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典故

时间:2022-11-02 17:19:40 成语典故 我要投稿

成语的典故

成语的典故1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其父专门研究过周期的礼仪制度,曹褒十几岁就跟着父亲研究礼仪一类的学问。他仰慕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功业,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常常忘记自己在什么地方。曹褒初举孝廉,不久被授任图(今河南妃县南)令。在任期间,以礼仪管理县政,以恩德影响民俗,治理得非常出色。有一年,五个小偷在困县作案被衙役捕获。太守马严非常痛恨偷盗行业,暗示曹褒立即杀掉五个小偷。曹褒说:“小偷罪不至死,如果无原则地服从上级指令,杀掉不该杀的人,有造我的处世准则。我宁肯得罪上司,绝不向权力妥协。”后来,曹褒因这件事被降为功曹。

  当时汉章帝在位,他认为朝廷的礼仪制度很不完备,应重新制定,使之完善,于是命令百官详加研讨。曹褒当时在朝中任博士,他上书章帝。陈述意见,表示愿负责这项工作。皇帝很欣赏曹褒的见解,提升他为侍中,经常在皇帝身边充当顾问。有一次,皇帝向玄武司马斑固询问改制礼仪的事宜,班固说:“京城读书人很多,他们对礼仪都有些研究,不妨多找些人议一议。”章帝说:“民谚道:‘在大道边盖房子,三年也盖不起来’(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人多嘴杂,意见不一,什么事都办不成。当年尧帝制定规章让夔一个人就办了。”皇帝知道曹褒对历朝礼仪很有研究,即下诏,命曹褒主持这项工作。曹褒接受任务后,撰写了从皇帝到百姓关于婚丧嫁娶的一系列文章,计一百五十篇,其中多半参照前代制度。成书后,百官议论纷纷,章帝下令,停止讨论。

  这段故事提醒后人,作事要果断,听取意见要善于选择,否则人言人殊什么事都办不成。曹老不仅是个出色的学者,还是非常称职的地方官,值得敬仰。

成语的典故2

  1.姜太公钓鱼:

  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2.周公吐哺: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3.桐叶封弟: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4.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5.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6.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进攻楚国,楚成王(公元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同时也决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质问齐国。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于这一次交战前的唇枪舌剑。后世则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7.东道主: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说:让郑国独立存在,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当时郑国在秦国东方),秦国使者来来往往,让郑国供应他们的资财食用物资,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8.不欺暗室: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灵公一天夜里听到一阵马车的声音由远而近,过一会悄无声息,后来又由近而远,卫灵公感到奇怪便问夫人。夫人说是贤臣蘧伯玉,只有他始终如一坚持朝中礼制,卫灵公派人去调查,果然是蘧伯玉。现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9.陶朱公: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他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10.太史直笔: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春,齐崔杼率军伐鲁,以报复去年孟孝伯对齐的讨伐。五月十六日,齐庄公在城北设宴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不去赴宴。次日,齐庄公到崔杼家问候崔杼,乘机又与棠姜混在一起。棠姜原是棠公的妻子,棠公死后为崔杼所得,而齐庄公又和她私通。崔杼率领武士一拥而上,齐庄公登高台请求免于一死,崔杼不答应。齐庄公请求结盟或在太庙里自杀,崔杼均不答应。后齐庄公跳墙,被人用箭射中大腿而落地,旋被杀死。崔杼弑齐庄公后,立齐庄公同父异母弟杵臼为君,即齐景公。崔杼为齐景公的辅相,执掌朝政,庆封为左相。他们在太公宗庙里和国人结盟,要人们都亲附崔氏、庆氏。崔杼杀了齐庄公,齐太史记载崔杼弑庄公。崔杼知道后便杀掉了太史。太史之弟接着这样写,也被杀。另一弟仍然这样写,又被杀。又有一弟还这样写,崔杼就由他去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着照样写好的竹简前去,听到已如实记载,这才回去。史官们如实记录历史的精神,令人敬佩!秉笔直书从此成为中国史官的优良传统。

  11.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12.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3.歧路亡羊:

  一天,杨子的邻居家逃失了一只羊。失主很焦急,请许多亲友去寻找。过了一会儿,他来找杨子请求说:先生,我想请您家的仆人帮助我去找羊杨子了解情况后,奇怪地说:逃失了一只羊,竟要派这么多人去寻找,真是小题大做!那邻居苦笑着解释说:先生您听我说,村子外有几条岔路,人少了是不行的。杨子无奈,只好叫仆人帮他去找羊。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及其亲友、杨子的仆人等都来到杨子家。杨子问他们:羊找到了没有邻居垂头丧气地表示没有找到。杨子惊奇地问:你们这么多人寻找,怎么还会找不到的呢邻居说,出村子上了大路后,有几条岔路,岔路中还有岔路。越走远,岔路就越多,简直像蜘蛛网一样。所以即使这么多人寻找,到后来也弄不清楚羊究竟是从哪条岔路上逃走的。杨子听后没有说话,但神色严肃起来,并带有忧伤的成分。他的学生不解,问他道:先生,一只羊不值多少钱,再说逃走的那只羊也不是先生家的,您为什么要如此忧伤呢杨子听了仍然没有说话,有个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学者,他解释说:岔路太多了,所以羊容易逃失。同样的道理,读书人因学说不一致而找不到真理,以致误入歧路,一无收获!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14.南门立木: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15.鸡鸣狗盗: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现指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的典故3

  “鸟尽弓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鸟给打光了,打鸟的弹弓就被收藏起来。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废弃或遭害。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越世家》,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成语的典故4

  典源出处

  《三国志 ·魏书 ·邴原传》 注引 《邴原别传》 曰:“ (邴原)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 ‘君乡里郑君(玄),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至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文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张铣注:“鲁人不识孔子圣人,乃云:‘我东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轻孔丘也。”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 ·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释义用法

  鲁国孔子家乡的人看不起孔子,说: 不就是我东邻的孔丘吗? 我早就知道了。后用此典表示鄙陋无知,不识贤人才士。

  用典形式

  【家丘】 唐 ·高适: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不知丘】 宋 ·苏轼:“鲁人岂独不知丘,蹸藉夫子无罪尤。”

  【东家丘】 唐 ·李白:“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 ·辛弃疾:“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清 ·丘逢甲:“人师我愧东家丘,儒书无能解国忧。”

  【笑东家】 明 · 高启:“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

  【敬东家】 唐 ·许浑:“杨子可曾过此里,鲁人何必敬东家。”

  【鲁东家】 宋 ·刘筠:“职清唐内相,宅僻鲁东家。”宋 ·黄庭坚:“圣学鲁东家,恭惟同出自。”

成语的典故5

  【成语】弃暗投明

  【读音】qi an tou ming

  【解释】离弃黑暗的旧势力,投向光明的新力量。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背暗投明,古之常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于杨、韩之徒?曹将军当世英雄,其好贤礼士,天下所知也;今日阵前,见公之勇,十分敬爱,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特遣宠来奉邀。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公既与 曹公 有旧,何不弃暗投明?《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公何不弃暗投明,以图上报父仇,下立功名乎?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交征》: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实是弃暗投明,从顺弃逆,天下无不忻悦。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展爷道:我看众弟兄皆是异姓骨肉。今日恰逢包公在此,虽则目下革职,将来朝廷必要擢用。那时众位兄弟何不设法弃暗投明,与国出力,岂不是好?王朝道:我等久有此心。老爷倘蒙朝廷擢用,我等俱愿效力。

成语的典故6

  屡见不鲜

  陆贾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手下的一名说客,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常常被派到各个诸侯国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学识基础之下,经常口若悬河胜辩而回。刘邦对他一直以来都很赏识,对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断的升迁。刘邦死了以后陆贾辞去官职回到雍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陆贾育有五个儿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陆贾便把他的积蓄平均分配给他的儿子们,叫他们以此为基础自力更生开创自已的天地。

