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研报告(精选20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调研报告 1
近年来,小孟镇,按照“经济主导工业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各项要素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高度重视,做好结合文章,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把小孟建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近日,小孟镇政协委员活动组组织7名政协委员听取镇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实地考察镇驻地、史王、张王居民楼建设工地,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孟镇位于兖州市西北部。全镇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辖4个管区,42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目前,镇驻地、史王、张王、太平,三点一心正在建设中,史王村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工。
二、做法经验
1、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去年,我们聘请了省建筑大学规划设计院为我镇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目前,规划工作已经完成,等待专家评审。根据总体规划,把全镇42个行政村规划成“九点一心”,即海子中心村、苏户中心村、太平中心村、河庄中心村、史王中心村、张王中心村、桑园中心村、吴寺中心村、函丈中心村及镇驻地。42个行政村原村庄占地面积8835亩,通过规划,“九点一心”占地3397.5亩,可节约土地5437.5亩。尤其对镇驻地进行了详细规划,提出了“八村合一”社区化建设方案。
目前,这项工程正在实施中,规划后的镇驻地占地1575亩,共设计高层住宅楼180幢,可容纳5688户,2万余人。社区内规划六大功能分区;居住区、文教区、办公区、商贸区、中心区、休闲娱乐区;建文化中心广场一处,占地约8000平方米;集文化、电信、邮政、民政、司法、派出所、计生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8000平方米;农贸市场1500平方米;商业门头20000平方米。在住宅楼房设计上,以多层建筑为主,既体现现代化风格,兼顾农民生活习惯,又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节约用地。目前,镇驻地供销社开发建设已经规划完毕,即将启动。
2、坚持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镇党委、政府组织编制社区建设规划,指导监督党支部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组织建设施工。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组织好工程建设。严格决策程序,坚持公开透明,让群众享有规划建设全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村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负责社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目前,我镇史王村居民楼已完成装修,首批居民即将入住。太平、张王、刘李村居民楼正在施工建设中。
3、坚持楼房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我镇始终坚持社区建设不仅只是拆了平房建楼房,重点是要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搭建服务平台,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坚持建新与拆旧相结合。建新必须拆旧,原则上先建新楼,后拆旧房,坚决避免搬进新楼不拆旧房的现象。对我镇区域内出现的居民建房,按照有关程序申报,经批准方可进行建设,在规划区内停止新建居民房。规划为社区中心的村制定各村的实施方案,并由镇政府参与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拆平房建楼房、合村并点建社区,逐步形成全镇“九点一心”的总体规划格局。并对新型社区内教育、卫生、群众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一并规划建设。
4、坚持建筑质量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镇党委、政府为确保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楼房,避免“烂尾楼”、“半拉子工程”、“危楼”等情况的发生,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工程招标、财务、安全、质量等方面全程监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设施务必到位,确保无一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存在问题
1、镇、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对新社区的建设,认识还不到位,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与新型社区建设的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规划引导,从功能上、空间上加以规范和指导,促进全镇新型社区平衡稳步发展。给予一些功能相对较弱、建设任务较重、进度缓慢的新型社区一定的建设资金支持,帮助引导其尽快制定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科学规划。
3、加大宣传力度,镇党委、政府要及时地出动宣传车,并通过村级广播等形式,从环境卫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绿化和美化、使群众一步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社区调研报告 2
为促进我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现将xx区社区商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逐步发展,诞生了越来越多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小区,消费者慢慢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人们大量的经济活动都将在社区内完成,“小区经济”应运而生,符合社区居民就近购买家具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以及省时省事、方便快捷的客观要求的社区店,渐渐成为社区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本次调研共调查50个小区,45家社区店。
二、存在问题
1.盲目集中,少数店铺盈利低甚至亏损
不可否认,社区店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但是在我区的社区店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决策非常盲目,选址呈现扎堆现象,如:宝境栖园小区,在门口一个排面就有4家社区店,其中3个甚至比邻而居;有的社区却呈现真空状态,如:金水湾小区、书香园小区、龙熙帝景等等。很多社区店由于地理位置集中导致客源分散,销售额低下,并没有进入理想的盈利状态。
2.产品结构过于雷同,产品更新率低
社区店的日常经营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其中60%以上为食品。我区社区店普遍存在着“小超市”的.风格,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缺乏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产品,在商品结构上与中小型超市严重雷同,过于大众化,因而缺乏竞争力。社区店作为超市的补充形式,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能创造出自身的优势,扭亏为盈。
3.附加服务太少,盈利项目不足
一般情况下,社区店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商品销售及各种增值服务,成熟市场中的社区店,约1/3的利润来自于为消费者提供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卖即食食品、加热食品、送货上门;代收缴水费、电费、电话费、网费;代收快递、干洗、预定飞机票、火车票等等。由于提供这些服务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且手续复杂,因而目前仅有少数社区店能提供上述服务。
4.缺乏有效地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
社区店对流通量大的商品和具有明显销售时段特征的商品,往往要求一日三配到四配,这对社区店的物流配送系统和信息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对于个体社区店来说,没有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有力支撑,对于销售具有时段特征的商品,只能凭经验一次性配货,售完为止,往往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最新需求。
5.店铺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无保障
目前我区社区店有的并不符合社区店标准,如:中天小区一家社区店,把自家住宅用房当做店铺。除此之外,很多社区店的蔬菜水果等商品并没有做上架处理,一些小商店里销售的散装粉条、馒头、面包、腌菜等产品都属于三无产品,食品安全现状堪忧。
三、几点建议
1.做好社区店网点规划
做好社区店网点规划工作,有利于加强社区店网点的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社区店网点全面、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建议规划局、商务部门按照市商务委打造“15分钟商圈”规划要求,更合理地对社区店进行布局,避免扎堆现象和空白点的出现。
2.选择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我区社区店大多产品结构雷同,产品更新率较低。社区店要在大超市夹缝中闯出一片天,必须走本土化、特色化经营路线,“便利”和“与消费者近距离”应该是社区店最大的特点。可以在生活必需品做主打的同时,加大即食食品、新奇特的小商品的比重,积极开发特色型、便利型商品,保持产品更新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增加消费者的新鲜感。同时提供各种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如打印、购票、缴费、寄存等。
3.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社区店完美经营的基础条件。社区店具有显著的规模小,种类多,库存能力极弱,配送频次高的特点。依托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和现代物流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社区店的流通成本,实现零售终端优势。因此,社区店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区店特点的“拆零配货”型物流配送体系,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配送方案,满足小规模分散化配送需求,节省物流配送成本,形成核心竞争力。
4.研究制定社区连锁店扶持政策
社区店是零售业态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但却并不意味着只要开社区店就会成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单打独斗没有自身品牌的社区店,最致命的在于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很难整合到一些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这使得很多店面从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开得时间越长,亏得就越多。而社区连锁店本身拥有采购、渠道、品牌等诸多优势,能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建议政府给予社区连锁店资金、选址方面的政策支持。
5.加强对社区店的规范管理
目前我区个体社区店相当一部分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卫生质量较差、三无产品等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对社区店经营场所、商品质量、环境卫生等问题加强监管,确保社区居民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社区调研报告 3
