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7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
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
海原三中申报的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自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历了两年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践,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研究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两年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检验,此课题研究对改进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的能力,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课题研究意义深远。
二、基于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品德教学中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策略为主要内容,按照预定研究思路进行了教学调研和课堂观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所产生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就分析、把握教材、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选择等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活动有效指导策略;课题研究与专题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调动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不断验证完善,形成成果。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附之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行动研究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案例研究、案例反思,不断总结方法,不断验证完善。实践证明,预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反思
课题批准立项后,及时成立了课题组,并认真研究分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撰写开题报告,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在实施阶段,各项研究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及时总结经验,了解和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
一是校本研究,课堂实践。校本研究是课题研究得以落实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此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本着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究思路,由教科室牵头,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取理论学习、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课堂实践、总结交流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之中。
教科室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开展教学评比,进行教学观摩;学期末进行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教师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二是集中教研,共同探讨。
开展集中教研是落实好本课题研究的又一有效做法。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专题为研究内容,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理论探讨、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等课题研究活动。
三是搭建平台,交流展示。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展示课题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把教学评优和成果展示交流紧密结合。在评比中,渗透课题,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效,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录像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展示交流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教学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收到良好实效。
1、合理选择切合活动主题的主体活动内容。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意义深刻;延伸生活,体现开放。
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体活动。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形式多样,体现特点;注意梯度,关注主体;保证时间,注重实效。
3、充分发挥教师有效的指导作用。创设活动情境,引发活动主题;拓宽学习资源,搭建生活平台;指导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活动空间,强化品德意识;关注学生发展。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预设结果得到有效验证。课题研究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教学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提出问题,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师生发展,学生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基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课题研究虽说按预定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预期阶段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2、由于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分析还有待加强。
3、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欠缺,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下一步研究设想
1、进一步分析、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成果的验证和推广。
2、系统整理研究资料,梳理归纳,分类汇编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再则,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事实证明,在各行各业打拼取得成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刻不容缓。教师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打造宽阔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社会交往中能说、敢说、乐说、善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人才,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课题中期所要达到的目标
1.探索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灵活运用语言,能说会道。激发我校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探索出有趣、多样而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4.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构建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具体实施过程
1、20xx年11月下旬,进行了《初中语文几级能力研究》的问卷调查,并形成了报告。
2、20xx年11月下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赛活动,并形成总结性报告。
3、20xx年12月上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话说我家》,并形成总结性报告。
4、20xx年12月下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讲故事,评故事》,并形成结论性总结。
5、20xx年1月上旬,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交流格言》,并形成结论性总结。
四、本阶段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合作交往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2、学生掌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开始尝试与其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得到提高。
3、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渗透,不断的训练和强化,优化和改进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会在课堂中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中主动积极发言。
4、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使我的课题小组的成员从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课题的立项,开展研究。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义,从活动的设计,操作,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前一阶段的对于课题研究的摸索和方法的实施,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通过立足学生实际,立足教材,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同时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积累,运用,最终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虽然说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研究中我们也不断的反思,也存在一些问题:
1、工作量大,时间紧忙不过来。(很多研究性的东西、资料查找都放在周末或放假做。)
2、学校做这方面研究的人手少,缺少交流,很多东西有闭门造车孤立无援的感觉。因此,所整理的东西很粗糙存在个人观点,甚至错误。
3、缺少学习培训,很多东西只靠个人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和专家指导。
4、对于农村初中生这一块,口语交际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和一些老师认为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划不来。
六、后续工作及措施
1.紧抓教材,用活教材,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
人人参与是口语交际课的前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根据每次训练要求,老师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了交际兴趣。
2.用各个途径来挖掘口语交际的方法,最大程度获得训练成果。
单纯依靠作文课开展口语交际课的形式太过于单一,而且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必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的力度。为了开好头,上到校长,下到教师,一律以身作则这也为他们提高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平台。
