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通用11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劳务输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1
xx乡是半浅半脑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为缓慢,随着近几年劳动力转移的热潮掀起,我乡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日趋增多,但如何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让他们尽快增收致富,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我们发现农村劳务输出已形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积累返乡创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乡劳务输出起步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本县威远镇、西宁、海西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建筑、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乡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县、乡政府、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我乡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不愿到薪水较低的一些的岗位去就业;而有的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到企业,刚到企业后,不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和工资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工资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目前我乡甚至全县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发布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县政府、县就业局、团县委、县妇联等组织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三、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xx乡作为互助县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进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尽其所能,要在全社会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农村青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认识提高,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勇敢地走出去。同时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积极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就地创业。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通过县职校加大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进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来抓,要确立素质第一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劳务工自主选择的“自主培训”多样形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在现有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尝试应试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新课题,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创业的水平。
3、加强信息保障,构建服务体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建立外出务工需求的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畅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中介服务平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引导农村青年有序输出。
4、加强创新工作载体,形成推动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可在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城市建立协会,便于沟通和掌握信息。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如可以更多地发挥职校培训专业针对性强、培训后输出率高的优势,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对象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力度,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整个社会群体共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
5、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劳务输出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的层面,我们要从输出开始就为他们返乡创业或异地创业埋下“伏笔”,待条件成熟时给予大力扶持,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从而达到“输出输入”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输出带输出,以输出促输入,实现“滚雪球”效应。
6、加强档案管理,强化跟踪服务。要依托劳动管理部门乡、乡两级机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和用工需求网络,规范管理。对已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要做好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输出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输出队伍,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输出地建立相应的组织,互相帮扶,增强凝聚力。此外,我们还应成立劳务输出的维权组织,切实保障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当好“后台”,撑好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就业。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2
根据上级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业办拿出专门人员,认真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据调查,xx市现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9万人,是全省名副其实的农业县级大市之一。其中,农村劳动力39.8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9.5%。城镇劳动力9.8万人,占城区人口的47%。我市城乡劳动力需要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存量4.4万人,这4.4万人当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35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靠进城当季节性临时工,一部分在家务农,真正可利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少。据初步调查,全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达5800多人,其中,新长劳动力4200多人,城镇20xx多人(含大、中专1000人,职校、高、初中1000人),农村20xx多人,复转军人200多人,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其他人员1600多人。据统计每年企业用工将在15000人以上。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近年来为保障用工单位招聘和求职者充分就业,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4-6次,开办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90多次,市场成交近6000人。
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企业用工仍缺口较大,每年约1万人左右。目前,劳动力短缺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企业表现在设备闲置,大宗订单不敢接,给我市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劳动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水产加工、塑料加工、建筑业、机械制造的铸造工等行业。缺口较大的企业有晟鼎服饰、绮丽制衣、永丰塑料、鸿源台钳、汤姆水产、北海食品、东天革皮革等企业,用工缺口大约6000多人。
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及管理情况
截止到8月底,有外来人员2.4万人,其中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范围的有1.96万人,主要集中服装及工艺品加工3185人、建筑装饰2692人、商品零售批发业20xx人、水产加工23500人、机械制造业2615人、石材加工1768人,其他行业6990人。
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凡是外来务工人员到市打工,必须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登记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到我市劳动力市场办理求职登记,劳动力市场为其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监督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放率达到100%,签订《劳动合同》率96.8%以上。同时,充分发挥镇街、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搞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摸底,加强动态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有关部门出台了xx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部门职责分工》、《xx市农民工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筹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定期研究农民工工作,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
三、对口援助西部就业情况