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我近期对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走访社区文化干部、观看社区文化设施、与社区居民群众交谈的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居民”、“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健身、歌咏、舞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墙,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三是在全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居民”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文明程度,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社区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没有从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考虑。检查、指导、考核社区工作时,社区文化建设往往不受重视,处在可有无地位。
2、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费用,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受经费制约,质量和品位不高,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区没有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要租借场所,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电视机、VCD、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且是各个单位捐赠,内容陈旧,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4、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不高
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真正热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三、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实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素养。
2、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适当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以此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加文化活动的次数,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干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需人才。上级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素养与组织活动能力。社区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把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吸引力。
4、引导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时要多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做到问计于群众,多征求建议,使开展的文化活动既有代表性又有广泛性,深受社区居民群众喜爱。要引导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不仅当观众,还要当演员,对做出成绩或有贡献的人员,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物质奖励,共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发展。
社区调研报告 4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xx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社区调研报告 5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xx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xx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xx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xx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xx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xx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xx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xx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xx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xx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xx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xx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xx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xx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xx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调研报告 6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xx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xx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调研报告 7
一、全市社区基本情况:
干部队伍:全市社区居委会干部共计xxxx5人,其中女社区居委会干部175人,占社区居委会干部总数的90%。全市社区全部配有社区妇联主席,全部为兼职。社区妇联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年龄在40岁以下占60%,文化程度全部为高中以上。
阵地建设:全市有活动阵地的社区26个,其中,妇女维权站14个,家长学校10个,儿童之家2个,部分社区兼有妇女维权站、家长学校、儿童之家,例如xxxx城17个社区中,妇女维权站17个、家长学校17个,儿童之家2个,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功能。
工作经费:社区妇联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工作经费按照一事一请示的原则由社区支付,受各地财政状况不同,每年社区用于妇联工作的经费支出参差不齐,最多的全年妇联工作经费xxxx0元,例如xxxx城区老城社区 “三八”节支出活动经费xxxx0元,最少的为400元,极个别社区甚至不足xxxx元。总体来看,社区妇联工作经费十分紧张。
二、社区妇联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工作做法:
(一) 完善社区妇联组织机构,为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将思想好、作风正、素质高、年纪轻、热心妇女工作的妇女骨干充实到社区居委会担任社区妇联主席职务,做到“哪里有社区,哪里就有社区妇联组织和社区妇联主席”。为便于社区妇联工作的开展,还采取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社区妇联主席,做到“党建带妇建”。xxxx城区有三名社区主任兼任社区妇联工作,各项工作成为xxxx城区社区妇联工作的典型。调整后的社区妇联更加富有活力,社区妇联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利民社区妇联被省妇联评为“三级五好”创建活动先进集体,还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社区。
(二)提高社区妇联干部素质,提升社区妇联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提高学历教育。全市社区妇联干部中,有20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现有10人大专在读,2人本科在读。二是坚持业务培训。xxxx城区妇联把每月28日定为社区妇联主席例会日,采取以会代训、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每年3月和6月进行工作档案互检,将17个社区分为3个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工作交流,选出一个典型在下一次例会上作经验交流。三是重指导抓典型。根据社区独特的优势,鼓励每个社区重点抓好1-2项工作,并重点指导,作为品牌工作全力打造,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工作局面。各镇区妇联根据社区工作任务,先集中培训,再选取定位社区妇联工作切入点,深入社区帮助设计工作载体,进行工作指导,树立典型。如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工作,xxxx城区妇联选取北山社区作为示范点,区妇联帮助完善制度,邀请法律人士讲课,印发宣传单,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演出宣传“零家庭暴力”创建工作;创办“无围墙工厂”时,xxxx城区妇联以老城社区为示范,邀请“xxxx市夕阳红编织协会”老师前来授课,成立xxxx城区第一个手工制品加工点。区妇联带队到xxxx联系加工加工活,回来后组织下岗失业妇女进行加工。当一项特色工作形成一定规模时,及时总结经验,召开会议进行推广。现在17个社区中有60%以上有自己的特色工作。
(三) 完善社区妇联服务职能,增强社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社区妇联服务是增强妇女认同感、凝聚力的核心。全市社区妇联紧紧围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妇女就业再就业工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开展活动,为妇女办实事、解难题,真心实意的为妇女群众服好务,受到了妇女的普遍赞誉,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在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利民、老城、民主、北山等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平安家庭大家创”恳谈会,围绕处理好婆媳、夫妻、邻里关系及“四防”知识等方面进行座谈,让大家参与点评善恶美丑。各社区成立各种志愿者队伍80多个。利民社区治安巡逻队在执勤时,不但成功解救了一个被骗的小女孩,还捣毁一个传销窝点,由此掀起一次社区内暂住人员大清查,全面改善了小区内治安环境。在下岗妇女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翰墨社区妇联与xxxx造纸厂、凤化集团、富华市场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90%有就业意愿的下岗失业女工实现再就业。老城社区以带头人刘凤玲为依托创办了老城社区插花部,安置下岗妇女300多人。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各社区妇联建立了妇女维权站,做到来访妇女有人接待,权益受侵害有人帮助协调解决。举办了巾帼矛盾纠纷调处志愿者培训,在社区内办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老城社区一妇女被其丈夫殴打,社区妇联主席接到来访后,联合三名社区干部连夜深入其家中,批评其丈夫,又先后三次来到其家中,调节矛盾,最后,其丈夫向她妻子认了错,答应以后再也不打妻子了。利民社区妇联化解家庭及邻里纠纷30多起,帮助一户分居近两年,已提出离婚诉讼书的夫妻,经过20多次调解终于又和解。
三、存在问题
(一) 普遍存在“三无”现象。即社区妇联主席无编制、无工作经费、无专职社区妇联主席。社区妇联干部没有编制,导致妇联干部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长远性。
(二) 妇联主席的工资低、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并且妇联主席兼职过多,找不到妇联工作的定位,导致妇联工作成为“副业”。
(三) 工作经费缺乏。社区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因此用于妇联工作的`经费少之又少。需要开展工作和活动都要临时写报告申请,还不能保证能申请到,经费不足,不能保证活动经常有序开展。