3.尽量给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成功,光靠嘴上说是不行的,这相当于纸上谈兵。需要大量的时间活动来实行。所以,学校给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小主持人等等,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总之,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看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老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总是存在着差距,研究的时间匮乏,有很多口语交际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所以,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到口语交际这个大课堂,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就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而就本校而言,地处乡镇,学生多为附近农村的孩子,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留守儿童多,无力对孩子阅读做出更好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明显欠缺。另外学生的阅读缺少系统性,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缺少有效的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性格塑造、人格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绝大多数是在阅读中形成的,而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塔在课外。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我们要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将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进行“主题阅读”,提倡阅读教学的“1+X”,让课堂知识作为课外阅读的根基,课外阅读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在基础与拓展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1+X”阅读主题阅读有效衔接
课外阅读:它是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的,指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对非教材内容的阅读而提升其理解力、拓宽其知识面的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有报刊、书籍、网络文本等。
“1+X”阅读: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
主题阅读:即大单元主题教学法,就是把语文书上的课文内容和主题一致的课外内容相互融合,通过一定的阅读模式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阅读的量至少是原来阅读内容的二倍甚至是三倍,扩充阅读量,积累语言、感悟写法,丰富人生积累。
有效衔接:衔接即连接,指通过课内阅读延伸至相关课外文本,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过程。轻松愉悦、活泼有趣、张驰有度、收放自如、前后呼应的,学生自主而非他主方为有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教材为圆心,以课堂阅读为辐射源,课内得法,课外发散,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使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主题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教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2.探索“1+X”阅读模式,筛选适合学生的读物,增加学生阅读量。
3.探索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模式。如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经典诵读课、主题队会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堂结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以达到预期效果,完成预期成果。
综合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素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概括、归纳,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6月-20xx年6月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各项准备工作。
2.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人员明确分工,做好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5月)
1.进行初步研究,深入了解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包括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情况、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的分配、已阅读的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等,进行记录和资料整理。
2.继续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
3.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实验。加强有效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有效实用的阅读方法,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探索“1+X”阅读模式。筛选适合学生的读物,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探索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模式。如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经典诵读课、主题队会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堂结构。
6.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如故事会、心得交流、手抄小报展等,强化榜样的导向作用。
7.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8.收集资料,总结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6月)
1.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相关论文或其他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结题报告。
2.班级推荐阅读的书目。
3.学生阅读心得和完成的阅读作业。
4.阅读交流展示活动计划及小结。
5.每人一篇高质量课题研究论文。
6.课题研究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频等。)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课题组共有11人。全体实验教师都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均参加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样的科研队伍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题着眼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一线,将受到除课题组人员以外的一线广大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2.我校是科研课题研究先进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健全,领导高度重视,能保证研究顺利开展。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太重课业负担,我们申报了市级课题《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旨在针对我校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高质量的教育结果。随之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融通课堂内外,积极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课堂”。现将我校在该课题研讨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以下:
一、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二)组织开题研究,明确意义
课题申报成功后,召开了校级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课题研讨实施方案,为做好课题研讨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改变和优化师生传统教学体式格局为重点,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良好惯,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行了“课堂教学低效原因”调查分析。通过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自我反思与调查,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学校、学生、家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分学科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开展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调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侧重,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四)依据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科教研组确立了本组的研究侧重点与子课题。
五)以“优化教学环节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理论研究,理念先行研讨指出,长期的被动研究状态下学生形成的不良惯,导致学生研究自主性差、南北极分化严重等不良问题,要改动这种局面,真正展现学生研究状态的真实性,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动、提升思路、强化行动。所以组织教师采用自学与外出培训研究,观看专题讲座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研究,更新观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前后组织教师研究和观看了xxx教授撰写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视频。
课堂实践,寻找策略
1)研读课标与教材
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号召教师结合课标研读教材,以教学内容为契机再学课标。要求教师先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掀起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良好教研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使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都能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读懂教材上做文章,在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上下功夫。
2)立足常态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立足常态课,即教研组或分管领导采用随机抽查听课的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研讨点评,让每位教师明确一节常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任务要求,教法学法等环节内容,能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当堂研究任务,达成既定研究目标为标准,努力提高常规课的教学效率。
推进教研课。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研究、取长补短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听课评课的实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公开课。依据课堂评价,通过教师全程参与,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了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的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实在的研究案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引领示范课。即发挥本土资源,组织和开展本校各级能手示范观摩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相互研究和提高。