20xx年,为响应省委省政府“西输东接”工程号召,援助省西部地区就业,满足市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组织部分企业,在定陶和单县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全市8家企业参加招聘会,主要招聘机械制造、缝纫、水产养殖加工、服务员、建筑工人等,提供招聘岗位1500多个。两地共招聘工人554人。此次“西输东接”招聘工作,不论是参加企业、招聘岗位和人数,还是招聘成交人数,都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下达的任务,招聘后组织运输人数列烟台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20xx年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嘉祥县的对口援助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劳动力输入方案。我局主要负责人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赴嘉祥县进行了帮扶对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我市绮丽制衣公司、晟鼎服饰公司、东天革制品有限公司、忠耀机械公司、鸿源台钳公司、开发建设总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1380个,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达成了用工协议,并在嘉祥县设立了工作站。先后从嘉祥县收进农民工100多人。
四、影响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因素
一是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有岗不上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20xx年以来,在西部地区举办企业用工专项招聘洽谈会,将用工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区农民家门口。招聘岗位3000多个,但招聘会市场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几个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不愿离土离家的传统思想,不愿外出创业。
二是岗位适应性差。大多数企业反映农村年轻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差。有尽管学历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体质差,不能胜任机械、服装行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企业不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签定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各种保险,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动强度现象。
五、加强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东西就业交流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通过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网络互连、信息共享,拓宽了市企业和劳动力的用工、就业区域,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场就业服务工作。劳动力市场要充分发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劳动合同签证等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搞好信息搜集发布和就业组织指导,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要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有场有市,供求两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进外地劳动力,弥补企业用工缺口。要搞好与西部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对接,加强联系,设立劳务输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
三是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控机制。建立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企业用工特别是使用外来务工人员,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数量和发放形式。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培训,在西部地区建立培训基地。东部企业要利用西部地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培训力量,开展“定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培训,把劳动力输入培训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3
引题:近年来,东宁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沿边口岸最具有潜力、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劳务输出面临的新情况的、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阻碍因素,按照市农委领导指示要求,东宁县、镇、村三级劳转机构工作人员,.取走村入户走访的形式,以填写市农委下发的《农村劳动力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调查范围涵盖6个镇30个村,主要从学历结构、就业意向、影响外出就业的原因等1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有关材料,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紧紧围绕如何加快东宁县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在总结近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区域土地面积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万亩,地.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现辖6个镇10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农业可用劳动力2.7万人,农村的基本情况的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转移1.3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其中劳务收入1007元。
二、劳务输出现状
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政府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延伸。我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有劳务点300多个,承包耕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为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还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20xx多人,劳务收入20xx万元。县劳转办也分别与俄罗斯海参崴帝王酒店、华森木业鞋业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鞋业在俄罗斯建立了八个对俄劳务输出基地。
2、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袋栽木耳4.42亿袋,耳农1.3万户,年产量达1.65万吨干品,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县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种植地栽木耳,发展1000万袋,纯收入1800万元。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县2.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万人,占总数的85%,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农广校、东宁驾校和农机校等11个市县级培训基地,可培训专业有电脑应用、汽车驾驶、俄语翻译、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培训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年培训能力可单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了走出去订劳务合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有序输出的输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训。根据东宁县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技能培训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三是储备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近五年,我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海林、林口等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县内、国外转移多,县外、国内转移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二是缺乏培训经费。20xx年近百万元的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分摊给全县的富余劳动力,人均仅有450元,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机械修.、建筑工、电焊工等培训,人均450元便显不足。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中俄企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
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想。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二是服务跟不上。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三是监管跟不上。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的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近2000人。
四、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我县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的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的补贴。同时抓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培训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5、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工厂,由农民变“工人”,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特别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6、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各级劳转办事机构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的,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镇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7、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外出务工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务工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在城市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是经济上尽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基本一样,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4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农村劳务输出现状