(四) 社区妇联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社区妇联干部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意见建议
(一)争取重视,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把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配套体系建设之中。给社区妇联干部定岗位,定工资方面给与积极的政策支持,稳定社区妇联干部队伍,要积极探索及解决社区妇联干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途径,解决社区妇联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素质。要把社区妇联干部培训纳入妇联干部培训教育的规划中,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妇联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妇联干部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要增强社区妇联干部的责任意识,面对繁杂的、琐屑的事务,面对需要帮助的妇女群体要有热心、耐心、爱心。
(三)拓展服务职能,增强“联”字功能。各级党委、各地妇联组织都应抓住机遇,主动为社区妇女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社区妇联要依托妇女维权站、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强化服务功能,把服务妇女、妇女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发挥好社区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扶持老弱病残等困难妇女等方面的作用,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要积极发挥“联”字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关注社区妇联工作,形成合力助推社区妇联工作。
社区调研报告 8
社区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基层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市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连续多年通过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为全市社区建设充实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比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街道以《条例》未将社区工作者明确提出而拒绝社区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请。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煤火费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各地方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现实生活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些社区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与收入不能成正比,影响了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外地的大学生社工,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租房等实际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重,很多大学生社工虽然有奉献基层的热情,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近年来,市区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作任务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还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影响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仅看重当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缺少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同时,目前社区工作者没有非领导职务增长机制,而一个社区的领导职务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缺少晋升机会,一些大学生社工认为在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区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而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确定,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社工由此认为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热情与投入程度。
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在人们眼里都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学生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社区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脚侦缉队”的层面,认为社区工作不如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体面,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工作对比,难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后,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较大,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工没有经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历练,对于经常性的加班、值班偶尔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加之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往往会产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思想。
五、基层经验比较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
社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目前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经验很少,对社区及居民情况了解也不多,让他们直接到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区居民对新进的大学生感到很陌生,对他们处理纠纷及服务社区的能力也大多持质疑与观望态度,而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让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建立足够的信任,才可能继续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学生社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将来能够独挡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有序
目前,XX市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目前来看,这一文件规定比较宏观,没有细化的配套文件,各区和各街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自行规定,造成不同区、不同街道之间政策差别很大,有必要出台全市统一的配套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在国家对社区工作者身份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将社区工作者划定为社区事业编,作为一种独特的事业编制存在。一来社区工作者的所有经费均由财政负担,此举不会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二来可以将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明确下来以安定人心,三来在管理上便于参照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执行。
2、提高薪酬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XX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今年2月份则达到了5.3%,8月涨到6.6%,创三年来。考虑到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因此对居民生活影响更大。去年全市社区工作者调资后,社区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只有职务年限补贴每年增长50元,相比物价涨幅来说,远不能保证社区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确保在不大规模统一调资的情况下其工资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长。
3、建立职级体系,提升发展空间
目前,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务一共只有3级,即一般工作人员、社区副职和社区正职,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员的职位上干一辈子。为了给社区工作者更大的晋升空间,可以考虑借鉴公务员制度和警衔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比如将职级划分为16级,一般工作人员对应1-8级,社区副职对应5-12级,社区正职对应9-16级,采取3年晋升一级职级的方式,保证在社区踏实工作的低职务人员也有晋升到更高职级的机会。另外,在明确社区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时,也可拿出部分职务定向招考社区工作者。
4、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优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博客等渠道,宣传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塑造他们的良好形象,展现他们的良好风貌,尤其是要让居民群众逐步了解、熟悉、信任大学生社工,树立大学生社工在居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社工中的一些优秀代表,为其他人员树立标杆和榜样,让大学生认识到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工学历水平高、知识储备多、操作技能熟、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扬长避短,让其在工作中与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优势互补、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增强他们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
5、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由于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社区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大学生社工的理论基础好、总体素质高,只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用,他们就可以很快成长起来。为此,一方面,要在社区搞好传帮带,提高大学生社工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社工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从全市层面每年规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在组织上可以市、区分级组织,从而分类、分层地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社区工作期间有所得、有所获。