进名校,访名师,解读有效课堂”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组曾多次鼓励和安排相关老师去其它兄弟学校研究借荐,以提高对有效(高效)课堂的深入相识。通过研究,使老师们重新认识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对有效课堂的相识,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各项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环节、构建有效课堂、追求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课题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明晰了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首先要静下心来钻研课本和备课,静下心来研讨学生,明确了理清了教师角色。
只有备课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重难点,要充分研究好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课型的不同设计灵活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分层,不能一把抓;要体现有所侧重,不能一刀切;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取舍。把教学目标分解若干个教学活动目标。这样既提升到了优的研究优势又适当兼顾差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点的呈现要也分层次,循序渐进,做到兼顾共性,照顾个性。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有前瞻性,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要注意如何避免出现一些设计上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做好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要让基础很差的学生对已经由其他学生回答对了的问题进行重复,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教师要像无私的太阳一样,毫不保留地吧赞美之词送给那些需要我们鼓励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所以及时的表扬、必要的耐心、适当的有趣的课堂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研究积极的.内驱力。
3、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侧重和分层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做出不同的标准的要求。
4、课堂练要稳扎稳打。向学生提出小目标,有小目标的完成来逐步向大的目标靠近。要肄业生小步子,低出发点。逐步的积累来完成一节课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5、开展好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感。鼓励优生带动差生,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体会到研究的快乐。鼓励他们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使他们知道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有抛弃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在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探讨和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较成功地解决了课题中提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学生自主研究和研究形式的相关问题。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加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求借助课题研讨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动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本身的工作质态。在研讨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案例反思,并汇编成《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讨论文集》教师的课题研讨功效,经过教、研、思、写等多层次的磨炼,不少教师在课题研讨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研究体式格局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的不断加强,课堂上学生搞小举措的少了,专心听讲的人多了;只会倾听的人少了,会听xxx敢说的人多了;教师说话的工夫少了,学生表达的多了;单一评价的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总之,一个积极向上、紧张有序、和谐文明的课堂空气形成了。
今后,我们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重视每个学生的开展,不再戴着“有色眼镜”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改动教师一向地运用师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6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xx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xx、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xx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7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题目必须准确、简洁、规范
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签,需要将所研究的领域充分准确的概括出来,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用词造句应力求准确、简洁和规范,从而将主要研究问题抛出来,或者显示出较强的指向性,比如《xxx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在题目中流露研究倾向,在题目字数上应力求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研究课题的选取,必须要有相应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否则便失去了研究的必要性,在开题报告中,“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的填写,应该先交代问题提出的.因由,这要结合目前研究趋势和现实需要加以阐述,然后从学术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两个角度分析课题研究意义,要求论述的内容有针对性,尽量缩小“目的和意义”内容阐释范围,使得写出的“目的和意义”更有针对性,突显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三、阐释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研究背景与现状也就是“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绕不开“文献综述”的,很多开题都会有这一项内容的,所要综述的具体内容是你论文题目相关学术界前人做过哪些研究,情况如何。一般形式是“xx在xx中认为(提出)……”,将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简要描述出来。然后从你描述的文献资料中,找出并说明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总体指出学术成果,思考这些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为你自己论文的写作提供可能性。
四、分析论文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拟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预期效果
本部分要写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采取什么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如何分阶段进展(时间顺利、阶段任务),阶段与阶段不能注意时间的连贯性。拟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一般是你论文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内容,预期效果一般就是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才能明白这部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五、阐述毕业论文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参考文献
针对自己前期准备、软硬件保障等方面,阐述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创新性要突出重点,突出自己论文与同类其他研究不同之处。参考文献一般都需要10篇以上,用标准的格式编排,尽量用一些相关的学术专著与权威刊物,时间方面尽量新近一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以上方法,还必须与导师沟通好,从而写出优质的开题报告,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必须变化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索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而,根据这几年上语文课的观察,发现初中生在上课之前几乎没有预习课文。造成每次上新课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熟悉课文。而且由于没有事先预习课文,给新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造成语文课堂费时多,见效慢的现象。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主要途径进行索求和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能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研究基础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关于课前预习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但他们都更多的从单方面进行研究,或只针对某一单元组,或只针对一种文体,并未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这次研究,力争将预习方法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学思想中深刻指出:“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指导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批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预习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的前题。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依据。
2、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我们上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不熟悉,对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自己提出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3、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思考。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当今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一)研究内容
