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原文

时间:2024-05-21 09:50:00 智聪 我要投稿

《满江红》原文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江红》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怒发冲冠

  【1】原文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3】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⑶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⑸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声音。

  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⑺“三十”句:谓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⑼等闲:轻易,随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中国境内有两座山脉名贺兰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宁夏。一说指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指位于河北境内的贺兰山。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曾在河北贺兰山。

  ⒀胡虏:对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称。

  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4】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哪一首能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词的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词的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5】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当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6】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将领,民族英雄,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7】《满江红》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

  1、介绍满将红

  《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这首词是谁写的呢?

  2、介绍岳飞

  PPT展示岳飞图片 :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

  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发、冠、车、缺、血、朝、阙

  (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

  1.了解作者PPT展示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2.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再读词作,读出节奏

  (三)三读词作,了解诗意,读出感情

  自由朗读,谈一谈《满江红》的上阕和下阕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学生讨论,PPT展示

  1.怒发冲冠

  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词人独自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于是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顾过去

  “三十功名尘与土”,回首往昔,当下的功名事业如同尘土,微不足道

  展望前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展望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了,这是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上阕小结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其父宋徽宗,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的急忙将皇位传给太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号靖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问句,以加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5.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带领军队,直捣敌人巢穴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和“笑谈渴饮”都是岳飞的激愤之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达了对金人蹂躏中原,涂炭生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强敌的决心。

  7.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此收尾,既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下阕小结

  抒发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三.归纳总结

  1.总结:这首词,通篇贯穿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气概。如果说苏轼的词豪放,那岳飞的词则是雄壮。它表现了一个爱国将士的凛然正气和崇高境界。有了这种正气和境界,才能写出这种千百年传唱不衰的好作品来。

  2.三读《满江红》,读出感情

  3.根据PPT提示,试背全词

  四.板书设计

  初读:读准字音

  再读: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感情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原文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2】译文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3】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2、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3、凤楼龙阁:形容中原建筑的华美富丽。

  4、万岁山:宋徽宗政和四年(1122年)建于汴京东北角,为皇帝游玩享乐之地。

  5、珠翠:指山前的奇花异石。另有一说为指代宫女。

  6、蓬壶: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渤海中三个仙山之一。

  7、铁骑:敌兵。

  8、郊畿:京畿一带。

  9、风尘:威事引起的兵荒马乱的情景。

  10、膏:血污。

  11、锋锷:敌人的武器。

  12、壑:大沟。

  13、请缨:请求命令。

  14、河洛:黄河、洛水一带,即指中原。

  15、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4】创作背景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绍兴七年(1137年),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5】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上片起首的“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三句,词人写登上黄鹤楼所望之景:在一片荒烟笼罩之下,仿佛有很多的城郭。接下来的“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三句,是词人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起了昔日汴京宫苑的繁华: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尽是雕龙砌凤。紧接着“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二句,续写昔日之景,说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上片的前半部分,词人极力表现昔日汴京城的繁华,为接下来的抒情作铺垫。后面的“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三句,词人笔锋一转,写如今金兵的铁骑包围了汴京的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上片词人抚今追昔,表现了词人对昔日汴京的留恋以及对今日金兵攻占中原的悲愤之情。

  下片起首的“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四句,词人自问自答,说如今士兵已经血洒战场,浸染刀锋;如今百姓已经尸横遍野,填满了沟壑。接下来的“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四句,词人悲叹江山仍旧存在,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接着反问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之师踏马挥鞭,横渡长江,收复中原。词人在此处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着意表现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情景,与上片词人所追忆的昔日之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以及渴望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迫切心愿。结拍的“却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三句,词人继续上文的怀想,说自己收复失地之后,还要归来故地重游,再登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词人在结尾处虚写光复中原后的情况,以来日得胜之轻快,反衬眼下心怀故土的心绪难平,抒发了词人对挥师北伐的迫切愿望和收复中原的决心。

  此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沉郁悲壮,感情真挚浓烈,极具感染力。

  【6】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年)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干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有《岳武穆集》。今存词仅三首。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感之心。他在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让人士气振奋。其率领的军人被称为“岳家军”,人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满江红·暮春

  【1】原文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2】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厉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3】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2、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3、一番:一阵

  4、一番:一片

  5、狼籍:散乱。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6、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7、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

  8、刺桐:植物,豆料。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9、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10、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11、尺素: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2、彩云:又作“绿云”,指想念的人。

  13、谩:作空、徒解。

  14、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再上了。

  15、层楼:高楼。

  16、平芜:平原、原野。

  【4】创作背景

  此词一说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当时辛弃疾在江阴军签判任上;一说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当时辛弃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

  【5】作品鉴赏

  《满江红·暮春》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辛弃疾,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他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然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此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做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拍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表明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美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得以清阴绿叶之盛壮,而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奂;换头的“静”字,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已感觉“相忆”的徒劳——“空”字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尽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矜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忆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上层楼,怕见平芜,却又情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莺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此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6】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1】原文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2】译文

  想当初,在帅府,穿金甲持雕戈;军中作檄,挥笔写完千纸,笔墨都还未干。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当年李广建功无数终降为庶人,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

  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是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

  【3】注释

  ⑴金甲雕戈:金饰的铠甲;刻镂过的戈。形容武装的壮丽。

  ⑵辕门:军门,指李珏帅府。

  ⑶磨盾鼻:盾鼻是盾的纽。齐梁之际荀济入此,说当在盾鼻上磨墨作檄讨伐梁武帝萧衍。后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

  ⑷龙蛇:原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和飞动的草书,后泛指书法、文字。

  ⑸楼船:战舰。

  ⑹“有谁怜”三句:“猿臂故将军”指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广曾为骁骑将军,因事降为庶人,因称“故将军”。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平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不得封侯。

  ⑺平戎策:指平定平定外族的策略。这里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

  ⑻从军什:是指记灵军中生活的诗篇。

  ⑼慵(yōng):懒惰,懒散

  ⑽茶经:这里指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

  ⑾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

  ⑿榆塞:《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匈奴不敢饮马于河 。”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⒀花间集:是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4】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者在自注中说“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情况是这样: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遭难被黜。到绍定六年(1233)蒙古灭金之际,宋师北上谋复回河南,刘克庄尚闲置在家。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引起了诗人从军抗金的念头。这是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

  【5】作品鉴赏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的景象。“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磨盾鼻”三句写出了诗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铁马”这两句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戌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诗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诗人此时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即诗人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鹕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

  【6】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初名刘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师从真德秀。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令时,曾因咏落梅诗遭谗病废十载。诗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满江红》原文】相关文章: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08-05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08-01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11-10

《满江红》原文及译文02-04

满江红原文及鉴赏02-07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02-21

秋瑾《满江红》原文03-01

《满江红·写怀》原文12-08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