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4-10-09 09:34:08 赛赛 班会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建设。还在为准备主题班会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

  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

  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_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

  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

  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的响应,形势表明,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大家期望着在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归来。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2分钟)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生: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师:分析革命纲领:通过前两句,可以得出结论,革命派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

  生:清政府

  师:推翻清政府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生:民主共和政府,并且要进行土地改革。

  师:同盟会创建不久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生:《民报》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生:“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

  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由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的,下面我们就将他们的内容作一下比较,看有无实质性的变化,先看民族主义方面,三民主义比同盟会革命纲领多了一句什么内容?

  生:解除民族压迫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

  生:孙中山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

  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1.兴中会的成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幻灯片显示)。

  师: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幻灯片显示表格)。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的更确切。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显示中国同盟会成立情况)

  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3.三民主义

  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显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及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

  生:(探究讨论,回答)

  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幻灯片显示)

  生: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幻灯片显示)

  4.武昌起义

  师: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幻灯片显示),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师: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掌声欢迎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重现金兆龙等新军领导人与×××军官的斗争)

  师: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我们继续关注革命进程。(播放录像《武昌起义》)

  师: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生:(回答)

  师:(简单解释广义与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出示幻灯片《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生:(看图找出独立的省名)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比较、联系的能力。通过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谈话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3.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当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但遭到拒绝,由此,他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二)展示汇报

  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给予点评

  (三)合作探究

  1、请几位学生根据36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

  2、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3、“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辛亥革命兴起过程,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地位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及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史料阅读法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探究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年轻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2.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感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体会民主共和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情景再现法,归纳总结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辛亥革命的数字: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

  提问:同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没错,这一组数字向我们展示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大家从这一组数字来看,偌大的清王朝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被推翻。那么这场革命又是如何爆发的,这之后的中国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同进入第13课辛亥革命。

  (板书:第13课 辛亥革命)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武昌起义

  过渡: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积累能量,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20年的较长过程。辛亥革命由武昌起义开始,它又是怎样爆发的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些史料来寻找答案。

  1.背景

  教师课件展示相关历史材料并设问:

  材料一:略

  设问1:你从中图片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设问2: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当时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都在为挽救危机做出努力。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依据课本及以下几则材料,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清政府做出哪些反应坚持什么道路

  ②立宪派有哪些活动立宪派的愿望是什么是否实现有什么影响

  ③革命派进行了哪些斗争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材料三:救中国之沦亡,必以君民同治……欲定良法以保长久,非改为立宪民权不为治。——康有为《中国维新报》(1906.12)

  中国出现过立宪派……力图走君主立宪道路,但是,满洲贵族集团的倒行逆施让他们彻底失望。——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略

  材料五: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并总结。

  教师小结: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过渡:于是一场革命蓄势待发,接下来我们便简单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大致经过。

  2.爆发

  教师: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起义过程和结果以及各省纷纷独立的情况。

  学生:自主整理武昌起义的过程。

  一、中华民国建立

  1.民国建立,清帝退位

  教师出示图文材料,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基础知识填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教师:出示节选材料,并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后教师总结。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以上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

  问题:

  ①《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②《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②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二、民主进程的丰碑

  过渡:对于辛亥革命我们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伟大的胜利,有人认为它使中国更加混乱,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评辛亥革命,他的意义又如何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就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5分钟后我们将各组派代表来陈述你们的观点。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讨论过程中,辅助引导学生从两大方面多个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并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一定的小结

  教师总结

  成功:

  ①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③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中国教育改革,社会习俗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失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②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环节三:本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相关内容,并总结:无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它都是近代中国在反侵略求民主进程中的一块丰碑。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奋斗。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

  一. 武昌起义

  1、背景:(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使人们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

  (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 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 军事方面: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3、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春。

  (2)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确保民主政治。

  (3)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

  ③国民有基本的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4)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意义:《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后,对革命党人实行反革命两面手法: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以武力相威胁;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停战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列强对南京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在各种压力面前,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

  (1)1912年2月,清帝退位。

  (2)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2、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 第一、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这次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辛亥革命也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四.本课小结。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武昌起义爆发

  ②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史实及颁布的法律法规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提问、阅读、归纳等方法共同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②通过阅读材料、情景再现等方法开阔视野,学会评价对辛亥革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会辛亥革命烈士的斗争、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

  ②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③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二、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三、 教学难点

  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导入新课。

  (二) 新课讲授

  1、 武昌起义

  (1) 原因:

  ①社会背景:清政府反动本质充分暴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普遍感觉到清政府腐朽无能,应该推翻)

  ②经济基础: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博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得成立。

  a 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有所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b、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过程

  前奏: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四川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

  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

  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 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责任内阁。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中国民主近代化的一座丰碑。

  (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民性、民主性,但仍有局限性,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

  3、 评价

  结果(可以讨论):失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②内部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局限性。③外部原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是全,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①最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之后,无人能复辟帝制)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④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两半社会,资产阶级方案行不通。)

  4、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

  5、 布置作业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8

  【课标要求】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新课探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义

  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形势图。

  略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阅读材料二体会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学生:(讨论,归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教师:(讲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教师: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时间,即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时间。

  【课堂小结】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这节课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的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武昌起义的背景,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历史功绩。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

  (1)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2)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教学重点:

  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1894、11—1905、8)

  1、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建立革命团体

  4、传播革命思想

  5、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等)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

  1、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发动武装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

  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等意义P53 4、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文化教育方面

  (4)社会生活方面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总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三大巨变之一。

  B、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它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板书设计

  客观条件:《辛丑条约》后,中国人普遍要推翻清政府;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主观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建立(组织基础);一系列的武装起义的兴起(军事基础)

  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小结:近代以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掌握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提高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复习式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武昌起义的爆发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清政府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国的政局将何去何从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成立

  过渡: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各省代表聚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那么,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呢?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华民国成立的视频,提问: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国旗是什么?国旗有什么内涵?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国旗是“五色旗”(红黄蓝白黑)。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有共和之意。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史料,提问:中华民国采用什么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如何进行换算?

  史料如下: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学生思考回答: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过渡:一个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往往都要颁布宪法来巩固政权的稳定。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什么宪法呢?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1)初步感知

  教师展示《临时约法》主要内容,请学生阅读,总结归纳其主要内容。《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深入理解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临时约法》的内容,接下来我们通过历史情景剧的形式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下发事先准备的历史情景剧剧本,让学生自愿选择想饰演的角色,充分准备后请学生表演。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其表演进行点评,并根据表演内容详细解释《临时约法》的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了“君权神授”,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国民享有诸多自由和权利,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③三权分立,借鉴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发生,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2、意义

  过渡:颁布这部宪法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教师展示《临时约法》的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颁布《临时约法》的意义。材料内容如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及由此导致的责任内阁制政体设计下总统、内阁、国会之间分权的混乱。

  ——《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缺陷》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交流意见,之后各组派代表发表各组结论。

  教师归纳总结:

  (1)《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临时约法》是在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制定的,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果引起袁世凯的强烈不满,最终将《临时约法》废除,企图建立个人专制独裁统治。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或专著,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烈士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09-29

烈士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09-25

主题班会的教案04-08

冬至主题班会的教案11-24

主题班会活动教案02-13

感恩班会主题教案12-26

冬至班会主题教案12-08

安全主题班会的教案03-01

大学班会主题教案02-21