(1)预习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新课改以后的教材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教材内容的,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每单元前面都有导语,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何帮助呢?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如何来关注这些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对于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二)、研究目的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教材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反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课前预习地位提升,通过各种方法指导,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2、重视方法指导。课前预习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果,因此方法指导既包括预习内容,又包括方法。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教学现状,结合初中语文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资料,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
(一)成立实验机构
课题组长由陈雪梅老师担任,组员陈美华,两人都是任教八年级语文,因此,本课题主要在八年级开展。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课题研究步骤
(三)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10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通过“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xx年6月)
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阶段,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过程。
六、主要结论
以单元组为突破口,进行预习方法和预习内容的指导。现行语文教材是根据表达内容来编排课文的。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再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提出预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预习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练习,让预习内容具体化。课本中的课后思考题及我们现在学生所拥有的课时训练,是最好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通读之后,根据这些题目尝试解决,很好地解决了预习内容的问题。课堂环节的展示环节解决了预习激趣问题。
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
1、预习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课题实践,许多学生能学会在学习单元组课文之前阅读单元导读框,了解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单元导读框中的阅读要求进行每一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能大体把握不同的体裁文章根据不同的要素来预习的方法。
2、预习内容。
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根据要求在预习时完成课后思考题1、2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并完成配套练习中所要求的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有目的的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激发预习兴趣
实验前,学生不爱预习,也不愿预习。通过课堂预习展示环节的增加之后,连最不愿意预习的学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词,争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展示的项目,所以课堂展示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兴趣的问题。做课题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做课题,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艺术性。它既要求我们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最的效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吸引力,也以此来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八、展望
通过做《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前预习对学习的帮助,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及预习内容,极大的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预习方法。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9
一、课题研讨的意义和目的
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物理研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理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传统物理作业设置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重视智力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式格局,这个指挥棒“指使”很多教师实行“题海战术”,布置的是千人一面的统一作业,学生课外往往处于题海之中,有做不完的题,想不尽的难题,学生课外负担重,但收效甚微。学生有厌做心理,抄袭作业征象普遍,课外作业往往流于形式。
传统作业往往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重视独立思考,轻忽合作研究的体式格局。以往的作业围绕书本做文章。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事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仅靠冥思苦想,纸上谈兵即可。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死板有趣,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本领较差。而好的作业设想,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本领。
2、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策略的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课堂,并且也应该深入到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物理作业的创新自然不会例外。作业训练与批改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当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xxx的研究兴趣的手段,足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作业的设想。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物理新课程尺度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构成局部的物理作业应该完成质的改变。优化学生的作业设想,改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因此,课题组针对xxx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物理学科特征,为促进学生的开展,提出本课题的研讨。
二、中期研究时间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三、中期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初步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体系。
四、中期研究的方法
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作业设置及运用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使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尝试研讨,为课题研讨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研究: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研究,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他们带回的研究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5、尝试法。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尝试的开端研讨,以便对课题研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
6、访谈法。在课题试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随时掌握学生对课题的反应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题计划和具体的课题实施方式。
五、中期研究过程:
1、申报:本课题于20xx年11月向xxx物理教学研讨会递交申报表。
2、立项:本课题于20xx年12月经xxx物理教学研讨会审查批准立项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3、开题:本课题组于20xx年5月在xxx教研室的指导下,经我校教科室精心准备,在本校隆重举行题为“关于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4、理论研究:本课题立项后随即收集有关文献资料,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课题构成员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使老师们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物理物理作业设想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研究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讨的认识和相识,分明本课题研讨的价值所在。并撰写了相应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5、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会,细化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课题管理措施,规范课题研讨行为。
6、初步实践与调查:开始尝试在所选择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为下一步研究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六、中期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成员查找出大量的物理资料,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并撰写了相关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2、形成系统的课题管理体系,规范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行为。
3、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尝试的开端研讨;调查相识初中物理作业设想出现的问题及考前须知,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讨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研讨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xxx初中物理学生学情卡”。
4、掌握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问题与反思
1、我们开展的研讨活动的主题虽然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困惑,但有些问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核心,如何在实践、思考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大的挑战。
2、课题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课题组成员有些是按计划在认真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有少数组员,因为操作上的问题或者是个人的因素,研究成效一直不明显。如何帮助这些课题组成员重新调整研究方案,找到适当的切入口,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3、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希望有关部门多些举办教研培训活动,包括讲座、研讨、观摩、研究等,以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在在课题研讨进程中如何防止浮躁、深谋远虑的心态?