社区调研报告 9
为深入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近日我们组织专人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有关情况如下:
一、我区社区矫正工作总体情况
20xx年,我区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几年来,社区矫正工作本着“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工作方针,按照“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抓基础,定制度,强管理,显实效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防止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确保了社会的安全稳定。自全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0人,解除矫正74人,现在册矫正人数46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委托调查12人。我区现有一个基层司法所(老庄子司法所),负责空港城开发区和老庄子镇的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办公室的社区矫正工作由其本单位管理。为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业务练兵、岗位学习为主,到丰润、路南等先进县区参观见学等形式强化业务学习,明确职责,从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履行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依法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20xx年社区矫正实行新的档案管理办法后,我们严格执行审前调查评估、交付与接收、矫正实施、解除矫正、档案归档等整个工作流程,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案,针对不同对象个体特征,制定矫正方案,坚持周联系月汇报,让每个监管对象服从监外执行的纪律,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矫正机关的监督管理。抓好帮教措施的落实,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对象,关心其生产、生活,使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能安心进行矫正,有效的防范了矫正对象再犯罪。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专门机构和人员。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基层社区矫正由司法所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管理。受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区仅有一个基层司法所,即老庄子司法所,负责空港城开发区和老庄子镇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办公室的社区矫正工作由其本单位管理。社区矫正与监内执行有着同样的严肃性,只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存在不同。按照《市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来执行管理。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办既不具备行政司法主体资格,又难以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规范管理,也极大地削弱了法律应有的威慑力。今年6月份市司法局对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司法行政主体资格问题对我区提出了明确整改意见。
二是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公、检、法、司、民政、劳动社保、街道、村(居)等部门的共同配合,由于区司法局组建时间比较短,各部门相互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社区矫正组织的辅助力量有待加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应建立一支专业矫正力量与社会矫正力量相结合的矫正工作队伍。社会矫正力量主要是社会志愿者,包括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人员、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成员、高等院校学生、矫正对象近亲属和所在单位人员等。但在实践中,除了村(居)委会成员和矫正对象近亲属外,其他矫正社会力量还有待于全面发展和加强。
四是工作任务日益加重。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罪犯将转入基层社区接受矫正。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推行社区矫正工作中,无法按照要求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日常管理,极有可能造成这部分人员的失管、失控,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工作建议
1.增加专门机构,加强人力配备和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司法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通〔20xx〕71号),建议新建一个司法所,负责街道办事处、庆北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办公室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针对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岗学与脱产学相结合、自学与组织培训相结合等形式,下大苦功加强现职人员的.业务学习,花大气力提高现职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壮大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把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放在社会上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其显著特征。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要积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正面宣传,不断扩大社区矫正的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使全社会都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支持和协助社区矫正工作,大力营造社区矫正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吸收符合社区矫正志愿者条件的社会人士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如选派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狱、劳教所干警,精通法律的法学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聘请离退休干部、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居委会成员、高校教师、学生和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及所在单位的人员等优秀人才加入社区矫正组织等,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工作队伍。
3.加强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资金需求。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继续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按照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不少于200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培训、必要的办公用品、印制宣传材料、工作表彰等,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4.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区矫正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定期通报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分析研判矫正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部门应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加强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避免脱管失控。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谋生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调研报告 10
调查人:
xxxx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13日
调查背景: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气氛多以严厉气氛表现出来。然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和谐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融洽的亲子关系,家庭和谐便无从谈起。当儿童成长到孩子时期很多的家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问题: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过于关注自己的工作,父母的亲情陪伴不够,等许多亲子问题,这种关系如果得不到缓解,进而发展出孩子与父母顶嘴,亲子间的冷战,甚至离家出走。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接着又进入学前班、小学,他们与同辈群体之间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这些早期的群体活动,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可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与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同辈群体在儿童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儿童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在群体生活中实现某种社会需要。
调查目的:
此次社区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xx社区一些基本情况,还有开展我们实习活动的可行性调查。只有掌握了基本情况才可能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实地考察法当中的无结构访谈法。
调查步骤:
小组讨论:20xx年5月10日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确立了此次调查的主题,分工,进程安排,具体步骤,实地调查和随机访问时涉及的题目。
实地调查
(1)20xx年5月13日,我们第一次前往xxx那进行第一次实地调查,首先来到了xx居委会,通过和居委会负责人的对话,我们对该社区的基本信息做了大致了解,包括社区的居民的年龄结构,居民社会成份,我们又进一步和居委会负责人沟通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自己接下来的活动构想。接着我们前往社区活动广场对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地。
(2)20xx年5月20日我们前往小区做了第二次调查,此次调查目的主要是对活动构想做进一步可行性分析调查,包括对活动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信息状况的访问和调查。对于我们访谈的对象我们也进一步向他们说明了我们进行访问调查的目的以及接下来会策划举办的活动等其他相关问题。
调查内容:
一、问题设置:
关于家庭中亲子关系调查我们所设置的问题有:
(1)你觉得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亲近吗?