1. 规模与分布: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务输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来自中西部省份。
2. 行业分布: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部分农民工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兴领域。
3. 收入水平:外出务工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受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
三、面临的挑战
1. 技能匹配问题:随着产业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培训。
2. 权益保障不足:部分农民工面临工资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
3. 城乡差距:长期劳务输出可能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加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
1. 加强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促进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五、结论
中国农村劳务输出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技能匹配、权益保障等挑战。未来,需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完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返乡创业等措施,推动农村劳务输出高质量发展。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5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劳务市场日益活跃,成为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的特点、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劳务输出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二、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现状
1. 市场规模:全球范围内,劳务输出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劳务需求持续旺盛。
2. 主要输出国:菲律宾、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是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来源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劳动力群体。
3. 行业分布:国际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家政、护理、IT等领域,其中高端技能型劳务需求增长迅速。
三、中国在国际劳务输出中的地位与挑战
1. 地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主要输出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2. 挑战:语言障碍、技能水平不高、国际认证体系不完善、海外劳动力市场准入限制等是中国劳务输出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1. 提升技能水平:加强与国际职业标准的.对接,提升中国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包括信息咨询、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劳工组织活动,推动双边或多边劳务合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4.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中国劳务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国际雇主。
五、结论
国际劳务输出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在国际劳务输出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提升技能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中国有望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6
一、引言
通渭县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较多,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通渭县大力实施“兴农强工”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培育各类技能人才,大抓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输出、致富、创业”的良性循环路子。
二、劳务输出现状
1. 输出成果:通渭县近年来在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技能水平,登记回乡创业人员,输转各类务工人员,年创劳务收入不断增加。
2. 输出领域:输出领域由最初的矿山采挖、建筑打杂拓展到电子制造、综合服务等行业,覆盖全国各行各业。
3. 输出地域:输出地域由本省务工拓展到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及一线城市,遍布全国各地。
4. 输出人员:输出人员由身无一技的苦力型务工拓展到身怀多技的技能型务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三、劳务输出的作用与意义
1. 推动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人才、增加收入方面贡献突出。
2. 促进社会稳定:劳务输出成为农民眼里的“铁秆庄稼”,劳务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摇钱树”,劳务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聚宝盆”。
3. 助力脱贫攻坚:劳务输出是扶贫开发的主渠道,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户依靠劳务增收高、脱贫快。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劳务培训率较低:受培训资金不足、培训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输出人员中受技能培训的比例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2. 就业稳定率较低:由于专业技术缺乏,导致部分务工人员在技能含量低的企业间来回寻岗位,外出就业不稳定。
3. 劳务收入比较低:因输出人员中普工所占比例大,在本岗位中拿着最低档的劳动报酬,劳务总收入增幅小。
4. 维权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劳动保障政策知晓、务工环境等因素影响,侵犯务工人员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建议与对策
1. 利用电子网络媒介,在信息宣传上求突破。
2. 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劳务培训上求突破。
3. 搭建劳务输转平台,在劳务基地上求突破。
4.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在劳务收入上求突破。
5. 鼓励引导返乡创业,放大劳务输出效益。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全县农业人口较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多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近年来,东宁县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政府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二、劳务输出现状
1. 输出渠道: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政府部门组织转移、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亲朋好友及家族介绍转移、用人企业招聘以及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2. 输出领域:东宁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有多个劳务点和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多人。
3. 输出成果:通过劳务输出,东宁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占比不断增加。同时,劳务输出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劳务工人总数不断减少: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种地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一部分农民工选择了回家种地。此外,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经济,东北地区就业机会增多,许多东北的农民工更愿意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
2. 劳务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现在劳务工人掌握的用工信息不断增多,对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导致劳务工人的流动性非常大。
3. 劳务工人技能水平不高:部分劳务工人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难以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
四、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劳务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
2. 拓宽输出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范围。
3. 加强劳务工人管理:建立健全劳务工人管理机制,保障劳务工人的合法权益。
4. 鼓励返乡创业:积极引导返乡创业的劳务工人创办经济实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8
一、引言
劳务输出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务输出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报告旨在调研xx地区劳务输出的现状、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劳务输出现状