八、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总结经验、资料,课题构成员形成共性作业,进行创造性研讨使用,使之能恰到好处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开端适应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这项工作既是本课题研讨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进行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对从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发表教研论文。
3、资料收拾整顿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评价和反思,做好课题研讨结题的筹办工作。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0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好识字关,学生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并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识字量特别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这种背景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识字效率不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常常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教字,不顾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识字,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
二是回生现象严重。苏教版实验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识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即使是暂时记住了,但没有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三是学生识字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脱离学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重整体,轻个体,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一教育传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被动的消极状态,对智能的顺利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小学语文识字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2.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好玩、爱动、表现欲强、好奇心重等特点,在教学汉字时,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当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时,接受的知识才能真正消化吸收。
三、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努力实使,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研究,利用编排多样化的识字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过程
1、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老师们正确认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识字。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比如苏教二年级下册的识字七和识字八,就是融入了对象形字的学习,无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有位老师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可采用奖励、评比的方式,使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
2、经常温故知新,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傍”与“榜”、“茵”与“烟”、“抱”与“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就能较快掌握新字,又能复习旧字,一举两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如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与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晴天。“睛”字,与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观察,引导学生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字与字的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3、加强写字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的要求和地位大为提高,特别强调写字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一笔一划,把笔划写到位;
把字写端正,注意美观;爱惜笔墨纸张,爱好整洁等。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xx年4月至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不仅探索出了低年级多样化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2、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
3、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能力。
5、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频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①游戏识字法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识字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风车转”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②编顺口溜记忆法
在集中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们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峰、锋、蜂”,可这样编:山高路远登高峰,金属磨练才锋利,蜂虫酿蜜采蜜糖。通过形象易记的顺口溜,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峰、锋、蜂。
③儿歌识字法
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段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教学“青”,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请、情、精、睛、晴等”,有些学生就无法区分了,为此我这样编儿歌: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说请,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人很倩丽,让学生比较朗读记忆,再通过填空练习巩固。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④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有这样一个例子对我启发很深:一位老师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老师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老师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
(2)在情境中识字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情境教学形式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均有记述。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识字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产生识字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字型、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掌握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形成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目的。
(3)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同时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做到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电视中哪些字是认识的?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招牌、店名等,哪些字自己学过的?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儿歌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汉字的丰富内涵。
六、存在问题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和深化研究:
1、班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教师较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造成班级学生的识字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偏少。倘若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扩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缩小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2、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仍有一部分孩子不爱识字,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量少,家长因为工作忙不能配合,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口头识字检查教师无法一一检测,只能是抽查为主。虽然每周都批改,可他们是否每个字都会读也不尽可知,因为有些家长并未按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去读,存在应付的现象。
3、片面夸大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熟悉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很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的问题。我们实验组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工作忙,时间紧,科研水平有限。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习理论专著,邀请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尽可能多地给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为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2、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识字教学应关注所有的学生,并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学习效益。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有效识字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识字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时时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识字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识字教学”。
5、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积极追求家校合作。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因此需要有家长的严密配合。我们可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让家长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力量。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1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化操作研究”课题是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研究》专项课题,于20xx年12月立项(课题批准号:SZPJ1550),现就课题研究中期成果作如下汇报:
一、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于20xx年12月立项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SZPJ1550),自20xx年2月开题至今已具体实施了一年有余的时间。课题组在研究中,借助网络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分析了当前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现状,明确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组织实施不公、可操作性不强、区分度不高、结果使用不力等,课题组结合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关政策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本校实际,从学生综合素质的成因、培养和评价要素等方面,积极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而有效的操作模式;以“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或培养),考虑其评价的公平公正及有效的基本要素,制定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其一系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设计了制定方案制度——确定评价目标——强化宣传引领——落实素质培育——遴选证据样本——录入审核公示——流程监督管理——结果申报运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流程,基本建立学生的自我培育及评价——同学互助影响及监督记载——班主任(任课教师)引导培育及监督调研走访记录——证据录入与审核公示——年级组、教导处、德育处多部门(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共同保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成立课题组,建立制度,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1课题组严格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强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xx】11号),深入思考,结合本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关经验,选择“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化操作研究”课题,组织申报了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研究》专项课题。课题获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立项后,学校再次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确定课题组研究人员资格,认真分析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现状,拟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途径,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制定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农村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化操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确保课题研究真实有效,并在聘请原县教育科熊远国科长、县教研室主任教育学会会长邝尔安主任、教研室副主任赵良繁主任等领导和专家指导下,于20xx年2月正式开题。
开题后,成立由学校校长亲自负责,学校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的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给于大力支持,保障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每阶段都有具体的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两周一见面,交流研究现状;一月一总结,对研究结果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提出下一步研究目标。
2、研制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管理办法》,仔细斟酌并拟定本课题研究计划,确立阶段研究目标,各研究成员明确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到人。本课题从20xx年12月立项开始,20xx年12月结束,周期为二年,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2月到20xx年11月);第三阶段,研究结题阶段(20xx年12月到20xx年12月)。
3、加强理论学习,助推课题研究实践。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及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生潜移默化的自我培养和家庭及学校规范引领培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学生成长规律及新课程观学习,便于规范有效提炼学生正确的综合素质,落实学生培养及人才选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非经验的提炼,而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反复探究实践,寻求解决办法的一个过程。解决问题务必要有理论作支撑,对搞课题研究的人来说,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像农村这种条件不是特别优裕的学校,就更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在这种道理指引下,我们把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籍尽数收集,然后集体学习、相互传阅,而且,学习活动一如既往、永不停止。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研究能力。
4、研读政策制定相关制度,开展行动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受家庭、学校及社会影响,学生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接受家庭、学校及社会潜移默化的自我培养和家庭、学校的规范引领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健康科学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及招生考试改革之中,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务必遵循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以人为本”理念,研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标,同时,高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成长过程,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为此,课题组在学校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设计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和《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大昌中学学生素质培养制度》、《大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证据采集制度》、《大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证据录入制度》、《大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与结果监督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生在综合素质操作实施制度,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基本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这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保证。
5、大量的材料收集与整理
通过网络大量收集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对比分析,借鉴因地域差异、学校环境、社会关注等因素,出现评价观测、证据采集的畏难情绪和人为因素,也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马由缰、不讲原则、不讲规矩等诸多乱象,致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严重失真的现象,建立可量化、可收集到明显证据材料的评价项目样本选项,探索切实可行的政策,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进行,初步形成《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和论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操作之我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教育体现人的培育本质》,有效促进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已取得的阶段成果
1、理论成果
(1)激发学生综合素质认识,转变新时期人才观念
本课题旨在加强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技能和措施探索,主管部门、学校及老师们的高度重视,课题研究任务重,教师参与面大(充分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涉及范围广(学校、家庭及社会),课题研究已经影响到全校的所有教师,激发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人才观念正在悄悄变化。学校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文化教学,都牵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领导及所有老师,以及学生家长,也为课题组提供案例,积极支持和帮助此课题研究,为此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素,探索公正公平评价策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导向上虽然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创新、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为主,学科成绩、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照常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家庭、学校及社会),在学生潜移默化的自我培育和家庭、学校的规范引领指导培育下发展形成。要公正公平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务必采集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中养成的良好综合素质的有力证据,以避免信马由缰、我行我素的主观定论,为此,课题组结合现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与要求,制定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及素质培养、征集采集、证据录入及评价监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公正公平评价策略。
(3)基本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管理体系。
根据《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及有关制度,成立了“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并按照素质培养、证据采集、证据录入和评价监管拟定相应职责,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有效、公平公正;形成了制定方案制度——确定评价目标——强化宣传引领——落实素质培育——遴选证据样本——录入审核公示——流程监督管理——结果申报运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流程和基本建立学生的自我培育及评价——同学互助影响及监督记载——班主任(任课教师)引导培育及监督调研走访记录——证据录入与审核公示——年级组、教导处、德育处多部门(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共同保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已发表或获奖论文、专著情况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操作之我见》、中国学网、xx等多家网络交流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教育体现人的培育本质》、中国学网、xx等多家网络交流