(2)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烦心和心情不好的事时,通常你会跟父母交谈吗!如果没有交谈可以说说原因吗?
(3)你觉得父母平常对你管的多吗,他们一般会在那些方面关注较多?
(4)你觉得父母工作是不是很忙,是不是常常会有让父母带出去游玩的愿望?
(5)想不想和父母玩游戏?
你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常会做那些家务活?
针对孩子家长设置的问题有:
(1)平常跟孩子谈论的情况多吗?
(2)生活中你最关注孩子的那方面成长?
(3)你会常常鼓励你的.孩子吗?
(4)你觉的你的孩子理解你们吗?
二、针对孩子同辈交往情况我们设计的访谈问题有:
(1)你最好的朋友有几个他们是否跟你居住在同一个小区?
(2)你觉得在小区里是否很容易找到一些玩伴,并且好不拘矜?
(3)如果和你一起的朋友在一起你们最爱讨论什么问题关于学习还是游戏?
(4)如果你遇到不开心或心烦意乱时会找你的朋友诉说吗?
(5)你对朋友或者你身边的同伴是怎么看的会不会觉得他们对你很重要?
三、调查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有:
家庭中亲子关系所存在的问题:
从亲子沟通的时间上看,我国儿童普遍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较少,每周最少的还不足4小时。同时,与母子沟通相比,父子沟通的时间更少。
儿童亲子关系的问题变化主要表现在:
(1)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减少,亲子依恋的行为特征发生了变化,对父母的情感表露及对自己私密的袒露减少,但亲子间早年所形成的情感依恋仍会持续到儿童时期,并不因儿童追求独立自主而中断。
(2)在性别差上,女孩子与父母比男孩子与父母更为亲近,也有更多的沟通。
社区调研报告 11
调查的社区:
xx花园。
调查的方面:
物业管理的各方面与人们的看法。
搬家到小区不久,听父母说这里的物业管理不是很好,在这个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时间,去调查了关于小区各方面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包括有小区绿化,卫生情况和安全保证等等。我做了四十份调查报告,随机找到住户调查。在大家做出的调查里面,我看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对小区物业管理都不怎么满意,特别是卫生环境方面。
四十份调查的分布内如下:
十五份绿化环境方面的调查,主要是问住户对小区绿化环境做的方面是否满意,以及对小区绿化的建议。十份安全方面的调查,主要是问住户对小区保安的看法以及安全是否保障展开调查。还有十五份是关于卫生情况的,是大家对卫生环境是否满意与建议的。
在这些调查表当中,最清楚反应出小区的卫生情况不合格。每天也能看到,靠后苑有个垃圾房,成天不清理干净垃圾,弄到那附近的空气不洁净,让人十分反感。而在小区的小花园,小路上都能看见纸屑,果皮等垃圾。住户们对这个强调了很多次却得不到回应。每个人都希望能住在一个干净漂亮的社区,我想这一点我们社区远远不及,责任不但在清洁工上,而且住户也有小部分责任,若不是随地扔垃圾,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呢?所以,小区的卫生是靠大家来维护的,我希望日后能看到改善。
紧接着就是安全方面。这一点是大家都比较平均的,有些人认为做的不是很好,但有些人说还不错。保安人数多,但是做不到很好的效果,还是会听到一些被偷东西的事情,所以保安应该更加认真以及保证住户的安全。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绿化方面。小区的绿化环境不错,这是大家一致认可的。路旁有整齐的树木花草,后面靠山,环境是不错的,也值得大家学习。
小区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均一,这次调查我也有很大的收获,我很开心能了解到小区这么多的事情也希望能为小区做些事情。
社区调研报告 12
调查地点:
x城市x小区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日到10月4日
调查人:
xxx
调查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天天可以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有的同学可能生活在一个比较洁净的环境之中,但也有同学会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不少问题。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是人为造成的各种污染,对不可再生或无法取代的资源的乱采滥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的乱仍、乱排,噪声、地面沉降、植被的破坏、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
我们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对它的环境和遭到的破坏有多少了解呢,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居住的社区的环境,通过调查分析对社区的生态环境作出正确的评价,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此次调查范围是所在社区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
让人们关注自己社区及周围的生存环境,从点点滴滴入手,以实际行动为创造美好的社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祖国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
社区主要是指一个人口聚居的地域,在这里,人们共同居住、生活、学习和工作,组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在城镇可以是居民小区、街道及其周边地区,在非城镇地区,则可理解为村及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本文的社区调查对象是城镇居民小区。
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有空气、水、阳光、土壤、动植物等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自然因素之中,和它们息息相关。本主题主要研究社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宅及住宅周围的空气、水面、植物、风景名胜、城镇、乡村及配套的商业、服务、交通、医疗、学校等设施。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环境也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即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及人为造成的诸如对空气、水、植被等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便道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指定外位置,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食物腐蚀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而且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不少居民对绿化建设持有满意态度,但也有极个别居民对所居住区域不满,居委会管理不当,只顾形式不顾质量的'情况大有人在。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100户社区居民中对环境保护认为很满意的占3.03%;满意的占35.35%;一般的占41.41%;不满意的占19.19%;很不满意的占1.1%。不满意理由,认为污水处理不彻底的占37.14%;垃圾没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14.29%:公共场所放养宠物的占48.57%。
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居委会、居民、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等主观方面,其中,74.9%的人认为居委会不重视环保,81.4%的人认为人们的环境意识差,75.4%的人认为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环保执法、违法者处罚、环保宣教、环保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等规制性方面不足被认为是次要原因,其中,72.4%的人认为目前环保执法不严,70.2%的人认为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69.9%的人认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66.8%的人认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消费增长速度等客观方面则为再次要原因,其中,43.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47%的人认为人口增长过快,48.4%的人认为消费快速增长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
那如何解决呢?具体方法有:设置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保洁队伍的管理,签订片区责任状,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日常保洁,每月定期对辖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清除乱写、乱张贴,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搞好社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自查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每月自查2-3次,定期督查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发挥社区内卫生监督员的作用,督查小区的清扫保洁工作,奖勤罚懒,保证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齐干净;继续开展好物业小区的整治工作,引导居民建立业主委员会或管委会,实现居民自治;开展周末劳动卫生活动,发动居民和志愿者对辖区的环境进行卫生大扫除,开展好社区绿化环保、植树护绿活动,做好花圃养护、补植树苗等。
此外,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认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惠民工程来抓;着重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举措,在辖区内开展多次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生活是个人的,而环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这次调查给我们的感触很深。环保看似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实“环保”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从不折一花到加入环保志愿大军的洪流,也算是我们每一个人为创造山更清,水更蓝的美丽世界做一份自己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首先在思想觉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环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做到“五位一体”,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制定长效机制,使社区优美、整洁、文明、干净、亮丽的生活环境卫生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治理,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塑造崭新的美好新社区形象,社区居民个个为环境卫生治理出力的良好格局,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我们的社区美丽盎然、我们的国家和谐文明。
