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成语小故事

时间:2024-09-11 23:29:41 登绮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雪的成语小故事10个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迷恋于雪的洁白、清寂,他们看雪、听雪、咏雪、画雪、煮雪……缔造了很多美丽的故事。即使时光流转,却依然可见当年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伴着雪景,去回味古老故事中的那一个个动人瞬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雪的成语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雪的成语小故事10个

  1、谢女咏雪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

  2、雪夜访戴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3、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4、袁安困雪

  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

  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5、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6、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

  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

  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7、踏雪寻梅

  孟浩然热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

  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

  8、煮雪烹茶

  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烹雪煮茶,作为一件极雅之事,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唐代诗人喻凫曾写下“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诗句。

  《红楼梦》“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中,妙玉给宝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

  不过联系到如今的空气质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

  9、雪泥鸿爪

  成语“雪泥鸿爪”指往事留下的痕迹。这个成语来自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渑池”是今天河南省的渑(miǎn)池县。“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有一年,苏轼和苏辙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渑池县,晚上在县里一座寺庙里借住,受到老和尚奉闲的热情接待,兄弟俩还在庙里的墙壁上题写了一些东西。若干年后,苏辙送苏轼到凤翔县去上任,又经过渑池。这时,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了,寺庙的墙壁也坏了,找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写的东西。

  兄弟俩很有感慨,不久,苏辙写了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苏轼就写了这首诗唱和。诗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指化雪后的泥土,“鸿”是大雁。四句诗的大意是说,人生漂泊不定,到一个地方,情况像什么呢?应该像飞行的大雁脚踏化雪后的泥地,在泥地上偶然留下脚印,又继续飞翔,哪里考虑是向东还是向西?

  因此,“雪泥鸿爪”指的是大雁在雪后泥地上走过时留下的脚印。由于这几句诗把人生的漂泊不定、所到之处偶然留下痕迹写得很形象,意象很有诗意,所以后来就被提炼成了成语,用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10、雪里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冷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贫苦百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如今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百岁者赏赐金腰带。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人们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雪的成语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小故事04-29

挑肥拣瘦的成语小故事11-21

成语小故事及解析02-04

成语小故事15篇11-28

成语小故事18篇11-25

关于围棋的成语小故事10-17

有关蛇的成语小故事11-21

成语小故事(精选22个)07-15

成语的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