1. 输出规模:该地区近年来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输出人数逐年增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就业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 输出领域:劳务输出领域由最初的矿山采挖、建筑打杂等体力劳动,逐步拓展到电子制造、综合服务等行业,覆盖了全国各行各业。
3. 输出地域:输出地域由本省务工拓展到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及一线城市,遍布全国各地。部分劳务人员还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实现了跨国就业。
4. 输出成效:劳务输出为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年创劳务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劳务输出还促进了人才流动和技能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劳务输出的作用
1. 增加外汇收入: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可以为提供劳务的一方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 解决就业压力:劳务输出可以有效解决本地区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 带动商品出口:劳务输出还可以带动相关商品和技术的出口,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 劳务培训不足:受培训资金、设施等因素限制,输出人员中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2. 就业稳定性差:部分劳务人员因缺乏专业技术,在技能含量低的企业间频繁更换岗位,就业稳定性较差。
3. 劳务收入偏低:输出人员中普工所占比例较大,劳务收入相对较低,影响了劳务输出的吸引力。
4. 维权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劳动保障政策知晓程度等因素影响,部分劳务人员在权益受损时不知如何维权。
五、对策建议
1. 加强劳务培训: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培训设施,提高输出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
2.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搭建劳务输转平台,创建适合本地区劳务人员就业的劳务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3. 提高劳务收入:引导劳务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向高收入行业转移,同时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附加值。
4. 加强维权保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劳务维权机制,为劳务人员提供有效的维权保障。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9
一、调研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调研xx县劳务输出的现状、特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劳务输出现状
1. 输出规模:该县近年来劳务输出规模持续扩大,输出人数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就业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输出领域:劳务输出领域涵盖了建筑、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满足了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
3. 输出地域:输出地域以本省和周边省份为主,部分劳务人员还通过跨省劳务合作实现了就业。
4. 输出成效:劳务输出为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劳务输出的特点
1. 政府主导:该县劳务输出工作由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推动劳务输出事业的快速发展。
2. 市场化运作:劳务输出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和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3. 品牌化建设:该县注重劳务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
1. 劳务培训不足:部分劳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 就业稳定性差:受经济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部分劳务人员的就业稳定性较差。
3. 劳务收入偏低:部分劳务人员因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 劳务输出信息不畅:部分劳务人员因缺乏及时有效的劳务输出信息,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五、对策建议
1. 加强劳务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搭建劳务输转平台,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3. 提高劳务收入:引导劳务人员向高收入行业转移,同时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附加值。
4.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发布劳务输出信息,为劳务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10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调研xx地区的劳务输出情况,分析劳务输出的特点、现状、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劳务输出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劳务输出特点与现状
1. 特点:
- 国际性:涉及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和法律体系。
- 投资小、风险小:劳务输出方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且劳动报酬有保障。
- 影响因素多:涉及劳动者的宗教、信仰、民族、肤色等多方面因素。
2. 现状:
- 输出规模:近年来,该地区劳务输出人数逐年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输出领域:从传统的矿山采挖、建筑打杂拓展到电子制造、综合服务等行业。
- 输出地域:由本省务工拓展到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及一线城市,遍布全国各地。
- 输出人员:由身无一技的苦力型务工拓展到身怀多技的技能型务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三、劳务输出的作用与意义
1. 增加外汇收入: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为提供劳务的一方增加外汇收入。
2. 解决就业压力:劳务输出有助于缓解本地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
3. 带动商品和技术出口:劳务输出可以促进相关商品和技术的出口,推动经济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 劳务培训率较低:受培训资金不足、培训设施缺乏等因素影响,输出人员中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
2. 就业稳定率较低:由于专业技术缺乏,部分务工人员在技能含量低的企业间来回寻岗位,就业不稳定。
3. 劳务收入比较低:普工所占比例大,劳动报酬较低,劳务收入增长与劳务人数增长不同步。
4. 维权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劳动保障政策知晓程度等因素影响,务工人员维权能力较弱。
五、对策建议
1. 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劳务培训率,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
2. 搭建劳务输转平台:创建适合本地务工人员就业的劳务基地,实现充分就业。
3.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既要拓宽县内劳务市场,又要发展县外劳务市场,提高劳务收入。
4. 加强维权保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务工人员维权意识。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11
一、调研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xx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地区积极实施劳务输出战略,推动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劳务输出现状
1. 输出规模:近年来,该地区劳务输出人数逐年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输出领域:涉及建筑、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满足了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
3. 输出地域:以周边城市和发达地区为主,但也在逐步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拓展。
4. 输出效果:劳务输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人才、增加收入方面贡献突出。
三、劳务输出的作用与成效
1. 促进农民增收: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提升务工人员素质:通过劳务输出,务工人员接受了更多的`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了自身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劳务输出的行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 就业稳定性差:部分务工人员由于技能水平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存在频繁换岗的现象。
3. 维权难度大:部分务工人员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法律知识匮乏和维权渠道不畅,维权难度较大。
五、对策建议
1.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 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强权益保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畅通维权渠道。
4. 建立劳务输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工作机制,推动劳务输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当前农村劳务输出调研报告07-02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5篇)02-11
劳务输出工作述职报告06-12
消防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6-13
医院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20
基层城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08
服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3-21
汽车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08-22
调研报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