社区调研报告 13
时间:
20xx年7月20日至7月23日
地点: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
调查目的:
了解社区服务情况,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加知识
调查对象:
利港镇兴港社区
暑假如期而至,此间我利用几天的时间我深入社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我要看看我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来面对社会,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居委会服务来调查社区相关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功能: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另外,经调查我兴港社区也针对本社区内部具体情况对居名作出了如下承诺:
1)为社区居民最底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为新居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
3)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
4)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待、下岗人员择业提供中介服务;
5)为七十岁以上老人办理优待证;
6)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7)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调查的这几天,我的确看到了居委会成员都履行了他们的职责,诚心诚意的为居民服务。兴港居委会下设有工作室、党员之家、文娱活动工作室等。这些活动室的设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现代社区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以下是我重点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
(二)政府增加了经费头入。去年,兴港社区只有几家诊所店,今年,私人独自办的诊所就有好几家了,新建了兴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还新开了3家社区卫生合作社,为社区居名卫生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居民在社区医疗合作社就医还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服务转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家庭病床、户籍健康档案、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命运的兴衰福祉。社区卫生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社区有专业的清洁工,专门打扫社区卫生,有的是打扫路面的拉圾,有的是处理社区居民墙面的广告图画等,还有专业的农林工人,专业负责处理社区绿化带,维护社区绿化。
(四)社区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没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社会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知晓率低,甚至连部分街道负责人都不太了解,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配合,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服务职能不清楚,全社会关心、扶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
3、各项经费投入不到位。坚持公益性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原则。市政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内容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支出”。然而公共卫生补助经费至今未按规定预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未得到体现。
三、为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希望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
(二)要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卫生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
(三)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群众等多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公示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
在实践的这几天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不过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经历。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社区调研报告 14
通过调查研究和参考已有资料我们发现,社区存在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手段落后、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公民精神的培养以及制度层面的完善,治理理论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并达到良好的状态。
一、社区治理的困境
第一,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单一的行政性居委会,远没有形成多治理主体互动的局面。而居委会的主要任务仍是以完成上级政府的指令为主,而不是基于居民的诉求。尽管社区治理主体开始趋向多元化,但目前社区中居委会仍是主要的治理体。
第二,社区治理手段落后。表现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主要采取我说你做的行政命令方式,而不是对话、协商、协调的方式。社区治理以强制性的行政方式为主,社区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法制化仍然十分有限。居委会工作人员对于社区的事务主动性不强,每天忙于解决上面下派的事情,对于社区的事务只有当居民上门来才成为居委会工作的重点,至于丰富居民生活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居委会干部的产生不是依法通过居民选举的方式,或者表面上通过选举,实质上仍由上级部门任命。选举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治理对象认可的权威性和社会合法性,导致居委会动员能力薄弱。可见,参与率低和参与机制的不完善是目前居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社区中普遍存在民间组织不发达的问题。社区的组织除了居委会、业委会、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外,还有一类重要的组织类型,即民间组织。社区民间组织数量较少,且多是些诸如老年协会、腰鼓队、晨练队等娱乐性质的团体。居委会的宣传手册中了解到,该社区建立了爱心服务工作站,分为居家养家服务、残疾康复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就业援助服务和困难救助服务几大块,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弱势群体。但是调研中了解到具体的落实情况欠佳,形式化严重。
二、对策设想
解决社区治理困境的对策主要是还原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政府重视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利益导向,鼓励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一)还原居委会的自治功能
居委会必须进行改革:通过直接选举增加其社会的合法性;通过政务公开增强其财务及运行过程的透明性和居民参与监督的可能性;应减少专职社区工作者,增加兼职的社区工作者,在自愿的基础上,义务为居民服务。现实居委会承担着自治、行政和服务三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居委会从行政体制的束缚中独立出来,还原其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同时发挥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如创建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解决了政府行政事务没有基层承接的.问题。
(二)政府重视对民间组织的培育
应重视和发挥民间组织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在维护居民利益及居民自治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在此之外的社区民间组织去弥补。事实上当居民盼望已久的居委会不能或无法维护居民利益或表达其诉求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民间性的维权组织就会应运而生。关于民间组织的培养,政府应该深刻认识到其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要加强对其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民间组织有别于欧美国家制约政府权力意义上的民间组织。
(三)通过利益导向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培育居民社区参与的能力
满足居民利益需求是居民社区参与的最大动力。利益需求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激励,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满足。社区居委会应首先调查居民的知识、文化等需求,并通过主办一些社区补习班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理论修养和艺术情操,以方便居民找到工作和丰富生活。只有满足居民的利益需求,社区应该成为真正为居民服务的家园,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感动居民、满足居民,居民才会积极参与自己家园的建设。
(四)培育社会资本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他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社会资本在社区主要体现为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社区与社区外其它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作为社会资本的情感、互信、公民参与网络,意味着一种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味着社区的一种互助共济、互惠互信、诚实公平、注重团结与参与的人文环境,同时也意味着社区发展的一种更为有利的条件,它能够极大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在转型期社会资本的下降和丧失,使社会成员表现出疏离感、无助感等。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影响的危害性,事关社区甚至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一,重视对导致社区社会资本下降的因素加以分析、弥补,使社区重新找回共识性规范的社会网络。重建社会网络时仍应以家庭等血缘、地缘为载体,发挥其与社区结合的优势。第二,开展社区教育,培养公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对共同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公共规范、公共原则的维护。这是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逐渐获得训练,积久成习。这些训练包括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决策;以实际行动投身公共活动,以合作方式解决社区公共事务集体行动中的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居民在政治上的行为,使他们知道怎样选择,怎样辩论,怎样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怎样完成一个社区居民的责任。