  陆贾对他的儿子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对儿子们说:我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带着数十名身着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们外出游玩,这其间无论经过你们哪一个家庭,你们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会经常来就不需要用禽兽来如待我们。他还跟儿子们说如果他在谁的家里度过百年,他的侍从跟随身的物品就归谁拥有。果然在这之后他带着贵重的宝剑跟侍从们四处游山玩水,轮流在各个孩子家里吃住,数十天便换一家,他的儿子们都十分听从父亲的训话,哪家也不敢对陆贾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成语的典故7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临行前,陆游送他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说:辛弃疾是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使大材小用了。

  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

  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成语的典故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学时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那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类似的东西上。

  举一反三,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就比如从我们的生活说,如果我们看到枯叶从树上落下,从而类推得出秋天到了,天气会转凉,早晚要加衣服之类的一个过程就算是举一反三。

成语的典故9

  捕风捉影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成语的典故10

  韶口辨,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释义“便便”肥大的样于,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现在有时用来比喻人的某种丑态,合有贬意。

  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只想睡觉。不料边韶醒来后,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王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师可以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

成语的典故11

  典源出处《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闲,闲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释义用法赵简子得病,昏睡不醒,过了两天醒来后对人说,我梦中在天帝处很快乐,与众神在天上游玩 (钧天: 中央之天),演奏盛大的乐舞,非常动人。后以此典表现做梦或梦境; 也指歌舞演奏,多指宫廷乐舞。

  用典形式

  【钧天】 南朝宋 ·孔宁子:“钧天异三代,广乐非韶夏。”唐·李商隐:“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元·王恽:“听钧天,侍瀛池内宴,长乐歌钟。”

  【天帝乐】 宋·刘筠:“简子最知天帝乐,孟家惟信紫姑灵。”

  【钧天乐】 晋·傅玄:“因王长公谒上皇,钧天乐作不可详。”唐·王维:“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唐·韦元旦:“璚箫暂下钧天乐,倚缀长悬明月珠。”

  【钧天奏】 清 ·黄遵宪:“如闻广乐钧天奏,想见重华盖地图。”

  【钧天梦】 宋·范成大:“一封朝奏钧天梦,万里江行魏阙心。”清·张令仪:“翻羡长眠人,不醒钧天梦。”

  【钧天游】 宋·苏辙:“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

  【梦钧天】 唐·苏味道:“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宋·王安石:“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

  【简子魂】 宋·刘筠:“不因九奏清尘耳,天路应迷简子魂。”

  【赵简闻乐】 南朝梁 ·刘孝胜:“赵简犹闻乐,周储国上宾。”

  【钧天九奏】 五代·毛文锡:“遥听钧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钧天广乐】 宋·辛弃疾:“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

  【帝所钧天】 宋 ·苏轼:“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

  【歌压钧天】 唐·曹唐:“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

  【广乐奏钧天】 唐·太宗:“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无梦到钧天】 宋·陆游:“白首有诗悲蜀道,清宵无梦到钧天。”

  【钧天梦帝乡】 宋·王安石:“追攀坐叹风尘隔,空听钧天梦帝乡。”

  【帝乐奏钧天】 唐·司马逸客:“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身备王弦。”

成语的典故12

  我有一本书,它的名字是《成语典故故事》。它长二十五厘米,宽十厘米,高三厘米,呈长方体形状。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古代官员,坐在地毯上,头戴镶金官帽,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橙官裙,披着紫官衣,手拿竹简,这个人就是著名军事家——孙武。他的背后有一个骑兵队,个个横刀立马,举弓拉拏。骑兵队旁边还有一个步兵团,个个拿盾举矛,好不壮观!翻开书,你会被里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分为古代战争故事和哲语两大类。《背水一战》中的韩信用两千士兵将赵国军旗一换,让其余一万人引赵而出,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了后路,也回身猛扑敌军。结果赵军四处逃散,二十万赵军就这样白白地被一万多的汉兵打败了。这本书还有二个部分,是解释和出处,并含有古文,插图和一些珍贵字画。这本书也很实惠,全国统一定价才三十六元。这本书是我的朋友,它教给我了许多知识,我把它介绍给你们,希望它也成为你们的朋友。