(3)《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戴直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上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研究”专项课题组。
四、遇到的困惑与困难
1、目前,课题材料收集量大、面广,还存在分类模糊现象,导致归纳整理上的误区。需结合相关理论,认真分析前阶段课题研究中的细节,减少课题研究中的无用功。
2、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全校推广运用中收到成效,但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证据的遴选缺乏科学合理的法理支撑,难以量化、无法收集到明显证据材料的评价项目等方面还很大盲点,导致问题分析受阻。
3、课题研究人研究意识有待加强,研究技术和能力还需强化培养,给课题研究进展带来一定影响,需让其尽快熟悉相关业务与情况。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人才的选拔与运用,区域性因素影响特别大,还需主管部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力求为国家建设培养健康、有用和创新性人才,在尽力考量区域性影响的情况下,制定较为公平合理的政策,拟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5、虽学校对此课题研究相当重视,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但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给课题研究带来的困难和挫折是不言而喻的。
五、课题研究下一阶段推进计划
本课题还有一年的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继续深入学习理论,深入思考,提升研究能力。
2、认真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案例,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教育叙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论文。
3、分析汇总,总结提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4、努力实践,不断反思,在不断研究中继续探索,形成《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化操作研究》报告。
六、主要创新点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化操作,挖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素,从素质培养、证据采集、证据录入和评价监管等方面,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流程,本教育就是对人才的培养,若忽视培养谈评价,当然会出现信马由缰、我行我素的不负责任之现象,为此,按照教育基本内涵“培养—评价—运用”的原则,基本形成学生的自我培育及评价——同学互助影响及监督记载——班主任(任课教师)引导培育及监督调研走访记录——证据录入与审核公示——年级组、教导处、德育处多部门(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共同保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热衷于与全组教师一起开展“古诗词研究”课题。我在网上查阅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相关资料,并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我明确了赏析古诗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夯实了理论基础,以确保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实用。
利用语文课,我在教学中着重关注诗词模块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我亲自上了两节公开课,并写了一篇论文,以掌握最真实的实际资料。同时,我听了本校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采取“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古诗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古诗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古诗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参与每天诵读一首古诗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诵读,我制定了具体计划,包括集体背诵和单独背诵、必背篇目和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等。在学期初,我还开展了“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诗词配文”、“诗词配乐”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绩:
1、《渔家傲》教学课件获得第二届年会一等奖;《渔家傲》教学设计获得第二届年会二等奖。
2、根据我不完全调查,学生阅读的书籍涉及了“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寓言传说、文言经典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竞赛情况观察,绝大多数学生能背诵50句以上的名言警句和50多首古诗文。阅读层次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改变了对阅读的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舍弃了对于漫画、流行小说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书目上。
反思:我深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凭个人的努力难以窥探其全貌。我的文化底蕴和领悟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学校工作繁忙,我的精力和时间也受到了限制,参与课题研究的投入还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本课题研究方面经验有限,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此,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努力提升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进行本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费上,他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扶持,让我们充满了干劲。正是这种支持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3
开题报告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编制的“施工蓝图”,一个规范的开题报告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的操作程序,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达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如“嘉兴市区南溪路绿化现状的调查”的课题背景中这样写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由于重植轻管,部分市民缺乏社会公德,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因此,杜绝不文明行为,保护绿化成果已成为堕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如“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是“通过对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的课题研究,了解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生活史、泛滥成因及防治对策,初步学会调查研究、对照实验、资料收集和处理等方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成员分工是指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应完成的任务。如组织协调、资料搜集和处理、撰写报告、外出调查、拍摄等等。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等。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负责人。各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如选题、资料搜集、计划制定、交流展示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而调查、实验、资料处理、论文撰写尽可能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如果是外出调查,要写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地点、交通工具、需携带的器材等等。如果是实验研究,必须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实施计划写得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可行性论证还要写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应采取哪些对策。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常用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开题报告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3、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3.1注意可行性开题报告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研究器材和资料搜集尽可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来完成。在报告定稿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趋于完善,便于操作。
3.2注意科学性开题报告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报告中各部分(或栏目)要如实填写,切忌张冠李戴;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
3.3注意过程性开题报告中必须体现出研究过程,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4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xx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们学校位于丘陵地带,家乡的孩子们在闲暇时光往往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节目,这些娱乐方式大多是毫无意义和收益的。由于孩子们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一辈的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总是认为只要让孩子开心、吃得好,一切就都好了。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许多孩子对课外阅读兴趣缺缺,导致他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些孩子手中的书籍常常是《阿衰》、《乌龙院》等搞笑类图书,而另一些孩子甚至完全不读课外书籍。这种课外阅读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也直接影响了学校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这种现状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与联系。通过在课堂上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唤起他们对探索课外读物的渴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习惯。通过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富语文知识,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方法
这一研究领域以其丰富的资料、综合性的特点以及强调实践性而著称。由于该领域的资料十分广泛且多样,因此必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2)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和调查等辅助手段,探讨并总结适合高年级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3)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在教学研究中,通过经验总结法,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寻求有效的整合方式,分析其利弊,探索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20xx.3-20xx.12)
