机械化。例如,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将与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农业机械化产业链。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
1. 进一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简化补贴程序。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机库棚、维修站等设施,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或贷款贴息支持。
2.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如开展农机融资租赁业务,解决农民购机资金短缺问题。
(二)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
1. 建立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农机企业、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推广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机作业的要求,同时在农机研发过程中紧密结合农艺技术,提高农机与农艺的匹配度。
2. 制定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地选择农机具和种植模式,保障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发展。
(三)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1. 丰富农机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文化水平,开发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和课程。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农机操作技能,还要涵盖农机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制作农机培训视频、开展网络直播培训等,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建立农机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四)强化政策落实和监管
1. 加强对农机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优化补贴流程,缩短审核周期,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机手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xxx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抓住智能化、绿色环保、全程全面机械化等发展趋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农民素质和强化政策监管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8
一、调研背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特开展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以及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覆盖了xx个农业大县的xx个乡镇,共收集有效问卷xx份,涉及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实地访谈选取了xx家农机合作社、xx户种植大户以及xx位农机手,深入了解他们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为调研提供理论支持和对比分析。
三、调研结果
(一)发展现状
1. 农机装备保有量
近年来,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涵盖了耕、种、收、植保、烘干等各个环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机保有量增长明显,其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xx万台,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xx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xx万台。同时,新型农业机械如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开始逐步普及,保有量分别为xx台和xx架。
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所占比例有所提高,适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求。
2. 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达到xx%以上。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接近xx%,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也达到了xx%,水稻种植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xx%和xx%。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生产外,在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等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如在棉花采摘、蔬菜移栽、果园管理、水产养殖等环节都有相应的农机装备投入使用。
3. 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超过xx万家,入社成员xx万户,服务农户超过xx万户。这些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开展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农机作业的难题。
(二)存在问题
1. 农机装备质量与适用性问题
部分农机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的情况,零部件易损坏,维修成本高,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例如,一些小型拖拉机的发动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故障,且维修配件供应不及时。
农机装备的适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农机在复杂地形、特殊种植模式下作业效果不佳。比如在丘陵山区,由于地块小且地形起伏大,大型农机难以施展,而小型农机又存在功率不足、作业效率低等问题。
2.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问题
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平原等农业发达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一些丘陵山区和贫困地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也存在差异。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但经济作物、养殖业等领域的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一些环节如茶叶采摘、花卉移栽等仍依赖大量人工。
3. 农机操作人员素质问题
农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机手仅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缺乏对农机原理、维护保养等知识的了解,导致农机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影响作业进度。而且,随着新型农机装备的不断涌现,操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无法充分发挥先进农机的功能。
农机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专业的培训机构,导致农机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维修和研发人才严重不足。
4. 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不规范,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等。
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农机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创新等方面,但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自筹资金压力大,金融机构对农机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不足,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智能化农机装备能够实现自动导航、精准作业、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例如,智能拖拉机可以根据预设的路线和作业参数自动行驶和作业,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植保无人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作物生长情况,实现精准施药。
智能化农机管理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农机作业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管理,可以实现对农机的远程监控、调度和维护,提高农机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绿色化发展趋势
环保意识的增强将推动农业机械化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未来,节能型、环保型农机装备将受到更多关注,如电动拖拉机、生物燃料动力农机等新型动力机械将逐步研发和推广。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减少农机作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低残留农药喷施机械等绿色环保型农机装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融合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将深度融合。一方面,农机装备将与农业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农机服务将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四、建议与对策
1. 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和适用性
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特点,研发适用性更强的农机装备,特别是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
2. 促进农机化平衡发展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农机化示范项目等方式,引导农机装备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加强对经济作物、养殖业等领域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缩小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机械化差距。
3. 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依托农业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农机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对现有农机手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同时,提高农机手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人从事农机行业。
4. 完善政策与资金支持体系
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购机者手中。同时,拓宽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机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机化科研、推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紧抓住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04-02
农业机械化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11-08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集合8篇)04-03
基层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27
镇基层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9-27
消防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6-13
医院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20
汽车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08-22
基层城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