成语的典故13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

  【用法】

  现在用来形容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个叫艾子的人在路上遇到爱说空话的毛空。毛空神秘地告诉艾子,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说:“不会有这样的事吧?”毛空说:“那可能是两只鸭子下的。”艾子仍不信。毛空就增加鸭子的只数,但不愿减少已说出的鸭蛋的数目。艾子当然不会相信。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十丈宽,三十丈长!”艾子又不信。毛空便改口说那肉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不愿意再听他胡说下去了,便反问他:“世上哪里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还会从天上掉下来?是你亲眼所见吗?你刚才说的鸭子是哪一家的?现在你说的那块肉又掉在什么地方?”毛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语无伦次地说:“那都是在路上听人家说的。”艾子听后,大笑。他转身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道听途说啊!”

成语的典故14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橡。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 (xuo)中看,见寿,说 (悦) 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 寿捷绝人, 逾墙而入, 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 (悦) 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异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閤急峻,何由得尔?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太平御览》卷九八一引《郭子》 (晋·郭澄之撰) 谓为陈骞女事,一般皆称引 《世说》贾女事。《晋书·贾充传》 亦载。

  释义用法

  贾充女于宴会时窥见韩寿,心中悦慕,因婢通情而与之私通,贾充因韩寿身有异香而识破,而隐秘其事,以女嫁给韩寿。后以此典表现男女私情; 或指异香等。

  用典形式

  【窃香】 宋·何籀:“堪怨! 傅粉轻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

  【偷香】 唐·李端:“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韩香】 宋·周邦彦:“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明·徐渭:“即使囊空买不成,韩香窃却未相应。”

  【遗寿】 宋·黄庭坚:“早梅献笑尚窥邻,小蛮窃香如遗寿。”

  【外国香】 宋·杨亿:“鬓减前秋绿,衣消外国香。”

  【贾女香】 宋·黄庭坚:“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熏贾女香。”

  【偷香椽】 明·唐寅:“应门未遇偷香椽,坠溷翻成逐臭夫。”

  【韩寿沉】 元·耶律楚材:“瑶琴莫抚相如引,宝鼎休焚韩寿沉。”

  【韩寿香】 南朝梁·刘孝威:“月纤张敞画,荷妖韩寿香。”唐·刘禹锡:“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异香寄寿】 清·纳兰性德:“异 香专寄寿,射鸟莫过冯。”

  【香传贾娘】 唐·杨巨源:“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香寄韩寿】 北周·庾信:“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贾氏窥帘】 唐·李商隐:“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阁香空】 元、钱抱素:“花明柳暝,念贾阁香空,谢池诗冷。”

  【韩令偷香】 宋·李清照:“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韩寿偷香】 宋·欧阳修:“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韩椽偷香】 宋·杨亿:“应知韩椽偷香夜,犹记潘郎掷果年。”

  【韩寿畏香飞】 宋·晁回:“陶潜知梦稳,韩寿畏香飞。”

  【然香望韩寿】 南朝陈·卢询:“然香望韩寿,磨镜待秦嘉。”

成语的典故15

  黄粱美梦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人称卢生。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恰巧,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饭,洗好的黄梁米刚刚下到锅里。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卢生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动人,而且陪嫁了许多东西,家里很快富裕起来。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长官。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奖赏,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着朝中的大权。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楼阁。出门有兵马前呼后拥,回来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个儿子,个个都有学问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个儿子又生有十几个孙子,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享受到了人间的奢华富贵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岁,才辞官不做了。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黄梁饭冒着热气,还没有熟呢!

  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地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现在,在邯郸市北不远处,还有卢生祠。人们还沿用黄梁梦梦黄梁黄梁美梦邯郸梦来比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是某种欲望的破灭。

【成语的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07-20

读书的成语典故06-11

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02-28

成语“先忧后乐”的典故02-28

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04-19

安步当车成语的典故03-30

同舟共济的成语典故03-20

成语典故大全07-20

成语的历史典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