1、为了促进有效的课外阅读,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有益的阅读环境。通过精心布置,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2、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将教师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融合。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3、在课堂中,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致力于发掘如何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们不断探索出必要的有效方式和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这个课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扎实地展开了研究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我们决定创立一个“读书角”。高年级学生们的教室现在都摆放着一组全新的六层书架,这就是我们班级的“读书角”。书籍的来源包括同学们的捐赠以及老师们的捐赠,同时我们还定期从图书馆借阅整个班级需要的书籍,这成为同学们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途径。此外,当一些书籍被阅读完毕后,我们会考虑与其他班级进行整班调换,以促进图书的流通,让更多同学有机会阅读到更多不同的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解决了书籍来源的问题。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块大黑板。这片黑板并不简单,而是学生们展现才华的舞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定期利用班级宣传栏或者类似的展示空间,将我们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内容展示出来。通过黑板上生动的图文结合,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是被激发了起来。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优秀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密不可分于教师的阅读指导。就如同“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一样,我认为“一个善于阅读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这里的善于阅读不仅仅意味着热爱阅读,更体现在具备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5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建构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学校“高效课堂”等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较完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两个转变: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当堂评价。
四项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教学效果当堂反馈。
五个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探究学习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和成功学习原则。
上述改革指导性意见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改革的起点和归宿是努力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质量(不仅限于学习质量),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成长的活力。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与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不仅是学习效果),关键是把课堂最大化的还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课堂环境和条件。
二、在实验与探索中稳步推进课堂结构的改变
为探索课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老师们进行课改的信心,学校每学期举行“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在第一届“生本活力大赛”的基础上,派出课改积极分子,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学习,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惜巨资强化了硬件建设,先后按新课堂要求改建了两个多媒体大教室,精心设计了专门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桌椅,供校级大赛课和展示课使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提升了校园网带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及时观摩校级课改公开课。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届“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每次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由最初学校指定个别有课改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典型引路,到科组推荐,再到全员参与初赛,科组选拔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本学期即将进行的第四届大赛,决定采用四级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赛课的常态化,将通过前期试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常态课堂,至此,参与新模式改革实验的教师逐步达到了100%。从参与课改的学生来讲,由最初的组建实验班,扩展形成实验年级,到初中和高中的基础年级全部参加,学生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参与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明我校围绕课题进行的课改实验正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常态化。
三、在总结与反思中提炼形成新模式
初中年级的“三四五”导学式教学模式解读。“三”即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板块:预习(自学)、展示、反馈。“四”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循环程序:第一循环为独立预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第二循环为合作探究、联动展示、评价反馈;第三循环为迁移训练、拓展展示、评价反馈;第四循环为自我诊断、穿插巩固、评价小结。“五”为课堂教学原则的“五项要求”:一是自学预习要充分,二是学生展示要精彩,三是小组互动联动要有质量内涵,四是教师指导要个性化,五是评价要有激励性。
高中年级的“三个基于”自主学习模式,即“基于教的学,基于做的学,基于研的学”,通过引导学生为教会同伴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为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而学,真正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高中青年历史教师李娜在大赛课上将自己定位为“导演”的角色,让平时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做“主演”,进行了“小先生制”的尝试,其他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课前预习时广泛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重演历史性的角色化展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层逐步由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化,整个行政团队向“专家治校”方向发展,骆校长关于课改的阶段性总结论文《用情感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名中层干部的`论文也相继获得各项省级奖励。一部分中老年教师迅速转变了观念,从原本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努力触摸教改最前沿。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课改,接受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的洗礼,迅速站稳讲台,成为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秧田式转变为马蹄式,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课堂形式的转变,得到了广雅本部教学督导团专家的赞誉;逐步走向常态化的教改,也得到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关注,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推进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经验
1. 行政推动是保障。学校行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学校教改的走向,在多考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然认准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科组长,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形成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观念是根本。新的学校就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只有转变了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旧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3. 集体性反思是动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加上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异,如果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胶柱鼓瑟,只能处处碰壁,损伤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纠正改革的偏差,这样,课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6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略),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4篇,分别是:(略)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3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老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初中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②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③探索数学建模训练,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毛利益老师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几点做法》并积极投稿。许文英老师撰写了论文《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见附件)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渐地学会数学化的方法,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毛利益老师和许文英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7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2.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xx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8-12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8-10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7-18
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11-10
中期课题报告08-09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精选7篇)06-29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3-19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通用14篇)04-26
课题中期报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