社区调研报告 15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农村低保
20xx年底,我局下发《关于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通知》。我市农村低保现有3406户5077人,目前已支付1、2季度资金xx万元。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及代缴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下达的任务目标数3860人与州社保局下达的目标人数不一致,相差甚远,目前,市城居保局连同市民政局、市扶贫移民局及各乡镇正在核实人数。待人员核实清楚后,及时启动该项工作。
(三)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
20xx年2月,由省民政厅牵头组织召开《关于调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本资金发放由原单位残疾人联合会调整至民政局发放。根据《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实施方案》要求,该项目资金按季度发放,从一级残疾人90元增长至100;二级残疾人60元增长至70元。截止目前,我市现全市有724名重度残疾人,一级残疾人303人;二级残疾人421人。现已发放2季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费xx万元。
(四)扶贫对象残疾人补贴
20xx年扶贫对象残疾人生活费市级配套预算xx万元,3月支付一季度生活费xx万元。本月,应对12乡镇77名残疾人发放第二季度生活费xx万元,但由于省级、州级资金未到位,因此只对10乡(镇)49人发放生活费xx万元。截止5月21日,已发放扶贫对象残疾人生活费xx万元。
(五)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
经20xx年底,我局下发《关于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自查通知》。根据各乡镇上报情况汇总后,我市现有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为801人。在4月份已经发放第2季度困难残疾人801人,共计xx万元。
二、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由于各乡镇残联专职委员(兼职人员)经常变动,易导致残疾人工作脱节;20xx年开始每村配备1名村残协联络员,负责该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智慧量服录入”。通过联络员每月一次的入户调查,时刻了解残疾人动态,为我市统计残疾人各项民生需求掌握扎实数据。但由于联络员文化普遍较低,不能很好胜任“量服”系统录入工作,导致民生项目系统录入及全市量服工作滞后。
社区调研报告 16
城市棚户区旧有房屋的买卖纠纷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现实生活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和难题。被动迁房屋案件也明显增加。法院对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否有效保障房屋买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平衡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 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城镇房屋买卖引起的纠纷案件中大多数房屋买卖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合同,但未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从已经审理的此类案件情况看,原告是房屋出卖人的,诉讼请求大多是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收回房屋;原告是房屋购买人的,其诉讼请求是要求房屋出卖人协助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或者请求法院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原告所有。从合同履行的情况来看,双方当事人基本上都履行了合同义务,出卖人取得了房款并交付了房屋,买受人给付了房款并取得了房屋。房屋案件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为降低购房风险,购房人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房屋产权。
二是房屋出卖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三是房屋购买人要求出卖人协助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
四是法律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二、我国法律对房屋买卖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有关规定
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虽是一类特殊的房屋买卖类型,但其交易规则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同样应遵守《合同法》以及关于房屋买卖的有关法律规定。房屋买卖合同是一方当事人转移房屋所有权于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当事人支付合理价款的买卖合同。转移房屋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法定条件是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房屋买卖合同成立并生效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首先,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每个公民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首先要考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是进一步审理此类案件的基础。
其次,房屋买卖合同订立形式。房屋买卖合同是标的额比较大而且比较重要的合同,法律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以防止不必要的.纠纷。但是实际生活中,有的当事人往往以口头形式确定房屋买卖关系。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只要双方系真实意思表达,为稳定交易关系,在审判实践中,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具有与书面合同同等的效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形式要求双方信用度较高,否则会给交易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房屋买卖当事人的风险,容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一但一方反悔不予承认,在双方发生纠纷时,就会因无书面合同的认可,无法确认纠纷双方的合同效力。所以,应积极宣传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法律规定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主动采取书面形式订立。
三、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
城市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的认定:
第一种情况,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前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首先,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时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尚未发出,如果双方已经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房屋所有权已经转移,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当然有效,房屋出卖人反悔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也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房屋购买人依据该合同实际占有、使用了房屋,只是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我们不能因为其未办理房屋产权更名过户手续而认定其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根据房屋动迁封闭公告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的登记手续不能作为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和依据。
第二种情况,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后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只要买卖双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卖人是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人,买卖房屋的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购房人出具了合理的价款,房屋买卖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就是有效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精神,《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是管理性规范,而不不是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不能因为房屋买卖合同是在城市房屋动迁封闭公告发出后就一律认定为无效。无论房屋买卖合同何时签订,只要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二)、(三)、(四)规定的情形,就不能认定合同无效。
房屋买卖行为关系到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重大利益。法院审判房屋案件也涉及到市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审判房屋案件效果的好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法院确认被动迁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关系到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的重大利益,认真研究这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及时总结相应的审判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调研报告 17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日益受到关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满意度,收集改进建议,为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访谈居民30人。
