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琅琊寺导游词
对于琅琊山,各位会有怎样解说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琅琊山导游词,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琅琊山导游词【一】
大家好,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茫茫人海能和大家在这里相识,我很高兴。在此我代表滁州市欢迎大家到来。希望各位在本次旅途中能够玩开心,吃安心,住舒心。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在我旁边开车是我们本次行程司机师傅,他姓安,有着相当丰富经验,有他开车,大家尽可放心。在今后旅途中就由我和安师傅来照顾大家生活。各位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可向我们提出来,我们会尽力为各位解决。工作中如果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现在请大家记一下我们车牌号:皖M1234,我手机号是15155001234.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开篇即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中所指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游览琅琊
大家对琅琊山肯定非常好奇,那么接下来就由我来向各位介绍一下琅琊山概况:琅琊山位于滁州市区西南,城与山连成一体,景区总面积达到110平方千米。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琅琊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琅琊山属淮阳山地东延余脉,其主要山峰有:大丰山,小丰山,花山,关山,凤凰山等。最高峰为花山,海拔331米,其他山峰大多在海拔200-300米。琅琊山山体是由石灰岩,砂页岩组成,多洞穴。景区内有50多处泉眼,泉水甘甜清冽。琅琊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9.3%,已查明植物有153科672种,栖息了131种鸟类。
有人肯定想问:“它为什么叫琅琊山呢?”其实琅琊山古称摩驼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在此居住,而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曾率数路大军“出途中”灭吴,吴主孙皓投降于此,因而山称琅琊。
大家请看这里,这便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现在让泉周围用石块砌成方池,上方有清康熙二十三年,滁州知州王赐魁重新树立“让泉”碑刻。方池三尺见方,池深一尺左右,让泉水先涌入方池,而后由方池流向北去,汇入玻璃沼。让泉水质优良,水温终年保持在17-18度,泉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甘甜清冽,注入杯子,虽满而不外
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就是醉翁亭园了,当年欧阳修正是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有人可能想问:“欧阳修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呢?”要想知道答案呀,首先得听我说一段历史:宋仁宗庆历年间,权贵当道,当时正在朝廷中做官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怨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仁宗听信谗言,便把欧阳修贬到滁州。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住持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便是有名《醉翁亭记》。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其实欧阳修是被贬到滁州,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欧阳修没有被贬,那么也许就没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也不会有我们现在正在游览醉翁亭园。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醉翁亭园区占地约5000平方千米,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院门,透过这个花窗,我们可隐约看到醉翁亭。古人云:“曲径通幽”,要想一睹醉翁亭全貌,我们还得越过这个天井,再由天井向东才能来到亭旁。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醉翁亭,大家请看,醉翁亭是歇山式建筑风格,吻兽伏脊,飞檐翘角,16根立柱分立四方,四周设有木栏,这里便是当年欧阳修与宾客觥筹交错地
穿过醉翁庭我们现在所在地方是二贤堂,二贤堂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是滁州百姓为纪念曾经做过滁州知州,并为当地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王禹偁、欧阳修两位父母官修建。在二贤堂内,我们可以欣赏到宋、明刻本《醉翁亭记》影印件和欧阳修手迹影印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明朝建筑会峰亭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琅琊山上。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州琅琊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琅琊山名自晋始,晋元帝为琅琊之称。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许,势伟拔,起伏绵旦,与丰山、花山争奇竞秀,而琅琊之名尤著,深岩邃谷中,修竹、清泉别饶佳趣。陡山之巅,南望大江如匹练,江以南诸山出没,隐现于烟云杳霭中,盖淮东胜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还隐映着唐代古刹琅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于一体,成为滁州市著名旅游胜地。
看完深秀湖山光水色,继续沿琅琊古道前行至山腰,只见葱茏玉秀古树之中,一片楼台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便是古琅琊寺。月洞形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四字。
琅琊寺原名宝应寺,为唐代大历年间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所创建。据说,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绘图呈送唐代宗。恰巧代宗皇帝头天夜里梦见在一片山林深处有一座寺院,其形状、规模和那张图上画颇为相似。代宗十分高兴,特赐名“宝应”。后又易名为“开化禅寺”、“开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们便统称为琅琊寺。
琅琊寺依山傍林,建筑雄伟。寺内最大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高14米,深15.3米,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殿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藏经楼建在寺院最高处,居高临下,相传楼内曾藏有一部贝叶经。琅琊寺其他建筑有无梁殿、明月馆、念佛楼、祗园、悟经堂等,或前或后,或搞或低,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雄壮而优美山寺图。其自然名胜有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等,奇姿巧态,各具特色。
据《琅琊山志》载,琅琊寺极盛时期是唐宋两代,楼殿规模宏大,和尚最多时达800多人。古寺内外,曾有亭台20余座:无梁殿右侧有清风亭,亭侧又有洗笔亭;殿左有春亭;东面有茶仙亭,悟经台旁有洗心亭;右侧有晓光亭;琅琊山左山头有东峰亭;南天门古碧霞元君殿南有会峰亭;雪鸿洞上有梅亭;念佛楼右侧有琴台,琴台南有寂乐亭等。
由于世事变迁,琅琊寺及其周围建筑几兴几毁,很多亭台早已不复见了。现在建筑,大部分是民国初年由达修主持重新修建起来。建筑保持了古代原有格局和式样。许多碑刻、石刻、古砖依然可见,所以琅琊寺正门内有一幅对联说:“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除了部分明代建筑外,还有唐碑、宋刻,都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
山上琅琊寺大雄宝殿北面积馨斋品尝素斋,非常有特色。
琅琊山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滁州市。滁州是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小和尚,小和尚长古灵精怪,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是什么神药有这样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琅琊山琅琊寺导游词】相关文章:
琅琊山导游词08-16
琅琊山的导游词04-28
安徽琅琊山的导游词06-12
琅琊山导游词范例04-13
琅琊山导游词分享04-13
滁州琅琊山的导游词04-13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06-11
琅琊山英文导游词04-14
琅琊山景点导游词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