三、调研结果
1. 公共设施满意度
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内的健身设施、绿化环境、儿童游乐设施等表示满意,认为这些设施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
部分居民对公共设施的质量和维护情况提出质疑,如健身器材损坏未及时维修、无障碍通道设计不合理等。
2. 具体问题与建议
公用电话问题:多位居民反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公用电话已失去使用价值,建议拆除或改造成其他实用的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破坏现象:部分居民反映,社区内存在公共设施被恶意破坏的情况,建议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无障碍设施:多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提出,无障碍设施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避免形式主义。
宠物活动区: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居民建议建设专门的宠物活动区,以满足宠物主人的需求。
四、改进建议
1. 优化公用电话布局:根据居民需求,逐步拆除使用率低的公用电话,或将其改造成信息查询亭、紧急呼叫站等实用设施。
2. 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机制,确保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
3. 完善无障碍设施: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重新规划和建设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设施,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
4. 增设宠物活动区:在合适的区域建设宠物活动区,为宠物主人提供便利,同时减少宠物对其他居民的干扰。
五、结论
本次调研显示,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优化公用电话布局、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完善无障碍设施和增设宠物活动区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社区调研报告 18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现状,探索创新路径,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借鉴。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多个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社区管理体系
大多数社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包括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
部分社区在管理中存在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居民满意度下降。
2. 社区服务内容
社区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方面。
但服务质量和效率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在特殊人群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3. 创新实践
部分社区在管理和服务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如引入智慧社区系统、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等。
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创新建议
1. 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社区各组织的职责分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特别是要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
3. 引入智慧社区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慧社区系统,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4. 培育志愿服务文化: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结论
本次调研表明,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职责分工、提升服务质量、引入智慧社区系统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区调研报告 19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居住环境、服务质量、文化氛围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XX社区居民对当前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社区管理部门提供改进建议,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包含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社区服务、安全状况、文化活动等多个维度的问卷,通过线上(如微信、社区APP)和线下(社区公告栏、入户访问)两种方式发放,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2. 深度访谈:选取不同年龄、职业、居住年限的居民代表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意见。
3. 现场观察:对社区内的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绿化情况等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现状。
三、调研结果
1. 居住环境:大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整体居住环境表示满意,但部分老旧小区存在房屋老化、停车难等问题。
2. 公共设施:居民对社区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的需求较高,但部分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
3. 社区服务:社区提供的便民服务(如快递代收、家政服务)受到好评,但医疗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专业服务有待加强。
4. 安全状况: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但居民对夜间照明、监控覆盖等安全措施仍有提升期望。
5. 文化活动:居民对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但希望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四、问题与建议
1. 改善居住环境: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优化停车管理,提升居住舒适度。
2. 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并更新公共设施,确保其安全、可用。
3. 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引入更多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色服务。
4. 提升安全保障:增加夜间照明,扩大监控覆盖范围,增强居民安全感。
5. 创新文化活动:结合居民兴趣,举办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结论
本次调研表明,XX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活总体满意,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社区调研报告 20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在社区中的比例日益增大。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服务需求,对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XX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健康状况、精神需求及养老服务需求,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老年人的`专项问卷,涵盖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等方面,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发放并回收,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
2. 小组座谈:组织老年人代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经历、困难及期望,收集宝贵意见。
3. 家访观察: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家访,观察其生活环境,了解实际需求。
三、调研结果
1. 健康状况: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迫切。
2. 日常生活:大多数老年人能够自理,但随年龄增长,对家政服务、送餐服务等辅助性服务需求增加。
3. 精神需求:老年人普遍渴望社交活动,希望参与社区组织的兴趣小组、健康讲座等,以减少孤独感。
4. 养老服务需求:对日间照料、紧急救援、长期护理等服务有较高需求,尤其是对专业护理人员的依赖度较高。
四、问题与建议
1. 加强健康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提供健康检查、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
2. 完善服务体系: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家政、送餐、医疗急救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书法、舞蹈、太极等兴趣小组,增强老年人的社交互动。
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
五、结论
XX社区老年人在生活状况和服务需求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健康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及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社区调研报告11-09
调研社区的报告02-24
社区调研报告02-06
新型社区调研报告11-03
社区商业调研报告02-03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03-07
农村社区调研报告12-10
村社区调研报告12-08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5-26
县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